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有关数学模型问题分析
高中生物有关数学模型问题分析
1 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数学建模
数学是一门工具学科,在高中的物理与化学学科中广泛的应用。由于高中生物
学科以描述性的语言为主,学生不善于运用数学工具来解决生物学上的一些问
题。这些需要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给予提炼总结,并进行数学建模。所谓
数学建模(Mathematical Modelling),就是把现实世界中的实际问题加以提
炼,抽象为数学模型,求出模型的解,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并用该数学模型所
提供的解答来解释现实问题,我们把数学知识的这一应用过程称为数学建模。
在生物学科教学中,构建数学模型,对理科思维培养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2 数学建模思想在生物学中的应用
2.1 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生物图形与数学曲线相结合的试题是比较常见的一种题型。它能考查学生的分
析、推理与综合能力。这类试题从数形结合的角度,考查学生用数学图形来表
述生物学知识,体现理科思维的逻辑性。
例1:下图1表示某种生物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
关系;图2表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图2中甲细胞处于图1中的BC段,图2中丙细胞处于图1中的DE段
B、图1中CD段变化发生在减数Ⅱ后期或有丝分裂后期
C、就图2中的甲分析可知,该细胞含有2个染色体组,秋水仙素能阻止其进一
步分裂
D、图2中的三个细胞不可能在同一种组织中出现
解析:这是一道比较典型的数形结合题型:从图2上的染色体形态不难辨别甲
为有丝分裂后期、乙为减Ⅱ后期和丙为减Ⅱ中期;而图1中的AB段表示的是间
期中的(S期)正在进行DNA复制的过程,BC段表示的是存在姐妹染色单体(含2
个DNA分子)的染色体,DE 段表示的是着丝点断裂后的只含1个DNA的染色
体。此题的答案是B。
2.2 排列与组合的应用
排列与组合作为高中数学的重要知识。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减Ⅰ分裂(中期)的
同源染色体在细胞中央的不同排列方式,在细胞两极出现不同的染色体组合,
最终形成不同基因组成的配子,这是遗传的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细胞学证
据。同样,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过程中,也涉及到碱基的排列与密码子的组
合方式。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从具体的实例出发,结合排列与组合知识,解
决生物学上的一些疑难问题。
例2:果蝇的合子有8个染色体,其中4个来自母本(卵子),4个来自父本(精
子)。当合子变为成虫时,成虫又产生配子(卵子或精子,视性别而定)时,在每
一配子中有多少染色体是来自父本的,多少个是来自母本的?( )
A、4个来自父本,4个来自母本
B、卵子中4个来自母本,精子中4个来自父本
C、1个来自一个亲本,3个来自另一亲本
D、0、1、2、3或4个来自母本,4、3、2、1或0来自父本(共有5种可能)
解析:染色体在形成配子时完全是独立分配的,因为在同源染色体发生联会
后,二价体在赤道板上的排列方位是完全随机的,因此每个配子所得到的4个
染色体也是完全随机的。每个配干所得到的一套染色体有可能是五种组合中的
一种,实际上每种组合又会有不同的情况。如将这4对染色体分别命名为
m1(母源来的第一染色体)以及 m2、m3、m4和p1(父源来的第一染色体)、p2、
p3和p4。那么上述情况下,配子有可能是:m1 m2 m3 m 4;m1 p2 p3 p4;m2 p1
p3 p4;m3 p1 p2 p4 ……p1 p2 p3 p4。因此,当我们不仅考虑数量,而且也考
虑到质量时,4对染色体的配子组合数应为24=16。在只考虑数量时,此题答案
为D。
2.3 数学归纳法的应用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已有的知识过渡到新知识,诠释新知识与已有
知识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以利于学生进行同化学习。教师通过对一些实例分
析、协助学生归纳出一般的规律并构建数学模型。学生通过上位学习,把数学
中的相关知识融入到生物学科中来,做到举一反三。然后通过运用新规律,进
一步检验、巩固新知识,并实现知识的正迁移。
例3:若让某杂合子连续自交,能表示自交代数和纯合子比例关系是( )
解析:假设此杂合子的基因型为Aa、采用数学归纳法对杂合子自交的后代概率
进行推算(一般学生都会)。自交第一代的杂合子概率为1/2,纯合子的概率为
1/2(显、隐性纯合子),自交第二代的杂合子概率为(1/2)2……自交第N代的杂
合子概率为(1/2)N,而纯合子则为1-(1/2)N,然后再构建数学曲线模型。本题
答案为D。
2. 4 概率的计算
高中生物的遗传机率的计算是教学的难点,教师通过对具体实例的解析,协助
学生构建概率相加与相乘原理。比如:分类用概率相加原理;分步用概率相乘原
理。
例4:A a B b×A a B B相交子代中基因型a a B B所占比例的计算。
解析:因为A a×A a相交子代中a a基因型个体占1/4,B b×B B相交子代中
B B基因型个体占1/2,所以a a B B基因型个体占所有子代的
1/4×1/2=1/8。[由概率分步相乘原理,可知子代个别基因型所占比例等于该个
别基因型中各对基因型出现概率的乘积]。
2. 5 生态系统的数学模型
生态学的一般规律中,常常求助于数学模型的研究,理论生态学中涉及到大量
的数学模型构建的问题。在高中生物学中有种群的动态模型研究,如:“J”与
“S”型曲线;另外,种间竞争及捕食的数学模型等等。
例5:在实验室中进行了两类细菌竞争食物的实验。在两类细菌的混合培养液
中测定了第Ⅰ类细菌后一代(即Zt+1)所占总数的百分数与前一代(即 Zt)所占
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在下图中,实线表示观测到的Zt+1和Zt之间的关系,虚
线表示Zt+1=Zt时的情况。从长远看,第Ⅰ类和第Ⅱ类细菌将会发生什么情
况?( )
A、第Ⅰ类细菌与第Ⅱ类细菌共存
B、两类细菌共同增长
C、第Ⅰ类细菌把第Ⅱ类细菌从混合培养液中排除掉
D、第Ⅱ类细菌把第Ⅰ类细菌从混合培养液中排除掉
解析:两类细菌在实验条件下,同一环境中不存在其他生物因素的作用时,竞
争的结果是一种生物生存下来,另一种被淘汰现象。从上述图形的对角线 (虚
线)上可以看出在虚线上任取一点作横坐标与纵坐标得到的是相同的数据,这说
明了同种细菌后一代与前一代在混合培养液中的比例没有变化,说明它们之间
是共存的,不是竞争关系。而实线位于虚线下方,用同样的方法不难得出,第
Ⅰ类细菌的后一代含量比前一代含量减少了,在竞争中是劣势的种群。本题答
案为D。
2.6 生物作图及曲线分析
生物作图在近些年的高考试题中经常出现,对能力要求比较高,要求学生会从
数形中提炼出有用的信息。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结合生物学知识解决一
些难以理解的、比较抽象的图形和曲线。
例6:有一种酶催化反应P+Q→R,右图中的实线表示没有酶时此反应的进程。
在t1时,将催化此反应的酶加入反应混合物中。右图中的哪条线能表示此反应
的真实进程(图中[P]、[Q]和[R]分别代表化合物P、Q和R的浓度)?( )
A、Ⅰ B、Ⅱ C、Ⅲ D、Ⅳ E、Ⅴ
解析:A、B和D都不对。酶作为催化剂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即平衡常数
(Keq=[R] /[P][Q]),只能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图中实线平行于横坐标的线段
延长相交于纵坐标的那个交点即为此反应的Keq。Ⅰ,Ⅱ和Ⅳ三条线显然都改
变了此平衡点。C正确:线Ⅲ反映了加酶后缩短了达到平衡点的时间而不改变
原反应的平衡点。E不对:曲线Ⅴ从t1至平衡前的线段不符合加酶后的真实进
程。
3 生物教学中数学建模的意义
高中生物学科中涉及到的数学建模远不及这些,限于篇辐,本文在此只作简要
的归纳。我们知道,实际问题是复杂多变的,数学建模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探
索性和创造性。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的运用它能很好的解决一些生物学实际问
题,使学生对生物学产生更大的兴趣。生命科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其理论的
深入研究必定会涉及到很多数学的问题。在生物学教学中,构建数学模型正是
联系数学与生命科学的桥梁。如何将生物学理论知识转化为数学模型,这是对
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检验,也是理科教育的重要任务。
学好高中生物的三种常用方法
生物学科虽然在中学课程中不是主要学科,但是生物学是二十一世纪最有发展
前景的学科之一,它作为自然科学领域的带头学科,将会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另
一方面,人类社会在新世纪面临的人口、粮食、资源、环境和健康问题将更加
突出,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都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生物科学的进步;而且生物
学在高考理科综合试卷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学好生
物。下面是清华大学附属中的老师对学好高中生物学的一些建议:
1.掌握基本知识要点,“先记忆,后理解”
与学习其它理科一样,生物学的知识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但是,高
中阶段的生物学还有着与其它理科不一样的特点。
对于大家学习了许多年的数学、物理、化学来说,这些学科的一些基本思维要
素同学们已经一清二楚,比如:数学中的未知数X、化学中的原子、电子以及
物理中的力、光等等。而对于生物学来说,同学们要思考的对象即思维元素却
是陌生的细胞、组织、各种有机物和无机物以及他们之间奇特的逻辑关系。因
此同学们只有在记住了这些名词、术语之后才有可能掌握生物学的逻辑规律,
既所谓“先记忆,后理解”。
2.弄清知识内在联系,“瞻前顾后”、“左顾右盼”
如:关于DNA,我们会分别在“绪论”、“组成生物体的化合物”和“生物的
遗传和变异”这三个地方学到,但教材中在三个地方的论述各有侧重,同学们
要前后联系起来思考,既所谓“瞻前顾后”。又如:在学习细胞的结构时,我
们会学习许多细胞器,那么这些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有何异同呢?这需要大家做
了比较才能知道,既所谓“左顾右盼”。
3.深刻理解重点知识,读书做到“六个W”
对于一些重点和难点知识,大家要深刻理解。如何才能深刻理解呢?大家读书时
要时时思考“六个W”。这六个W分别是:
Who—→谁或什么结构
What—→发生了什么变化或有什么
How—→怎样发生的
When—→什么时间或什么顺序
Where—→在什么场所或结构中发生的
Why—→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大家在思考中经常将这六个W连起来思考肯定会有不小的收获。除了上述三点
以外,同学们还要坚持在学习中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用辛勤的汗水
和科学的方法一定可以换回优异的生物学习成绩!
本文发布于:2023-11-11 06:05: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65392721233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高中生物有关数学模型问题分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高中生物有关数学模型问题分析.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