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的故事
一
代伟人毛泽东于1893年12月26日出生在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的上屋场。
韶山冲是个美丽的地方,群山怀抱,绿树翠竹;在一片松竹掩映的斜坡上,建有一座凹形的房屋,这种房
屋当地称作"一担柴"式民居。房屋的墙都是用土砖砌的,一多半盖着青瓦,另一小半盖着稻草。毛泽东就出生
在那青瓦屋里。这里叫上屋场。毛泽东的家门口有两个池塘,是夏天游泳的好地方。
毛泽东的父亲叫毛顺生。毛顺生只读过两年书,7岁就当家理事,但继承的却是一大笔欠债,不得已去当
了几年兵,回来以后在家务农。他聪明能干,善于经商,还作粮食和猪牛生意,很快就还清了债,赎回了15
亩稻田,日子越过越好。
毛泽东的母亲叫文七妹,娘家离韶山冲只10几里地,与韶山冲只隔着一座云盘山,在湘乡县的四都唐家坨。
文七妹中等身材,长得清秀,圆脸庞,宽前额,聪慧又善良,勤劳又俭朴,乐于助人,每逢灾荒之年,常接济
穷人,深得乡亲们的赞誉。
毛泽东出生以后,父母非常高兴,满月的时候做"三朝酒",专门请一位有学问的老先生给他起了一个名字,
叫"毛泽东",字润之。毛泽东满月以后,母亲文七妹把他带到了外婆家。外婆非常疼爱这个外孙。就请算命先
生给外孙测了八字,说要平安长大成人,必须拜一个长寿的干娘。谁长寿呢?外婆认为后山那块两丈多高的石
头最长寿。于是,选了个黄道吉日置办了香烛酒醴,把毛泽东抱到那块大石头前面,让他作了个揖,拜这块大
石头为"干娘",还给他起了一个名字叫"石三",按当地的习惯就叫他"石三伢子"。外婆舍不得外孙,毛泽东就
留在外婆家,一直到4岁。
毛泽东从小就聪明,人们都夸他长大了一定有出息,是个天才。
那是石三伢子4岁的时候。过年了,外婆给他穿了一身新衣服,头上戴着一顶红风帽,和小朋友们一起玩
耍。有一个白胡子老头,喜欢跟孩子们逗着玩。他故意板着脸,翘起白胡子,吓唬小孩子们,说:“不许你们
在这儿玩,我要割掉你们的耳朵?”
小朋友们一听,都吓得跑掉了,只有石三伢子站在那儿不动。白胡子老头就问他:"你为什么不跑呢?你
不怕我割耳朵?"石三伢子一点都不害怕他,反而问道:"老阿公!你为什么要割我的耳朵呢?" 白胡子老头
觉得这个孩子挺有意思,一本正经地说:"我要割下你的耳朵做下酒菜!"
石三伢子一点也不害怕,也一本正经地说:"一个人做事要讲道理。老阿公,你讲不讲道理?你如果有道
理,我的耳朵就给你吃;你要是没道理,我就扯掉你的胡子。"
石三伢子边说边笑咪咪地望着白胡子老头,还把红风帽子的扣解开,把耳朵露在外面。 白胡子老头大
吃一惊,心想:一个4岁的孩子就有这样的胆量和聪明,真是少见。
毛泽东在外婆家住的时候,他的八舅开了一个家馆教孩子们读书。4岁的石三伢子跟着去当"旁听生"。几
个弟兄背书的时候,因为他们平时贪玩,一个个都憋得满头大汗,脸涨得通红,谁也背不下来。这时候,小小
的石三伢子站起来,说:"八舅,让我背吧!"八舅惊奇地说:"你能背吗?""我能背下来,不信,你听!"石三
伢子从容地"赵钱孙李,周武郑王„"一气背了下来,一个字不错。外婆听说这件事以后,高兴地说:"石三伢
子真是聪明,怕是天上的文曲星下了凡!"
毛委员送棉衣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一开创起,就处在敌人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之中,红军和根据地老百姓的生活异常
艰苦。毛泽东在1928年11月写给中央的报告说:"现在五千人的冬衣,有了棉花,还缺少布。这样冷了,许多
士兵还是穿两层单衣。好在苦惯了。而且什么人都是一样苦。"
冬天,井冈山上格外寒冷,红军战士没有棉衣和棉被,只有两层单衣和薄薄的线毯。在生活上,每人每天
只有五分大洋的油盐柴钱,吃的是粗糙的红米和没油盐的南瓜汤,晚上,没棉被就靠盖稻草取暖。毛委员在上
井冈山当年的冬天,就指示工农革命军在桃寮和茨坪办起了被服厂。用打土豪得来的棉花、布匹自己生产军服。
一天,部队发下新棉衣,毛委员领新棉衣回到八角楼,走在房东谢槐福的面前说:你一家五口人,没有一件棉
衣,你就把这件棉衣穿上吧!谢槐福见毛委员身上只穿了三件单衣,想起毛委员寒冬的晚上只披着一件线毯,
还经常工作到深夜,怎么也不肯收下新棉衣。在毛委员反复给谢槐福做工作的情况下,谢槐福才穿上了新棉衣。
毛委员就是这样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战胜了严寒的冬天,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与爱戴,取得了井冈
山斗争的胜利。
斗智
在上私塾的几年中,毛泽东对同学团结友爱,礼让为先。放学之后在回家的路上,有些同学总喜欢抢头,他却
从容不迫地慢慢走。毛泽东对人很有礼貌,但对于无理取闹的人力主制服。他常常对人说:“逢恶就莫怪,逢善就
莫欺。”
一天,毛泽东从韶山到外婆家去。当他走到一个山谷的时候,突然有一个人双手插腰拦住了去路,原来是当地
一个姓赵的富豪子弟。毛泽东早就听说,这个人经常在穷人面前舞文弄墨,以富欺贫。赵某横在路上,傲慢地说:
“我知道你是文家的外甥,今天要考考你,能答得出,我就放你过去,若答不出,哼!你就别想回去!”赵某接着
说:“百家姓里的‘赵钱孙李’分开如何解释,合起来是什么意思?”毛泽东稍加思索便说:“赵公元帅的‘赵’,
有钱无钱的‘钱’,有理无理与‘李’同音。大宋天子赵匡胤说过,有钱龟孙不讲理!”赵某听后满脸通红,又恼
怒又尴尬,只得让他过去。
“牛司令”
毛泽东少年时代和同伴放牛时,经常在山坡上玩耍,一玩起来往往就误了放牛,要么是到了时间牛还没有吃饱,
要么是牛跑到人家的田里去啃庄稼。怎样才能既保证放好牛,又让大家玩得痛快?毛泽东和大家商量了一个办法。
他把同伴们组织起来分成三班:一班看牛,不让它们吃了庄稼;一班割草;一班去采野果子。每天轮班,今天看牛
的,明天割草,后天去采野果子。这样,各人都有自己的工作。 快到晌午的时候,大家都回到了原来聚会的地方。
看牛的孩子们,让牛吃得滚圆滚圆的;割草的孩子们,都装满了一大篓子;采野果子的孩子们,从山里带回来大堆
大堆美味的野果„„这时候,毛泽东就把草和果子拿来,合理地分给每个人。有时不够分了,他就少分一点。而有
剩余的草,他就用绳拴起吊在树枝上,谁能跳起来抓着就归谁。和毛泽东一起,不仅能放好牛,而且玩得痛快,因
此,小伙伴都乐意同毛泽东一起放牛,称他为“牛司令”。
毛泽东还钱给章士钊
1963年的一个冬天,毛泽东读完英文后,和章含之散步,闲谈中忽然想起了自己1920年向章士钊借的2万银元。
他说了事情经过,对章含之说:“你回去告诉行老(章士钊字行严,毛经常称他行老),我从现在开始要还他这笔
欠了近50年的债,一年还2000元人民币,10年还两万。”
“是有这回事吗?”章含之如听传奇一般,回家问父亲。
章士钊哈哈大笑:“确有其事,主席竟还记得!”
没过几天,毛泽东的秘书果然送来了2000元人民币。并说:“以后每年春节送上2000元。”
“这怎么行?”章士钊十分不安地对章含之说:“主席当真还债了。你下次去主席那儿教英文,就说我不能收
此厚赠,当时的银元是募集来的,我自己也拿不出这笔巨款。”
当章含之把父亲关照的话带给毛泽东时,毛泽东笑了,说:“你也不懂我这是用我的稿费给行老一点生活补助
啊?他给我们共产党的帮助哪里是我能用人民币偿还的呢?你们那位老人家一生无钱,但总自己掏腰包帮助别人,
我要是明说给他补助,他这位老先生的脾气我知道,是不会收的。所以我说还债。你就告诉他,我毛泽东说的,欠
的账是无论如何要还的。这个钱是从我的稿酬中付的。”
从此,每年农历正月初二这天,毛泽东的秘书总会送2000元到章士钊家中。章士钊要推也推不掉。
毛泽东的衣着
节俭、朴素,是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共同的特点。一代伟人毛泽东更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尤其是他的衣着,
简直是俭朴到了让今天的我们无法相信的地步。 进京时 一件好衣服都没有。
在战争年代,毛泽东对于穿衣从来不提任何要求。他常常是有什么穿什么。为了少做一件衣服,为战争节
约些开支,毛泽东的衣服上往往是补丁上缀补丁。1949年,毛泽东进了北京城,曾在香山双清别墅接待各民主党派
负责人和各界代表、知名人士。他在见张澜前,吩咐卫士李银桥说:“张澜先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了不少贡
献,在民主人士当中享有很高威望,我们要尊重老先生,你帮我找件好些的衣服换换。”然而,李银桥在毛泽东所
有的家当中翻了又翻,找了又找,竟挑不出一件不破或者不打补丁的衣服来。李银桥异常委屈,对毛泽东说:“主
席,咱们真是穷秀才进京赶考了,一件好衣服都没有。”毛泽东倒劝慰说:“历来纨绔子弟考不出好成绩,安贫者
能成事,嚼得菜根百事可做。我们会考出好成绩。张先生是贤达之士,不会怪我们的。”就这样,他硬是穿着补丁
衣服见了张澜,又见了沈钧儒、李济深、郭沫若、陈叔通等知名人士,更受到各位民主人士的尊敬。
尊敬谦和 谢之以礼
1949年1月,北京解放了。历尽旧时代沧桑的86岁高龄的画家齐白石,从此步入了新时代的幸福坦途,受到党
和政府无微不至的关怀。毛泽东亲笔写信邀请齐白石以无党派人士身份参加新政协会议,共商建国大计。齐白石看
了信,高兴得一夜没有合眼。为了表达对领袖的崇敬和爱戴,齐白石精心镌刻了朱、白两纹寿山石名章,在开国大
典前夕,献给毛泽东。
1950年夏,毛泽东派秘书田家英专门看望齐白石老人。第二天又把他接到中南海叙谈,品茶赏花,共进晚餐。
在席间,毛泽东亲自给他夹很烂的菜,并敬他几杯葡萄酒。为了感谢毛泽东的款待,齐白石把自己用了半个世纪的
石砚以及从自己珍藏的精品中选出最好的作品——一幅立轴《鹰》和一幅对联“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分别
题款后送给毛泽东,而毛泽东收到礼物后,也以礼回谢。
1953年,白石老人双喜临门,荣获“人民艺术家”光荣称号,又逢90大寿。毛泽东特意送上四件寿礼:一坛湖
南特产茶油寒菌、一对湖南王开文笔铺特制长锋纯羊毫书画笔、一苗东北野参和一架鹿茸,祝老人家福寿康宁。白
石老人激动地说:“毛主席太看得起我了,送这么贵重的礼物。古人讲蔗境弥甘,我如今可享这份清福了。”
齐白石愉快地欢度晚年,他的唯一愿望是要活到120岁,用自己在艺术上的辛勤耕耘来报答人民和领袖。但是,毕
竟人的意志拗不过自然规律。1957年,95岁高龄的白石老人重病绕身,毛泽东劝他静屋休息,要节劳,少见客,还
派田家英去探望多次。白石老人对田家英倾吐自己对毛主席的衷心感谢之忱。弥留之际,老人留下遗言:将自己珍
藏的字画、作品和用过的东西,献给毛泽东。
红 井
1933年4月,毛泽东随同临时中央政府机关从叶坪来到江西省瑞金市沙洲坝后,毛泽东看到村子里的人总是挑
着浑浊的水往家里去,就问:“老表,这水挑来作什么用?”老表回答说:“吃呀!”毛泽东又问:“水这么脏,能
吃吗?”老表苦笑着说:“没法子,再脏的水也得吃呀。”毛泽东又问:“是从哪里挑的?”老表回答:“塘里挑来
的。”毛泽东要老表带他去看看。走了一阵,只见一口不大的池塘,杂草丛生,水混浊得怕人。一村人洗衣、洗菜、
吃水全在这里。毛泽东皱了皱眉,关切地问:“能不能到别处去挑水吃?”老表摇摇头说:“我们沙洲坝就是缺水
呀!河又远,挑担水要走好几里路。”毛泽东又问:“不能在村子附近打口井吗?”老表苦笑着摇了摇头。毛泽东若
有所思地走了。
第二天,毛泽东找来村子里的人一起商量挖井,勘察水源,选择井位。当井位确定后,毛泽东卷起衣袖、裤腿,
带头挖了起来。于是,大伙挖的挖,铲的铲,干得热火朝天。
失败前在武汉
1925年冬至1927年春,先后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著作,指出农民问
题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和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的极端重要性,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思想。
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后,在1927年8月中共中央紧急会议上,他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即以革命武
装夺取政权的思想,并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会后,到湖南、江西边界领导秋收起义。接着率起义部队上井
冈山,发动土地革命,创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1928年,同朱德领导的起义部队会师,成立工农革命军(不久
改称红军)第四军,他任党代表、前敌委员会书记,朱德任军长。以他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的实际
出发,在国民党政权统治比较薄弱的农村发展武装斗争,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和全国政权的道路。
他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中对这个问题从理论上作了阐述。
本文发布于:2023-11-11 00:43: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63458521210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毛主席的故事.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毛主席的故事.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