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提
升训练试卷B卷附答案
单选题(共40题)
1、膝跳反射的反射弧中,神经中枢是( )。
A.脑千
B.小脑
C.脊髓
D.大脑皮层
【答案】 C
2、下列关于遗传信息传递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复制、转录、翻译过程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B.核基因转录形成的mRNA需穿过核孔进入细胞质中参与翻译过程
复制和转录都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翻译则以mRNA为模板
复制、转录和翻译的原料依次是脱氧核苷酸、核糖核苷酸和氨基酸
【答案】 C
3、在学习了“群落的结构”一节后,教师应同学的要求,让学生分组调查学校
草坪、植物园湖边、小区花园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并要求学生上网
查阅当地物种分布情况。在这些教学活动中,没有用到的课程资源是( )。
A.社区课程资源
B.家庭课程资源
C.学校课程资源
D.媒体课程资源
【答案】 B
4、若要在普通显微镜下观察到质壁分离、RNA和脂肪,下列四组材料中应选择
的一组是( )。
A.水稻胚乳和花生子叶
B.天竺葵叶和水稻胚乳
C.紫色洋葱和花生子叶
D.天竺葵叶和紫色洋葱
【答案】 C
5、某人手指受伤,一段时间后自动愈合,这一过程中伤口的细胞不会发生
( )。
A.有丝分裂和分化
B.同源染色体分离
复制
D.纺锤体的出现和消失
【答案】 B
6、下列关于实验操作的说法中正确的有几个( )
A.2个
7、教师在进行“植物的呼吸作用”一课的教学时,请家里做水果生意的学生给
全班同学讲水果保鲜方法和经验。这利用的课程资源是()。
A.教师资源
B.学生资源
C.教材资源
D.网络资源
【答案】 B
8、小学生最基本的学习任务包括( )。多选
A.参加奥数学习
B.学会合理安排和分配时间
C.学会思考
D.学会学习的规则和方法
【答案】 B
9、当动物缺乏某激素时,可以通过“饲喂法”或“注射法”对该激素进行人为
补充,下列只可通过以上一种方法补充的激素是( )。
A.②③
B.③④
A.脂肪鉴定:切取花生子叶薄片—染色—去浮色—制片—观察
B.有丝分裂观察:解离根尖—染色—漂洗—制片—观察
C.质壁分离观察:撕取鳞片叶表皮—制片—观察—滴加蔗糖溶液—观察
D.细胞质流动观察:取黑藻小叶—制片—观察
【答案】 B
11、从实验内容与学生认知关系的角度看,“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
属于( )
A.演示实验
B.验证性实验
C.探究性实验
D.课外实验
【答案】 B
12、“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和常规育种分别有哪些优点 为什么 ”此类提
问属于哪一种提问类型 ( )
A.理解型
B.分析型
C.评价型
D.综合型
【答案】 C
13、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的重要场所。下列有关细胞质基质的叙述,不正确
B.能为细胞核提供ATP、酶、DNA等
C.同一个体不同细胞的细胞质基质成分有差别
D.哺乳动物受精卵的细胞质基质主要来自于卵细胞
【答案】 B
14、现有一瓶掺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液,吸进氧气的体积与放出二氧化碳的体积
之比为1:2,这是因为( )
A.有1/4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
B.有1/3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
C.有1/2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
D.有2/3的酵母菌在进行有氧呼吸
【答案】 A
15、下列生理过程与细胞器膜的流动性无直接关系的是( )。
A.噬菌体侵染细菌
B.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C.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复原
D.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
【答案】 A
16、浅海中海藻、节肢动物、牡蛎、鱼类等生物生活在一起,这些生物一起构
成( )。
A.种群
B.群落
C.生态因子
D.生态系统
【答案】 B
17、河豚毒素能有效抑制神经细胞的钠离子内流,经河豚毒素处理,神经纤维
受刺激后( )。
A.静息电位升高
B.静息电位降低
C.动作电位升高
D.不产生动作电位
【答案】 D
18、教师在讲授“细胞的增殖”时,播放文昌鱼胚胎发育视频,引导学生思
考,激发学生的兴趣,自然引入正题,这种导人方式属于( )。
A.直观导入
B.设疑导入
C.经验导入
【答案】 D
20、交叉互换发生于同源染色体之间,染色体易位发生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
二者的区别在于前者属于( ),后者属于( )。
A.基因重组染色体结构变异
B.染色体结构变异基因重组
C.基因突变基因重组
D.基因突变染色体结构变异
【答案】 D
21、在进行“物质的跨膜运输”一课的教学时,教师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扩散作用”,用国外某版本生物教材上的有关扩散作用的“迷你实验”替换
了该校所用教科书上的实验,在本课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该教师的做法
( )。
A.不合理,只能使用该校指定教材
B.不合理,我国教材更适用于我国的教育
C.合理,教师可使用多个版本教材进行备课
D.合理,国外教材内容优于该校指定教材
【答案】 C
【答案】 A
23、某高中生物教师要研究生物学教学中角色扮演对高中生合作能力的影响,
其最适合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
A.实验法
B.调查法
C.行动研究法
D.观察法
【答案】 A
24、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其病原体是HIV。关于HIV复制过程的表
述,正确的是( )。
的遗传物质是DNA
可直接插入宿主DNA中完成复制
的复制主要在B淋巴细胞中完成
复制时需要逆转录酶
【答案】 D
25、由M个氨基酸构成的一个蛋白质分子,含N条肽链,其中Z条是环状多
肽。这个蛋白质至少含有多少个氧原子?( )
A.M—N+Z
B.M—N—Z
C.M+N—Z
D.M+N+Z
【答案】 C
26、下列关于细胞的概念,最上位的是( )。
A.细胞都包含细胞膜、细胞核和细胞质
B.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构成.具有流动镶嵌的特点
C.叶绿体和线粒体是植物细胞中承担能量转换功能的细胞器
D.细胞是物质分子的有机结合体,细胞的各种结构既分工又合作
【答案】 D
27、在下列选项中,需要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是( )。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②③④
【答案】 D
28、高一新学期开始,某生物教师为了掌握新生的生物学基础、学习兴趣等信
息,以便对学生进行分组、安排教学,于是对全班学生展开了一次测试。该测
试属于( )。
A.配置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终结性评价
【答案】 A
29、下列有关DNA和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内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线粒体,不能产生ATP
中的能量可以来源于光能和化学能,也可以转化为光能和化学能
C.在有氧与缺氧的条件下,细胞质基质都能形成ATP
中的“A”与DNA中的碱基“A”含义不同
【答案】 A
30、高中生物课分为选修和必修课,属于选修的是( )。
A.分子与细胞
B.稳态与环境
C.遗传与进化
D.生物科学与社会
【答案】 D
31、下列关于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及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获取某种B淋巴细胞之前,无需给实验动物注射相应的抗原
B.只要将动物的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放在同一培养基中培养,就能得到杂
交瘤细胞
C.只要将杂交瘤细胞放在适宜的培养基中培养,就能够得到产生单一抗体的细
胞群
D.与常规的抗体相比,单克隆抗体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特点
【答案】 D
32、下列有关细胞分裂、分化、癌变等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恶性肿瘤是癌细胞不断分裂、分化形成的
B.细胞分化可导致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
C.某些已分化的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可重新发育成完整的生物个体
D.无论何种形式的细胞分裂,所产生新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不会改变
【答案】 C
33、拟南芥是倍休十字花科植物(2n=10)是如没有性染色体,拟南芥基因租测呼
需要测定拟南芥的染色体数目是()。
A.4
B.5
C.6
D.10
【答案】 B
34、“形成人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是“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一
节课的教学目标之一,该教学目标属于( )。
A.知识目标
B.能力目标
C.过程与方法目标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答案】 A
35、下列有关艾滋病(AIDS)的叙述,错误的是()。
A.艾滋病的病原体是一种RNA病毒
【答案】 C
36、C4途径中,CO2的受体是()。
A.草酰乙酸
B.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C.天冬氨酸
D.二磷酸核酮糖
【答案】 B
37、与小球藻(单细胞)同类的生物是( )。
A.硝化细菌、硫细菌、蓝细菌
B.绿色植物、硝化细菌、大肠杆菌
C.红色硫细菌、绿色硫细菌、酵母菌
D.乳酸菌、硫细菌、克丝子
【答案】 A
38、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需要安排学生小组讨论,激励学生参与教学。这
属于变化技能中的( )。
A.师生互动变化
39、患者,女性,26岁。面部红斑,光过敏,关节肿痛,多种抗生素治疗不见
好转,尿蛋白检查阳性,激素治疗有效。
A.免疫学检测
B.过敏试验
C.X线片检查关节
D.红斑皮肤真菌检查
E.B超检查
【答案】 A
40、在一个种群中,基因型AA的个体占18% ,Aa的个体占78% , aa的个体
占4%。则基因A和a的频率分别是( )。
A.36%,64%
B.92%,8%
C.18%,82%
D.57%,43%
【答案】 D
大题(共10题)
一、(材料)材料:某教师关于“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一课的教学思路片
段如下:①为了解决大面积烧伤病人的植皮问题,需从烧伤病人的皮肤上取下细
胞置于培养液中培养,推测培养瓶中应该加入哪些培养物质才能让细胞活下
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身体里的活细胞要存活是否也需要这些物质引出课题:细
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②教师弓导学生查阅食物营养成分表,对比分析不
同食物中共有的营养物质,据此推测细胞生活需要的营养物质。③教师提供皮
肤细胞培养液的配方表,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实际培养细胞时,添加的物质和前
面推测的物质的异同点。④引导学生回顾摄入的食物归根结底来自组成这些生
物体的细胞,使其体会细胞从外界吸收的物质具有构建细胞和生物体的作用。
教师提供细胞各种结构成分问题:(1)结合材料:分析教师在设计导入时应注
意的事项。(10分)(2)结合材料:举例分析该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计划培养学生
的哪些思维能力。(10分)
【答案】
二、材料.某教师在“探究空气(氧气)对小鱼呼吸频率的影响”的实验教学
中,设计的实验过程和得到的实验结果如下:实验准备:学生四人一组,做好
组员分工和数据记录,每组一只水杯、一条小活鱼、一块玻璃板。实验步骤:
1.把小活鱼放进盛水的杯内.数一数自然状态下小鱼1min鳃盖或口的开合次
数。2.用玻璃板把水杯盖严,不让外界空气进入杯内,盖的时间长短视杯的大
小和杯内水的多少而定。原则是杯子大些或杯内空气多些的应多盖一段时间。
盖上盖的目的是让小鱼把杯内的空气(氧气)通过呼吸作用消耗掉。3.过一段时
间再数小鱼1min鳃盖或口的开合次数。实验结果:盖上盖以后,绝大多数鱼
1min鳃盖或口的开合次数都增加。结论:水中空气(氧气)含量对小鱼呼吸频率
是有影响的,一般情况下,水中含氧量高鱼呼吸慢:含氧量低则鱼呼吸快。问
题:(1)根据科学探究的基本原则分析该探究实验方案存在哪些问题(10分)(2)
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10分)
【答案】(1)根据科学探究的基本原则来进行分析,该实验探究方案存在的主要
问题是没有遵循控制变量的单一性原则和设置对照组实验。(2)针对本探究实验
做如下改进:实验观察前选大小相等的两个容器,分别贴上“加玻璃板”和
“不加玻璃板”的标签,向“不加玻璃板”的容器中注入清水,向“加玻璃
板”的容器中注入等量的清水,并盖上玻璃板。试验时,选择两条活力相近的
鱼,分别放人上述两个容器中,两个容器置于同样的条件下,避免因其他因素
干扰而造成的实验结果误差。分别仔细观察各容器中鱼的各种行为表现并做好
记录。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鱼在“不加玻璃板”的容器中呼吸和活动比
较正常;在“加玻璃板”的容器中,呼吸频率很快,并最终死亡。进而说明空
气(氧气)对小鱼的呼吸频率是有影响的。
三、材料:在“种子萌发环境条件”探究活动中,某教师拟参照下列各项给予
学生评价:(1)能否根据观察或生活经验提出问题,根据问题提出假设(2)能否
利用身边的材料设计探究假设的实验方案,包括设计对照实验(3)能否按照试验
计划准备实验材料,有步骤的进行实验(4)能否按照实验操作的规范要求完成实
验(5)能否安全地使用各种实验器具(6)能否实事求是地记录和收集实验数据(7)
能否分析实验数据的相关性并得出结论(8)能否在探究活动中与他人合作交流问
题:(1)结合材料,从评价内容的角度,分析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法。(10
分)(2)在实际教学中,评价应注意些什么(10分)
【答案】(1)该探究活动中,教师重视对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
探究能力是初中生物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
在探究活动中逐步形成观察、归纳和发现问题的能力,逐步形成设计实验、调
查研究、动手实验的能力,逐步形成收集和分析数据、表达和交流的能力等。
教师应结合探究活动的全过程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同时教师还应重视对学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2)评价方式多样化:教师应注意终
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在具体操作时,
除了采用笔试外,还要重视采用实验操作、制作设计等任务表现性方式进行评
价。采用“档案夹”的形式记录学生的发展:采用“档案夹”的目的是对学生
学习生物学的全过程进行综合评价,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四、春季浮游藻类一般随着温度的升高形成以硅藻为主的群落,而后转为以绿
藻为主的群落,继而转为以蓝藻为优势种的群落。问:①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角度分析,.上述藻类属于_____它们的种间关系主要表现为______。(6分)②
进入春季后,湖泊中各种藻类种群环境容纳量___(填“会"或“不会"发生改变,
理由是___(6分)③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春季升温过程提前,而光照
尚未增强,研究表明,蓝藻更适应这种高温低光照的新环境,由此推测,气候变
暖对湖泊中蓝藻成为优势种的时间将___(填*提前"或“推迟”或“不变"。(3
分)
【答案】
五、《传染病及其预防》是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介绍的是传染病的定义、流行基本环节以及预防措施。根据课标要求,学
生能够:(1)说出传染病是由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病原体引起的;(2)说明传
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能够解释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
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饮食、生物媒介等;(3)列举说明传染病的
预防措施可以分为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4)列
举常见的寄生虫病,如蛔虫病、绦虫病等;列举常见的细菌性传染病,如淋
病、白喉、伤寒等;列举常见的病毒性传染病,如艾滋病、肝炎、流行性感
冒、狂犬病等。本节涉及的重要概念有:“按照是否有传染性,可将疾病分为
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个人的生活习惯与行为选择能对一生的健康
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根据材料:(1)设计本节课的导入。(15分)(2)简述导
入的结构。(15分)
【答案】(1)“传染病”是一个让人讨厌的字眼,说到传染病人们就会想到生
病,想到甲型流感、艾滋病等,这种心里情绪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不利的。因
此,我专门设计了一个由忧到爱的情境:播放歌曲《爱在天地间》。歌中唱
到:“情未了,像春风走来;爱无言,像雪花悄悄离去。彼此间我们也许不曾
相识,爱的呼唤让我们在一起。在一起穿过了风和雨,在一起走来了新天地。
这份情希望了人间,这份爱温暖在你我心里。”回肠荡气的旋律,把学生们带
入到一个感人肺腑的情境中,正当学生们心醉其中时,顺势导人:“你知道这
首歌是在什么情况下创作的吗歌曲创作于2003年,这一年全国人民上下一心,
众志成城,抗击SARS病毒带来的非典型肺炎,取得了伟大胜利。这是人类在和
传染病作斗争的历史中战胜病魔,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传染病是可防可治的,
让我们用积极的心态来面对它,掌控它!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今天这节为
捍卫自己的健康、民族的健康而展开的学习中来,好吗”在这种情境中.学生
的注意力及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在教师启发下又产生了不解与疑虑,探索答
案的学习欲望也由此产生。(2)导入的结构:引起注意一激起动机一组织指引一
建立联系。①引起注意。导入的构思与实施,要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心理活动
保持在教学行为上;使与教学活动无关的甚至有害的活动能迅速得到抑制。当
学生“专心”于导入活动时,才能从教学之始就得到鲜明而清晰的反应,从而
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②激起动机。学习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是认识兴
趣.即求知欲。青少年对周围世界有些了解,但知之不多,因此创设引人入胜
的情境,能滋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一方面可提出严格的要求,另一方面要
说明学习这部分知识和技能的意义。只有学生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的社会
意义,才能产生学习的自觉性,发出学习的极大热情,表现出听课学习的坚毅
精神③组织指引。导入要给学生指明任务,安排学习进度。这样可以引导学生
定向思维,使学生有目的,有意义地开展学习。要提出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方
法,例如,说明本节课是先要使问题具体化,接着做实验,再共同归纳、订
正.最后结合新问题进行练习、运用。使学生对学习程序做到心中有数。在教
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设法保持教学重点,沿着重点环环相扣地完成教学目
标。④建立联系。导人的设计,要充分了解并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要
以其所知、喻其不知。从学生实际出发,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
用最佳的结合,就能以较少的精力和时间,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温故而知新
的方法很多,教师可设计提问问题,学生逐步解答.随着答题的深入,旧知识
和新知识建立了联系,从而引出新课。教师也可以通过对学生已有知识进行概
括描述和启发之后,讲新课。
六、家蚕细胞具有高效表达外源基因的能力。将人干扰素基因导入家蚕细胞并
大规模培养,可以提取干扰素用于制药。(1)进行转基因操作前,需用
__________酶处理幼蚕组织,以便获得单个细胞。(2分)(2)为使干扰素基因在
家蚕细胞中高效表达,需要把来自eDNA文库的干扰素基因片段正确插入表达载
体的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若要检测干扰素基因在家蚕中是否表达,可分别采
用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逐步鉴定。(6分)(3)通过PCR技术可大量获
取目的基因,该PCR反应体系的主要成分包含:扩增缓冲液(含Mg2+)、水、4
种脱氧核糖苷酸、模板DNA、__________和__________。(4分)(4)利用生物反
应器培养家蚕细胞时,贴壁生长的细胞会产生接触抑制。通常将多孔的中空薄
壁小玻璃珠放入反应器中,这样可以__________,增加培养的细胞数量,也有
利于空气交换。(3分)
【答案】(1)胰蛋白(2)分子杂交;抗原一抗体结合(3)耐高温的DNA聚合酶(taq
酶);DNA引物(4)增大表面积解析:(1)动物细胞培养时,因动物组织细胞聚合
在一起,需要用胰蛋白酶进行处理,水解组织中的蛋白质,以便获得单个细
胞。(2)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步骤,要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可采用
分子杂交技术,要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可采用抗原一抗体杂交法。(3)聚合
酶链式反应(PCR)是一种用于扩增特定的DNA片段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它可看作
是生物体外的特殊DNA复制。PCR的最大特点,是能将微量的DNA大幅增加。
采用PCR扩增目的基因时,其体系主要包括:扩增缓冲液(含Mg2+)、水、4种
脱氧核糖核苷酸、模板DNA、耐高温的DNA聚合酶(taq酶)和DNA引物。(4)细
胞增殖到一定程度,也就是互相挨在一起的时候,糖蛋白识别了这种信息,就
会使细胞停止继续繁殖.这种现象就叫作接触抑制。通常将多孔的中空薄壁小
玻璃珠放入反应器中,这样可以增大表面积,增加培养的细胞数量.也有利于
空气交换。
七、材料:“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是教材“消化和吸收”一节课的学习内
容.教师从学生熟悉的生活体验入手,让学生细细咀嚼馒头,感受咀嚼中味道
的变化,教师提出问题:“口腔里的什么使馒头变甜的”学生们各自猜想,有
的说是因为嘴巴里有牙齿,牙齿咀嚼形成的。有的说是因为嘴巴里有舌头,舌
头的搅拌形成的,有的说是因为口腔里有唾液。然后,老师让学生分组做实
验,找到馒头经过咀嚼变甜的原因。问题:(1)上述材料中老师用的是什么类型
的教学策略老师采用这一策略的优点有哪些(10分)(2)教师使用这种教学策略
需要注意哪些要求(10分)
【答案】(1)上述材料中教师用的是探究性教学策。探究式教学比较强调维持学
生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培养学生与科学探究有关的各种技能以及对科学概
念、原则和规则的理解。该策主要有以下五个优点:①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
来解决问题或回答问题;②保持学生的好奇心;③让学生参与需要高水平认知
和技能的活动;④形成积极地对待科学的态度:⑤为学生提供具体的经验。(2)
探究性学习需要结合学科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先前经验来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牢
固的知识基础、高层次的思维能力(包括创造性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以
及学习能力。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课堂中的探究性学习需具有以下要求:①
明确主题;②为了研究自然而培养所需要的探究能力;③培养探究未知自然的
积极态度;④通过探究活动而学得的知识是科学概念而不是文字知识;⑤有效
地形成认识自然基础的科学概念。
八、真核生物基因中通常有内含子,而原核生物基因中没有,原核生物没有真
核生物所具有的切除内含子对应的RNA序列的机制。已知在人体中基因A(有内
含子)可以表达出某种特定蛋白(简称蛋白A)。回答下列问题:(1)某同学从人
的基因组文库中获得了基因A,以大肠杆菌作为受体细胞却未得到蛋白A,其原
因是____。(2)若用家蚕作为表达基因A的受体,在噬菌体和昆虫病毒两种载体
中,不选用____作为载体,其原因是____。(3)若要检测基因A是否翻译出蛋白
A,可用的检测物质是____(选填“蛋白A的基因”或“蛋白A的抗体”)。(4)
艾弗里等人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为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做出了重要贡献,也
可以说是基因工程的先导,如果说他们的工作为基因工程理论的建立提供了启
示,那么,这一启示是____。
【答案】(1)在基因组中获得的基因A含有内含子,大肠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
中没有切除内含子对应的RNA序列的机制,因此大肠杆菌中基因A表达出的蛋
白质与蛋白A不同(2)噬菌体;噬菌体专一性地侵染细菌.不能将目的基因导人
家蚕中(3)蛋白A的抗体(4)外源DNA进入受体细胞中能正常表达(所有生物共用
同一套遗传密码)解析:(1)从人基因组获得的基因A含内含子,而大肠杆菌为
原核细胞.细胞中没有切除内含子对应的RNA序列的机制,因此大肠杆菌中基
因A表达出的蛋白质与蛋白A不同。(2)噬菌体专一性地侵染细菌,不能将目的
基因导人家蚕中。所以只能选择昆虫病毒.家蚕是昆虫的幼虫,故用昆虫病毒
可将目的基因导人家蚕中。(3)检测是否翻译出蛋白质A,可采用抗原一抗体杂
交的方法,蛋白质A充当抗原.选择蛋白质A抗体与其特异性结合。(4)艾弗里
等人曾经在S型肺炎双球菌中分离出DNA、蛋白质、多糖等物质.分别与R型
肺炎双球菌混合培养,发现S型肺炎双球菌的DNA能使R型肺炎双球菌转化为
S型肺炎双球菌。从中知道转化的可能性.所以启示是在特定条件下,DNA片段
能进入细胞,并且还能发挥原有作用。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所有生物共用一
套遗传密码。
九、材料:种子的萌发教师课前要求学生收集一些种子萌发的资料,或者向家
长了解“春种”时农民要做的事。上课时,在复习种子的结构后,教师请学生
谈谈“春种”时农民要做些什么,并请学生把在家萌发的种子拿出来展示。教
师发现有个别组没能拿出成果.让他们谈一谈原因,有个别组说他们在做实验
时水放少了,有个别组说不出原因。此时,教师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有些组的
实验成功了,而有些失败了,使学生意识到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条件.教师鼓
励学生猜测种子萌发可能需要什么环境条件。大多数学生猜测种子萌发需要
水、空气、光照、肥料、土壤等。教师选择“种子的萌发需要充足的水”引导
学生设计实验方案。通过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对照实验法.播放一段种子
萌发多组对照实验录像,给予学生提示。然后请各组学生运用对照实验法设计
其他条件的实验方案。课后执行实验方案。问题:(1)本实验属于研究性学习活
动,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看,简述探究性学习的一般过程。(8分)(2)作为一名
教师,在这种学习活动实施阶段应做些什么工作(12分)
【答案】(1)从学生的学习过程来看,探究性学习的一般过程可以表述为:提出
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2)教师在活动
实施阶段应做到:①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②要做一些技术的指导;③注意
学习时空的开放;④对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障碍要十分清楚和警惕。
一十、材料:在进行“爱护植被,绿化祖国”内容的教学时,某位教师制定了
如下教学目标:A.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植被类型及特点。B.使学生知道我
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C.让学生尝试设计校园绿化方案。D.通过了解我国
植被严重破坏的状况,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E.通过了解我国
植被严重破坏的现状及危害,让同学们认识到保护植被的必要性、迫切性和长
期性。F.通过展示校园绿化设计方案,树立全体学生的爱绿、护绿意识,并从
身边做起.自觉参加绿化祖国的各种活动。问题:(1)请对上述教学目标的表述
进行评价和修改。(10分)(2)初中生物学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让学生在哪些方面
得到发展(10分)
【答案】(1)教学目标的制定应体现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三个维度。将题目中给出的教学目标分类,并注意行为动词的使用参
照《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答案符合此要求即可)(2)初中
生物学课程总体目标是让学生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领域中都
有一定的发展,具体的体现如下:①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
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这些知识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应用。
②初步具有生物学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
学思维的习惯。⑧理解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④初步
形成生物学基本观点和科学态度,为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奠定必要的基
础。
本文发布于:2023-11-11 06:24: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65509621234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提升训练试卷B卷附答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2023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生物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提升训练试卷B卷附答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