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教学中假说――演绎法

更新时间:2023-11-11 07:03:27 阅读: 评论:0

辅导员工作计划-逢场作戏的意思

高中生物教学中假说――演绎法
2023年11月11日发(作者:永不凋谢的花)

高中生物教学中假说――演绎法

高中生物教学中“假说――演绎法”

“假说――演绎法”是高中生物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科学

方法之一,对于落实“提高每个高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的课程理

念是至关重要的。以下是本人对“假说―演绎法”学习、教学的点滴体

会。

一、“假说――演绎法”概述

1.“假说―演绎法”的基本内涵

发展为科学理论。观察、实验所检验的常常不是假说本身,而是假说

的推论,即从该假说中逻辑地推导(演绎)出来的描述个别现象或事

件的推论。当然,对假说的实践检验过程是很复杂的,不能单靠一两

个实验来说明问题。

2.“假说――演绎法”的作用

就思维过程的方法论而言,观察――归纳和假说――演绎都是重要的

科学思维方法,从近代科学到现代科学,以观察(实验)――归纳为主

的方法逐渐让位给以假说―演绎为主的方法。这是因为现代科学从总体

上来说,已经不是处在经验材料的收集阶段,而是处于高度的理论概

括和演绎的阶段。由于数学、计算机科学等工具学科的发展,人们能

够凭

借这些工具提出假说,然后演绎出理论体系或具体推论,再通过

观察和实验来检验。“假说――演绎法”被认为是构造科学理论的理想

方法,也被一些人看做科学知识增长的基本模式。牛顿创立光的颜色

理论的过程、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的提出和验证的过程、凯库勒提

出苯分子的环状结构等,都是“假说――演绎法”的典型案例。

二、“遗传与进化”模块中“假说――演绎法”的教学素材

“假说――演绎法”的典型性教学素材是孟德尔用豌豆做一对相对

性状的杂交实验。通过实验,他观察到了F1代并没有像人们预期的那

种表现出两个亲本的性状,而只是表现出一个亲本的性状,但F2代中

表现为性状分离。孟德尔正是观察到F2代出现性状的分离,并且比例

3:1,他提出了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概念,并且提出了显性遗传因

子和隐性遗传因子的假设,用以解释产生性状分离现象的原因。孟德

假说演绎出的推论,即如果遗传因子决定生物性状的假说是成立的,

那么根据假说可以对测交实验结果进行理论推导和预测。然后,将实

验获得的数据与理论推导值进行比较,如果二者一致说明假说正确的,

如果不一致则证明假说是错误的。

当然,对假说的实践检验过程是很复杂的,不能单靠一两个实验

来说明问题。事实上,孟德尔做了很多实验都得到了相似的结果,后

来又有数位科学家做了许多与孟德尔相似的观察,大量的实验都验证

了孟德尔假说的真实性之后,孟德尔假说最终发展为遗传学的经典理

论。

“遗传与进化”模块中“假说――演绎法”的教学素材还包括:基

因与染色体关系的探究历程;DNA分子结构、复制方式及中心法则的

提出与证实;遗传密码的破译等等。

“假说――演绎法”不仅是经典遗传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而且

在现代遗传学的发展历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高中生物课标

准在生物2“遗传和进化”模块中要求学生领悟“假说――演译法”是十

分正确的。

三、“假说――演绎法”的教学策略

结果与孟德尔解释的关系,认同孟德尔解释的合理性。关于确保实验

操作的规范性问题,主要是教师对教学的组织,以及采用各小组实验

数据汇总的方式,就可以得到合理的实验结果;关于引导学生分析模

拟实验结果与孟德尔解释的关系问题,需要在教学中抓住以下四个关

键问题:物品模拟的是什么?操作模拟什么?随机取出并组合代表着配子

的随机结合;对模拟实验结果的统计结果与孟德尔单因子杂交实验结

果进行对比等。

通过模拟孟德尔的提出问题、进行分析、形成假说、演绎推理、

设计测交实验,这是对科学发现史的再现,既是思维能力和科学方法

的训练,也是深入理解科学知识的一种重

要途径。

2.剖析孟德尔的科学研究思路

3〓孟德尔的研究过程与“假说――演绎法”思路的对应关系

通过表3帮助学生理清孟德尔的科学研究思路。同时,引导学生

剖析假说的构想过程。例如,孟德尔提出遗传因子在生物的体细胞中

是成对存在的,并且显性遗传因子对隐性遗传因子具有显性作用,是

基于哪些实验现象做出的假设?控制隐性性状的遗传因子在F1代体细

胞中消失了吗?为什么子二代中隐性性状又出现了?学生自然会联想到

F1自交后代中出现了隐性性状,所以在Fl体细胞中必然含有隐性遗传

因子;而Fl表现的是显性性状,因此F1体细胞中的遗传因子应该是

Dd,并且显性遗传因子对隐性遗传因子具有显性作用。隐性状之所以

在子二代又出现了,是因为在F1细胞中D d保持各自的独立性,

没有相互混杂和融合;当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

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当含有d的雌雄配子相遇时就会出现隐性性状。

如此剖析假说的构想过程有利于学生思维的磨炼、智慧的增长,消除

了他们对假说的神秘感。

3.分析“测交”实验,认识“演绎”本质

演绎是在假说的基础上所做的一种逻辑推理,让学生理解孟德尔

研究过程中的哪个步骤是演绎则是教学中的难点。

教学时首先介绍孟德尔选用F1与隐性纯合子进行的测交实验,再

让学生根据孟德尔的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对测交实验结果作出预测,

并画出相应的遗传图解。然后向学生呈现孟德尔的测交实验结果,引

导学生尝试根据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推知F1的配子种类及其

比例,进而推知F1的基因组合方式及其遗传行为,从而掌握科学的测

交验证方法,并明确孟德尔设计的测交实验实际上检验的是推论,即

根据假说对测交实验所进行演绎得到的:杂合子生成配子时具有相对

性状关系的遗传因子(等位基因)分离这一论题;也就是教材中提到

的测交实验结果所要证实的推论:F1究竟是不是杂合体(Dd)如果是

杂合体,生成配子时具有相对性状关系的遗传因子(等位基因)果真

分离吗?

4.留给学生更多思考的时间与空间

活跃的思维是课堂教学成功的保证,在再现孟德尔实验和思维过

程中,不仅有分析、推理、归纳、演绎,还有设计和想象等思维活动,

这对于高一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如果按照遗传学史进行教学,学生学

习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时,应该还没有学过减数分裂的知

识,理解这部分知识并非易事。因此,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

思考和讨论非常重要!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提出问题或由学生提出问

题,引导学生分析,让学生充分领会和理解。

“假说――演绎法”作为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其核心

导演潘军-火先锋

高中生物教学中假说――演绎法

本文发布于:2023-11-11 07:03: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6574078773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高中生物教学中假说――演绎法.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高中生物教学中假说――演绎法.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