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学科德育指导纲要
高中生物课程将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尤其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
互关系,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
值观。
1.爱自然、爱生命、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与责任感
2.爱科学、追求真理、实事求是的态度
3.乐于和勇于探索生命奥秘的精神和独立思考的意识
4.关注与生物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形成积极的参与意识与民主法制意识
5.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态度
6.形成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生态学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必修3《稳态与环境》德育目标及教学建议
德育主题德育目标教学策略与活动建议
学科德育总目标
植物的激素调节
1.体会科学家发现生长教学策略: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以科学探索的过程
素的过程和方法;安排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等手段,学会
、2.感悟科学研究过程中对照实验的方法,引导学生讨论“实验是如何处理”
严密的逻辑推理和科学“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等问题,按照科学家的
家们崇高的精神境界;实验和发现过程,逐步深入探索,最后找到“生长
。3.认同科学发展是一个素”
继承与创新的辩证过程。活动建议:提出假说→→设计实验→→
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指出:这是真理发现的模
式之一)(鼓励学生,从科学家的用词教育学生在以
后的学习中要养成严谨的思维习惯,要有实事求是
的态度。需要以事实为依据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
还需要一定的想像力。)
1.讨论怎样维持内环境教学策略:由于多细胞动物的细胞与外部环境之间
的稳定,形成代谢与内的物质交换比较复杂,必须借助于学生初中已学过
环境稳定之间相互联系、的消化、呼吸、循环与泌尿的知识,利用图2-1及
相互作用的辩证观点。多媒体动画动态模拟,在必要复习的同时,以人体
2.解释胰岛素与胰高血为例进行阐述,增强对这方面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糖素在调节血糖水平中着重明白稳态是一种可变却又相对稳定的状态,要
所起的作用,树立质量维持这种状态,必须依靠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动物生命活动的
活动来完成。互变的唯物辩证观。调节
通过讨论分析血糖的来源和去向,人在不同时
候如饭前、饭后、剧烈运动时的血糖变化以及相关
激素的调节,了解维持血糖水平的机制及其意义。
活动建议:对糖尿病人的饮食情况调查及血糖、尿
糖测定(或测定结果的调查分析)。以此查找病因并
解释两种激素的作用,树立唯物辩证观。
免疫系统与免疫科学家们勇于探究、尝性,可通过分析相关资料,有目的地组织讨论,充
功能试的科学精神,建立科分达到德育目标。
1、体会生物知识与生活教学策略:免疫学的相关内容比较复杂、抽象,可
实际的紧密结合,增强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然后进行分析、比较,
卫生保健的意识;通过讨论得出第一道防线与第二道防线的区别,以
2、认识到生命的物质性、及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过程的联系与差异。然后通
生命运动的多样性,树过辨别其中所涉及的各种免疫细胞,再次强化特异
性免疫的相关知识。立正确的免疫观;
3、感悟科学研究过程中 免疫接种的应用及艾滋病等相关内容,比较感
活动建议:“免疫接种可以战胜许多传染性疾病”学的价值观;
4、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涉及到免疫学的应用,可利用教材所提供的资料,
预防措施,养成正确对引导学生思考,从而深刻地体悟到科学、技术与社
待艾滋病的科学态度,会的密切关系。
增强洁身自爱和拒绝毒“免疫系统的功能异常”与人体健康联系紧密,
品的意识,热爱生命;学生比较感兴趣。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兴奋点,
5、感悟到科学、技术与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热爱,对生命的热爱。通过
社会的密切关系。收集资料、讨论,养成正确对待艾滋病的科学态度。
1.建立事物普遍联系的教学策略:通过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种内关系、种间
观点关系和生态位的学习,建立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
2.理解局部与整体、个可渗透个体牺牲的不利性但对整个种群的有利
体与集体关系性比较,理解局部与整体、个体与集体的关系。
3.了解事物发展内在规通过群落演替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事物发展有
律其内在的规律。
活动建议:在生态位学习中,可利用“竞争排除原
理”,有选择地适当安排人适应社会的讨论。
教学策略:生态系统教学时时注意渗透普遍联系的1.通过学习生态系统各
观点,及局部与整体的观点等,例如生态系统中非组分的相互关系及食物
生物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四种成网,渗透普遍联系的辩
分,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相互影证观点的教育
响,互为依存,通过复杂的关系紧密结合成一个整2.通过了解生态系统的
体。组成成分,渗透“人是
通过学习“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让学生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中一员”的观
理解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到保持生态系点,从而对学生进行生
统的稳定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要注意生态效态观点的教育
益和生态后果。3.通过学习相邻营养级
活动建议:通过设计、制作生态瓶以及讨论“生物生物之间的关系,培养
圈二号”等活动,进一步认识到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学生“一分为二”的辩
定重要性。证思想
观的保护等内容的学习,根据教材的编排采用适当的
3.懂得爱护自然界的生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更清晰地认识自我,形成良
物,认识保护生物多样好的习惯,如爱护生物、爱护环境、合理利用资源、
性的重要意义,树立人不破坏生态环境等,增强其对是非、善恶、美丑、
与自然和谐统一和可持真伪的辨别能力,树立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义
高中生物 学科德育指导纲要教学案例
群落演替 1课时
德育目标关注我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
课前准备PPT课件、文字资料、学生搜集与环境有关的新老照片、图片
《群落演替》的教学重点是群落演替的概念、原生和次生演替以及
顶级群落。难点是群落的演替过程及其最终平衡状态。通过弃耕农田演
变成森林和湖泊演变成森林的例子,引出并理解演替的概念。引导学生
从起点、基质、环境条件、经历时间的长短等几方面比较原生演替、次
生演替的不同。要适当补充一些实例,简要分析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
影响,以及“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科学性和必要性,借
以落实德育目标。以下就是为落实德育目标而补充的两个内容,做如下
教学设计:
1.探讨“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教师:组织收集旧照片和实地考察两个大组的学生代表进行汇报,
提醒学生汇报时注意从调查的情况对比、所得结论或感想进行汇报,汇
教学过程
报完毕时,其他组的学生可以提问,汇报组要做回答。同时及时提醒汇
报的学生控制好时间,给予适当的评析。
学生:收集旧照片的小组把收集到的反映以前周围生活环境的旧照
片(或图片、不同年代的地图),以及了解到的情况进行汇报,重点放
在今昔对比及原因分析。
学生:实地考察的小组,对考察的校园(或熟悉的公园),把了解
到的草地被踩踏情况进行汇报,结合照片突出经常被踩踏的地方的种类;
轻微被踩踏的地方的种类;不太被踩踏的地方的种类。
教师:根据学生提供的材料的丰富程度及汇报过程中的时机,把“弃
耕农田是的演替”所反映的情况及时渗透到学生的汇报中。并强调人类
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设计意图〉由学生亲自调查的结果来说明问题,可信度更高,同时通
过亲身的体验加深学生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有更深的认识。 通过汇报、
答辩,在学生中产生共鸣。
2.了解“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
教师:(引入)有哪些原因导致群落演替?
学生:自然因素、人类活动的影响、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包括外
来物种入侵)。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大面积围湖造田是洪灾频繁发生的原
因之一?”
学生:讨论、回答:大面积围湖造田,使湖面大大缩小,减小了蓄
洪容积,降低了蓄洪能力,导致洪灾频繁发生。
教师:组织了解退耕现状的学生代表进行汇报,呈现方式不限。
学生:汇报通过上网调查(或其他渠道)收集到的资料,包括相关
的法规、退耕情况。
〈设计意图〉关注退耕现状,认同人类要合理利用、开发自然资源,才
能促使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了解“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
的政策的科学性和必要性。
整节课的教学立足教材,更是二次开发教材。课前探究、课上汇报,
学生在做中学,体验知识,发展知识。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
力的差异,分组进行课前准备,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同时又照顾到学
生的个体差异。四个大组所获得的材料,有旧照片(或图片、地图),
教学反思
有自己拍摄的照片,学生通过对自己身边熟悉的事例入手,感受人类活
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在汇报时,有的小组就呼吁不要践踏草地,提出
“小草菁菁,足下留情”。 使学生认同:.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它时时
刻刻都在发生着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群落演
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总是向着群落恢复相对稳定状态的方向进行。了
解“退耕还林、还草、还湖,退牧还草”的政策的科学性和必要性。
本文发布于:2023-11-11 03:49: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64578421223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高中生物学科德育指导纲要.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高中生物学科德育指导纲要.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