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的底色
梅兰芳演《晴雯撕扇》,必定亲笔画张扇面,装上扇骨登台表演,然
后撕掉。画一次,演一次,撕一次。琴师徐芝源看了心疼,有一回散
戏后,偷偷把梅先生撕掉的扇子捡回来,重新裱装送给老舍。老舍钟
情名伶的扇子,藏了不少。老舍也喜欢玩一些小古董,瓶瓶罐罐不管
缺口裂缝,买来摆在家里。有一次,郑振铎仔细看了那些藏品之后轻
轻说:“全该扔。”老舍听了也轻轻回:“我看着舒服。”彼此相顾大笑。
此乃真“风雅”也。
老舍一生爱画,爱看、爱买、爱玩、爱藏,也喜欢和画家交往。三十
年代托许地山向齐白石买了幅《雏鸡图》,精裱成轴,兴奋莫名。老
舍爱画也爱花,他北京寓所到处是花,院里、廊下、屋里,摆得满满
的,这才是真正的“舒庆春”。
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 1 / 5
古玩字画吹拉弹唱,读书人懂一点好,笔下的体验会多一些。老舍的
手稿我见过,谈不上出色,比不上鲁迅比不上知堂,也没有胡适那么
文雅,但好在工整。前些年有人将《四世同堂》手稿影印出版,书虽
早已读过,还是买了一套,放在家里多一份文气,看着舒服。
这些年见过不少老舍书法对联、尺幅见方的诗稿或是书信等,一手沉
稳的楷书,清雅可人。他的大字书法,取自北碑,线条凝练厚实,用
笔起伏开张,并非一路重按到底,略有《石门铭》之气象。老舍的尺
幅楷书,楷隶结合,波磔灵动,有《爨宝子》《爨龙颜》的味道,古
拙,大有意趣,比大字更见韵味。老舍早年入私塾,写字素有训练。
去年在合肥的拍卖会上见到一幅老舍的书法长条,六十年代的手书,
内容是毛泽东诗词。凑近看,笔墨自然蕴藉、浑朴有味,线条看似端
凝清腴,柔中有刚,布局虽略有拘谨,但气息清清静静,落不得一丝
尘垢,看得见宁死不屈的个性,看得出忠厚人家的本色。
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 2 / 5
课堂文学史上的老舍从来就不如时人笔墨中的老舍有趣。住在重庆北
碚时,有一次,各机关团体发起募款劳军晚会,老舍自告奋勇说过一
段对口相声,选梁实秋先生做搭档。这样有趣的人下笔才有真情真性
真气,才写得了《赵子曰》,写得了《老张的哲学》,写得了《骆驼祥
子》。
少年时我在安庆乡下读老舍的小说。大夏天,暑气正热,天天不睡午
觉洗个澡在厢房的凉床上躺着细细观赏老舍的文采。围墙外蝉鸣不断,
太阳渐渐西斜,农人从水塘里牵出水牛,牛声哞哞,蜻蜓在院子里低
飞,飞过老舍笔下一群民国学生的故事。小说是借来的,保存了民国
面目,原汁原味是老舍味道。只有一本旧书摊买来的《骆驼祥子》,
字里行间的气息偶尔有《半夜鸡叫》的影子,读来读去,像一杯清茶
中夹杂了一朵茉莉花,不是我熟悉的老舍。后来才知道,那是五十年
代的修改本。
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 3 / 5
老舍的作品我从来就偏爱,祥子、虎妞、刘四是他为中国现代文学画
廊增添的人物。后来我读到民国版的《骆驼祥子》,最后,祥子不拉
洋车了,也不再愿意循规蹈矩地生活,把组织洋车夫反对电车运动的
阮明出卖给了警察,阮明被公开处决了。小说结尾写祥子在一个送葬
的行列中持绋,无望地在等待着自己的死亡的到来。调子是灰色的,
但充满血性,这是我喜欢的味道。
老舍的小说始而发笑,继而感动,终而悲愤,悲愤才是老舍的底色本
色。湖水从来太冷,钱谦益跳不进去老舍跳得进去。
汪曾祺在沈从文家里说起老舍自尽的后事,沈从文非常难过,拿下眼
镜拭泪水。沈从文向来感谢老舍。文革前老舍在琉璃厂看到盖了沈从
文藏书印的书一定买下来亲自送到沈家。二十年后,汪曾祺先生想到
老舍心里兀自难过,写散文写小说牵念老舍。井上靖1970年写了一
篇题为《壶》的文章怀念老舍,感慨他宁为玉碎。玉碎了还是玉,瓦
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 4 / 5
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5 / 5
全了不过是瓦。
本文发布于:2023-11-11 02:35: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64133123013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老舍的底色_名人故事.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老舍的底色_名人故事.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