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著名的历史故事精选_中国著名经典历史故事

更新时间:2023-11-11 01:47:14 阅读: 评论:0

工作业绩怎么写-凭栏处潇潇雨歇

著名的历史故事精选_中国著名经典历史故事
2023年11月11日发(作者:永厚陵)

著名的历史故事精选_中国著名经典历史故事

中国是⼀个历史⽂明发展悠久的国家,历史渊源深长,其中也发⽣了很多有趣的经典⼩故事。下⾯给⼤家带来著名的历史

故事精选,供⼤家参考。

著名的历史故事1

被洋⼈和警察打骂的少年

李政道,著名科学家,1926年⽣,美籍华⼈,祖籍江苏苏州,与杨振宁⼀起发现了宇称不守恒定律,双双荣获诺贝尔奖

⾦。

李政道是20世纪最杰出的物理学家之⼀,他为世界科学事业做出了伟⼤贡献,也为中国科技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他既

属于世界,也属于中国。他多次回到他出⽣的祖国,为加速祖国的科技发展⽽出谋划策,他还 到各地科研单位和⾼等院校作

学术报告。他治学严谨,知识渊博,善于表达,他的报告和讲学在各地都引起空前轰动,受到热烈欢迎。有⼀次,他在北京科

学会堂作学术报告,连续讲了7个星期,天天座⽆虚席,盛况空前。

李政道少年时代随⽗母在上海读书。那时,中国政治腐败,列强为所欲为,上海成了典型的半殖民地和冒险家的乐园。公

园门⼝,华⼈与狗不准⼊内的标牌赫然⼊⽬,这在李政道幼⼩的⼼灵⾥留下了深深的烙印。13岁那年,李政道乘电车,下车

时不⼩⼼碰了⼀个外国⼈,下车后,那个外国⼈竟找来⼀个巡警,凶狠地将他打了⼀顿。

194112⽉珍珠港事件爆发后,⽇军进⼊上海租界。李政道不愿受⽇本侵略者的统治,由上海取道杭州、富陽,穿过封

锁线到⼤后⽅去求学。由于路途遥远,缺乏路费,⼀路上他过的⼏乎是流浪⽣活,⼤部分路程是步⾏的。经过艰难跋

涉,1943年才抵达贵陽。⼈们很难想像:⼀个⼗多岁的孩⼦,在那兵荒马乱、举⽬⽆亲、缺少盘缠的情况下,只⾝⼀⼈,千

⾥迢迢到⼀个陌⽣的地⽅去所经历的各种艰⾟。在这两年近乎流浪的⽇⼦⾥,他得过恶性疟疾,经常⾼热不退,还 ⽣了⼀⾝

疥疮,痛苦难⾔。然⽽,即使在极度困苦的环境下,他随⾝携带的课本书籍始终没有离开过他。

想⼀想:多么坚强的孩⼦!⼩朋友,当你听完这个故事后⼀定和我⼀样发出这样的感慨吧。⼀个⼗岁多⼀点的孩⼦,在外

界环境恶劣的情况下,在病痛的折磨中始终没有放弃⾃⼰的梦想。真棒!

著名的历史故事2

忘记打柴的艺术家

齐⽩⽯,著名国画家,1864年⽣,湖南湘潭县⼈,在中国美术史上有卓越的贡献,原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曾获德国艺

术科学院院⼠荣誉奖和1955年国际和平奖⾦。

齐⽩⽯毕⽣为钻研国画竭⼼尽⼒,取得了很⾼的艺术成就。他融合并继承传统写意画和民意绘画的表现⼿法,形成了独特

不群的艺术风格。他擅长作花鸟⾍鱼画,笔墨纵横雄健,造型简练质朴,⾊彩鲜明热烈。他善于把阔笔写意花卉与微毫毕现的

草⾍巧妙地结合在⼀起。他还 画⼭⽔、⼈物,亦能诗⽂和篆刻。他在诗⽂篆刻⽅⾯有很深的造诣。

齐⽩⽯是中国⼈民杰出的艺术家,在中国美术史上有卓越的贡献。他继承了中国绘画的现实主义的传统,发挥了形神兼备

的特⾊。由于他出⽣在劳动者家庭,他的作品多取材于⼈民⽇常⽣活相接近的⾃然风物,具有健康、朴素的⾊彩。他主张绘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他的篆刻初学浙派,后多取法汉代凿印。布局奇肆补茂,单⼑直下,劲辣

有⼒。

齐⽩⽯的⽗亲是⼀个⽼实⼈,平⽇安分守⼰,不⾛⼀步歪路,不说⼀句怪话,见了⼈规规矩矩,做起事来实实在在。齐⽩

⽯的母亲既勤劳⼜贤慧,既会操持家务,⼜很孝顺⽗母。公公婆婆常常夸奖⼉媳妇⼼灵⼿巧。这样的家风很利于齐⽩⽯的成

长。

齐⽩⽯幼年⾮常聪明,4岁时,就学会了数百字。那是祖⽗⽤炭画在地上教给他的。六七岁时,齐⽩⽯在外祖⽗的坐馆⾥

读了半年书。这以后,他就失学在家,帮助家中挑⽔、打柴、浇菜等,⼲着不少杂活。劳动的余暇,齐⽩⽯抓得很紧,出去放

⽜打柴,总是带上书本,抽空⾃学。有⼀次,他读书着了迷,把砍柴之事忘了。天⿊到家,怜爱孙⼦的祖母⼀顿责备:你好

学,可惜来时⾛错了⼈家。从此,齐⽩⽯上⼭就先砍柴,捡⾜粪,再取出书来看,遇到不懂的地⽅,就趁⽜吃草的时机,跑

到邻村的外祖⽗家去请教。虽然没有良好的学习条件,但困难从来没有难住勤奋上进的齐⽩⽯。除去读书、写字,他最⼤的兴

著名的历史故事3

让村⾥⼈喝上清⽔的少年

李四光,著名科学家,1889年⽣,湖北黄冈⼈,著名的地质学家,建⽴了构造体系的概念,创⽴了地质⼒学,曾任全国

政协副主席。

李四光从⼩爱动脑筋,凡是他遇到不理解的事物,他总要追根问底,直到得到满意的答案为⽌。在他居住的村边,有⼀块

很⼤的⽯头,这是李四光常和同村的孩⼦们捉迷藏的地⽅。对于这块⽯头,李四光曾产⽣过疑问:为什么周围没有这种⽯头,

它是从哪⾥来的呢?他问了许多⼈,才明⽩了⽯头的来历。在学习上,李四光经常提出问题,许多问题⽼师当场都回答不出

来,查了资料之后才给李四光解释清楚。爱动脑筋的李四光,在私塾⾥学习成绩⾮常好,时常受到⽼师的表扬。

李四光在湖北官办的新学堂上学时,⼩学堂开设的课程有九门:修⾝、读经、中⽂、算术、历史、地理、格致、绘图、体

操。每⽇上课六⼩时,其中读经占⼆⼩时,学制四年。李四光在这⾥学习⾮常⽤功,尤其对西⽅科学技术知识感兴趣。他像久

旱的⽥野,⼜如常年挨饿的孩⼦,吸取着各种知识的⽢霖和⾷粮。他既聪明⼜好学,因此学习成绩⼀直名列前茅。

李四光放寒暑假回乡后,他常想⽤⾃⼰学的知识为家乡办点事,回报⽣养⾃⼰的故⼟和亲⼈。他看到村⾥⼈吃的⽔,是门

前塘⾥的⽔,很不卫⽣。他就决定⾃⼰动⼿在屋后⽵丛旁挖⼝井。他找来⼯具,冒着酷暑,挖呀,挖呀,天不亮就起床,挖出

朝陽,挖出满天彩霞,太陽落⼭了仍不停⽌,⼜挖出满天星星和⼀弯⽉亮。但是,可惜他那时还 没有学地质学,不了解地下

⽔的分布规律,挖了⼀丈尺了,还 不见⽔,他只好作罢。挖井失败了,他⼜想了⼀个⼈⼯过滤的办法。他买来⼀⼝⼤缸和⼀

⼝⼩缸。在⼤缸的下端凿⼀孔,装⼀根⽵竿作管⼦,缸底放⼀层⽯⼦和⼀层沙⼦。然后盖⼀层⽩布,把挑来的塘⽔倒在⼤缸

⾥。塘⽔经过沙⽯过滤,从⽵管流⼊⼩缸内,浑⽔变成了清⽔。乡亲们跑来看,都称赞这个办法好。称赞李四光为乡亲们做了

件⼤事好。

想⼀想:从⼩爱学习、善动脑筋的李四光为乡亲们做了⼀件什么样的好事?做成了哪件事? 有哪件没做成?为什么呢?

著名的历史故事4

⽤苍蝇作标本的男孩

⽩求恩,伟⼤的国际主义战⼠,1890年⽣,加拿⼤共产党员,著名的外科医⽣,为中国⼈民的抗⽇事业⽽献⾝。

⽩求恩是欧美医学办的著名⼈⼠,曾任美国联邦政府的卫⽣顾问。第⼀次世界⼤战,他参军前往法国救援伤员;第⼆次世

界⼤战期间,他先率领⼀个医疗队前往西班⽛救援;后⼜受加拿⼤和美国共产党派遣,携带⼀⼤批医疗器材,前来中国⽀援抗

⽇战争。他先后来到延安和晋察冀抗⽇根据地,为抗⽇军民做了很多有益的⼯作。有时候⼀次连续要做⼗多个⼿术,他夜

继⽇地⼯作。遇到紧急战⽃,他还 坚决要求上战场直接参加战⽃。193911⽉,他为中国抗⽇事业献出了⾃⼰的宝贵⽣命。

⽩求恩牺牲以后,⽑泽东特地写了《纪念⽩求恩》的⽂章,称他是⼀个⾼尚的⼈,⼀个纯粹的⼈,⼀个有道德的⼈,⼀

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个有益于⼈民的⼈

⽩求恩出⽣于加拿⼤安⼤略州的格赖芬赫斯 特。他的祖⽗是⼀位著名的外科医⽣,⽗亲在年轻时放弃祖传医业,从事经

商,后来当了牧师。但是,⽩求恩年少时就有⼀个志愿:像祖⽗那样,当⼀个著名的外科医⽣。有⼀次,他把祖⽗的那块外科

医⽣的铜牌挂在⾃⼰卧室门⼝。从此,⼀有空就解剖起苍蝇、鸡⾻之类的东西。有⼀天,他竟把⼀只刚煮熟的⽜腿割剔出⾻,

以做成标本。

⽩求恩家庭经济条件不太宽裕,他上学的时候,坚持勤⼯俭学,在学校⾷堂当服务员,以取得⼀些收⼊充当学费,并利⽤

寒暑假外出打⼯,先后当过炊事员和伐⽊⼯⼈。他打⼯挣来的钱,总是不乱花,全部存起来,作为学费和补贴家⽤,这⼀切为

他在后来的战争年代从医打下了坚实的⾝体和精神的基础。

想⼀想:从⽩求恩的故事当中,⼩朋友是否能体会到什么叫⽩⾐天使”?是否被他那⽆私⽆畏的精神所感动呢?

著名的历史故事5

⽴雪拜师的求知少年

陶⾏知,著名教育家,1891年⽣,安徽歙县⼈。毕⽣从事教学活动,重视乡村教育,倡导并推⾏平民教育运动。

陶家祖上曾是殷实富⾜的⼤户⼈家,但后来家境逐渐衰败,等到陶⾏知出⽣时,⽗亲⼿中仅存了⼀亩⼀分⽥,除种地外,

要去砍柴卖钱,以维持⼀家⽼⼩的⽣活。

陶⾏知⾃幼聪明过⼈,他的⽗母也意识到⼉⼦才华出众,但苦于家境艰难,⽆⼒供他上学。

邻村有⼀位名叫⽅庶咸的私塾先⽣慧眼识珠,认定陶⾏知⽇后必成⼤器。见陶家境况太差,⽼先⽣决定免费收陶⾏知为学

⽣。陶⾏知由此开始在⽅⽼先⽣处接受启蒙教育,那年,他刚刚6岁。

9岁时,⽗亲在万安镇谋得⼀分差事,家境略为转好,陶⾏知随⽗亲在万安镇上读了两年书。后来,⽗亲失了业,陶⾏知

也随着失了学,跟⽗⼀起回到农村的家中。

陶⾏知是个懂事的孩⼦,他知道,再想读书已经不可能了,11岁的他成了家中的半个劳动⼒,和⽗母⼀起,担起了整个

家庭的重担。

陶⾏知本是个读书的好坯⼦,如今失学务农,乡亲们都深为惋惜,⽗母更是愁肠百结,不忍⼼就这样耽误了孩⼦。

经过多⽅设法,⽗母终于为陶⾏知安排了⼀个两全之计——边做⼯边到县城⼀位姓程的先⽣处求学。

从陶家到县城程家,⼤约有⼗多⾥路。陶⾏知每天⼀⼤早挑柴赶到城⾥,卖完柴后,再去程家上学。待学习结束,他还

要赶到南⼭,砍够⼀担,⽅能回家。

⼤⼈们被陶⾏知苦学成才的决⼼和毅⼒感动。

当时歙县有⼀位很有名望的王⽼先⽣了解到陶⾏知事迹以后,认定他⽇后必成栋梁之才,免费收他为门⽣。

陶⾏知家离王⽼先⽣教书的地⽅有15⾥路,他每天仍然是披星戴⽉,早出晚归,⼀边⼲活,⼀边学习。

有⼀天,天下着⼤雪,路滑难⾏。当陶⾏知赶到王⽼先⽣教书的地⽅时,王⽼先⽣正在上课。陶⾏知不敢打扰先⽣,便肃

⽴教室门外,默默听讲。⼀个多⼩时过去了,他⼀直静静地站在那⾥,⾝上浇满雪花,如同⼀尊雪⼈。王⽼先⽣下课后,才发

现浑⾝是雪的陶⾏知,他⼤吃⼀惊,连忙把陶⾏知唤进屋内。

少年夏令营-护士交接班制度

著名的历史故事精选_中国著名经典历史故事

本文发布于:2023-11-11 01:47:1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63843421215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著名的历史故事精选_中国著名经典历史故事.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著名的历史故事精选_中国著名经典历史故事.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