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滴水穿石的例
子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童第周小时候的好奇心十分强,看到不懂的问题往往要向父亲问个为什
么。父亲每次都不厌其烦地耐心给他讲解。
一天,童第周看到屋檐下的石阶上整整齐齐地排列着一行小坑坑,
他觉得十分奇怪,琢磨半天弄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便去问父亲:"父亲,那屋檐
下石板上的小坑是谁敲出来的是做什么用的呀"父亲看到儿子这么好奇,高兴地
说:"这不是人凿的,这是檐头水滴下来敲的。"小童第周更奇怪了,水还能把
坚硬的石头敲出坑父亲耐心地解释说:"一滴水当然敲不出坑,但是天长日久,
点点滴滴不断地敲,不但能敲出坑,还能敲出一个洞呢!古人不是常说'滴水穿
石'嘛!就是这个道理。"父亲的一席话,在小童第周的心里激起了一阵阵涟
漪,他坐在屋檐下的石阶上,望着父亲,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由于农活比较多,童第周对学习有些失去兴趣,不想读书了。父亲耐心地
开导童第周说:"你还记得'滴水穿石'的故事吗小小的檐水只要常年坚持不懈,
能把坚硬的石头敲穿。难道一个人的恒心不如檐水吗学知识也要靠一点一滴积
累,坚持不懈才能获得成功。"为了更好地鼓励童第周,父亲书写了"滴水穿石"
四个大字赠给他,并充满期望地说:"你要把它作为座右铭,永志不忘。"
《滴水穿石》名人相关资料
1、名医李时珍
李时珍(1515-1590),字东璧,号濒湖,湖北蕲(qí)县蕲州镇人,明
代杰出的医学家、药学家、植物学家和博物学家。一生中着有《本草纲目》等
十余部着作,为我们民族和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为了编撰《本草纲目》,李时珍几乎耗费了毕生的精力,进行了长期的准
备和艰苦卓绝的工作。他在三十岁左右的时候就立志重修本草,他"搜罗百氏,
访采四方",参考了古今本草、医书以及经史百家各类着作近千种,他还跋山涉
水,到过许多地方作实地考察,积累了大量的资料。前后花了二十七年的时
间,经过三次大的修改,才完成了这部历史巨着。
《本草纲目》全书共有190多万字,记载了1892种药物,分成60类。其
中374种是李时珍新增加的药物。绘图1100多幅,并附有11000多个药方。它
是几千年来祖国药物学的总结。这本药典,不论从它严密的科学分类,或是从
它包含药物的数目之多和流畅生动的文笔来看,都远远超过古代任何一部本草
着作。从17世纪起《本草纲目》陆续被译成日、德、英、法、俄等五国文字。
1953年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共收集531种现代药物和制剂;其中
采取《本草纲目》中的药物和制剂就有100种以上。
3、发明大王爱迪生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是位举世闻名的美国电学家和发明家。翻开人
类历史,可以发现,在科学技术史上有过种种发明或发现的人很多,但是像托
马斯阿尔瓦爱迪生,有那么多发明,而且以84岁漫长的一生,持之以恒,专心
致志的为发明奉献生命的,可说极少。他一生共发明了电灯、电报机、留声
机、电影机、磁力析矿机、压碎机等总计两千多钟东西。
4、一代画师齐白石
齐白石(1863-1957)湖南湘潭人。原名纯芝,字渭清,后更名璜,字频
生,号白石,别号借山馆主者,寄萍老人等。早年曾做雕花木匠,后从当地文
化人陈少蕃、胡沁园学习诗文、篆刻、书法、绘画。曾任北京国立艺专教授、
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北京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曾被
授予"中国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荣获世界和平理事会1955年度国际和平金奖、
1963年诞辰100周年之际被公推为“世界文化名人”。
宋朝时,有个叫张乖崖的人,在崇阳县担任县令。当时,崇阳社会风气很
差,盗窃成风,甚至县衙的钱库也经常发生钱、物失窃的事件。
有一天,张乖崖在衙门周围巡行,忽然看到一个管理县衙钱库的小
吏,慌慌张张地从钱库中走出来。张乖崖急忙把库吏喊住,让随从对库吏进行
搜查。结果,在库吏的头巾里搜到一枚铜钱。
张乖崖把库吏押回大堂审讯,问他一共从钱库偷了多少钱,库吏不
承认另外偷过钱,张乖崖便下令拷打。库吏不服,怒冲冲地乱叫:"偷了一枚铜
钱有什么了不起,你竟这样拷打我你也只能打我罢了,难道你还能杀我"张乖崖
看到库吏竟敢这样顶撞自己,也不由十分震怒,他毫不犹豫地拿起朱笔,宣判
说:"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意思是说,一日偷盗一枚
铜钱,一千日就偷了一千枚铜钱。用绳子当锯不停地锯木头,木头也会被锯
断;水滴不停地滴,滴的时间久了,就能把石头滴穿。
本文发布于:2023-11-11 01:09: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63618121212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古今中外滴水穿石的例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古今中外滴水穿石的例子.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