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名人成长故事
现代中国名人成长故事(通用12篇)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大家肯定对各类故事都很熟悉吧,以下
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现代中国名人成长故事,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
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现代中国名人成长故事 篇1
林纾是我国著名翻译家,近代文学翻译的开创者,正式译介西方
文学第一人。他虽然是一个精通古汉语却不懂外文的文人,却与魏易、
曾钟巩等人合作,以“耳受笔追”的方式翻译了涉及11个国家的107
位作家的作品,对西方文献的引进和当时社会文化的进步做出了不可
磨灭的贡献,为后世留下了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通力合作
林纾5岁那年,外祖母开始教他读书识字,启蒙课本是《孝经》。
1882年,林纾从一个穷秀才一跃成为举人。然而,后来“七上春官,
屡试屡败”的历程,让他在科场失意的同时,看到了太多官场的黑暗。
他从此绝意于仕途,专心致志地走上了文学创作道路。
林纾有一位同乡叫王昌寿,1885年曾赴法留学6年,法语精湛。
他回国后给林纾讲了许多外国名著,使林大开眼界。于是,两人开始
合作翻译小仲马的《茶花女》。由王昌寿口译,林纾用文言文记录下
来。那时,闽江的一条小船上常可看到这样一幅景致:王昌寿手捧原
著,一边浏览,一边口述;林纾则展纸挥笔。林纾耳聪手疾,文思敏
捷,经常是王昌寿刚说完一句,他就已写好一句。一天4个小时下来,
记下的文字已有6000多字。1899年夏天,昌言报馆版本的《茶花女
遗事》公开发售。一时间,洛阳纸贵,很快流传开来。
在之后短暂的27年生命里,林纾与魏易、陈家麟等曾留洋的才子
们合作翻译了160余部西洋小说,如英国作家狄更斯著的《大卫·科波
菲尔德》,俄国托尔斯泰著的《恨缕情丝》,西班牙塞万提斯的《魔
侠传》,英国司各特的《撒克逊劫后英雄略》、笛福的《鲁滨逊漂流
记》等。这些西洋小说向中国民众展示了丰富的西方文化,开拓了人
们的视野。
多才多艺
除翻译外国名著外,林纾还精通文学写作和绘画。辛亥革命后,
他创作了长篇小说《京华碧血录》,书中虽以恋爱故事为主干,但它
涉及戊戌变法、义和团起义、八国联军进攻北京等重大历史事件,描
写的生活面极其广阔,在当时颇受读者欢迎。后来,他又陆续写了
《金陵秋》《劫外昙花》《冤海灵光》《巾帼阳秋》《官场新现形记》
等长篇小说和一系列短篇小说,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林纾23岁时曾拜师陈文召学画,其名气不下于他的文学创作和翻
译。他擅长花鸟,得师真传,晚年定居北京后致力于山水创作。作品
灵秀略似文征明,浓厚处近戴熙,传世作品有《理安山色图》《仿王
椒畦山水图》。军阀吴佩孚在他51岁生日时,愿出巨资请林纾画一幅
祝寿图,林纾鄙夷其执政时草菅人命,一口拒绝,在当时的京城传为
佳话。对于后学,林纾则竭尽全力予以提携。1919年,湖南湘潭人齐
白石初到京城,想以卖画为生,但当时整个北京城没有几个人知道他。
为了摆脱困境,齐白石登门拜访林纾,林纾将其绘画全部收购,并在
自己编审的《平报》上发表文章,极力推崇齐白石的画作。这些幕后
工作,帮助齐白石在北京慢慢有了名气,终成一代国画大师。
现代中国名人成长故事 篇2
杨靖宇献身抗日的故事
中国军事人物——叶挺
叶挺(1896--1946)广东惠阳人。先后毕业于广东陆军小学堂、
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和保定军官学校。1924年底由共青团转入中国
共产党。1925年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参谋处处长,独立团团长,率团
参加了北伐战争,后升任为副师长、师长。1927年参与领导南昌起义,
任前敌总指挥兼第11军军长。同年底参与领导广州起义,任工农红军
总司令。抗日战争爆发后,出任新四军军长。在皖南事变中被国民党
军扣押。1946年以党中央营救获释。由重庆赴延安时因飞机失事遇难。
现代中国名人成长故事 篇4
李嘉诚
性格沉稳的李嘉诚,实际上是个不安分的人。他去五金厂做推销
员,但打开局面就跳槽去了塑胶公司。他很快成为公司出类拔萃的推
销员,18岁当部门经理,20岁升为总经理,深得老板器重。他春风得
意时,突然又要跳槽!
1946年上半年,香港经济迅速恢复到战前最好年景—1939年同
期的水平。战时遭破坏的工厂商行都已恢复生产营业,香港人口激增
到一百多万。市景日益繁荣,入夜之后,港岛九龙的霓虹灯交相辉映,
满载货物的巨轮,昼夜不停地出入维多利亚港。
中南钟表公司的业务有长足的发展,东南亚的销售网络重新建立,
营业额呈几何级数递增,庄静庵筹划办一间钟表装配工厂,再扩展为
自产钟表。
李嘉诚看好中南的前景,他更为香港经济巨变而兴奋不已。李嘉
诚站在维多利亚港湾边,眺望尖沙咀五彩缤纷的灯光,陷入沉思——
今后的路该怎样走?
一条路,在舅父荫庇下谋求发展,中南公司,已成为香港钟表业
的巨擎,收入稳定,生活安逸;另一条路要艰辛得多,充满风险,须再
一次到社会上闯荡。
李嘉诚选择了后者,他喜欢做充满挑战的事。呆在舅父的羽翼下,
更容易束缚自己,贪图安逸,要趁现在年轻,多学一些谋生的本领,
拓宽视野,增长见识,为的是今后做大事业!
17岁的李嘉诚,已学会独立思考。他心念已定,却不知如何向舅
父开口。舅父待他不薄,是李家的恩人。
五金厂的老板,跟庄静庵曾有业务交往,他出面与庄静庵交涉,
请求庄静庵“放人”。庄静庵与李嘉诚恳谈过一次,设身处地站在嘉
诚的角度看问题。当年庄静庵也是一步步由打工仔变成老板的。嘉诚
眼下还不会独立开业,他迟早会踏上这一步的。
舅父更深一层了解了嘉诚与众不同的禀赋。
李嘉诚开始了“行街仔”(走街串巷)生涯,他说,他一生最好的经
商锻炼,是做推销员。
行街推销,与茶楼侍候客人,和坐店销售钟表皆不同。后者顾客
已有购买的意向,而行街推销,最初只有一方的意向。
对方有没有买的意图?需不需要你的产品?你如何寻找客户,联系
客户?你与客户初次会面该说什么话,穿什么衣服?客户没有合作意向,
你如何激发他的意向?建立了购销关系的客户,你如何巩固这种关系?
真正的推销艺术,大学课堂里学不到,任何书本里也找不到。推销的
艺术,在推销的本身,只能在推销之中去把握和领悟。
李嘉诚生性腼腆、内向而不喜主动交谈。数十年后的今天,李嘉
诚出席高贵场合,不知凡几,他仍不是个滔滔不绝、谈锋犀利的人。
可他腼腆的另一面,显示出一个可贵的优点来,就是诚实。诚实不仅
写在他那张稚气未脱的脸上,更表现在他的行为之中。
五金厂出品的是日用五金,比如镀锌铁桶这一项,最理想的客户,
是卖日杂货的店铺。大家都看好的销售对象,竞争自然激烈。李嘉诚
却时时绕开代销的线路,向用户直销。
销均步入佳境。老板喜不自禁,在员工面前称阿诚是第一功臣。然而,
备受老板器重的李嘉诚,刚刚打开局面,就要跳槽弃他而去。老板心
急火燎,提出给李嘉诚晋升加薪,他仍不回心转意。
李嘉诚去了塑胶裤带制造公司。在现代人的眼里,这是一间小小
的山寨式工厂,位于偏离闹市区的西环坚尼地城爹士街,临靠香港外
港海域。
这间山寨工厂的魅力安在?
李嘉诚此举,一是受新兴产业的诱惑;二是塑胶公司老板的“怂
恿”。 20世纪40年代中期,塑胶工业在欧美发达国家兴起。香港作
为全方位开放的世界自由贸易港,市面上很快就出现从欧美输入的塑
胶料制品。塑胶制品易成型,质量轻,色彩丰富,美观适用,能够替
代众多的木质或金属制品。塑胶有易老化、含毒性等缺点,但这些缺
点,被人们趋赶时髦的风气所湮没。时至今日,塑胶制品仍大行其道。
李嘉诚在推销五金制品之时,就敏感到塑胶制品的巨大威胁。最
初,塑胶制品是奢侈品,价格昂贵,消费者皆是富裕阶层。塑胶制品
的价格一直呈呈下降趋势,舶来品愈来愈多,尤其是港产塑胶制品面
市,造成价格大跌。李嘉诚清晰地意识到,要不了多久,塑胶制品将
会成为价廉的大众消费品。
香港是接受新事物最快的地方,香港没有传统工业,它与世界有
广泛的联系,能够迅速地引进适宜在本港发展的产业。最初的塑胶厂
屈指可数,但很快成雨后春笋的发展趋势。
塑胶裤带公司的老板,是个具有现代意识的经营者。他靠塑胶裤
带起家,短短的一年,开发出十多个产品。香港的塑胶厂愈来愈多,
竞争也将愈来愈激烈。老板四处招聘推销员,前后有二十多人做过推
销,真正能胜任者寥寥无几。
老板自己也常常出马推销。他到酒店推销塑胶桶时,与推销白铁
桶的李嘉诚不期相遇。李嘉诚成了老板手下的败将,酒店更青睐塑胶
桶,而不惜废掉进白铁桶的口头协议。
不打不相识。李嘉诚虽败在塑胶公司老板手下,他的推销才能却
深得老板赏识。老板认为,李嘉诚未推销出白铁桶,问题在白铁桶本
身,而不是他的推销术火候欠佳。老板有意与李嘉诚交朋友,约他去
喝晚茶,诚心竭意拉李嘉诚加盟。
言谈中,李嘉诚表现出对新行业的浓厚兴趣。但他说:“老大(老
板)还算蛮器重我,我去他厂做事没多久就走恐不太好。”
“晚走不如早走,你总不会一辈子埋在小小的五金厂吧?看这形势,
五金难得有大前途。”
这正是李嘉诚所不愿的。他离开舅父的公司出来找工,只是作为
人生的磨炼,而不是作为终身的追求。
李嘉诚终于跳出了五金厂。
辞工时,李嘉诚向老板进言:审时度势,要么转行做前景看好的
行业;要么就调整产品门类,尽量避免与塑胶制品冲突,塑胶虽用途广
泛,仍不可替代一切金属制品。
一年后,这家五金厂转为生产系列锁,一度奄奄一息的五金厂,
焕发出勃勃生机。这既是形势所然,又是李嘉诚的开导。老板遇到李
嘉诚,欣喜地说:“阿诚,你在我厂的时候,我就看出你是个不寻常
的年轻仔,你将来准会干出大事业!”
坚尼地城在港岛的西北角,而客户,多在港岛中区和隔海的九龙
半岛。李嘉诚每天都要背一个装有样品的大包出发,乘巴士或坐渡轮,
然后马不停蹄地行街串巷。李嘉诚说:“别人做8个小时,我就做16
个小时,开初别无他法,只能以勤补拙。”
李嘉诚做任何事,都会感谢过去生活对他的磨砺。他不属那种身
强体壮的后生仔,而像文弱书生,背着大包四处奔波,实在勉为其难。
幸得他做过一年茶楼跑堂,拎着大茶壶,一天10多个小时来回跑,练
就了腿功和毅力。他在茶楼养成了观察人的嗜好,现在做推销正好派
上用场,他在与客户交往之时,不忘观颜察色,判断成交的可能性有
多大,有没有必要“蘑菇”(拖拉)下去,自己还该做什么努力。
要做好一名推销员,一要勤勉;二要动脑,李嘉诚对此有深切的体
会。
李嘉诚推销新型产品——塑胶洒水器,走了几家都无人问津。这
一天上班前,李嘉诚来到一家批发行,等职员上班联系洽谈。清洁工
正在打扫卫生,李嘉诚灵机一动,自告奋勇拿洒水器帮清洁工洒水。
李嘉诚期望遇到提前上班的职员,眼见为实,这样洽谈起来更有说服
力。果真就有职员早到,还是负责日用器具的部门经理。李嘉诚很顺
利就达到目的,该经理很爽快地答应经销塑胶洒水器。
李嘉诚的机灵,可见一斑。同时又透露出李嘉诚的诚实。他让产
和现在,谈人生与社会。
李嘉诚广博的学识,待人的诚恳,形成一种独特的魅力,使人们
乐意与他交友。有朋友的帮衬,李嘉诚在推销这一行,如鱼得水。
李嘉诚把推销当事业对待,而不是仅仅为了钱。他很关注塑胶制
品的国际市场变化。他的信息,来自报刊资料和四面八方的朋友,他
建议老板该上什么产品,该压缩什么产品的生产。他把香港划分成许
多区域,每个区域的消费水平和市场行情,都详细记在本子上。他知
道哪种产品该到哪个区域销,销量应该是多少。
加盟塑胶公司,仅一年工夫,李嘉诚实现了他的预定目标。他超
越了另外6个推销员,这些经验丰富的老手只能望其项背。老板拿出
财务的统计结果,连李嘉诚都大吃一惊——他的销售额是第二名的7
倍!
全公司的人,都在谈论推销奇才李嘉诚,说他“后生可畏”。
18岁的李嘉诚被提拔为部门经理,统管产品销售。两年后,他又
晋升为总经理,全盘负责日常事务。
他已熟稔推销工作,可也深知生产及管理是他的薄弱处。因而虽
绩。 李嘉诚应该心满意足。然而,在他的人生字典中没有“满足”两
字。功成名就、地位显赫的他,再一次跳槽,重新投入社会,以自己
的聪明才智,开始新的人生搏击。
老板自然舍不得李嘉诚离去,再三挽留。曾有个相士,拉住李嘉
诚看相,说他“天庭饱满,日后非贵即富,必会耀祖光宗,名震香
江”。此事在公司传为佳话,老板不信相术,但笃信李嘉诚是具备与
众不同的良好素质,他不论做什么事,都会是最出色的。因此,李嘉
诚绝非池中之物,他谦虚沉稳的外表,实则蕴涵着勃勃雄心,他未来
的前程,非吾辈所能比拟。
这是老板与李嘉诚相处几年,得出的判断。
老板挽留不住李嘉诚,并未指责李嘉诚“羽毛丰满,不记栽培器
重之恩,弃他远走高飞”。老板约李嘉诚到酒楼,设宴为他辞工饯行,
令李嘉诚十分感动。
席间,李嘉诚说了一句老实话:“我离开你的塑胶公司,是打算
自己也办一间塑胶厂。我难免会使用在你手下学到的技术,也大概会
开发一些同样的产品。现在塑胶厂遍地开花,我不这样做,别人也会
这样做。
不过我绝不会把客户带走,用你的销售网推销我的产品,我会另
外开辟销售线路。”
李嘉诚怀着愧疚之情离开塑胶裤带公司。他不得不走这一步。这
是他人生中一次重大转折,从而迈上充满艰辛与希望的创业之路。
就立刻摇头拒绝。他也想过出去找工作,可一个高中生哪里有人要。
在家里呆的时间一长,孟非着急了:今后怎么办呢?当时正逢南下淘金
热兴起,为了寻找出路,他就和一帮同学去了深圳。
然而,深圳残酷的现实很快粉碎了他的美梦。一连十多天,孟非
和同伴马不停蹄地到处奔走,但一无所获。
眼看带的钱没了,孟非只好从小招待所搬出来跟一大群人挤在一
间破烂不堪的简易房里。在那里,他一遍遍翻阅着从街边捡来的旧报
纸,寻找着招工信息;然后一次次去“见工”……在这个陌生的城市,
孟非第一次感受到了生活的艰辛。
一个月后,他终于谋到了一份搬运工的差事。
那种搬运工是临时的,哪里有活干去哪里。不仅累,报酬也少,
而且时常还得忍受工头的责难与训斥。一个星期后,孟非终于开始思
考自己的未来:真的做一辈子搬运工吗?他前所未有地怀念起学校生活
来。
搬运工只一个月,孟非便义无反顾地回到了南京。在回程的
火车上,他安慰自己,从头做起,一切都不太晚!
印刷小工差点儿手残废
为了养活自己,一回到南京,孟非就朝人才市场跑。不久,他辗
转听说南京一家报纸的印刷厂招工人,立刻跑去报了名——当印刷小
工虽然薪水不高,但可以免费看报纸,已经逐步务实的孟非看重的就
是这个。1991年12月,孟非成了一名印刷小工。
当印刷工人也不容易。孟非所在的那家印刷厂的印报量为每周
400万份,机器需要从周二到周四不断工作,而真正操纵印刷机的,
只有他和另外三名小工。孟非从周二早上8点钟上班,一直到周四晚
下班,平均每分钟要从机器上取下1112张报纸。在不分昼夜的连续3
天工作时间里,每10个小时,他才能休息一次,时间仅为1个小时。
这样的工作跟打仗没什么区别,而且要是手脚稍微慢一点,在规定的
时间完不成流水线作业,就会影响下一个环节,会受到班组长的一顿
大骂。
第一个月忙下来,孟非拿到了仅为23元的工资,但是他仍然禁不
住激动地泪流满面,不容易啊!
不干活时,孟非就抓紧时间学习。他在日记本中写道:“我不能
一辈子呆在这个地方,想换好工作,就得有知识。”
孟非选择了成人高考。再拿起书本,他感到无比的亲切,工作强
度越大,求学的欲望就越强烈。1992年9月,孟非报名进入了南京师
范大学中文系专科函授班。函授班针对社会在职人员招生,周六、周
日上课。孟非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无论再累再忙,他都
会按时听课。
一边打工一边上课,孟非的生活节奏猛然加快,休息时间更是少
得可怜,他没有星期天,更没有节假日,边打工边读书仅仅2个月,
他的体重就减轻了将近8公斤!
但孟非从不叫累,他憋足了劲要把失去的一切找回来!为了学习,
他尽量压缩睡觉时间,一有空就多看书。实在熬不住了,就把头浸在
冷水里泡一泡……他每天都对自己说:这还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啊!拼
但是幸运之神并没有降临到这个勤奋得不要命的小伙子头上。
1992年下半年的一天,孟非实在太累了,他一不留神,取报纸的时候
手竟被机器卷压进去了!全厂一时惊慌,立刻停止了工作。
后来因为抢救及时,他的手总算保住了,但是这件事却引起印刷
厂领导的极度不满——这次工伤事故是建厂以来最大的一起事故,印
刷车间的领导们因此受到上级批评,因而迁怒于孟非。1993年过新年
前,孟非就被印刷厂骂了一顿,然后自己辞职了。
孟非抑郁地走在南京街头,欲哭无泪……
电视台里的一名临时工
为了生活,他开始不间断地打些短工:送水、拉广告、做保安……
后来听一个朋友说开家超市挺挣钱的,孟非就到处借钱,开起了小型
超市。但由于对这一领域并不熟悉,小超市最终还是于1994年初被迫
关门。血本无归的孟非心情沮丧,他觉得仿佛走进了人生的死胡同。
该怎么办呢?是坐以待毙还是奋起自救?倔强的孟非选择了后者。他又
一次开始到处寻找招工信息,他相信,一定能找到自己的天地!
1994年2月,孟非从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江苏电视台文艺部体
育组要一名接待员。孟非眼前一亮,自从在报社的印刷厂工作之后,
他一直对媒体心向往之。虽然他知道,这接待员的工作最多只是端茶
倒水,接接电话……可还是去报了名。这一次,孟非打工的经历帮了他,
身体强壮能吃苦的他很快被录用了,从此成了电视台里的一名临时工。
这一干就是一年多,他仍然做着可有可无的'工作,是200多名临
时工中最不引人注目的一员。渐渐地,已经24岁的孟非对眼前的工作
又产生了困惑,他忧心如焚:难道我这辈子只能端茶倒水吗?
现代中国名人成长故事 篇6
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女子短道速滑500米决赛中,王濛以43秒
48的成绩夺得金牌,成为中国冬奥会历史上第一位成功卫冕的冠军。
值得称道的是,当王濛冲过终点之后,先与场边的教练李琰击掌
相庆,再次侧身而过时她奋力冲向护栏与眼睛湿润的李琰紧紧地抱在
一起。高举着五星红旗绕场一周向观众致意之后,她又滑到教练席跟
前,双膝跪地,用中国人的最高礼仪向领导、教练、队友们磕了两个
响头。那一刻,让我们感动的,不仅仅是她喜悦的泪水,还有她诚挚
的感恩。
四年前那一幕我们仍然记忆犹新:初出茅庐的王濛一鸣惊人,在
都灵冬奥会上夺得女子短道速滑500米冠军,颁奖时她一个鱼跃跳上
领奖台,傲然独立,颇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但今年成功卫冕后,
她放弃了唯我独尊的姿态,先与获得银牌和铜牌的选手握手,然后才
站上冠军的领奖台。此时的她,懂得了感恩对手,显得更加成熟和大
气,也赢得了观众更多的掌声和尊重。
人们通常会认为,竞技体育最重要的是技战术,谁最厉害谁就能
笑到最后,就是最大的冠军,胜者为王嘛。实则不然,竞技体育带给
我们的除了感官上的享受,更重要的是心灵深处的触动,那是团队精
风雨雨的考验和四年时间的磨合,她们冰释前嫌,彼此建立起信任,
有了很深的默契,直到亲如母女般地并肩作战,才成就了今天的辉煌。
赛后,王濛解释了夺冠后下跪这一举动:“这是我感谢教练的方
式,她让我知道了短道速滑500米到底该怎么滑。这两个头一个感谢
教练,一个感谢我的领导、我的队友和医务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
时,王濛还不止一次地提到她的父母和祖国,并说“13亿中国人民是
我的动力,就像城墙在后面推着我向前滑”。
人终要长大的。换言之,是自己慢慢学着长大。在人生的道路上
一步一个脚印,或深或浅记录着芸芸众生成长的深度。成长越慢的人
往往受的伤就会越多,面对种种伤痕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承受,更多
的是要感恩。大树对滋养它的大地感恩,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感恩,
感谢那些帮助过我们的人,因为感恩才会有这个多彩的社会,因为感
恩才会有真挚的感情。王濛在夺冠时刻的一跪,跪出的是做人的成熟。
我们相信,经过四年的洗礼,懂得感恩的王濛,一定能滑得更快、
走得更远,成为当之无愧的速滑冠军。
现代中国名人成长故事 篇7
2010年10月29日,王菲在阔别歌坛7年之后复出,在北京五棵
松体育馆举行首场演唱会。王菲素有天籁之音的美称,歌声空灵悦耳,
环视整个华语乐坛,唱功可谓独树一帜,是公认的天后级人物。
在万众期待中,王菲的演唱会正式拉开帷幕。这一天,五棵松体
育馆盛况空前,数万歌迷如痴如醉地聆听王菲一首又一首的经典曲目,
全场演出近乎完美。但谁也没有料到,在演出结束后的几个小时,状
况发生了。
那天她是带病演唱,而且中间音响出了问题,导致她听不到自己的声
音,这才出了一点小状况。但无论怎样,作为天后的她,还是因为一
个微不足道的破音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天后也是人不是神,也可能犯错误,对王菲也要宽容点。”
“cd机还会卡壳呢,何况王菲又不是演唱机器。”
“王菲的演唱实力有目共睹,即使出了点小差错也可爱。”
力挺王菲的歌迷也有很多。
向来特立独行的王菲该如何来应对这起意外“事故”呢?对于一
般人来说,有两个选择。一是精于世故型的,即“真诚”地向公众道
歉,尽管这个“错误”是那么的吹毛求疵,但好歹能赢得一个谦虚低
调的好评价;另一个是彻底撇清型的,即召开新闻发布会,大讲客观
原因,全力维护歌坛天后的神圣地位。
王菲都没有。她做了两件事,第一件是第一时间在微博上作出回
应:“我这辈子最大的遗憾就是不能坐在台下看看自己到底能紧张成
什么德性。总之,各位所有的鼓励批评在此一并谢过,下一场演出一
定会更好哈。”第二件事是,在第二场巡演中,她确实没有食言,奉
献了一场完美的演出,堵住了所有挑剔的嘴,也不露声色地化解了此
对朋友的信义之举,王卫却从中看到了商机。他想:既然许多人都有
这样的需求,能不能成立一家小公司,专门做运送业务呢?当王卫将这
个想法跟父亲交流时,得到了父亲的肯定和支持。于是,王卫租了一
间仅有三十多平方米的小店面,与几个朋友合作,成立了一家专送快
件的小公司。
公司成立之初,王卫和伙伴们一样,肩背大旅行包,手里拖着行
李箱,一趟趟来往于深港两地。由于他们起步早,又采取了低价策略,
在与同行的竞争中抢占了先机,公司迅速壮大,王卫也因此赚到了人
家说:“如果一定要倒,也要在最后一个倒下。人可以输,但不能输
得没有尊严!”终于,顺丰艰难地渡过了市场萧条期。随着经济形势的
复苏,公司再次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时至今日,顺丰已成为中国速
递行业中民族品牌的佼佼者之一。
面对顺丰今天所取得的成功,有的人把它归结于王卫抓住了好机
遇。但是,如果王卫没有一双善于发现商机的眼睛,没有破釜沉舟的
胆识,没有锲而不舍的坚持和斗志,能成就今天的顺丰吗?正如王卫在
一个企业家论坛上说过的一句话:“市场根本不相信成功的偶然性,
一切的成功都来自于必然。”
是的,任何真正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那些看上去比较幸运的人,
往往是因为他们比别人更努力!
现代中国名人成长故事 篇9
李嘉诚的表妹庄月明,是他日后的妻子。两人从小青梅竹马,在
李嘉诚最无助、最困难的时候,他的表妹一直陪伴在左右。当时的李
嘉诚一无所有,是个初中生,而庄月明是香港大学的毕业生,还留学
日本。这门亲事遭到了所有人的反对,但是两个人却坚持走了下来,
他们对爱情的执著终于感动了长辈,同意两人结婚。到89年,庄月明
因心脏病猝发去世,当时李嘉诚才60出头,身体硬朗,又是富豪,因
此不乏主动示爱的美女。香港不少富商以绯闻为荣,但李嘉诚始终如
一块白璧。
做人的精神
有这样一个故事:李嘉诚口袋里的一枚硬币滚落到一个角落里,
他弯腰去拾,却没有拾到。一旁的门童为他拾起,恭敬地放到他手里。
而不择手段,即使侥幸略有所得,也必不能长久。”
富与贵的哲学
李嘉诚有两个事业,一个是拼命赚钱的事业;另一个是不断花钱的
事业,他的投入足以让他成为亚洲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公益慈善家。
“一个人有了衣食住行这个条件之后,应该对社会多一点关怀。”李
嘉诚一直在追求内心的富贵。贵为天子,未必是贵;贱如匹夫,不为贱
也!在中国古代哲学家早就悟透的道理之下,李嘉诚又自创内心的财富,
这就是真正的财富。
现代中国名人成长故事 篇10
2001年5月20日,美国一位名叫乔治赫伯特的推销员,成功地
把一把斧子推销给了小布什总统。布鲁金斯学会得知这一消息,把刻
有“最伟大推销员”的一只金靴子赠予了他。这是自1975年该学会的
一名学员成功地把一台微型录音机卖给尼克松以来,又一名学员登上
了如此高的门槛。
布鲁金斯学会创建于1927年,以培养世界上最杰出的推销员著称
于世。它有一个传统,在每期学员毕业时,设计一道最能体现推销员
能力的实习题,让学员去完成。克林顿当政期间,他们出了这么一个
题目:请把一条三角裤推销给现任总统。8年间,有无数个学员为此绞
尽脑汁,可是,最后都无功而返。克林顿卸任后,布鲁金斯学会把题
目换成:请把一把斧子推销给小布什总统。
鉴于前八年的失败与教训,许多学员知难而退。个别学员甚至认
为,这道毕业实习题会像克林顿当政期间一样毫无结果,因为现在的
总统什么都不缺少,再说即使缺少,也用不着他亲自购买;再退一步说,
即使他们亲自购买,也不一定正赶上你去推销的时候。
然而,乔治?赫伯特却做到了,并且没有花多少工夫。一位记者在
采访他的时候,他是这样说的:我认为,把一把斧子推销给小布什总
统是完全可能的,因为,布什总统在得克萨斯州有一个农场,那里长
着许多树。于是我给他写了一封信,说:有一次,我有幸参观您的农
场,发现那里长着许多矢菊树,有些已经死掉,木质已变得松软。我
想,您一定需要一把小斧头,但从您现在的体质来看,这种小斧头显
然太轻,因此您仍然需要一把不甚锋利的老斧头。现在我这儿正好有
一把这样的斧头,它是我祖父留给我的,很适合砍伐枯树。假若您有
兴趣的话,按这封信所留的信箱,给予回复……最后他就给我汇来了
15美元。
乔治?赫伯特成功后,布鲁金斯学会在表彰他的时候说:金靴子奖
已空置了26年,26年间,布鲁金斯学会培养了数以万计的推销员,
造就了数以百计的百万富翁,这只金靴子之所以没有授予他们,是因
为我们一直想寻找这么一个人,这个人从不因有人说某一目标不能实
现而放弃;从不因某件事情难以办到而失去自信。
现代中国名人成长故事 篇11
董明是武汉市硚口区一位典型的“80”后,她的梦想是当一名跳
水运动员,6岁时被湖北省跳水队选中。正当她对未来充满憧憬时,却
不幸在1995年9岁时的一次训练中摔成高位截瘫,脖子以下没有知
觉,四肢瘫痪、大小便完全失禁,医院曾3次下达病危通知书……
然而,死神在董明顽强的毅力前一次次退缩。虽然在受伤的最初6
年里身体完全不能动弹,10年中失去语言功能,最终只能坐在轮椅上,
但她没有颓丧,“要在自救、自立、自强中,不断演绎自己灿烂的人
生。”她要利用这一“独特的难得机会,”从小学课程自学到高中课
程。由于当时不能说话,没有办法朗读课文,她就一遍遍在心里默念,
手上握不住钢笔,她就一笔一画在心里默写。许多好心人无不被她坚
持自学的精神所感动,不仅给予物质资助,更多则是精神鼓励。尽管
如此,出身于普通家庭的董明,仍无力接受昂贵的康复治疗。她没有
怨天尤人,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坚持自我康复,终于在受伤后的第6
年出现了奇迹。当上臂渐渐有了知觉后,她让父母买了一台二手电脑,
艰难地以上臂带动小臂练习打字,并试着给报刊投稿,不仅能以稿费
自食其力,还有了一定积蓄。为此她感慨道:“我的成功,源于我的
坚持,更源于父母和社会的关爱。”
坚持不懈的练习,使她在 2005年能慢慢发出一些声音,于是她萌
生了做志愿者的念头。行动不便,她就在父母的帮助下,在一所聋哑
学校做老师,义务教聋哑孩子学说话。经过一段时间适应,她不再借
助于父母,而是独自摇着轮椅去学校,并于两年后正式注册成为一名
志愿者。此后,她又担任了禁烟大使、环保志愿者、文明过马路劝导
员等。在做这些事情时,她总是心怀感恩:“是爱心让我感受到了生
活的美好,而同为残疾人,我更能体会到社会关爱的魅力与意义”。
自学完高中课程后,董明还在收音机里自学完了初中的英语和日
语,并于2007年考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同时还辅
修了心理学,并以优异成绩成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董明摇动轮椅和志愿者一道
走上街头,发动募捐献血,一连6天从未间断。当从电视上看到灾区
急需专业心理辅导志愿者的消息时,董明立即取出自己的稿费,并说
服父母拿出为她积攒的1万多元治疗费,全家共赴灾区第一线。
在什邡市,有位7岁的小男孩在地震中失去了父母,面对任何人
都不愿说一句话。董明得知此事后,立即坐着轮椅找到小男孩,以大
姐姐的身份连续陪伴6天,终以无微不至的关怀,让小男孩打破了沉
默。
受到董明的感染,父母也成了灾区志愿者,父亲负责协助搬运物
资,母亲给伤员换药、擦洗身体等。而董明则以坚强和努力,帮助5
名父母双亡的孩子敞开心扉再度开口说话,40余名重度残疾人重新树
起了生活勇气……
董明在灾区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她被海内外媒体誉为“轮椅天
使”。董明也适时成立了“董明爱心志愿者团队”和“董明免费心理
咨询工作室”,利用所学将每月所赚稿费全部投到工作室,长期为失
业、下岗及失恋等人群提供免费心理咨询。
“董明免费心理咨询工作室”开办至今,她已先后接待5000多名
来访者,其中600多名来访者,因被她的爱心所感动而加入“董明爱
心志愿者团队”,在董明带领下一同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现代中国名人成长故事 篇12
2010年11月27日零点30分,韩红乘飞机抵达兰州机场,到达
酒店已经是凌晨1点30分,为了组织这次“我们陪你过冬天”的援助
活动,韩红与随行工作人员连夜开会,探讨慰问工作的各个环节。会
议一结束,考虑到兰州到舟曲大约有400公里左右,于是一夜未睡的
韩红决定马上出发。就这样凌晨四点半她就率领大家向舟曲开拔了。
早晨6点40分左右,当车队行至临洮县境内一个转弯处时,韩红
乘坐的车突然撞上隔离墩后失控,车侧翻后打了一个滚,还没有停下
来,又一个翻滚。后面已经停下车的同事叫道:“完了——”韩红的
车翻到沟里后,才停了下来。韩红被压在车内最底部的位置。
幸好韩红坐车养成了一个习惯,都会系上安全带。她有过一次翻
车经历,所以,她特别谨慎,行车时都不敢放心地睡。当车侧翻停下
后,韩红头疼得厉害,但她却非常清醒,她马上镇定下来,得知司机
和随行都没有意外时,她告诉大家不要慌,然后她解开安全带,让大
家打开车的天窗,然后一个个爬出来。出来那一刻,其他车的人员都
向他们奔来,韩红在车翻的时候肩膀和头部都被撞到了,出现头晕、
头痛、站不稳等症状,肋骨处出现肿胀。
同行人员看到韩红竟然自己爬出来了,非常惊讶:“你真是命大
啊,真是不幸中的万幸。”韩红也庆幸自己没事,还幽默地说:“老
天爷知道我的任务还没有完成,不收我呢!”但是大家还是非常担心
韩红的身体,马上说:“要不,你就不要去了,返回兰州检查一下身
体,避免发生意外。”
各界人士及当地群众得知韩红在途中遭遇车祸的消息后都很担心。
下午到达了舟曲,那时她半边身子都是肿的,肋骨也很疼,医生说有
轻微的脑震荡。她并没有休息,而是面带微笑,好像自己什么事都没
有发生一样,在与一位年龄很大的老人聊天时,韩红看她精神矍铄,
满面红光,就跟老人约定在老人100岁的时候再来看她,要老人一定
好好保重身体。她还参加了捐赠仪式,会上韩红还捐赠了10万元。第
二天韩红还按计划走访,了解大家的困难。
当很多人得知韩红遭遇车祸后,都来关心她。韩红却说,这次车
本文发布于:2023-11-11 00:26:2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63358221208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现代中国名人成长故事(通用12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现代中国名人成长故事(通用12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