教育创新丨
NNOWflTIONOFmilCflTION
名师艺谈
基于“科学探究”的
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
■江苏省无锡市南湖中学袁锦明/文
■ ■■■
■ ■■■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
出,“树立科学的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
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我国建立教育
质量标准的基础与核心。教育部出台的“关于高中学科核心素养
(讨论稿)”对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做了叙述,高中生物学科核心
素养具体拟定为四个内容: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
责任。科学探究是指学生用来获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
领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下面,
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如何通过科学探究活动来培养生命观
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等高中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
相关做法。
一、
命名为线粒体;②后来的研究发现,线粒体普遍存在于动植物
细胞中;③植物幼嫩组织和分生组织中线粒体数量比衰老组织
中多;④肝细胞和心肌细胞中线粒体数量较表皮细胞多;⑤在
同一细胞中线粒体分布不均匀,常聚集在精子尾基部、原生动
物的纤毛基底部、小肠上皮细胞的微绒毛基部等。接着教师提
出问题:①根据初中所学内容,生命活动所需能量从哪里来?②
有机物在有氧条件下的分解被称作细胞的有氧呼吸,线粒体和
能量供应有关,由此你能推出线粒体的功能吗?学生在经历了
“思考分析一整理原有知识使之系统化一利用原有知识使之
转化为推理能力一科学推理”的过程后,得出“线粒体是细胞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的结论。然后,借助“结构总是和功能相
适应”的生物学观点,教师又引导学生由功能反向推理线粒体
在科学探究中形成生命观念
的结构并让学生在黑板上画出线粒体的结构模式图。在教学过
程中自始至终都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探究过程中,通过问题探究
自主发现和获取知识,这些探究有助于学生形成和深化“结构
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
生命观念是指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或特性进
行解释后的抽象,是经过实证后的想法或观点。它有助于理解
或解释较大范围的相关事件和现象。学生应该在较好地理解了
生物学概念性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生命观念,如结构与功能观、
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等,并能够用生
命观念认识生命世界、解释生命现象。
在生物教学中,让学生简单地记住生物学知识并不能有效
形成生命观念,学生只有亲历生物学知识的发现过程,感悟知识 有充分的思维依据,能对事物或问题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
中蕴含的思想、观点和方法,才能将生物学知识转化为生命观念。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科学探究活动,让学生
深刻理解和反思生物学知识和核心概念,挖掘生物学知识背后深
层次的思想和观点,从而让学生真正形成自己的生命观念。
例如,有关细胞器的知识,教材上都是以“分布一结构一
功能”为主线作结论性知识介绍的。在教学中,笔者改变教学
顺序,选择以“功能一结构”为主线,给学生提供一种问题探究
的环境,实现了从“教授知识”到“经历学习”的转变。以线粒体
教学为例,教师首先给学生提供如下科学史资料:①1890年,德
国生物学家首先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动物细胞质
Altmann
中存在一种颗粒状结构,称作“生命小体”。1897年重复
Benda
了以上实验,因这种小体呈短线状或颗粒状,故根据形态将其
二、在科学探究中锻炼理性思维
生物学属于理科范畴,理科就要讲理,促进学生理性思维的
发展是生物学科的基本任务。理性思维是一种有明确的思维方向,
抽象与概括等的一种思维。新课程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
能力,倡导探究性学习是普通高中生物课程的一个基本理念,是提
高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应有计划地
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去思考和探究,在完
成科学探究“提出问题一作出假设一设计实验一实验验证一得出
结论”的一般步骤的实践过程中,锻炼学生自己的理性思维。
例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是
学生进入高中阶段的第一个实验,这个实验传统上属于验证性
实验,验证生物组织样液中含有相应的有机物,如苹果匀浆富
含还原糖、花生富含脂肪、大豆富含蛋白质。为让学生初步接
触探究性实验的一般程序,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素养,提
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笔者在教学中将其设计成探究性实验。
■NNOmTIONOFEIIIICflTION
教育创新
名师艺谈
本实验总体难度不大,但实验所用化学试剂、用具以及实验步
资源开展科学实践,尝试解决现实生活中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
骤较多,故教师在课前要求学生依据导学单做好预习工作,以
例如,在教学“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一课时,在课前两周,
保证实验的顺利开展。在设计导学单时,教师还把烦琐的实验 笔者让学生回忆并査阅发生于2007年的“无锡太湖水污染事
步骤简化为图形,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实验操作步骤。在本实
件”的相关资料,让学生通过网络、报纸、杂志、去太湖边实地
验教学中,教师提供了苹果匀浆、马铃薯匀浆、豆浆、花生种子
考察、去环保部门访问等多种途径,分小组开展“调査太湖水
匀浆、花生种子5种实验材料,以及相关实验用具和试剂。在学
污染”的课外探究活动,写出社会调查报告,并评出优秀作品。
生实验之前,教师先按教材展示还原糖、淀粉、蛋白质和脂肪
课始,教师让获优秀作品一等奖的小组代表利用向全班作
PPT
与相应化学试剂颜色反应的验证性实验,使学生明确生物组织
汇报。围绕汇报内容,教师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①过去人们把
中主要化合物的鉴定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
少量的生活污水排到太湖中,为什么太湖中的水仍能保持清澈
题:检测还原性糖最好的材料一定是苹果匀浆吗?检测蛋白质
呢?②报告中讲到过去的太湖鱼虾游弋,太湖边的渔民以捕鱼
最好的材料一定是豆浆吗?检测淀粉最好的材料一定是马铃
为生,为什么那时太湖中的鱼不会绝迹呢?③2007年5月29日,
薯匀浆吗?检测脂肪最佳的方法是制作花生子叶装片观察脂
太湖蓝藻大规模暴发,太湖成了一条臭气熏天、“鱼”不聊生的
肪颗粒,还是在花生种子匀浆中直接进行观察?在作出假设的
臭水沟。既然生态系统具有抵抗力稳定性特点,为什么还会出
基础上,教师让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接着,教师让学生以
现这种情况呢?④太湖遭到如此严重的水污染后,是不是就万
小组为单位完成一种实验材料的三种试剂的检测以及鉴定脂
劫不复,永无翻身之呢?⑤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
肪的两种方法的操作,具体如下:进行实验操作活动一时,以
复力稳定性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请举例说明。⑥什么叫生态系
6位同学为一个大组,以同桌2位同学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负
统的稳定性?如何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接着,教师让各小
责其中一种成分用三种不同的试剂的检测实验(如甲、乙两学
组进行讨论交流,在学生获得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知识的
生先后用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碘液对苹果匀浆进行实验,
主动建构后,教师又让学生以“假如我是一名当地渔民、学生、
丙、丁两学生对豆浆进行检测实验,戊、己两学生对马铃薯匀
浆进行检测实验),并把做好的实验结果保留在试管中;进行
企业老总、政府官员,我会为治理太湖做些什么”为主题,开展
实验操作活动二时,以小组为单位,对脂肪鉴定的两个实验进
角色扮演活动。各小组成员自主选择了不同的角色,设身处地地
行操作,并保留实验结果。在实验操作活动一全部完成后,教
进行思考,并在小组内积极交流汇报。同学们纷纷说出了自己的
师组织大组内成员展示交流,分别对斐林试剂、双缩脲试剂、
想法:“假如我是一名渔民,我一定不会将生活污水倒入太湖,
碘液对应的三种材料进行比较、讨论,明确检测生物组织中的
并配合政府完成定置渔具的清除工作,在太湖禁鱼期不偷捕鱼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最佳材料;在完成实验操作活动二后,小
虾……” “假如我是一名学生,我会做好宣传工作,提髙人们保
组之间进行展示交流,明确鉴定脂肪的最好办法。在本探究性
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假如我是一名企业老总,我会遵守国
实验结束后,教师还可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如检测还原
家法律,坚决不将工业废水排入太湖……” “假如我是一名政府
糖除了苹果匀浆外,还有其他材料吗?西瓜也含有较多的还原
官员,我将提议建立河网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综合示范区……”
糖,能否作为检测还原糖的材料?……通过拓展思考,能培养学
这样的教学,不但实现了建构概念、理解原理的知识性目标,也
生批判的思维,继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下一轮探究。在
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在科学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了
本实验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中,以逻辑为指引让学生进行实验
学生热爱家乡并积极参与家乡建设的美好情感,增强对自然和
设计和分析,可以使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使学生的精神境界得到升华。
综上所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是培养学生生物学科核心
三、在科学探究中认识社会责任
素养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在今后的生物教学中,我们应不
生物学科的社会责任是指基于生物学的认识,参与个人与
断地探索和尝试,让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
社会事务的讨论,作出理性解释和判断,尝试解决生产生活中的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生根发芽,结“核心素养”之果。
生物学问题的担当和能力。学生应能够关注涉及生物学的社会
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青年自筹课题“基于
议题,参与讨论并作出理性解释,辨别迷信和伪科学;主动向他
多元智力理论的高中生物“三单”导学实践研究”,课题编号为
人宣传健康生活、关爱生命和保护环境等相关知识;结合本地
C-b/2013/02/009o|a
袁锦明,江苏省无锡市南湖中学副校长,江苏省生物特级教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无锡市有
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无锡市名教师,无锡市德育带头人,无锡市教科研带头人,无锡市教科研先进个人。笔耕不辍的他,
先后撰写的500多篇文章在多家报纸杂志上发表,其中38篇优质论文在省级以上生物专业期刊《生物学通报》《生物学教学》
《中学生物教学》《中学生物学》上发表。
创新时代
12017.1
47
本文发布于:2023-11-11 07:13: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6580202997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基于“科学探究”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基于“科学探究”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