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temper should never be greater than the ability.同学互助 一起进步(页眉可删)
名人故事作文汇编9篇
名人故事作文 篇1
陶渊明,在充分认知了自我后,发现“富贵非吾愿,帝乡不
可期”,于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留下了一段“不为
五斗米折腰”的佳话。
李白,一代诗仙,这位当年名誉京城的御用文人,在充分认
知了自我后,发出了“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的感慨,做出了“且
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的`豪放行为,书写了一段“四
海皆我家”的美谈。
古代文人骚客懂得认知自我,值得我们称颂;在这物欲横流
的社会中懂得认知自我的人,更令我们钦佩。
照亮苗乡的月亮——李春燕,充分认知自我,知道自己能够
让苗乡人民更健康地生活,于是在田垄里提着竹篮,用双手捧回
了“生命的意义”,因此她感动了全中国。
【素材点拨】这则材料包含了三个中国名人的故事:不为五
斗米折腰的彭泽县令,挂印而归甘于贫寒的乱世高人陶渊明;好
任侠、喜纵横,不甘于只是草拟文告,陪侍皇帝的闲职,胸怀"
大济苍生"的宏愿却被赐金放还的李白;大山里最后的赤脚医生,
提着篮子在田垄里行医。一间四壁透风的竹楼,成了天下最温暖
的医院;一副瘦弱的肩膀,担负起十里八乡的健康,被称为照亮
苗乡的月亮的贵州东南部月亮山区的苗族村寨大塘村的赤脚医
生李春燕。这三则材料年代不同,人物性格特点不同,身世经历
不同,作者却敏锐的抓住三人身上不为时代所迷惑,准确的认知
自我,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的共同特性,加以引述,从古代到现
在论证了认识自我的重要意义。所引人物诗句的套引使文句概括
文采斐然,大量的排比段,给人以飞流直下,势不可挡之感,极
好的论述了话题。
名人故事作文 篇2
莫扎特被公认为音乐史上的神童,他很早就显露出了在音乐
方面的非凡天赋和卓绝才能。从莫扎特的童年中,你能看到一个
孩子对待音乐的积极心态,对艺术事业的执著追求。虽然不能人
人皆为天才,但对广大孩子来说,神童莫扎特绝对是具有传奇色
彩、又值得学习的好
莫扎特被公认为音乐史上的神童,他很早就显露出了在音乐
方面的非凡天赋和卓绝才能。从莫扎特的童年中,你能看到一个
孩子对待音乐的积极心态,对艺术事业的执著追求。虽然不能人
人皆为天才,但对广大孩子来说,“神童莫扎特”绝对是具有传
奇色彩、又值得学习的好榜样。
小时候,莫扎特常常走到钢琴前面,按着琴键细听,并努力
弹出他曾经听到过的音乐。一次,莫扎特的父亲和朋友一起回家,
看到4岁的莫扎特正坐在桌旁写东西。父亲问他在干什么,莫扎
特说他正在写钢琴协奏曲。父亲把五线谱纸拿过来一看,激动得
流出了眼泪,他对朋友说:“你看,他写的这些又正确又富有意
义啊!”天资加上勤奋和用心,这就是神童莫扎特!
名人故事作文 篇3
齐白石62岁时就开始对虾写生。
齐白石在小院子里的水池中养了虾,以观察虾的形状。齐白
石68岁时对虾的形象进行了重大的改造,淡墨画出的虾头,虾
身加上一点重重的浓墨。虾眼改小圆点为两横笔,虾腿八条减为
六条,1934年,齐白石71完成了画虾的最后的改造;后腿有六
对减为五对,简约、概括、唯美,达到了“似与不似人间”的境
界。
今天我读了齐白石画虾这个故事,想到的就是多观察事物,
胸有成竹;就可以做好一切的事情。
名人故事作文 篇4
张衡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并
不发光,月光其实是日光的反射;他还正确地解释了月食的成因,
并且认识到宇宙的无限性和行星运动的快慢与距离地球远近的
关系。这不仅在当时,就是今日来看,也是很大的成就。
张衡能取得这些成就和他小时候的立志追求是分不开的。
张衡从小就爱想问题,对周围的事物总要寻根究底,弄个水
落石出。在一个夏天的晚上,张衡和爷爷、奶奶在院子里乘凉。
他坐在一张竹床上,仰着头,呆呆地看着天空,还不时举手指指
划划,认真地数星星。
张衡对爷爷说:“我数的时间久了,看见有的星星位置移动
了,原来在天空东边的,偏到西边去了。有的星星出现了,有的
星星又不见了。它们不是在跑动吗?”
爷爷说道:“星星确实是会移动的。你要认识星星,先要看
北斗星。你看那边比较明亮的七颗星,连在一起就像一把勺子,
很容易找到……”
“噢!我找到了!”小张衡兴奋地又问道:“那么,它是怎
样移动的呢?”
爷爷想了想说:“大约到半夜,它就移到上面,到天快亮的
时候,这北斗就翻了一个身,倒挂在天空……”
这天晚上,张衡一直睡不着,好几次爬起来看北斗星。当他
去问爷爷,谁知爷爷也讲不清楚。于是,他带着这个问题,读天
文书去了。
后来,张衡长大了,皇帝得知他文才出众,把张衡召到京城
洛阳担任太史令,主要是掌管天文历法的事情。为了探明自然界
的奥秘,年轻的张衡常常一个人关在书房里读书、研究,还常常
站在天文台上观察日月星辰。他创立了“浑天说”,并根据“浑
天说”的理论,制造了浑天仪。这个大铜球装在一个倾斜的轴上,
利用水力转动,它转动一周的速度恰好和地球自转一周的速度相
等。而且在这个人造的天体上,可以准确地看到太空的星象。
张衡从一个对着天空数星星的孩子,成长为历史上著名的科
学家,他大胆追求自己的目标,不为其他世俗的名利束缚,兴趣
为师,潜心科学,终成一代大家。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旦有了感兴趣的目标,一定不要轻易错失,而是要集中精力勇
于追求,不断克服过程中的艰难险阻。一步步地攀登,最终会向
目标不断靠近。这就是追求的魅力,这就是追求的动力,这就是
追求的教益。
名人故事作文 篇5
1836年冬天,著名钢琴家肖邦结识了比他大6岁的法国女
作家乔治·桑,肖邦这个纤弱、儒雅而又温柔的男子,对反传统
的多产女作家乔治·桑,第一印象并不太好。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乔治·桑越来越引起肖邦的注意,肖邦发现自己和她在一起时,
可以尽情倾诉内心深处的情感。后来,肖邦和乔治·桑生活在了
一起,他们保持了长达9年的关系。乔治·桑给予肖邦的细心照
料,有助于焕发肖邦的才华,他们生活在一起的后来几年,肖邦
的作曲生涯达到了他个人生命的最高点,是肖邦鸣唱“天鹅之歌”
的岁月。
1846年,肖邦和乔治·桑在诺罕庄园里一起度过了最后一
个残秋。11月,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分开了。
肖邦来到巴黎后心情十分忧郁,肺病加重,身体越来越坏,
但为了生活,他还要带病教学生弹琴。第二年春天,他的身体稍
微好一些,想起自己和乔治·桑在一起的这些年,他很有感触,
于是,写下了一首《升C小调圆舞曲》。
乍一听,你会感到它的旋律很美,实际上它隐藏着一种说不
出来的悲哀。()接着出现了一段抒情的慢板,好似是肖邦以往和
乔治·桑在一起的幸福日子的回忆。
肖邦似乎力图忘掉悲惨的现实生活,而沉浸在他自己所创造
的虚无缥缈的甜蜜梦幻世界,但是旋律中仍然不由自主地渗透着
深刻的忧郁情绪。
1848年,肖邦虽然病情严重,仍然访问了英国和苏格兰。
在伦敦,肖邦曾为维多利亚女王演奏,但英国的社交生活使他筋
疲力尽,他的学生把他带到一座乡村别墅中休养,并送给他当时
迫切需要的一万五千法郎。
肖邦临终前的一段日子非常孤寂,他痛苦地自称为“一个远
离母亲的孤儿”。
名人故事作文 篇6
朱德的扁担
1928年,朱德带领一支红军队伍到井冈山跟毛主席会
师。山上是红军,山下不远就是敌人。
井冈山上出产粮食不多,常常要抽出一些人到山下的茅坪去
挑粮。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
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朱德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
挑起满满的一担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白天挑粮,晚上还常
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大家看了心疼,就把他那根
扁担藏了起来。不料朱德又找来了一根扁担,写上“朱德扁
担不准乱拿”八个大字。大家见了,越发敬爱朱德,不好意
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抛官弃禄 追求真理
驻沪州期间,暂无战事,朱德结交进步人士,共同探讨救国
救民之路。在此期间,他阅读了大量的书籍,思想更倾向于进步,
尤其是《新青年》杂志上的进步__,引起了他对马克思主义的兴
趣和对俄国革命的向往。在四川军阀的逼迫下,朱德随滇军回到
云南,朱德任云南警察厅长职务,利用业余时间请教员教授英语,
为出国学习作准备。后来军阀唐继尧把滇军赶走,朱德离滇回四
川,四川军阀刘湘和杨森很欣赏朱德的才能,加之他又是四川人,
因此,特地空出一师长的位置等着他并许以厚禄。穷苦人出身的
朱德,已经确立救国救民之志,他不再为高官厚禄去打伤害平民
百姓的“混”仗,而是要追求光明、追求真理,探索救民于水火
救国于危难的道路。因此,他毅然拒绝了刘、杨的挽留,顺江东
下来到上海见到了孙中山。此时孙中山正发愁无将领兵讨伐陈炯
明,以十万元军晌相许,请来朱德出面组织桂滇军攻打陈炯明。
但朱德出国寻求真理的决心已定,他婉言谢绝了孙中山之邀。朱
德弃高官,抛厚禄,只为追求真理的鸿-志,对于一个三十六岁
的人来说真是难能可贵的。因为他已不再是热血青年,而是成熟
的中年,此时的选择是理智的选择,是一种坚定的义无反顾的追
求。
1922年10月,朱德来到柏林见到了周恩来,他提出了加入
中国共产党的要求。此前,他曾向陈独秀提出过入党要求,陈独
秀认为他当过旧军官,断然拒绝,周恩来则表示愿意介绍他入党。
朱德在德国入格廷根大学进修社会学和哲学,在德国期间因参加
工人运动两次被捕。1925年他第二次被捕时被吊销了护照并遭
驱逐。离开德国后,朱德来到苏联,先入东方大学学习马列主义,
后到军事培训班学习现代军事。在那里他结合中国的实际,产生
了“部队大有大的打法,小有小的打法 ”,“打得赢就打,打
不赢就走”,“必要时拉上队伍入山打游击”的思想。朱德抛弃
高官厚禄,寻求救国救民之真理。他出国数年,不仅找到了马克
思主义真理,而且找到了革命的道路。
力挽狂澜 拯救危局
红军反“围剿”失败,撤出了经营数年的根据地,在与敌人
的激战中转移,付出了惨重的代价。直到1935年打下遵义城,
才在周恩来和王稼祥等人的积极主张下召开会议。会上,朱德支
持毛泽东的正确意见,批判王明“左”倾路线,赞同毛泽东进入
最高军事指挥小组。会议之后,朱德仍担任主席、红军总司
令,他坚决赞成并支持毛泽东的战略和战役行动。协助毛泽东完
成了著名的四渡赤水战役的指挥,他常亲临前线,指挥战斗,表
现得镇定自若。在危险、困难、牺牲面前,朱德沉着冷静,临危
不乱。刘伯承称赞他“志坚如钢”,“在任何困难面前,但然如
坐春风”。红军摆脱蒋军的围追堵截之后,在懋功与第四方面军
会合。讨论今后的去向时,周恩来代表党中央提出北上陕、甘,
建立革命根据地。朱德坚决拥护这一方针。会后,率部北进。但
张国焘却不愿意北上。直到中央任命张国焘为红军总政委后,他
才开始北上。张国焘到达阿坝后再次生出异心,他要朱德与他联
名致电中央,反对北上抗日的方针,朱德断然拒绝张国焘的要求,
与之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张国焘不听劝告,率兵掉头向南,朝川
康边境退逃。在张国焘率领队伍逃跑的过程中,朱德一直坚持斗
争。张国焘曾开会围攻朱德,朱德却泰然处之。张国焘逼朱德反
对毛泽东,朱德警告说,党是一个整体,不能搞分裂。他想把朱
德赶出部队,朱德坚决留在军中作干部、战士的思想工作,揭露
张国焘的真面目,促使受蒙蔽的干部战士觉悟。经过朱德不屈不
挠的长期斗争,红四方面军的广大干部战士开始觉醒,迫使张国
焘同意北上。中间又出现了几次反复,终于把这支队伍带到了陕
北,实现了一、二、四三个方面军的会师,保存了革命的种子,
壮大了红军的队伍。朱德到达陕北,汇报了与张国焘的斗争经过
后,毛泽东称赞他“斗得有理有节,临大节而不辱”,“度量如
大海,意志坚如钢”。
名人故事作文 篇7
五岁时,父亲拿一只小罗盘给他玩,爱因斯坦捧着罗盘,见
里面的指针转来转去,最后始终指向北方,他奇怪了,他把罗盘
捧在胸前,把指针转一圈,又转一圈,不管怎么转,那根针总是
指着北方。他呆呆地站在那里,手里捧着罗盘,默默地想:针四
秋天,爱因斯坦一家去郊游,当走进一片茂密的树林时,他
却不见了,母亲到处找他,焦急地喊他,他却一个人在林间轻轻
地穿行,一会儿摘下一片树叶,细心观察树叶的脉纹,一会儿观
看阳光从树叶间透出的光斑,到了湖边,他就蹲下身来,一动也
不动地望着湖面上起伏的微波。当母亲好不容易找到他时,他正
坐在地上,凝望着一队队忙忙碌碌来回穿梭的蚂蚁。“阿尔伯特”
妈妈一把拉起小爱因斯坦的手,发现他呆的地方离她叫喊的地方
很近,“你干吗不答应妈妈,让妈妈来回的跑。”“没有,妈妈
我没听见。”小爱因斯坦说,妈妈只好微微地叹了一口气。
名人故事作文 篇8
一天,我买了一本《名人的故事》。这本书的作者是徐克。
我先读了一篇《能工巧匠鲁班》。这篇故事告诉我们不管是
做什么事情,只要认真努力去做,就一定会成功的。
然后我又读了一篇《科学家钱伟长》。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只要艰苦努力地去做一件事,不管有多么艰辛,都是会成功的。
我想“只要不断地努力,不管有多么地艰辛,都是可以成功
鲁班生于公元前五0七年。他一家世世代代都是手工工匠。
鲁班本人则是一个手艺高强的工艺巧匠,杰出的创造发明家。历
史上关于他的记载和传说很多。至今,在民间还广泛地流传着他
发明创造的故事。
锯和刨
今天,木工师傅们用的手工工具,如锯、钻、刨子、铲子、
曲尺。划线用的墨斗,据传说都是鲁班发明的。而每一件工具的
发明,都是鲁班在生产实践中,经过反复试验,研究出来的。
就拿锯的发明来说吧。有一次,国王命令鲁班在十五天内伐
出三百根梁柱,用来修一座大宫殿。于是,鲁班带着徒弟们上山
了。他们起早贪黑,挥起斧头,一连砍了十天,一个个累得精疲
力尽,结果只砍了一百来棵大树。
这时,砖瓦石料都已备齐,国王选定动工的黄道吉日也快到
期了。如果动工时木料准备不齐,是要处死刑的。怎么办呢?晚
上,鲁班躺在床上翻来复去地睡不着。他爬起来,深一脚浅一脚
地向山上走去。抬头望望,启明星向他眨着眼睛,天快亮了。
突然,鲁班觉得手被什么东西划了一下,抬手一看,长满老
茧的手划出一道口子,渗出了血珠。他仔细地在周围观察,原来
是丝茅草划的。鲁班很惊奇,他摘了一片草叶,发现草叶边缘长
着许多锋利的细齿。一转身,他又看见一只大蝗虫正张着两个大
板牙,很快地吃着草叶。鲁班捉了个蝗虫一看,它的板牙上也有
利齿。看看丝茅草的叶子,再看看蝗虫的大板牙,他心里豁然开
朗。
他用毛竹做了一条竹片,上面刻了很多象丝茅草叶和蝗虫板
开那样的锯齿。用它去拉树,只几下,树皮就破了,再一用力,
树干出了一道深沟。可是,时间一长,竹片上的锯齿不是纯了,
就是断了。这时,鲁班想起了铁。他跑下山去,请铁匠按照自己
做的竹片,打了带锯齿的铁条,用它去拉树,真是快极了!
这铁条,就是锯的祖先。有了它,鲁班和徒弟们只用了十三
天,就伐了三百根梁柱。
鲁班是个木匠,整天和木头打交道。他的技术很高,特别善
于用斧头,能几下子就把木料砍成需要的样子。“班门弄斧”这
上推。一推,木料推下来薄薄一层木片。推了十几次,木料的表
面又平整又光滑,比过去用斧子砍可强多了。可这东西拿在手里
推时既卡手又使不上劲。鲁班又做了一个木座,把它装在里面。
刨子,就这样诞生了。
鲁班做木匠活时,常常遇到直角。虽然他手头有画直角的矩,
可用起来挺费事。鲁班经过改进,做成一把“L ”形的木尺,量
起直角来,可方便了!后来,人们都把它叫鲁班尺。 由于鲁班对
木工工具的改进作出了这么大的贡献,所以,两千多年来,木匠
们都尊敬地称他是祖师。
石磨与云梯
鲁班一年到头,四处奔波,给别人干活。 这一天,他忙了
一上午,坐下来休息。旁边,有一家人正准备做饭,可是没有面
粉了。他们拿来一些麦子,放在石臼里,用沉重的石杵去捣。捣
麦的人累得满头大汗,才捣碎了很少一点。因为麦粒是椭圆形的,
用劲小了,砸不碎;劲大了,又把麦粒砸跑了,真是急死人了。
当时,人们都是用的这种办法。鲁班决心改革它,为人们解决困
难。 又一天,“鲁班来到另一个地方干活,恰巧看到一个老太
太正在捣麦子。老太太年岁大了,举不起石杵了。她扶着石杵,
在石臼里研着麦粒。鲁班走过去一看,石臼里的麦粒有不少已经
磨成了粉。鲁班从这里得到了启发。
回到家里,鲁班叫他的妻子云氏找来两块石料。他把石料凿
成两个大圆盘,又在每个圆盘的一面凿出一道道槽。其中的一个
圆盘,他还安上了木把。邻居们都很奇怪,鲁班做的是什么呢?
大家都围过来看。只见鲁班把两个圆盘摞在一起,凿槽的两面相
合,有木把的放在上面,中心还装了个轴。他在圆盘中间放上麦
粒,然后转动上面的石盘,麦粒很快就磨成了面粉。大家高兴极
了,鲁班真是为人们立了一大功啊「 这就是两千多年来,在我
国农村曾经广泛使用过的石磨。
鲁班不仅是能为人民制造各种生活用具的能工巧匠。而且是
一个杰出的机械发明家。
鲁班生活的年代,正值诸侯争霸,战争连年不休。那时,每
个城市都修有很高很厚的城墙。守城的将士们关上城门,站在城
墙上守卫着。而攻城者呢,手中的武器不过是弓箭、长矛之类,
很难将城攻下。常常是把城围了多日,干着急攻不下来。
鲁国国王命令鲁班制造攻城的器械。鲁班想来想去,想起了
自己己盖房子时用过的短梯。踏着短梯,能登上房顶,造一个长
梯,不就可以爬上高高的城墙了吗?如果在梯子上还能射箭,不
就可以打退守城的人了吗?于是,鲁班造出了”云梯“。这种”
云梯“,能在乎地上架起来,够上高高的城墙,上面还可以站人
射箭。现代消防器材中的云梯,就是从这个云梯发展演变而来的。
据古书记载,鲁班还造过一辆”木马车“。那是他的母亲死
了,为了送葬造的。鲁班在车上安了机关,有木人驾御。送葬那
天,一路上围了很多人,看着这辆自动行走的木马车,一个个赞
叹不已。
本文发布于:2023-11-11 01:21:5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63692021213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名人故事作文汇编9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名人故事作文汇编9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