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精
选试题及答案一
单选题(共60题)
1、小学阶段儿童学习的一般特点包括( )。多选
A.学习是主导活动
B.学习是师生互动的过程
C.逐渐转向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
D.学习促进儿童心理积极发展
【答案】 A
2、人被犬咬伤后,为防止狂犬病发生,需要注射由灭活狂犬病毒制成的疫苗。
疫苗在人体内可引起的免疫反应是( )。
A.刺激细胞毒性T细胞分化为记忆细胞
B.刺激吞噬细胞产生抗狂犬病毒抗体
C.促进浆细胞释放细胞因子
D.产生与狂犬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答案】 D
3、下列关于动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机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可影响激素的分泌
B.切除动物垂体后.血液中生长激素的浓度下降
C.通过对转录的调节可影响蛋白质类激素的合成量
D.血液中胰岛素增加可促进胰岛8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
【答案】 D
4、人体细胞中共有46条染色体,玉米细胞中共有20条染色体,要测定人类基
因组和玉米基因组的核苷酸序列,分别需要测定的染色体数为( )。
A.46,20
B.23,10
C.22(常)+X+Y,10
D.22(常)+X+Y,11
【答案】 C
5、下列关于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B.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C.生物能进行呼吸
D.生物都能运动
【答案】 D
6、“通过对人体的各结构层次的学习.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归纳能力”是“动物
体的结构层次”一节的目标之一,其中“通过对人体的各结构层次的学习”属
于对教学目标()元素的表述。
A.行为主体
B.行为动词
C.行为条件
D.表现程度
【答案】 C
7、影响青少年辩证逻辑思维的因素包括( )。多选
A.掌握知识的程度
B.形式逻辑的发展水平
C.社会性发展水平
D.个体思维品质
【答案】 A
8、促进儿童产生高自尊的因素包括( )。多选
A.父母能给孩子表达观点的自由
B.父母要求明确但不强制性管束
C.与同伴的亲密程度高
D.被集体接纳的程度高
【答案】 A
9、学校文化建设有多个落脚点,其中,课堂教学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渠道。在
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加强学校文化和学科文化建设,这主要有利于落实
课程三维目标中的( )。
A.知识与技能目标
B.方法与过程目标
A.脾脏
B.肝脏
C.肾脏
D.心脏
【答案】 C
11、下列关于叶肉细胞能量代谢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适宜光照下,叶绿体和线粒体合成ATP都需要O2
B.只要提供O2,线粒体就能为叶绿体提供CO2和ATP
C.无光条件下,线粒体和叶绿体都能产生ATP
D.叶绿体和线粒体都含有ATP合成酶,都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答案】 D
12、关于遗传信息及其传递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遗传信息只能储存于细胞核,通过复制传递给下一代
B.同一细胞在不同时期的转录产物可以不同
C.转录和翻译时的模板及碱基互补配对方式都相同
D.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共用一套密码子,说明真核生物由原核生物进化而来
【答案】 B
13、碳元素是构成细胞的最基本元素,对此最有说服力的说法是( )。
A.碳在细胞的各种化合物中含量最多
B.碳在自然界中含量最为丰富
C.在细胞的各种化合物中都含有碳
D.碳链构成了有机物的基本骨架
【答案】 D
14、下列关于醋酸杆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单细胞的真核生物
B.能将乙醇氧化成乙酸
C.没有核糖体等细胞器
D.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答案】 B
15、某高中生物教师要研究生物学教学中角色扮演对高中生合作能力的影响,
其最适合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A.实验法
B.调查法
C.行动研究法
D.观察法
【答案】 A
16、教师在对“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进行教学设计时,从多元智能理
论的教学原则出发,下列哪一条应该是优先考虑的原则?( )
17、在骨骼疾病的诊断酶学中下列哪项最有价值'
【答案】 B
18、下列关于遗传信息传递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复制、转录、翻译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B.核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需穿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参与翻译过程
复制和转录都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翻译则以mRNA为模板
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原料依次是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
【答案】 C
19、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适宜用作( )实验的材料。
A.观察植物质壁分离
B.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
C.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D.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
【答案】 A
20、从教师工作的职责和特点出发,运用教学语言不需遵循的原则是
( )。
A.科学性和学科性
B.针对性和生动性
C.多样性和强化性
D.简明性和启发性
【答案】 C
21、将一株生长正常的绿色植物置于密闭的玻璃容器内。在适宜条件下光照培
养,随培养时间的延长,玻璃容器内C02浓度可出现的变化趋势是()。
A.一直降低,直至为零
B.一直保持稳定,不变化
C.降低至一定水平时保持相对稳定
D.升高至一定水平时保持相对稳定
【答案】 C
22、做膝跳反射实验前先告知受试者有思想准备,结果实验现象不明显。其原
因是( )。
A.反射弧结构发生变化
B.传出神经受阻
C.感受器受到抑制
A.分裂期的细胞不进行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
B.免疫系统中的记忆细胞既有分化潜能又有自我更新能力
C.凋亡细胞内的基因表达都下降,酶活性减弱
D.原癌基因突变促使细胞癌变,抑癌基因突变抑制细胞癌变
【答案】 B
24、下列关于细胞的概念,最上位的是( )。
A.细胞都包含细胞膜、细胞核和细胞质
B.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构成.具有流动镶嵌的特点
C.叶绿体和线粒体是植物细胞中承担能量转换功能的细胞器
D.细胞是物质分子的有机结合体,细胞的各种结构既分工又合作
【答案】 D
25、某版本高中生物教材中选做实验“水质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的教学要求是
既要将“环境因素(水质污染)对生物的生活有影响”这一结论、探究的过程与
方法、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情感教育三者结合起来,又要突出对学生探究能
力的培养。这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A.学习目标的全面性和多元性
B.学习内容的综合性和开放性
C.学习过程的主动性和探究性
D.学习形式的多样性和自主性
【答案】 A
26、下列课程资源属于隐性课程资源的是( )。
B.动植物标本
C.网络教室
D.学生的生活经验
【答案】 D
27、在“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的教学中,为了达成“比较真核细胞与原核
细胞的结构和
A.提纲式板书
B.表格式板书
C.综合式板书
D.计算式和方程式板书
【答案】 B
28、“举例说出脂质的种类和作用”是“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这一节的教学
目标之一.该教学目标属于()。
A.知识目标
D.脊索动物门→哺乳纲→真善目→长尾猴属→金丝猴
【答案】 A
30、用样方法调查生长在狭长草地上的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正确做法是( )。
A.计数该草地上蒲公英的全部个体数目
B.选择蒲公英生长茂盛处取样
C.设置1平方米样方若干,分别计数,取平均值
D.采用五点取样法
【答案】 C
31、下列有关人体细胞内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个ATP分子中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
B.人体细胞合成ATP时都需要氧气的参与
C.细胞内合成免疫球蛋白时需要消耗ATP
D.正常情况下ATP与ADP的比值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答案】 B
32、当心脏的房室瓣处于关闭,而动脉瓣处于开放状态时。心脏的房室舒缩状
态为()。
A.心房、心室同时收缩
B.心房收缩、心室舒张
C.心房、心室同时舒张
D.心房舒张、心室收缩
【答案】 D
33、在叶肉细胞中,CO2的固定和产生场所分别是( )。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A
34、白居易诗日:“须臾十来往,犹恐巢中饥。辛勤三十日,母瘦雏渐肥。”
这描述的是母燕的( )。
A.储食行为
B.繁殖行为
C.攻击行为
D.防御行为
【答案】 B
35、中年期的人格变得较为成熟,具体表现包括( )。多选
A.内省日趋明显
B.男性更加男性化,女性更加女性化
C.为人处世日趋圆通
D.心理防御机制运用得越来越少
【答案】 A
A.核酸、酶、脂肪都含有C、H、O、N四种元素
中的“T”代表胸腺嘧啶
C.H、O、N四种元素中的“T”代表胸腺嘧啶C磷脂参与构成的细胞器有
线粒体、核糖体等
的特异性主要取决于其碱基的特定排列顺序
【答案】 D
37、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步骤包括选定课题、查阅有关文献、制订研究方案、
搜集整理资料、教育研究成果的表述。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某生物教师针对所带班级的学生人数多,难以组织学生进行生物学探究活动
的情况,展开了题为“大额教学班级有效组织生物教学活动的探索”的教学研
究
B.只有课题的选题阶段离不开查阅文献
C.研究方案一经制订,就要执行到底,研究过程中不能再更改
D.研究成果的表述阶段,拟定的题目为“实施素质教育,推进生物学教学改
革”
【答案】 A
38、下列是生物体内的有关化学反应,其中一定在细胞器中进行的是( )。
A.氨基酸的脱水缩合
的合成
C.二氧化碳的固定
D.丙酮酸的氧化分解
【答案】 A
39、胚胎干细胞的特点是( )。
A.在形态上,表现为体积大,细胞核大,核仁明显;在功能上具有发育的全能
性
B.在形态上,表现为体积小,细胞核大,核仁明显;在功能上具有发育的全能
性
C.在形态上,表现为体积小,细胞核小,核仁不明显;在功能上不具有发育的
全能性
D.在形态上,表现为体积大,细胞核小,核仁明显;在功能上具有发育的全能
性
【答案】 B
40、下列有关细胞衰老和凋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健康的成人体内,每天有一定量的细胞凋亡
B.细胞凋亡受环境影响大。机体难以控制
C.老年人头发变白和白化病都是由酪氨酸酶活性降低引起
D.胚胎发育期生物体的细胞衰老总与机体衰老同步进行
A.有颈部,异型齿
B.有羊膜卵,用肺呼吸
C.体温恒定。有角质鳞片
D.两心房。心室有完全隔膜
【答案】 B
43、在进行“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作用”的实验教学时,教师与学生一
起完成了下面的教学活动。这样的教学活动主要体现了课程理念中的( )。
A.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B.面向全体学生
C.倡导探究性学习
D.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答案】 C
44、新物种形成的最显著的标志是()。
A.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
B.具有一定的生理功能
C.产生了生殖隔离
B.炎性甲亢患者血液中促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比正常人的低
C.炎性甲亢患者的机体细胞代谢快,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D.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几乎全身所有的细胞
【答案】 C
46、细胞衰老和凋亡对维持个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及生命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下
列叙述错误的是()。
A.正常的细胞会随着分裂次数的增加而衰老
B.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可诱导靶细胞发生凋亡
C.受遗传机制决定的细胞程序性死亡属于细胞凋亡
D.细胞中的线粒体数量随年龄增大而增多,细胞体积随年龄增大而变小
【答案】 D
47、一个32P标记的含100个碱基对的DNA双链片段,其中鸟嘌呤占碱基总数
的20%,将其置于只含31P的环境中复制3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该DNA的双链片段中含有的氢键数目是240个
B.该DNA的双链片段中含有胞嘧啶的数目是40个
C.子代DNA中含32P的单链条数与含31P的单链条数之比是1:3
D.第三次复制过程需240个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答案】 C
48、不同表现型的肉牛生育出相同基因型的小牛,可以通过哪种途径?( )
A.人工授精
B.细胞培养
C.胚胎分割移植
D.显微注射技术
【答案】 C
49、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的群落结构复杂
B.环境条件分布不均匀是形成群落水平结构的原因之一
C.我国南方热带雨林中分解者的代谢活动比北方森林中的弱
D.植物可通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参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
【答案】 C
50、遗传决定论的观点包括( )。多选
A.心理发展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B.心理发展的过程是遗传素质的自然显现过程
C.环境只能促进或延缓遗传素质的自我显现
D.环境的作用也很大
【答案】 A
51、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52、患者,女性,26岁。面部红斑,光过敏,关节肿痛,多种抗生素治疗不见
好转,尿蛋白检查阳性,激素治疗有效。
A.类风湿因子检查
检查
C.抗心磷脂抗体检查
抗体谱检查
E.血小板抗体检查
【答案】 D
53、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增长的数学模型是Nt=Noλt
B.器械捕杀和药物捕杀是控制家鼠等有害动物的根本措施
C.调查某种昆虫卵的密度和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可采用样方法
D.利用性剂诱杀害虫可改变害虫种群的性别比例使种群密度下降
【答案】 B
54、与小球藻(单细胞)同类的生物是( )。
A.硝化细菌、硫细菌、蓝细菌
B.绿色植物、硝化细菌、大肠杆菌
C.红色硫细菌、绿色硫细菌、酵母菌
D.乳酸菌、硫细菌、克丝子
【答案】 A
55、水母发光蛋白由236个氨基酸组成,其中有3种氨基酸构成发光环,现已
将这种蛋白质的基因作为生物转基因的标记。在转基因技术中,这种蛋白质的
作用是( )
A.促使目的基因导入宿主细胞中
B.促使目的基因在宿主细胞中复制
C.使目的基因容易被检测出来
D.使目的基因容易成功表达
【答案】 C
56、一次性过量饮水会造成人体细胞肿胀,功能受损。可用静脉滴注高浓度盐
水(1.8%
A.升高细胞外液的离子浓度
B.促进抗利尿激素分泌
C.降低细胞内液的离子浓度
D.减少细胞外液液体总量
【答案】 A
57、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 )。
A.神经调节
B.神经-体液调节
C.体液-免疫调节
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答案】 D
58、在人体成熟的红细胞、蛙的红细胞及鸡的红细胞中均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
( )。
A.中心体发出星射线
B.无丝分裂
C.合成蛋白质
合成
【答案】 D
59、利用基因工程培育抗体的过程中,从苏云金芽孢杆菌DNA上获取BT,需要
用到( )。
A.限制酶
B.连接酶
C.聚合酶
【答案】 A
60、下列有关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染色体中DNA碱基对的替换、缺失、增添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B.染色体畸变、基因突变均可以用光学显微镜直接观察
C.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片段移接可产生基因重组
D.萌发的种子或幼苗经低温或秋水仙素处理易出现染色体数加倍的现象
【答案】 D
大题(共10题)
一、“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一节的课程标准要求为:“概述蛋
白质的结构与功能”。主要内容包括:①氨基酸结构和种类;②氨基酸的脱水
缩合:③蛋白质分子多样性;④蛋白质功能。(1)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2)
设计一个合作学习的学习活动。
【答案】(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的种
类;②概述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过程与方法:①尝试建立氨基酸结构通式的
球棍模型(模仿水平);②使用球棍模型演示脱水缩合、肽链形成具有空问结构
的蛋白质的过程(独立操作水平);③能够利用多媒体搜集相关信息,学会鉴
别、选择、运用和分享信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认同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
主要承担者;②初步形成生物体的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
相统一的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③认识生
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初步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
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2)活动目标:为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氨基酸的结构,故
设计球棍模型模拟氨基酸结构的合作探究活动。特别是要形成对氨基酸空间结
构的认识,为下一步理解肽链的空间结构做铺垫。活动用具:桔红色球——氢
原子,黑色球——碳原子,绿色球——氧原子,蓝色球——氮原子,小铁棍—
—化学键.弹簧棍——碳氧双键。
二、某版本高中生物教材“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节中,“对生物膜结构
的探索历程”部分的内容如下: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部分)19世纪末,欧文
顿(E.Overton)曾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了上万次的实
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
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
的。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
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
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
好为红细胞膜表面积的2倍。他们由此得出结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
列为连续的两层。思考与讨论:1.最初认识到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是通过对
现象的推理分析,还是通过对膜成分的提取和鉴定2.在推理分析得出结论
后,还有必要对膜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吗3.磷脂是一种由甘油、脂肪
酸和磷酸等所组成的分子,磷酸“头”都是亲水的,脂肪酸“尾”都是疏水
的。请运用相关化学知识,解释为什么为磷脂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
层,而科学家如何从这一现象推导出“脂质在细胞膜中排列为连续的两层”这
一结论。要求:(1)确定该教学内容的教学重点和难点(10分)。(2)设计上述内
容的教学过程(20分)。
【答案】(1)教学重点: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教学难点:通过对细胞膜化
学组成和结构的探索历程,理解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以及体验科学
探索的严谨性。(2)教学过程:复习导人.引入兴趣:师:大家上节课做实验都
非常认真,实验结果也很不错。请同学们回忆上节课做的质壁分离实验现象。
想一下,为什么植物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生:因为生物膜具有半透性、弹
性……师:那么同学们知不知道生物膜为什么具有以上的特性,细胞膜对物质
的选择性吸收是否与其特定的结构相关细胞膜结构是怎样的呢学生思考、讨
论、回答:生物膜中有一些分子物质能控制物质进出。(进入探索生物膜结构历
史博物馆,讲授新课)师:大家讨论非常热烈,那么接下来让我们通过参观生物
膜的结构历史博物馆来验证刚刚所回答的问题结果是否符合现实。(随着历史的
步伐走,教师带学生走进了博物馆1号。)
【博物馆展区1号欧文顿实验】
展板1内容:1895年,欧文顿选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膜的通透性进
行上万次的研究。发现凡是可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穿
过细胞膜。问题1:根据欧文顿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你们能得出什么样的结
论
三、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发现,细胞膜中存在着某种只允许水分子出入的
通道,人们称之为水通道,但水通道到底是什么却一直是个谜。20世纪50年
代中期,美国科学家彼得·阿格雷研究了不同的细胞膜蛋白,经过实验,他证
明了一种被称为“水通道蛋白”的细胞膜蛋白就是人们寻找已久的“水通
道”。如何验证彼得·阿格雷发现的水通道蛋白就是水通道请你完成下面的实
验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1)实验探究:①观察:发现水分子能通过细胞膜。②
问题:水究竟怎样通过细胞膜③假设:__________。(3分)④实验:把含“水
通道蛋白”的正常细胞和经过处理后的__________细胞放在__________中。(4
分)⑤结果:前者能吸水,后者__________。(3分)⑥结论:__________。(3
分)(2)为了进一步验证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就是“水通道”.彼得.阿
格雷又制出两种人造细胞膜,分别做成泡状物,然后放在水中,结果第一种泡
状物吸收了很多水而膨胀,第二种则没有变化。请指出这两种人造细胞膜的化
学成分的异同点:相同点:__________;不同点:__________。(2分)
【答案】(1)③“水通道蛋白”就是“水通道”④不含该蛋白质;蒸馏水⑤不能
吸水⑥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就是“水通道”(2)相同点:都含有磷脂双分
子层。不同点:一种含有水通道蛋白,一种不含水通道蛋白。解析:(1)根据题
意分析可知:本题是验证彼得·阿格雷发现的水通道蛋白就是水通道,从而探
究水究竟是怎样通过细胞膜的。因此,假设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中水通道蛋白
就是水通道。在实验时,把含“水通道蛋白”的正常细胞和经过处理后不含该
蛋白质的细胞分别放在蒸馏水中。结果发现含“水通道蛋白”的正常细胞能吸
水;经过处理后不含该蛋白质的细胞则不能吸水。因此,可以说明细胞膜上的
“水通道蛋白”就是“水通道”。(2)细胞膜的组成成分有磷脂、蛋白质和糖
类,其中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或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
面,或嵌插于磷脂双分子层中,或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中。彼得·阿格雷制成
的两种人造细胞膜,其中吸收了很多水而膨胀的含有水通道蛋白.而没有变化
的则不含水通道蛋白。但它们的基本骨架都是磷脂双分子层。
四、教材分析:本节内容站在生态系统的高度,论述了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
点,生物圈与生态系统之间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这是一个最基本的生物学
观点,也是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观”的理论基础。所以
本节在本章中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能描述出生
态系统的类型及各自特点:②能理解并说出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2)过程
与方法:①通过查阅各种生态系统的特点,培养学生查阅、整理和分析资料和
小组合作的能力:②通过阐述各种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表达、交流
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分析各种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形成整
体与部分相统一的观点;②通过对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
系统的认识.培养爱护生物的情感和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答案】教材分析:本节内容站在生态系统的高度,论述了生态系统的类型和
特点,生物圈与生态系统之间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这是一个最基本的生物
学观点,也是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观”的理论基础。所
以本节在本章中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能描述出
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各自特点:②能理解并说出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2)过
程与方法:①通过查阅各种生态系统的特点,培养学生查阅、整理和分析资料
和小组合作的能力:②通过阐述各种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表达、交
流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分析各种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形成
整体与部分相统一的观点;②通过对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是最大的生
态系统的认识.培养爱护生物的情感和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五、材料:某教师在进行“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学设计之前与学
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经验、知识、能力、情感、学习风格等,认真研
究了学生的实际需要、能力水平和认知倾向,形成了如下的学情分析:学生已
知识储备,这样才能采取适当的策促使学生知识的迁移。②分析学生的认知和
思维特点。如材料中“学生易于接受感性知识,抽象思维初步形成但尚待发
展”即是对学生认知及思维方式特点的剖析.这样才能扬长避短。③分析学生
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和能力。如材料中“学生对学习生物学有着浓厚的兴
趣,对未知事物充满好奇,乐于探究……”。④班级整体个性。如“该班学生
课堂参与度高,气氛活跃……”。(2)正确进行学情分析能帮助教师科学的选择
教学方法,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可采取以下的方法:①经验分析法,即教师在
教学过程中基于已有的教学经验对学情进行一定的分析与研究。②观察法。这
是指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的对教育对象、教育现象或教育
过程进行考查的一种方式。③资料分析法。这是教师基于已有的文字记载材料
间接了解、分析学生基本情况的一种研究方法。④问卷调查法,即教师通过已
有的相关问卷或专门设计的问卷对学生的已有学习经验、学习态度、学习动机
和学习期望进行较为全面的了解,并通过多元的统计分析,为教学活动提供更
进一步的量化与质化数据。⑤访谈法,即通过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口头谈话的方
式从被研究者口中收集第一手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⑥基于一定的教育教学理
论进行分析。比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当代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加德
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等等,都可为学情分析提供基本的分析依据、分析视角与分
七、回答问题:(1)人体肝细胞可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称为蛋白A),运出细胞后
进人血液。已知内质网、核糖体和高尔基体参与了蛋白A的合成或运输,则这
些细胞器在蛋白A合成和运输过程中行使功能的顺序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人体的胰岛细胞中__________(含有、不含有)蛋白
A基因。(6分)(2)为了研究小鼠在接受大肠杆菌碱性磷酸酶(AKP)刺激后其体内
抗体水平的变化,提取大肠杆菌AKP,注射到小白鼠腹腔内,进行第一次免
疫。一段时间后,检测到抗体水平达到峰值。在这个过程中,__________细胞
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形成的__________细胞可以产生抗体。经过一
段时间后,再用大肠杆菌AKP进行第二次免疫,__________可以快速增殖、分
化并产生大量抗体。上述免疫属于__________(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9分)
【答案】(1)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含有(2)B;浆;记忆;特异性解析:
本题考查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及特异性免疫的过程的有关内容。(1)参与分泌
蛋白的合成、运输的细胞器依次是核糖体、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人体的体细胞
中都含有人体内的全套基因,但是其各个细胞的功能不同是细胞分化的结果。
(2)抗体的产生属于体液免疫,此过程中B淋巴细胞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
分化成浆细胞,产生抗体;当抗原再次进入机体时,记忆细胞快速、大量地增
殖、分化成浆细胞,产生抗体。
八、回答关于生命科学发展史的问题:(1)1903年,萨顿在研究蝗虫的精子和
卵细胞的形成过程中,发现基因和染色体行为存在着明显的关系,通过方法得
出的推论是。(2)在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中,1944年艾弗里在格里菲斯实验的
基础上,通过实验找出了导致细菌转化的“转化因子”。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
则完成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他们的实验中共同、核心的设计思路
是。(3)1953年,青年学者沃森和克里克发现了DNA的结构并构建了模型,从
而获得诺贝尔奖。
【答案】(1)平行;类比推理;基因在染色体上(2)将DNA和蛋白质分离开来,
单独、直接地观察其作用(3)规则的双螺旋
九、材料:在进行“爱护植被,绿化祖国”内容的教学时,某位教师制定了如
下教学目标:A.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及特点。B.使学生知道我国
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C.让学生尝试设计校园绿化方案。D.通过了解我国植
被严重破坏的状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E.通过了解我国植
被严重破坏的现状及危害,让同学们认识到保护植被的必要性、迫切性和长期
性。F.通过展示校园绿化设计方案,树立全体学生的爱绿、护绿意识,并从身
边做起.自觉参加绿化祖国的各种活动。问题:(1)请对上述教学目标的表述进
行评价和修改。(10分)(2)初中生物学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让学生在哪些方面得
到发展(10分)
【答案】(1)教学目标的制定应体现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三个维度。将题目中给出的教学目标分类,并注意行为动词的使用参
照《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答案符合此要求即可)(2)初中
生物学课程总体目标是让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领域中都
有一定的发展,具体的体现如下:①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
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②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
学思维的习惯。⑧理解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④初步
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
础。
一十、材料:种子的萌发教师课前要求学生收集一些种子萌发的资料,或者向
家长了解“春种”时农民要做的事。上课时,在复习种子的结构后,教师请学
生谈谈“春种”时农民要做些什么,并请学生把在家萌发的种子拿出来展示。
教师发现有个别组没能拿出成果.让他们谈一谈原因,有个别组说他们在做实
验时水放少了,有个别组说不出原因。此时,教师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些组
的实验成功了,而有些失败了,使学生意识到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条件.教师
鼓励学生猜测种子萌发可能需要什么环境条件。大多数学生猜测种子萌发需要
水、空气、光照、肥料、土壤等。教师选择“种子的萌发需要充足的水”引导
学生设计实验方案。通过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对照实验法.播放一段种子
萌发多组对照实验录像,给予学生提示。然后请各组学生运用对照实验法设计
其他条件的实验方案。课后执行实验方案。问题:(1)本实验属于研究性学习活
动,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看,简述探究性学习的一般过程。(8分)(2)作为一名
教师,在这种学习活动实施阶段应做些什么工作(12分)
本文发布于:2023-11-11 07:12: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6579478774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教师资格之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精选试题及答案一.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教师资格之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精选试题及答案一.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