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押题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

更新时间:2023-11-11 06:25:20 阅读: 评论:0

挚友什么意思-内部环境分析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押题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
2023年11月11日发(作者:学海无涯乐作舟)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押

题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

单选题(共40题)

1、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的红细胞为镰刀型,镰刀型红细胞携带氧的能力只有

正常红细胞的一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产生该病的原因是基因突变

B.该病患者多肽链上的一个谷氨酸被缬氨酸替换

C.该病不会传给下一代

D.该病患者红细胞为镰刀状,易破裂

【答案】 C

2、在进行“物质的跨膜运输”一课的教学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扩

散作用”,用国外某版本生物教材上的有关扩散作用的“迷你实验”替换了该

校所用教科书上的实验,在本课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教师的做法

)。

A.不合理,只能使用该校指定教材

B.不合理,我国教材更适用于我国的教育

C.合理,教师可使用多个版本教材进行备课

D.合理,国外教材内容优于该校指定教材

【答案】 C

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能量流动的单向性是因为动物的食性一般不能逆转

B.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得到外部的能量补给

C.一个封闭的生态系统不需要从外界获得能量供应就可以长期维持正常功能

D.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原因是生物的呼吸消耗和资源利用率不高

【答案】 C

4、在学习了“群落的结构”一节后,教师应同学的要求,让学生分组调查学校

草坪、植物园湖边、小区花园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并要求学生上网

查阅当地物种分布情况。在这些教学活动中,没有用到的课程资源是( )。

A.社区课程资源

B.家庭课程资源

C.学校课程资源

D.媒体课程资源

【答案】 B

5、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淋巴管阻塞引起下肢水肿

B.血液中钙盐过多引起肌无力

C.再次接触同种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

D.腹泻引起体液中水和蛋白质大量丢失

【答案】 D

C.表扬指出错误的学生,说自己是给大家一个错误的示范

D.解释自己没错,刚才只是操作失误

【答案】 C

7、下列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 )。

A.①②⑤

B.①②⑥

C.①②③④

D.①②⑤⑥

【答案】 D

8、浅海中海藻、节肢动物、牡蛎、鱼类等生物生活在一起,这些生物一起构成

)。

A.种群

B.群落

C.生态因子

D.生态系统

【答案】 A

10、制作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时.要滴生理盐水的作用是( )。

A.消毒用

B.染色用

C.为细胞提供营养

D.保持细胞形态

【答案】 D

11、用含32P的磷酸盐培养液培养动物细胞,一段时间后,细胞的结构及化合

物中可能具有放射性的是( )。

A.①③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③④⑤

【答案】 C

1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能量流动的单向性是因为动物的食性一般不能逆转

B.任何生态系统都需要得到外部的能量补给

C.一个封闭的生态系统不需要从外界获得能量供应就可以长期维持正常功能

D.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原因是生物的呼吸消耗和资源利用率不高

【答案】 C

13、一位教师在讲“细菌”一节时,向学生介绍了有关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实

行细菌战的罪行以及解放后我国在防病治病、消毒灭菌等方面取得的成就,从

而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发了他们学习细菌有关知识的强烈欲望。这是根

据( )的原则来设计的教学过程。

A.生物学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B.理论联系实际

C.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相统一

D.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

【答案】 D

14、根据安斯沃斯的说法,婴儿的依恋包括()。多选

A.安全型依恋

B.道德型依恋

C.回避型依恋

D.反抗型依恋

【答案】 A

16、将β-胡萝卜素合成途径中的相关基因导入水稻,可以使米粒中含有β-

萝卜素,这种大米被称为“金色大米”。“金色大米”形成的全过程中不需要

的酶是(

A.限制性内切酶

连接酶

聚合酶

D.逆转录酶

【答案】 D

17、“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是哪一

方面的生物学课程目标?

A.知识方面的目标

B.能力方面的目标

C.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目标

D.方法方面的目标

【答案】 C

18、自由运动是动物区别于其他生物的重要特征之一。下列关于哺乳动物的运

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运动主要是由骨、关节和肌肉共同完成的

B.运动还需要神经系统的调节

C.运动消耗的直接能量是食物中的化学能

D.运动离不开消化、呼吸、循环等系统的协调配合

【答案】 C

19、某教师通过设置问题“陷阱”,让同学解答,“先错后纠”,达到强化学

习的作用。这位教师运用的强化技能的类型是( )。

A.标志强化

B.活动强化

C.动作强化

D.变换方式强化

【答案】 B

20、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乳腺细胞比乳腺癌细胞更容易进行离体培养

B.细胞核移植主要在同种动物、同种组织的细胞之间进行

C.采用胚胎分割技术产生同卵多胚的数量是有限的

D.培养早期胚胎的培养液中含维生素、激素等多种能源物质

【答案】 C

21、糖尿病人血液中的含糖指数远高于常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正常人也有尿糖

B.血糖含量指葡萄糖在血液中的含量

C.糖尿病人不能吃甜

D.糖尿病人应控制淀粉摄入

【答案】 C

22、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核仁与DNA中的基因表达有关

B.纤维类组成的细胞骨架与细胞形态的维持有关

C.线粒体与有氧呼吸的二氧化碳和水的产生有关

D.溶酶体中的各种水解酶与靶细胞的裂解、死亡有关

【答案】 B

23、狼体内含有a种蛋白质,兔子体内含有b种蛋白质,狼捕食了兔子之后,

狼体内的蛋白质种类最可能是( )。

A.a

B.a+b

C.少于a

D.多于a

【答案】 A

24、关于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分裂过程中核遗传物质的分配是随机不均等的

B.分裂期核DNA与染色体数目比值为1121

C.用显微镜观察其细胞中的叶绿体时.不需要染色

D.将其置于0.3gmL的蔗糖溶液中。可发生质壁分离

【答案】 B

25、在学习有关酶的知识时,教师课前让学生使用普通洗衣粉和加酶洗衣粉

(蛋白酶、脂肪酶)分别洗衣服,然后对比洗衣效果,这体现的课程理念是

)。

A.提高生物科学素养

B.面向全体学生

C.倡导探究性学习

D.注重与现实生活相联系

【答案】 D

26、各种育种方法或技术都有其优劣之处,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传统的育种方法周期长.可选择的范围有限

B.通过人工诱变,人们有目的地选育新品种,能避免育种的盲目性

C.杂交育种难以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过程繁杂缓慢,效率低

D.基因工程可以实现基因在不同的物种之间的转移,人们可以定向选育新品种

【答案】 B

27、一般来说,中年期的人格特点包括( )多选

A.人格特质稳定不变

B.性别角色日趋整合

C.内省日趋明显

D.心理防御机制日趋成熟

【答案】 B

28、下列关于遗传信息传递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复制、转录、翻译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B.核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需穿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参与翻译过程

复制和转录都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翻译则以mRNA为模板

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原料依次是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

【答案】 C

29、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

确的是( )。

A.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

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

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

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答案】 A

30、人被犬咬伤后,为防止狂犬病发生,需要注射由灭活狂犬病毒制成的疫

苗。疫苗在人体内可引起的免疫反应是( )。

A.刺激细胞毒性T细胞分化为记忆细胞

B.刺激吞噬细胞产生抗狂犬病毒抗体

C.促进浆细胞释放细胞因子

D.产生与狂犬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答案】 D

31、下列是生物体内的有关化学反应,其中一定在细胞器中进行的是( )。

A.氨基酸的脱水缩合

的合成

C.二氧化碳的固定

32、根据《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的界定,下列行为动词用于表述

能力目标的是(

A.运用

B.说出

C.排列

D.简述

【答案】 A

33、下列有关植物激素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形成无子番茄过程中生长素没有改变细胞的染色体数目

B.生长素和赤霉素都能促进果实的发育

C.用一定浓度的脱落酸来处理种子可提高发芽率

D.植物的生长发育是多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的结果

【答案】 C

34、同一草原上的羊与牛,狼与羊,人体中的蛔虫与人,双歧杆菌与人,这四

种种间关系分别是( )。

A.竞争捕食寄生共生

A.森林中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也会增多,害虫种群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

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

B.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C.自我调节能力强的生态系统,其稳定性也高

D.当外界干扰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将会丧失

【答案】 C

36、教师在“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一节的备课时,先通过与班主任和其他

任课教师的交流,了解了授课班级的学习风气。这属于备课中的( )。

A.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

B.分析了解学生的社会背景和班级课堂氛围

C.分析教材内容

D.分析学生的学科基础

【答案】 B

37、以下情况,属于染色体变异的是( )。

A.④⑤⑥

B.③④⑤⑦

C.①③④⑤⑦

D.①③④⑦

C.神经元

D.反射弧

【答案】 D

39、某高中生物教师要研究生物学教学中角色扮演对高中生合作能力的影响,

其最适合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A.实验法

B.调查法

C.行动研究法

D.观察法

【答案】 A

40、反映肾小球滤过率的金指标是.

A.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G)

B.菊粉清除率

inC

E.β

【答案】 B

实验成功了,而有些失败了,使学生意识到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条件.教师鼓

励学生猜测种子萌发可能需要什么环境条件。大多数学生猜测种子萌发需要

水、空气、光照、肥料、土壤等。教师选择“种子的萌发需要充足的水”引导

学生设计实验方案。通过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对照实验法.播放一段种子

萌发多组对照实验录像,给予学生提示。然后请各组学生运用对照实验法设计

其他条件的实验方案。课后执行实验方案。问题:(1)本实验属于研究性学习活

动,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看,简述探究性学习的一般过程。(8)(2)作为一名

教师,在这种学习活动实施阶段应做些什么工作(12)

【答案】(1)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看,探究性学习的一般过程可以表述为:提出

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2)教师在活动

实施阶段应做到:①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②要做一些技术的指导;③注意

学习时空的开放;④对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障碍要十分清楚和警惕。

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站在生态系统的高度,论述了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

点,生物圈与生态系统之间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这是一个最基本的生物学

观点,也是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观”的理论基础。所以

本节在本章中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能描述出生

态系统的类型及各自特点:②能理解并说出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2)过程

与方法:①通过查阅各种生态系统的特点,培养学生查阅、整理和分析资料和

小组合作的能力:②通过阐述各种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表达、交流

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分析各种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形成整

体与部分相统一的观点;②通过对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

系统的认识.培养爱护生物的情感和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答案】教材分析:本节内容站在生态系统的高度,论述了生态系统的类型和

拳头代表一个着丝点,这就是染色体的DNA复制。问题:(1)该教师在课堂教学

中多处运用了演示,请说明该教师用到的演示类型并列举出其他类型的演示技

能。(8)(2)简述演示技能的应用原则和要点。(12)

【答案】(1)该教师播放动画用的是声像法,利用铁丝做成模型用的是展示法。

除了这些类型外,演示技能还包括:①分析法:从分析实验现象人手,启发学

生对感知到的现象进行系统分析,得出新概念,获得新结论。②归纳法:通过

提出问题,观察若干个实验或几组实验,归纳总结出概念或规律。③质疑法:

结合实验操作和变化,提出思考问题,让学生讨论回答,根据实验数据来发现

规律.认识实验和微观本质。(2)应用原则和要点:①针对性和目的性。选择的

演示要有利于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或讲清难点,选择的实验能为生物学概念、

原理的教学服务。②适用性和鲜明性。选用的仪器要大小恰当,实验装置和操

作简便易行,装置要高低适宜和美观。演示所用时间短。演示的实验现象鲜

明,教师要及时指导学生观察现象。③示范性和可靠性。教师能给学生做规范

的、正确的实验操作。④演示与讲授的统一性。演示与讲授密切结合,善于引

导学生把各种感知转化为积极的思维活动。

四、某版本高中生物教材“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一节中,“对生物膜结构

的探索历程”部分的内容如下: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部分)19世纪末,欧文

(EOverton)曾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了上万次的实

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

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

的。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表

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的红

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

好为红细胞膜表面积的2倍。他们由此得出结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

列为连续的两层。思考与讨论:1.最初认识到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是通过对

现象的推理分析,还是通过对膜成分的提取和鉴定2.在推理分析得出结论

后,还有必要对膜成分进行提取、分离和鉴定吗3.磷脂是一种由甘油、脂肪

酸和磷酸等所组成的分子,磷酸“头”都是亲水的,脂肪酸“尾”都是疏水

的。请运用相关化学知识,解释为什么为磷脂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

层,而科学家如何从这一现象推导出“脂质在细胞膜中排列为连续的两层”这

一结论。要求:(1)确定该教学内容的教学重点和难点(10)(2)设计上述内

容的教学过程(20)

【答案】(1)教学重点: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教学难点:通过对细胞膜化

学组成和结构的探索历程,理解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以及体验科学

探索的严谨性。(2)教学过程:复习导人.引入兴趣:师:大家上节课做实验都

非常认真,实验结果也很不错。请同学们回忆上节课做的质壁分离实验现象。

想一下,为什么植物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生:因为生物膜具有半透性、弹

性……师:那么同学们知不知道生物膜为什么具有以上的特性,细胞膜对物质

的选择性吸收是否与其特定的结构相关细胞膜结构是怎样的呢学生思考、讨

史博物馆,讲授新课)师:大家讨论非常热烈,那么接下来让我们通过参观生物

膜的结构历史博物馆来验证刚刚所回答的问题结果是否符合现实。(随着历史的

步伐走,教师带学生走进了博物馆1号。)

【博物馆展区1号欧文顿实验】

展板1内容:1895年,欧文顿选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膜的通透性进

行上万次的研究。发现凡是可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穿

过细胞膜。问题1:根据欧文顿所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你们能得出什么样的结

五、材料:某教师设计的“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的课堂教学实录

片段: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

为的是我们下节课带着问题来更好地学习“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这节内容。

课前我已经布置给同学们,让同学们带着问题来研究,现在我们一起来复习细

胞膜的结构和特点,并讨论一下各小组的实验方案。(师生共同交流,复习细胞

膜的结构特点,教师捎带将原生质的概念和质壁分离所发生的现象进行描

述。)()分析学生的实验方案师:现在让我们将各小组针对不同问题的实验设

计进行交流。生(小组1):我们的问题是: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原因是什

么,是水分子从细胞内排出到细胞外还是溶液从细胞内排出细胞外所以我们的

实验设计是……生(小组2):我们想知道不同浓度的溶液对质壁分离的影响,

所以我们的实验设计是……生(小组3):我们研究的问题也是不同物质溶液对

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产生的影响,所以我们的实验设计是…………(8分钟)师:

同学们说得都很好,说明大家在课前的预习是有效的,但有些小组的实验设计

还是有点小问题,刚才别的小组都帮你们纠正了,一会儿做实验时还要注意。

师:(简要说明实验关键步骤)!现在开始按各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2分钟)()学生独立实验

【答案】(1)属于探究性实验。(2)准备阶段:①准备好实验材料。尽可能选择

与教材要求一致的材料,并确保新鲜。②准备好实验设备、用具和药剂。实验

前教师要仔细检查一遍实验设备、用具,试剂配制要严格掌握一定的浓度、纯

度和数量,并注意保存;每种配好的试剂都要贴好标签,标明试剂名称、浓度

和配制日期。③准备好实验教学辅助教具。使用辅助教具有利于学生尽快掌握

操作技能和实验步骤的要点,辅助教具或电化教具,如PPT、录像等。④进行

预试。⑤培养小助手。在实验前培养实验小助手,上课时注意发挥小助手的积

极性。⑥教师要对本次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难点认真考虑,做到心中有

数,并制定好相应的解决措施。实施阶段:①精心布置实验室环境,创设实验

研究的良好氛围。②若是第一次学生实验,则要特别认真对待第一次实验课的

教育准备工作。③精心编排实验小组,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实现学生的

自我约束与管理。④教师充分发挥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在实验时,教师要

不断巡视每组的实验情况,以一个平等的参与者的姿态给学生以指导,对学生

遇到的困难要及时予以适当的点拨和帮助,使每个小组的实验都能顺利进行下

去。⑤教师和学生要认真做好实验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做到忙而不乱。

六、材料:在“种子萌发环境条件”探究活动中,某教师拟参照下列各项给予

学生评价:(1)能否根据观察或生活经验提出问题,根据问题提出假设(2)能否

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探究假设的实验方案,包括设计对照实验(3)能否按照试验

计划准备实验材料,有步骤的进行实验(4)能否按照实验操作的规范要求完成实

(5)能否安全地使用各种实验器具(6)能否实事求是地记录和收集实验数据(7)

能否分析实验数据的相关性并得出结论(8)能否在探究活动中与他人合作交流问

题:(1)结合材料,从评价内容的角度,分析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法。(10

)(2)在实际教学中,评价应注意些什么(10)

【答案】(1)该探究活动中,教师重视对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

探究能力是初中生物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

在探究活动中逐步形成观察、归纳和发现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设计实验、调

查研究、动手实验的能力,逐步形成收集和分析数据、表达和交流的能力等。

教师应结合探究活动的全过程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时教师还应重视对学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2)评价方式多样化:教师应注意终

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在具体操作时,

除了采用笔试外,还要重视采用实验操作、制作设计等任务表现性方式进行评

价。采用“档案夹”的形式记录学生的发展:采用“档案夹”的目的是对学生

学习生物学的全过程进行综合评价,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七、材料:在进行“爱护植被,绿化祖国”内容的教学时,某位教师制定了如

下教学目标:A.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及特点。B.使学生知道我国

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C.让学生尝试设计校园绿化方案。D.通过了解我国植

被严重破坏的状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E.通过了解我国植

被严重破坏的现状及危害,让同学们认识到保护植被的必要性、迫切性和长期

性。F.通过展示校园绿化设计方案,树立全体学生的爱绿、护绿意识,并从身

边做起.自觉参加绿化祖国的各种活动。问题:(1)请对上述教学目标的表述进

行评价和修改。(10)(2)初中生物学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让学生在哪些方面得

到发展(10)

【答案】(1)教学目标的制定应体现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三个维度。将题目中给出的教学目标分类,并注意行为动词的使用参

照《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答案符合此要求即可)(2)初中

生物学课程总体目标是让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领域中都

有一定的发展,具体的体现如下:①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

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②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

学思维的习惯。⑧理解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④初步

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

础。

八、真核生物基因中通常有内含子,而原核生物基因中没有,原核生物没有真

核生物所具有的切除内含子对应的RNA序列的机制。已知在人体中基因A(有内

含子)可以表达出某种特定蛋白(简称蛋白A)。回答下列问题:(1)某同学从人

的基因组文库中获得了基因A,以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却未得到蛋白A,其原

因是____(3)(2)若用家蚕作为表达基因A的受体,在噬菌体和昆虫病毒两

种载体中,不选用____作为载体,其原因是____(6)(3)若要检测基因A

否翻译出蛋白A,可用的检测物质是____(选填“蛋白A的基因”或“蛋白A

抗体”)。(3)(4)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为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做出了重要贡献,也可以说是基因工程的先导,如果说他们的工作为基因工程

理论的建立提供了启示,那么,这一启示是____(3)

【答案】(1)在基因组中获得的基因A含有内含子,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

中没有切除内含子对应的RNA序列的机制,因此大肠杆菌中基因A表达出的蛋

白质与蛋白A不同(2)噬菌体;噬菌体专一性地侵染细菌.不能将目的基因导人

家蚕中(3)蛋白A的抗体(4)外源DNA进入受体细胞中能正常表达(所有生物共用

同一套遗传密码)解析:(1)从人基因组获得的基因A含内含子,而大肠杆菌为

原核细胞.细胞中没有切除内含子对应的RNA序列的机制,因此大肠杆菌中基

A表达出的蛋白质与蛋白A不同。(2)噬菌体专一性地侵染细菌,不能将目的

基因导人家蚕中。所以只能选择昆虫病毒.家蚕是昆虫的幼虫,故用昆虫病毒

可将目的基因导人家蚕中。(3)检测是否翻译出蛋白质A,可采用抗原一抗体杂

交的方法,蛋白质A充当抗原.选择蛋白质A抗体与其特异性结合。(4)艾弗里

等人曾经在S型肺炎双球菌中分离出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分别与R

肺炎双球菌混合培养,发现S型肺炎双球菌的DNA能使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

S型肺炎双球菌。从中知道转化的可能性.所以启示是在特定条件下,DNA片段

能进入细胞,并且还能发挥原有作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所有生物共用一

套遗传密码。

九、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发现,细胞膜中存在着某种只允许水分子出入的

通道,人们称之为水通道,但水通道到底是什么却一直是个谜。20世纪50

代中期,美国科学家彼得·阿格雷研究了不同的细胞膜蛋白,经过实验,他证

明了一种被称为“水通道蛋白”的细胞膜蛋白就是人们寻找已久的“水通

道”。如何验证彼得·阿格雷发现的水通道蛋白就是水通道请你完成下面的实

验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1)实验探究:①观察:发现水分子能通过细胞膜。②

问题:水究竟怎样通过细胞膜③假设:__________(3分)④实验:把含“水

通道蛋白”的正常细胞和经过处理后的__________细胞放在__________中。(4

分)⑤结果:前者能吸水,后者__________(3分)⑥结论:__________(3

)(2)为了进一步验证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就是“水通道”.彼得.阿

格雷又制出两种人造细胞膜,分别做成泡状物,然后放在水中,结果第一种泡

状物吸收了很多水而膨胀,第二种则没有变化。请指出这两种人造细胞膜的化

学成分的异同点:相同点:__________;不同点:__________(2)

【答案】(1)③“水通道蛋白”就是“水通道”④不含该蛋白质;蒸馏水⑤不能

吸水⑥细胞膜上的“水通道蛋白”就是“水通道”(2)相同点:都含有磷脂双分

子层。不同点:一种含有水通道蛋白,一种不含水通道蛋白。解析:(1)根据题

意分析可知:本题是验证彼得·阿格雷发现的水通道蛋白就是水通道,从而探

究水究竟是怎样通过细胞膜的。因此,假设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中水通道蛋白

就是水通道。在实验时,把含“水通道蛋白”的正常细胞和经过处理后不含该

蛋白质的细胞分别放在蒸馏水中。结果发现含“水通道蛋白”的正常细胞能吸

水;经过处理后不含该蛋白质的细胞则不能吸水。因此,可以说明细胞膜上的

“水通道蛋白”就是“水通道”。(2)细胞膜的组成成分有磷脂、蛋白质和糖

类,其中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或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

面,或嵌插于磷脂双分子层中,或贯穿于磷脂双分子层中。彼得·阿格雷制成

的两种人造细胞膜,其中吸收了很多水而膨胀的含有水通道蛋白.而没有变化

的则不含水通道蛋白。但它们的基本骨架都是磷脂双分子层。

一十、教材分析:本节内容站在生态系统的高度,论述了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特

点,生物圈与生态系统之间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这是一个最基本的生物学

观点,也是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观”的理论基础。所以

本节在本章中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能描述出生

态系统的类型及各自特点:②能理解并说出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2)过程

与方法:①通过查阅各种生态系统的特点,培养学生查阅、整理和分析资料和

小组合作的能力:②通过阐述各种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表达、交流

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分析各种生态系统之间的联系,形成整

体与部分相统一的观点;②通过对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

美丽的夏天-天工开物的作者是谁

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押题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

本文发布于:2023-11-11 06:25: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65512021234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押题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押题练习试卷A卷附答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