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励志故事
郑板桥是我国清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和文学家,是著名的“扬州八怪”之一。
有一次,郑板桥在街上闲逛,因为本身好作画,所以他也非常乐意到画店里去参观一
下。当他进入一家小画店时,竟发现店里挂着自己的一幅画正在出售,对此,他感到十分
奇怪,因为自己的画从来都没在这家店里卖过。
很明显,这是一张假画,郑板桥最讨厌别人打着他的招牌四处骗人。但一想到开店的
人也非常不容易,他并没有加以指责,而是把画买了下来,然后就走了。
临别时,店主顺便又提醒了一句:“先生,如果您喜欢郑板桥的画,过几天我还能够
给你提供几幅。”几天过后,郑板桥又来到这个小店,发现这家店里又挂出了一幅自己的
画。
这当然又是一幅假画。郑板桥故意问店主道:“怎么就这一幅?你不是说有几幅吗?”
店主知道碰上了大买主,就欣喜地把郑板桥领进里屋选画。郑板桥看到墙上一幅幅惟妙惟
肖的画,对这个店主的摹画能力极为赞赏。
一会儿,郑板桥笑着说:“我些画虽好,只是可惜这些画都是假的。”说完,他从身
上掏出了自己的印章,向店主说明自己才是货真价实的郑板桥。店主一听,急忙跪下向郑
板桥赔罪。
有一位总统,同样擅长做减法。他是里根。
里根上任之初,美国正是经济危机之时,生产停滞、物价上涨、财政收入锐减,可谓
内外交困。没有人想到,里根出的第一招竟然是降税,第二招是减少政府审批项目,第三
招是削减政府职能。在一个看似需要用加法来加强管理的时候,里根却用减法激发了市场
活力,从此,美国经济进入了新一轮的腾飞。
正是少管了一些不该管的事,才使美国走出了危机。同样,里根的成功来自于减法。
如果人生是加法,匆匆的脚步就会难以停歇,到头来只能让身体劳顿疲惫,心灵背上
沉重负担。如果人生是减法,减缓脚步,松弛神经,将牵绊自己的移开,将压力放下,将
心中的忧虑倾出,成功就在蓦然回首处。所以,成功人士多用减法。
齐白石出身贫寒,作过农活,当过木匠,后以民间画工为生。57岁时,齐白石到达北
京,住在法源寺,以卖画度日。他的一个扇面,定价银币两元,比平时一般画家的价码还
便宜一半,尚且很少有人问津。可见齐白石当时生意落寞得很,生活何等惨淡!
一天,在一个无人理睬的场合,梅兰芳跟他寒暄了几句,使他稍微挽回了一点面子。
为此他心存感激,回去用心画了一张《雪中送炭图》送给梅兰芳,并题句云:“而今沦落
长安市,幸有梅郎识姓名。”可见梅兰芳也并不能改变齐白石在画坛的地位。
齐白石认识了陈师曾后,齐白石的艺术生涯才得以转变。陈师曾虽然比齐白石小13
岁,但其时已名满天下,是吴昌硕之后革新文人画的重要代表。他鼓励齐白石尽快自成一
体,走艺术的创新之路。于是齐白石开始了“衰年变法”。用他自己的话说:“扫除凡格
实难能,十载关门始变更。”
从1920年到1929年,他“十载关门”大胆突破,艰难探索,终于“扫除凡格”,
“变更”了面貌。他在美术史上可以自立门户了。然而,他在北京依然是知音寥寥。正像
他自己说的:“懂得我的画的,除陈师曾外,绝无仅有。”
陈师曾于1923年便英年早逝了。失去唯一知己的齐白石遭到了同行们的口诛笔伐。
北京画坛保守派们骂齐白石的画是“野狐之禅”、“俗气熏人”,“不能登大雅之堂”等,
极尽攻击之能事。
但绝望中亦孕育着希望。齐白石在
“十载关门”的最后一年----1929年,被到北京不久的徐悲鸿慧眼识珠,一眼就发
现了“衰年变法”之后的齐白石。此时的齐白石年已66岁。在徐悲鸿看来,齐白石绝对
是大师级的画家。在反对派的鼓噪声中,徐悲鸿大声疾呼:齐白石“妙造自然”;齐白石
的画“致广大,尽精微”……徐悲鸿在不仅在展览会上贴条预定齐白石的画以提升其地位,
而且为齐白石编画集,亲自写序,送到上海出版。除此以外,徐悲鸿还请齐白石到自己任
院长的北京艺术学院做教授,并亲自驾马车接齐白石到校上课。徐悲鸿对学生说:“齐白
石可以和历史上任何丹青妙手媲美,他不仅可以做你们的老师,也可以做我的老师。”
齐白石曾在一封写给比自己小32岁的徐悲鸿的信里说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君
也!”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齐白石的成名,主要得益于徐悲鸿的慧识与提携。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本文发布于:2023-11-11 01:08:3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63611121212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画家励志故事.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画家励志故事.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