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年级⽣物上册知识点总结,可下载打印
⽂末附下载⽅式!
⼋年级⽣物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章
⼀、各种动物的特征:
1.腔肠动物:⾝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肛门(如海葵、海蛰、珊瑚⾍)2.扁形动物:⾝体呈两侧对称;
背腹扁平;有⼝⽆肛门(如涡⾍、华枝睾吸⾍、⽇本⾎吸⾍)
3.线性动物:⾝体细长,呈圆柱形;体表有⾓质层;有⼝有肛门(如蛔⾍、蛲⾍、钩⾍、丝⾍)
4.环节动物:⾝体呈圆筒形,有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或疣⾜辅助运动(如沙蚕、5.软体动物:柔软的⾝体
表⾯有外套膜,⼤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如缢蛏、⽯鳖、蜗⽜、鱿鱼、章鱼,乌贼、扇贝、蛾螺等)
6.节肢动物:体表有坚韧的外⾻骼;⾝体和附肢都分节(节肢动物门包括昆⾍纲、甲壳纲、蛛形纲、多⾜纲)
7.鱼类:⽣活在⽔中;体表常有鳞⽚覆盖;⽤鳃呼吸;通过尾部和躯⼲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游泳
8.两栖类:幼体⽣活在⽔中,⽤鳃呼吸;成体⼤多⽣活在陆地上,也可在⽔中游泳,⽤肺呼吸,⽪肤辅助呼吸
9.爬⾏类:体表常有⾓质的鳞⽚或甲,有肺呼吸,卵⽣,卵表⾯有坚硬的外壳
10.鸟类:体表覆⽻;前肢变成翼;有喙⽆齿;有⽓囊辅助肺呼吸
11.哺乳类:体表被⽑;胎⽣、哺乳;⽛齿有门齿、⽝齿、⾅齿的分化
⼆、常考的典型动物:
1.蚯蚓
(1)前后、背腹⾯的区分:前端有环带,⽽后端没有;背⾯颜⾊较深,腹⾯的颜⾊较浅。
(2) ⽤⼿抚摸蚯蚓的体节腹⾯处,有粗糙不平的感觉。因为腹部有刚⽑,可以与肌⾁配合运动。
2.蝗⾍
(1) 全⾝结构分头部、胸部、腹部三部分,其中头部负责感觉和摄⾷(1对触⾓,⼀对复眼,三个单眼,⼝器),胸
(4) 具有三对⾜,两对翅,好处:扩⼤了昆⾍的活动和分布范围,对于昆⾍寻觅⾷物、躲避敌害、繁殖后代⼗分有
利。
3.鱼
(1)鱼的结构:鳃盖、侧线(感知⽔流和测定⽅向)、胸鳍(1对),腹鳍(1对)、背鳍(1个)、臀鳍(1个)、尾
鳍(1个)
(2) 鱼的体型呈流线型,体表有鳞⽚覆盖,可以减⼩鱼在⽔中运动时遇到的阻⼒。
(3) 鱼呼吸的器官是鳃,最外⾯是鳃盖,内部是许多鳃丝组成,它的颜⾊是鲜红⾊,因为含有⼤量的⽑细⾎管,有利
于进⾏⽓体交换。
(4) 鱼的运动:通过躯⼲部和尾部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来完成。
4、鸟
鸟适于飞⾏的特征
①外部特征:⾝体呈流线型;体表覆⽻,前肢变翼
②内部结构:胸肌发达,附着胸⾻上,胸⾻有突起;⾻轻、薄、坚固,有些内部中空
③其他特征:视觉发达→消化能⼒强→双重呼吸(见课本33页图5-28,有⽓囊辅助肺) → ⼼跳快,体温⾼⽽恒定
5、哺乳类
⾷⾁,⾷草、⾷⾍动物⽛齿图
⾷⾁:除了有门齿和⾅齿外,还有发达的⽝齿,⽤于撕裂⾷物。
⾷草:只有门齿和⾅齿,⽆⽝齿;消化管很长,盲肠发达。
⾷⾍:门齿尖锐,⽝齿不发达,⾅齿上有锋利的齿尖
第⼆章
⼀、动物的运动
1. 运动系统由⾻、关节和肌⾁组成,其中⾻----杠杆;关节---⽀点;肌⾁-----动⼒
2. 肌⾁结构: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呈乳⽩⾊的肌腱,
肌⾁特性:肌⾁受神经刺激后有收缩的特性,⾻骼肌只能收缩牵拉⾻⽽不能推开⾻,所以与⾻相连的肌⾁⾄少有两组相
互配合活动的。
3. 运动的产⽣过程:在其它系统(消化、呼吸、循环系统)的配合下,当⾻骼肌受神经(神经系统)传来的刺激收缩
时,会牵动⾻头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运动
屈肘:肱⼆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伸肘:肱三头肌收缩,肱⼆头肌舒张。
(双⼿⾃然下垂同时处于舒张状态,双⼿有重物同时处于收缩状态)
⼆、 动物的⾏为
1.动物⾏为:按功能来分:取⾷⾏为、攻击⾏为、防御⾏为、繁殖⾏为、迁徙⾏为等
2. 区分动物的先天性⾏为和学习⾏为:先天性⾏为学习⾏为
获取途径:⽣来就会的后天学习获得的
决定因素: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
联系:① 学习⾏为在先天性⾏为的基础上形成
②学习⾏为⽐先天性⾏为⾼等,能使动物适应更加复杂多变的环境
3、尝试与错误是常见的学习⾏为。动物越⾼等,学习能⼒越强,尝试的次数越少。
3. 社会⾏为特征:①群体内部往往形成⼀定的组织②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 ③有的还形成等级
第三章
1、 动物在⽣物圈中的作⽤:①维持⾃然界中 ⽣态平衡②促进⽣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③帮助植物传粉、播种
2、⽣态平衡:在⽣态系统中各种⽣物的数量和所占的⽐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的现象。
3、⾷物链和⾷物⽹中的各种⽣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其中任⼀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整个⽣态
系统。正是由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各种⽣物与环境成为⼀个统⼀的整体。
4、⽣物防治就是利⽤⽣物来防治病⾍害。如⽤瓢⾍杀灭、控制棉蚜数量。主要⽅法有:以⾍治⾍、以鸟治⾍、以菌治
⾍
5.仿⽣:科学家通过对动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动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这就是仿⽣。
第四、五章
⼀、细菌和真菌的异同点;
细菌 真菌
细胞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外部形态:是单细胞⽣物,外形可分菌体有许多细胞相互连接⽽成菌丝构成
球菌、杆菌、螺旋菌
营养⽅式:异养,⼤多利⽤现成的有机物异养,可利⽤现成的有机物
营养⽅式:异养,⼤多利⽤现成的有机物异养,可利⽤现成的有机物
⽣殖⽅式:分裂⽣殖孢⼦繁殖,也可进⾏出芽繁殖
⽣存条件:必备有⽔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有的还需氧⽓
培养⽅法:①配制培养基 ②⾼温灭菌 ③接种 ④恒温培养
⼆、细菌、真菌的其他要点:
1. 腐⽣、寄⽣、共⽣的区别:
腐⽣:细菌真菌⽣活在动植物⼫体上,获取有机物的⽣活⽅式;
寄⽣:细菌真菌⽣活在活的动植物⾝上,获取有机物的⽣活⽅式;
共⽣:细菌真菌和动植物之间是互助互利的关系。
2. 芽孢和孢⼦的区别:
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可适应不良的恶劣环境。孢⼦:是真菌的⽣殖细胞,⼀般在菌丝的顶端。
3. 常见⾷品与细菌、真菌:
酿酒、制作馒头和⾯包 ------ 酵母菌(真菌);酸奶、泡菜------ 乳酸菌(细菌);
制醋------ 醋酸菌(细菌);制酱------- 霉菌(真菌)
4.“鹅颈瓶”实验:
(1) 实验前将⾁汤煮沸的⽬的:杀灭⾁汤中细菌、真菌;
(2) 甲⼄两组实验的变量为:细菌的有⽆;
(3) ⼄变质的原因是:空⽓中的细菌进⼊到⾁汤中。
(4)这个实验证明:细菌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的。
5.细胞的结构图:
细胞壁:保护和⽀持;细胞膜:保护,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质:加快物质交换;
DNA:内含遗传物质;鞭⽑:运动;荚膜:保护;
6.青霉和曲霉图:
(1)A:青霉 B:曲霉 1.孢⼦2.直⽴菌丝 3.营养菌丝
(2)青霉孢⼦:呈扫帚状,颜⾊为青绿⾊
曲霉孢⼦:呈放射状,颜⾊为⿊⾊
三、病毒的基本特征:
⼤⼩:⽐细菌还⼩,需借助电⼦显微镜观察;
结构:只有蛋⽩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细胞结构
⽣活⽅式:不能独⽴⽣存,只能寄⽣在细胞体内
繁殖⽅式:利⽤细胞内物质合成蛋⽩质外壳,复制⾃⼰的遗传物质,形成新的病毒
种类:根据寄⽣细胞不同可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与⼈类的关系:有害:引起流感等疾病;有利:制造疫苗(⼈⼯处理的减毒或⽆毒的病毒)
第六单元⼀、根据⽣物的特征进⾏分类
1、 ⽣物分类主要是根据⽣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理功能等)把⽣物划分为界、门、纲、⽬、科、属、种从
⼤到⼩的七个等级,并对每⼀类群地形态结构和⽣理功能等特征进⾏科学的描述,以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
化关系。
2、种是分类的最基本单位,同种⽣物的亲缘关系是最密切的。
3 、分类单位越⼩,包含物种越少,⽽相似特征越多,亲缘关系最亲密。
4 、植物的主要类群: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植物、被⼦植物。(低等到⾼等、⽔⽣到陆⽣)
5 、被⼦植物的主要分类依据是:花、果实、种⼦
⼆、⽣物的多样性
1、⽣物多样性内涵:它包括三个层次:⽣物种类多样性(即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态系统的多样性.
2、 我国是裸⼦植物最丰富国家,被称为“ 裸⼦植物的故乡”
本文发布于:2023-11-11 05:31: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65191121231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初中生物.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初中生物.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