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语文课标解读及心得:“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一种理解

更新时间:2023-11-11 05:32:16 阅读: 评论:0

终于迈出了那一步-三八国际妇女节

2022语文课标解读及心得:“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一种理解
2023年11月11日发(作者:土豆丝炒饭)

2022语文课标解读及心得:“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一种理解

20224月,新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发布。其中,

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与2011年版的课程标准(以

下简称“旧课标”)相比,出现了至少三个特征:

一是论者业已指出的核心素养贯穿论,即义务教育新课标是

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为主线构建起来的新型课标;二是育人理念贯

穿论,如旧课标的课程理念首条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次

条才提出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而新课标课程理念的第一条就

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三是交际功能贯穿论

与旧课标将课程内容分为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

综合性学习5个部分不同,新课标的课程内容分为识字与写字、阅读

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4个部分,明显突出了表达与交

作为语文交际的功能。特别是在课程理念中指出,义务教育语文

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

”——这在旧课标中是作为课程性质提出来的——替代了旧课标

中强调体会、把握用语文的规律的静态目标。

此外,课程理念的一大亮点是突出了课程实施情境性和实践性的

兼顾。而所谓情境,就是对人引起情感变化的具体的自然环境或

具体的社会环境,它使旧课标中单维重视实践转向了加倍突出个

人的情感表达,关注个体差异……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

在上述三点新特征中,较为显豁的是交际功能的强调。旧课标

中虽然出现了29交际,但其中25次都是与口语连用的。而新

课标则不然,它把交际具体化为不限于口语的表达与交流,并多次

使用乐于……交流沟通”“乐于表达等话语,促使语文素养还原到

交际功能上。这在很大程度上应对了智能互联时代的交际匮乏现象,

使语文从某种偏向自我表达的学科训练转向了兼顾自我与社会的情

境化知识/工具。这是对语文(语言文字)原始意义的回归,也是

在当代社会中急需得到更新和强化的重要功能。

一、何理解语文本位的跨学科学习

为什么在当代社会中,语文的交际功能尤为重要呢?一方面是由

于智能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带来了社会交往圈层化现象,人与人之间

的交际空间正在不断缩小;而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智能互联网飞速发展

带来了海量文本的汇聚,要想在不同文本之间应对自如、游刃有余,

是需要对以语言文字为基础的符号实践有着高度的敏感。后者可以被

称为媒介迁徙,即认知和把握不同文本表现的能力。

(一)跨学科学习学习任务群的提出

所谓不同文本,从教育学的角度而言,其实就是不同学科。

而新课标的一大亮点,就是在义务教育阶段提出了学习任务

”——这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首次出现的

新概念。而值得关注的是,新课标提出的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的6

项学习任务群中有5项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

里的18项学习任务群中的5项在名称与内涵上基本可以一一对应(如

下表):

而不能对应的是新课标中有跨学科学习这一拓展型学习任务

群,《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没有这一项,取而

代之的是12项更为细致的任务群,包括当代文化参与、跨媒介阅

读与交流、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中国现

当代作家作品研习、外国作家作品研习、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汉字

汉语专题研习、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中国革命传统作品专题研讨、

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讨、跨文化专题研讨、学术论著专题研讨

等。

跨学科学习可以归纳这些纷繁复杂的学习任务群吗?为什么

义务教育阶段的跨学科学习要依托语文来进行呢?对此,有必要对

跨学科进行一点讨论。

(二)何谓语文本位的跨学科学习

毫无疑问,语文本身是一个学科。而现代知识传承与生产体系

的一大特征,就是学科分化愈发严重,越来越细致的划分,导致学科

之间的壁垒成为鸿沟,任何涉足宏大意图的问题都会被虚化与消解,

或被斥为无意义。

人们其实早就意识到跨学科的重要性,特别是处理公平、正义、

自由等具有人类普遍意义的范畴,更需要不同学科的介入。因为一个

整体的人处理这些富有整体意义的范畴时,是需要调动不同学科、

角和立场进行思考的。它不应局限在某个狭隘的学科视野中,丧失对

问题与价值的整体关怀。

当然,义务教育阶段的跨学科学习未必需要体现如此深度,但需

要追问的是,每个学科都在鼓励跨学科学习,那语文学科为什么需要

跨学科学习呢?

事实上,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学科中,跨学科学习并不是一

个新概念。2011年版旧课标就两次明确使用了跨学科这一术语。

前言部分论及课程基本理念时说,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在教学建议中提出,

综合性学习设计要开放、多元,提倡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开展跨领

域学习。跨学科学习,也应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的

可见,跨学科学习是一个早已有之的语文教学观念,其着眼点

有二:一是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在不同学科间的迁移和体现;二是学生

作为一个整体的人对语文知识+观念(即素养)的整体接纳。

与其他学科鼓励跨学科学习的目的(如以科学课程为本位的跨学

科学习应该强调某一科学原理在不同学科中的表现)不同,语文本位

的跨学科学习关键在强调人文沟通的语用而其直接表现就是在不

同媒介(学科)之间进行迁徙的能力,即媒介迁徙能力。

二、语文“跨学科学习”的本质是跨媒介

从传播学的角度看,不同学科就是不同文本,亦即是不同的媒介。

跨学科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的人文沟通能力在不同学科的迁移中得

到提升,就是要让不同学科围绕同一主题产生不同媒体的呈现与彰显。

也就是说,语文跨学科的直接表现就是媒介呈现,是不同媒介呈现所

带来的语感差异。

(一)跨媒介在语文学科中的表现

义务教育的语文老师对媒介和媒介迁徙是熟悉的。2011年版的

语文旧课标对课程资源的表述,基本就是不同媒介的罗列:教科书、

相关配套阅读材料、其他图书、报刊、工具书、教学挂图,电影、电

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生

产劳动与社会实践场所,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

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

相比之下,2022年版新课标则显得简练又丰富——“语文课程资

源既包括纸质资源,也包括数字资源;既包括日常生活资源,也包括

地域特色文化资源;既包括语文学习过程中生成的重要问题、学业成

果等显性资源,也包括师生在语文学习方面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等隐

性资源。

这主要是因为2011年至2022年间,我国媒介发生了巨大的变迁,

移动互联网的出现使不同媒介在数字平台上得到了不经意的整合,

媒介差异转化成了同一套虚拟感官。

正因为此,新课标要求:各地区、各学校应增强课程资源共建

共享的意识,树立动态发展的资源观念,有计划地建设课程资源开发

系统;应重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资源建设,通过开发阅读资源库、

跨媒介阅读平台等数字资源,逐步建立地区、学校之间资源互补、共

建与共享的机制。

媒介的巨大发展对语文教育带来的影响,已经显豁地表现在课标

变化中。

如初中学段(7-9年级)的梳理与探究的第二条要求就明确提

出,要学生学习跨媒介阅读与运用,体会不同媒介的表达特点,根

据需要选用合适的媒介呈现探究结果。而对综合性活动来说,第三

条要求的办刊、演出、讨论等形式,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

等展示学习成果,第四条要求的从书刊或其他媒介中获取有关资

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

等,都是媒介迁徙能力的直接表现。

(二)跨学科学习内在蕴含媒介迁徙

新课标对跨学科学习的学习任务群是有明确要求的。

在初中阶段,这一学习任务群的内容包括以下五点:(1)在不

同学科(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的学习或科技活动的参与中,

撰写并分享研究报告;(2)通过问卷、访谈、统计、分析等校园

调查,撰写并分享调查报告;(3)就环境、安全、人口、资源、

公共卫生等社会议题,查找和阅读相关资料参加班级讨论4

选择仁爱诚信、天下为公等专题,组建研习小组,运用多种形式分

研习成果;(5)组建文艺社团,开展或参与文化活动,要求

出策划方案,制作海报运用多种媒介发布学习成果

而这些内容显然都与跨媒介有着密切的关联,学生要通过语言文

字(语文)这一基本沟通素养的训练,充分聚焦、积极运用和努力提

升媒介迁徙能力,在不同学科(第1点)、不同方式(第2点)、不

同领域(第34点)、不同载体(第5点)中穿梭,把多学科的学

习和研究成果用不同媒介(如研究报告、调查报告、班级讨论、海报

等)加以彰显,以求完成语文交际,实现人文沟通,最终得以完整的

独立的主体性或主体间性,与社会进行深度对话。

此外,对媒介还可以做更为泛化的理解。新课标初中阶段的跨

学科学习任务群教学提示中说到的充分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社

区生活场景、文化场馆等,也是不同媒介的表征。进入移动互联网

时代,场景传播是传播学关切的重要内容,媒介迁徙能力也应包括

在不同场景间进行迁徙的能力。而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最常见的场景

就是教室(课堂)。

三、跨学科学习的课堂实现:以媒介迁徙为中心

虽然新课标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

与呈现但对于跨学科学习这一基本以综合性活动为表现形态的

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来说,它很难作为语文课程内容的主要组织与呈现

形式。

语文课堂上如果只强调跨学科,那就不是语文课堂了。换句话说,

语文学科本位的跨学科学习除了组织综合性活动之外,还应该坚

持课堂和教材本身,以为主(而非以社区活动为主)地展开教

学,跨学科学习的意识通过媒介迁徙能力的提高,注入语文教学

的细节之中。

(一)媒介迁徙的四种课堂层次

事实上,不少语文教师的课堂本来就充满跨媒介的意识。这种意

识的教学实现可以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是多媒介表达。如在教通讯《索玛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时,让学生上网看主流媒体对马班邮路邮递员王顺友的报道,听王顺

友唱的山歌,读网友的评价,甚至组织演讲、唱山歌比赛等,引导学

生的媒介参与意识,表达自我。这是对媒介迁徙外显层的触达。

第二层次是多学科参与。如在教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时,注重语基,可以分析诗句的平仄、对偶、意象、意境;注重美

术,可以画出直线与圆的关系,画出雄浑纵深的沙漠美感;注重物

理,可以用原理解释现象,如落日是光的传播,狼烟直上是空气的

对流;注重人文地理,可以解释战乱时期的边疆。当然,这些参与

多浅尝辄止,是媒介迁徙进入知识层的表现。

第三层次是对举式介入。如果说前两个层次对语文教学来说还比

较浅的话,第三层次的媒介迁徙就进入语文文本的内在肌理了。它要

让文本在不同媒介的对举中产生不同的修辞效果,引导学生关注媒介

产生的审美体验。

不同媒介是有不同的审美涉义性的,如论者言,从现代书籍上

阅读汉乐府民歌《江南》原来口语媒介所携带的民间歌谣特有

的素朴、直率、歌乐舞结合等意义氛围,就可能被稀释掉了,取而代

之,读者更专注于文本的单纯语义的阅读和理解。

而随着多媒体技术,特别是数据可视化技术的出现,不少语文教

师反其道行之,在课堂上使用新媒体呈现与传统文字文本对举的方式,

营造新的意义氛围,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如有老师运用专业学者制作的电子数据库唐宋文学编年地图

搜韵平台)在课堂屏幕上直观地展现诗人杜甫颠沛流离的一生,

展现诗人的双脚走过的地方布满了壮志忧思,诗人追随皇帝去的地

方撒满了政治理想,诗人小船漂泊的地方抛洒下了眼泪与赤子之心

有的老师就用高德地图,把《骆驼祥子》中第二到第四章里祥子被

抓去当大兵到逃回城里的过程表现出来,那是从妙峰山到西直门,

长达“41.9公里步行需要“10小时18。这些话由高德地图说出,

学生便能对其路程之远、徒步之艰、身体之累产生共情,进而理解

祥子在夜里摸索着走回去时的孤独、迷茫、无助,到天将破晓那刻

内心迸发而出的希望

聚焦一种媒介与文字媒介的对举,以加深审美体验,这是媒介迁

徙进入肌理层的表现。

第四层次是沉浸式体验。语文课堂不局限于教室,而走出校园,

进入社会也很常见。如通过项目式学习或研学旅行,师生一起走出校

园,进入社区、工厂、农村等具有他者意味的场景中开展采风教学和

田野作业,撰写、拍摄不同媒介呈现形态的文本,汇编而成数字展览。

这种强调媒介近用Media Access)的教学方式是学生主体性

生成的重要表现。另外,近来十分兴盛的元宇宙,以虚实交互的方

式进入教育,也是沉浸式体验的体现。

(二)以跨媒介通向学科间性之美

事实上,现行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14个综合性学习单位,都

可以通过聚焦媒介迁移能力,形成跨学科学习的任务群。

如:七年级上学期第二单元有朋自远方来,可以跟外交、跨文

化传播关联;第四单元少年正是读书时,可以跟网络文学关联,讨

论屏幕与纸质界面的眼睛友好程度,进而结合生物学设计相关眼动实

验;八年级上学期第四单元我们的互联网时代,可以跟算法推荐关

联,讨论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的可能性空间;八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

导低碳生活,更可以跟环境、自然相关联,通过不同媒介形态加以

呈现;等等。

媒介与语言文字有着天然的关联,语言文字本身也是媒介的一种

表现。语文是着眼于人文沟通(交际)的学科,其与一般信息传播不

同,还需要注重人文性和审美价值。

因此,新课标的总目标最后一条(第九条)就是能借助不同

媒介表达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学习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形成健

康的审美情趣跨学科学习的学习任务群也应该遵从这一总目

,使学科间性转化为与语言文字密切相关的媒介间性,以此构思

和设计学习活动。

夸人的英语句子-宫崎骏的名言

2022语文课标解读及心得:“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一种理解

本文发布于:2023-11-11 05:32: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65193621231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2022语文课标解读及心得:“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一种理解.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2022语文课标解读及心得:“跨学科学习”任务群的一种理解.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