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社会责任素养的内涵与体现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提出了高中生物学的四项学科核心素养,“社会责任”
为其中一项。以下梳理和分析社会责任的内涵,并介绍如何落实在教材编写中。
一、社会责任素养的内涵
(一)社会责任素养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在社会参与方面,有“责
任担当”和“实践创新”素养,而“社会责任”是“责任担当”素养的三个要点之一。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党的教育方针中所确定的教育培养目标进行了具体化和细化,充分体现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例如,在社会责任的表述中,“自尊自律,文明礼貌,诚信友善,宽和待人;孝亲
[1]
敬长,有感恩之心;热心公益和志愿服务,敬业奉献,具有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既体现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体现了“诚信自律、礼敬谦和、心怀天下、奉献社会”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社会责任素养是各学科课程的共同指向
为了在教学中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建立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课程、教材、教学方面的内在联系,高中各学科分别凝练
了本学科的核心素养,除了观念、思维、能力等方面的素养,还包括社会责任方面的素养(表1)。
表1 高中部分学科培育社会责任的学科核心素养
学科学科核心素养
语文文化传承与理解
英语文化意识
历史家国情怀
人地协调观
地理实践力
政治认同
正确的价值观;生物学科的社会责任包括“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形成生态意识,参与环境保护实践”
等内容。
(三)生物学课程中社会责任教育有其学科特点
1. 社会责任素养的内涵分析
首先,课程标准描述了社会责任:是指基于生物学的认识,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作出理性解释和判断,解决生产
生活问题的担当和能力。这句话是社会责任的定义,如果只保留主谓宾,可简化为“社会责任是一种担当和能力”。根据《现
[2]
代汉语词典(第7版)》,“担当”意为“接受并负起责任”,强调的是社会责任“情感”,是个体针对社会责任所产生的情
[3]
感体验,是对个人所担负责任的认同与接受,包括爱心、同情心、责任心、主动性等。而“能力”意为“能胜任某项工作或事
务的主观条件”,是指承担社会责任的技能、行为、本领等。此外,“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作出理性解释和判断,解
决生产生活问题”暗含对所担负社会责任的认知,即个体对责任对象、责任范围等的知觉、认识、理解等。由此可见,课程标
准所述的社会责任虽落脚于“担当”和“能力”,实际却包括个体对所应担负责任的认知、情感和能力,是一种综合性要求。
课程标准在给出定义之后,接下来采用“学生能够做什么”的方式对社会责任素养作进一步解释,如能够关注社会议题,
辨别迷信和伪科学,开展科学实践,尝试解决问题,参与环境保护实践,成为健康中国的促进者和实践者等。这是从多方面细
化了社会责任作为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其次,课程目标从社会责任维度作出了明确要求:具有开展生物学实践活动的意愿和社会责任感,在面对现实世界的挑战
时,能充分利用生物学知识主动宣传引导,愿意承担抵制毒品和不良生活习惯等社会责任,为继续学习和走向社会打下认识和
实践的基础。这段话强调了社会责任的情感目标,即具有“意愿和社会责任感”,这要求学生主观上有承担责任的意愿;然后
[2]
要求学生“要运用生物学知识”主动宣传引导,承担一些具体的社会责任。“宣传引导”没有说明具体的事例,可理解为生物
学领域的所有社会议题,如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争议、抗生素滥用、健康的生活方式、虚假广告等。
总体上,生物学课程标准中的社会责任符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对社会责任的解释,又独具特色:(1)凸显生物学课
程的学科特点。特别要求“运用生物学知识”;而且“形成生态意识,参与环境保护实践”“宣传关爱生命”“成为健康中国
的促进者和实践者”等更充分体现了生物学课程的学科特点。(2)素养要求体现了梯度性。从“关注社会议题”“参与讨论”
“作出解释”“辨别迷信和伪科学”,到“尝试解决”“树立和践行”“形成生态意识”“参与环保实践”,再到“主动宣传”
“成为健康中国的促进者和实践者”等,这些行为动词表明对学生的素养要求是逐步提高的。
综上所述,生物学课程标准中的社会责任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社会责任素养的学科化;体现了生物学的特色,如生
态文明思想、健康中国理念;也体现了自然科学学科的共性,如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造福人类的态度和价值观等。
2. 各模块要求学生达成的社会责任素养
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各个模块的“学业要求”结合课程内容,对学生完成学习后应达成的目标作出了明确要求。表2列出
了各模块的学业要求中与社会责任素养相关的内容及其侧重点(表2)。
分析不同类型的证据,探讨地球上现存的丰富多样的物种是由共同传播生物进化思想和科
祖先长期进化形成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社会责任)。学自然观
评估多种生活方案,认同并采纳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远离毒品,健康中国
向他人宣传毒品的危害及传染病的防控措施等(科学思维、社会责
选择性必修1
稳态与调节
任)。
基于植物激素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相关资料,结合植物激素和其他体现科学技术价值观
因素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分析并尝试提出生产实践方案(科学
探究、社会责任)。
运用数学模型表征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分析和解释影响这一变化体现科学技术价值观;
规律的因素,并应用于相关实践活动中(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社践行生态文明思想
会责任)。
使用图示等方式表征和说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体现科学技术价值观;
传递的过程和特征,并对相关的生态学实践应用作出合理的分析和践行生态文明思想
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境
判断(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社会责任)。
从生态系统具备有限自我调节能力的视角,预测和论证某一因素对体现科学技术价值观;
生态系统的干扰可能引发的多种潜在变化(生命观念、科学探究、践行生态文明思想
社会责任)。
分析或探讨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动态平衡的影响及人工生态体现科学技术价值观;
系统带来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并尝试提出人与环境和谐共处践行生态文明思想
的合理化建议(生命观念、科学探究、社会责任)。
面对日常生活或社会热点话题中与生物技术和工程有关的话题,基联系社会,生物技术与
于证据运用生物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就生物技术与工程的安全与伦伦理,体现科学技术价
理问题表明自己的观点并展开讨论(科学思维、社会责任)。值观
选择性必修3
生物技术与工程
根据表2的分析,这些学业要求分别从生态文明思想、健康中国理念、科学技术价值观、传播生物进化思想和科学自然观
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目标作出了明确要求。
教材通过“科学家的故事”介绍了我国的科学家,表达他们的爱国、敬业等。例如,介绍我国的生态学巨匠马世俊归国不
久就接受了国家给他的第一个科研任务:解决我国千百年来不能根治的蝗灾问题。他和助手们深入飞蝗发生区,在深入研究的
基础上,成功地打开了飞蝗综合防治的大门,使大面积的蝗害在中国大地上得以防治。
2. 精选我国的科技成就,体现爱国、富强、文明、和谐、法治等价值观
教材通过章首页、问题探讨、正文内容、课外阅读栏目、习题等系统融入我国的科技成就(表3)。选取这些内容既能激
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增进学生的爱国情怀,体现了爱国、富强、文明、和谐、法治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表3 教材介绍我国科技成就的途径及部分实例
举例
位置内容
必修2
第6章 章首页
创设
情境
选择性必修2
第1章 章首页及
第1节 问题探讨
必修1 第6章 第2节体细胞克隆猴
选择性必修2
正文介绍“种群”的相关知识内容
介绍
第1章 第1节
选择性必修3
第4章 第1节
课外
阅读
栏目
作为选择性必修2
习题以我国普氏原羚为例,考查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
素材练习与应用
必修1 第2章 第4节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选择性必修2
第4章 第3节
第1章 第1节
如何调查东北豹的种群数量,东北豹种群数量的增长等
途径
对深圳拟兰的基因组分析揭示兰花植物的进化之谜
制定法规规范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的碳收支情况
除了上表所列的几个实例,教材融入的我国近年的科技成就还有很多。例如,介绍了我国人工合成酵母染色体的成果;以
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大型客机C919为例,引入细胞器分工合作的内容;以我国神舟飞船和天宫二号航天站对接为情境,探讨
航天器和航天服为航天员的生命稳态提供了哪些保障;介绍塞罕坝人克服了重重困难,大力植树造林,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绿
色奇迹;等等。选择性必修3是《生物技术与工程》模块,这册教材大篇幅地介绍了我国在发酵工程、细胞工程、基因工程、
胚胎工程等领域取得的成绩。
3. 教材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其他方式
(1)增强制度自信
我国获得的科技成就离不开国家的支持、各方力量配合。袁隆平院士在访谈中说:“杂交水稻是我国科技领域自主创新、
(2)体现敬业
“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介绍了病理科医师、育种工作者、遗传咨询师、疫苗制品工、植保员等十余种职业,讲述了这些
职业的特点和要求,渗透了敬业精神。此外,教材在“探究·实践”的撰写上,也注意引导学生实事求是地记录实验数据,引
导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实验,体现诚信、合作、友善等。
(3)体现和谐
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帮助学生形成生态保护意识,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这本教材从整体上渗透了“和
谐”的理念。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从个体水平让学生认识人体的稳态、机体的和谐,理解机体和谐需要共建共享的理念。
这些内容都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和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人的素养有具备家国情怀、社会关爱、人格修养等要求。在访谈中,施一公院士说:“在美国留学
[1]
和工作的18个春秋里,我一直盼望着有机会回报家乡的父老乡亲,帮助那些不像我这么幸运的兄弟姐妹。”这样饱含真情的语
言体现了施院士的家国情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体现于中华文化、中国的语言文字等方面。教材引经据典,编者自创小诗,将传统文化与生物学知识
有机结合。选择性必修3“人与环境”的章首页配有庄子的名言“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体现了“人的精神可以达
到与自然和谐、融洽相处的境地”的哲学思想。在介绍立体农业时,教材介绍了《氾胜之书》记载的一种立体农业的生产方式,
展现了我国古代先民的智慧。优美的文字既能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化修养,亦能拉近学生与教材的距离,使学生爱
读爱学。
(三)培育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教材采用多种途径系统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首先,正文内容融入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例如,描写了孟德
尔敢于质疑“融合遗传”的传统观点;多位科学家历经数十年通过多个实验,才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展现了质疑、求真、实
证、合作等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教材不仅讲述这样的科学史,还在“本章小结”显性化地呈现。其次,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
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例如,“问题探讨”“探究·实践”中的“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质疑;一些活动安排小组合作完成,
培养学生求真、实证、探索、合作等科学精神。再次,教材还通过科学家访谈、课外阅读栏目等渗透科学精神。例如,施一公
院士在科学家访谈中说:“科学精神的本质就是求真。”科学家的故事介绍“摩尔根就是抱着这样的态度,无论对自己的假说,
还是对别人的学说,都一概采取依靠事实和运用实验来检验理论是否正确的科学态度。”
(四)形成和运用正确的科学技术价值观
教材介绍杂交水稻的产量比常规栽培稻的有大幅提高,杂交水稻自1976年大面积推广以来,已累计推广80亿亩,累计增
产稻谷6 000亿千克以上,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介绍抗虫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减少了农药的用量,不仅大大降低了生产
成本,还减少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一节介绍了转基因的累累硕果,如基因工程药物、多种品质优良
的转基因动植物等。
3. 科学技术改善人们的健康水平
必修2讲述遗传病的检测和预防时,介绍了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基因检测。基因检测可以精确地诊断病因,预测个体患病的
风险,根据父母是否携带致病基因预测后代的患病概率等。选择性必修3介绍转基因技术生产胰岛素,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挽救了许多糖尿病病人的生命。
4. 科学技术对社会可能产生的冲击和风险
科学技术也有两面性,价值观会影响科学技术的应用,如果应用不当,可能带来负面作用,甚至危害社会。教材在介绍新
的科学技术时,不忘向学生渗透理性看待科学技术的思想。例如,在介绍人类辅助生殖技术时,提醒学生注意伦理问题。在介
绍基因组编辑时,明确说明“对人类基因进行‘改造’时要严格遵守法律法规,不能违反人类的伦理道德”。选择性必修3引
导学生认同我国禁止任何生殖性克隆人研究,并警惕用新技术研究生殖性克隆人,等等。
(五)形成生物进化思想和科学自然观
思想观念会影响学生在面对有关问题时的决策,生物进化思想可以帮助学生正确看待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认同人类应
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在高中生物学教材中,必修2《遗传与进化》安排了“生物的进化”一章,系统帮助学生
[4]
学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并形成生物进化思想。教材还设计了“分析生物进化观点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的活动,引导学生
思考生物进化思想的进步意义;设计了保护野生动物是否会干扰自然选择等习题,让学生深入理解生物进化思想;通过“抗生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2019年我国在国家层面发
布了《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健康生活”是六大素养之一;高中生物学有责任
向学生传递健康中国理念,引导学生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首先,教材结合知识内容,设计与健康有关的内容。在讲细胞中的分子时,同时介绍了许多与健康有关的内容,例如,在
“本节聚焦”中,点出本节学习的重点之一就是“了解关于糖类和脂质的知识,对健康地生活有什么帮助?”其次,教材通过
“与社会的联系”“本章小结”等栏目渗透“关注健康”“关爱老年人”“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了解医疗进展”等内容。
例如,在讲“糖类”时,通过“与社会的联系”这一栏目介绍《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的控糖建议;在“细胞中的分子”
一章的本章小结中,总结到“关注糖类、脂质等物质的过量摄入对健康的影响,在改进自己膳食行为的同时,向他人宣传有关
的营养保健知识。”
(八)引导学生以科学态度和理性思维分析相关社会议题
科学、技术、社会等方面的因素在社会议题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影响人们的认知和决策。教材针对转基因食品安全性、抗
生素滥用、虚假广告、遗传病的检测、物种保护等话题,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以提高社会责任感。
以下举两例说明。
例1:消除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疑虑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是大众关心的话题,一些人也心存疑虑,通过教材引导学生理性看待转基因,是打消这些疑虑的最有
本文发布于:2023-11-11 07:12: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65797123020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社会责任素养的内涵与体现.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高中生物学教材中社会责任素养的内涵与体现.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