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新教材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更新时间:2023-11-11 04:59:12 阅读: 评论:0

东北冬至吃什么-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高中生物新教材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2023年11月11日发(作者:21克电影)

新教材培训学习心得

2020727日至730日,我参加了高中生物新教材网络培训。本次培训以中学生

核心素养为中心,着重分析了教材部分知识内容的修订,使我收获颇多,受益匪浅。第一天上

午,生物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教育部课程教材专家委员会委员曹保义老师,新课标

在哪里做了讲解;下午赵占良老师谈了对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第二天上午,由人民教

育出版社生物编辑室谭永平老师对《 普通高中教科书生物学 》进行简介。从第二天下午至第

五天,由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室的吴成军,王 颖,包春莹,刘丹等几位老师对必修1《分子与

细胞》,必修2 《遗传与进化》, 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选择性必修2 《生物与环

境》选择性必修3《生物技术与工程》教材做了系统全面分析。这次培训为期4天,紧张有序,

现将自己的收获和今后工作中的打算简要总结如下:

一、对新课标所要求的学科核心素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

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生命观念是指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或特性进行解释后

的抽象,是人们经过实证后的观点,是能够理解或解释生物学相关事件和现象的意识、观念和

思想方法。学生应该在较好地理解生物学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生命观念,如结构与功能观、进化

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等;能够用生命观念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统一性、独

特性和复杂性,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世界观,并以此指导探究生命活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学思维是指尊重事实和证据,崇尚严谨和务实的求知态度,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

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学生应该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发展科学思维,如能够基于生物学

事实和证据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方法,探

讨、阐释现象及规律,审视或论证生物学社会议题。科学探究是指能够发现现实世界中的生

物学问题,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实验设计、方案实施以及对结果的交流

与讨论的能力。学生应在探究过程中,逐步增强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掌握科学探究

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提高实践能力;在探究中,乐于并善于团队合作,勇于创新。社会责任

1

是指基于生物学的认识,参与个人与社会事务的讨论,作出理性解释与判断,解决生产生活问

题的担当和能力。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正确价

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而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教育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

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中的独特贡献,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是学科育人价值的

集中体现。以核心素养为指导进行教学,能够使各学科教学在传授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更加关

注学科思想、思维方式等,克服重教书轻育人的倾向,把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高中生

物学的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四个维度,其中,生命观

念是基础和支柱,在形成生命观念的过程中,离不开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过程,最终使学生形

成一定的社会责任意识。

那么,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呢?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概念教学。生命观念的形成离不开对生物学概念的理解,但机

械性的背诵并不能使 学生对生物学概念进行理解和应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概念

之间的联系和逻辑关系,注重对概念本质的理解,避免机械、狭隘、死抠字眼的概念教学。

然后,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都要全面考虑核心素养任务的针对性落实,在扩展、深入

学习生物学知识的同时,要特别注意队学生能力和品格方面的要求。对比传统应试教育,机械

的背诵、做题会限制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对于一些开放性的题目,不应只注重和答案的一致性,

要鼓励学生多讨论、多思考,对于一些有争议的问题还可以鼓励学生用于提出质疑,培养学生

的质疑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其次,要注意情境的创设。通过不同的情境设计探究活动,鼓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提

再次,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类的学科,发展生物学核心素养,离不开科学实验的进行。实际进行

实验操作,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体会一切理论

都来自于实践的精神,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在保证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规范性的前提下,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勇于创新,对于教材的实验步骤进行改进,对比改进前后对实

验结果的影响,发展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探究能力。

最后,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与社会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

任意识。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多注意与学科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教学过程中穿插着社会热

点问题,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形成一定的社会责任意识。

二、教材在知识内容选择与学生活动设计方面的修订情况

(一)科学家访谈更新访谈对象

实验教科书每本书开篇的科学家访谈,用科学家现身说法,以培植学生的科学精神;用我国

科学家为例来体现我国科学研究的成就,以帮助学生养成爱国情怀。因此,教材修订时予以保

留。鉴于实验教科书中科学家访谈介绍的科学家多数年事已高,因此本次修订时对访谈的科

学家做了更新。新教材5 本书访谈的科学家分别是施一公院士、袁隆平院士、许智宏院士、方

精云院士、杨焕明院士。他们都是各研究领域的杰出人物,所做的科学研究工作与各册教材主

体内容有密切关联,所取得的科研成果是学生易于理解的,因此对这些科学家的访谈有利于激

起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二)教材知识内容的变化情况

考虑课程标准关于必修的内容要求没有根本性的变化,而且实验教科书使用十多年来一线

师生普遍认可其总体框架结构,因此必修教材的总体框架结构不做颠覆性的改变。同时,根据

课程标准内容要求的变化和一线师生对实验教科书所提的建议,对必修教材章节内容做局部微

调、优化。选择性必修三个模块跟原有教材相应内容比则有较大的变化。原《稳态与环境》模

块被拆为两个模块——《稳态与调节》和《生物与环境》,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学时翻一倍,内

容有增加,因此这两本教材的内容都需要进一步充实。《生物技术与工程》主体内容包括原选修3《现

3

代生物科技专题》中除了生态工程之外的全部内容,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有关微生物应

用的内容, 以及选修2《生物科学与社会》发酵工程的部分内容等,编写时对有关内容进行

了整合。

全套教材在知识内容方面主要有以下变化:

1《分子与细胞》在维持基本框架结构不变的情况下微调。

1 提前到第1 节,

充分阐述了细胞学说建立的意义。

2 组成细胞的分子内容略有调整,修订后的五节按照知识从易到难的顺序安排,依次

是: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细胞中的无机物、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

要承担者、核酸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教材中关于水、蛋白质的内容略有增加,阐述更为透彻。

3 细胞的基本结构,将实验教科书第4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移到了细胞膜的

结构和功能一节,将细胞膜的功能和结构整合在一起。这样既符合教师的教学习惯,也能更好

地体现结构与功能观。

4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将实验教科书流动镶嵌模型的内容移走后,重新组织的两

节分别为被动运输”“主动运输与胞吞、胞吐。阐述物质进出细胞方式的具体内容有一定的更新。

5 胞的能量供应利用四节顺序依旧,但是具体内容,包括ATP细胞呼吸、光合作

用的探究历程和光合作用的原理等内容,都有更新。

6 细胞的生命历程将实验教科书第4 细胞的癌变的内容移入了《遗传与进化》

关于有丝分裂的内容明晰了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细胞全能性定义改为:细胞经分裂和

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

2《遗传与进化》

继承实验教科书的组织主线——人类探索遗传物质奥秘的历程,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做了

一些调整。课程标准在遗传与进化模块增加了表观遗传、生物进化的证据等内容,原在必修

1 安排的细胞的癌变也移到必修2,因此,必修2 的内容有所扩增。考虑到课时有限,因

4

此将实验教科书第6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删除,有关育种的内容简化后分散到各章节相

应内容中。教材在基因表达与性状的关系一节,用一个黑体字标题的内容、一页半的篇幅介绍

表观遗传。为落实课程标准具体的内容要求,第6 章内容有较大的变化。首先,由于要有机融

共同祖先的证据,因此增加生物有共同祖先的证据作为第1 节,这样本章的立意就不再是

介绍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而是介绍生物的进化。第二,实验教科书的两节内容重新组织,将自然

选择的内容单独成节,阐述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从而更好地凸显进化与适应观

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

共五章,分别是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疫调节”“

3 前三章内容相比,由于课程标准内容要求的变化,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免

疫调节都由一节扩充为一章,内容有较多扩充。特别是神经调节的内容,由于对分级调节、人

脑的高级功能都各安排了一节进行介绍,因此这部分内容扩展较多。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一章,

也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增加一节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

”“”“”“与环境。其中关于种群、群

落的内容都有所扩展,增加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群落的主要类型的内容。为落实课程标准的

要求,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原属于选修3的生态工程整合安排为人与环境一章。生态工程由原

选修3 的一章精简为一节, 内容大大简化。

选择性必修3《生物技术与工程》

”“”“”“理问题。发酵工程的主要内容

对应原选修1 和选修2 部分内容;其他三章则对应原

3 部分内容,胚胎工程安排在细胞工程一章。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一章内,

新教材根据国家近年出台的有关政策和文件,明确了经过审批上市的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与传

统作物的并无差异。

(三)整合、优化学生活动

5

与教材正文内容关联的学生活动,整合为两大类,从而便于教学。将实验教科书中”“

”“”“·实践,将资料分”“”“

·讨论。整合之后,教材正文中的栏目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需要观察、实验、制作

等动手操作的活动··两类活动均做

了修改和完善。思考·讨论类活动更加聚焦各章节重点学习内容,全方位地更新资料、完善思考

讨论的问题。探究·实践类活动则根据教材修订之前的调研结果和课程标准的要求,进行删减、

增补、改写等,其目的是增强活动可行性,提高活动的教育价值。以下重点介绍探究·实践

活动的修改情况。对必修模块两本教材中的探究·实践活动,进行精简并提高活动的可行性,

同时,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增补个别实验。

《分子与细胞》删除3 个实验,调整1 个实验,补充1 个实验。删除的3 个实验为:

DNA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操作难度大,效果不理想),体验制备细胞膜的方法

(实验材料不容易得到,效果不理想),细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实验 价值不大)。其中

胞大小与物质运输的关系改为思维训练运用模型作解释 保留其发挥思维训练的价值。高倍

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按照课程标 绿

《遗传与进化》模块,将脱氧核苷酸序列与遗传信息的多样性探究活动改编为思考·

活动,降低难度;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增加一个活动模拟减数分裂中四分体时期

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互换,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增加探究抗生素

对细菌的选择作用的活动,意在让学生通过该实验加深对较为抽象的自然选择的理解。

对选择性必修模块三本教材中的探究·实践活动,在实验教科书中可行性好、教育价值高

的活动保留并完善,同时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做取舍、补充。为了提高探究活动的可行性,有

的实验调整了实验环节,明晰了实验步骤;有的增加了备选的实验材料。例如,在检测生物组

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中, 删除了苏丹Ⅳ染液,减少了实验操作环节;调整备选实验材

料为梨匀浆、葡萄匀浆等7 种。增加关键实验操作或实验现象的图示,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

6

实验。例如,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中,增加三种有机物与相关试剂的颜

色反应;观察根尖分生区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中,增加了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图像,等等。

为了营造开展实验探究的情境,一些实验增加了相关的情境导入。例如,在检测生物组织中的

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的实验前增加这样的一段话:正因为不同食物中营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

有很大差别,我们才需要在日常膳食中做到不同食物的合理搭配,以满足机体的营养需要。我

们的食物来自各种生物组织。那么,怎样检测不同生物组织中的营养物质呢?通过下面的探究

实践,你可以尝试检测不同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网络培训,使我深刻的认识到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对学生发展的重

要意义,同时,对于如何在日常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和思考。当然,在实践

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问题,也需要我们不断进行摸索、调整和改进,在完善学生学习体系的

同时,也帮助学生完善自己的道德和人格,最终成为一个有思想、敢质疑、实践能力强、有崇

高社会责任感的人。

7

南瓜灯的制作-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意思

高中生物新教材培训学习心得体会

本文发布于:2023-11-11 04:59: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64995221228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高中生物新教材培训学习心得体会.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高中生物新教材培训学习心得体会.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