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画家故事
历史故事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也能
培养学生的史学思想与历史思维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更好的理
解历史知识。下面是店铺为您整理的中国古代画家故事,希望对你有
所帮助!
中国古代画家故事篇一:齐白石晚年成名
齐白石出身贫寒,作过农活,当过木匠,后以民间画工为生。57
岁时,齐白石到达北京,住在法源寺,以卖画度日。他的一个扇面,
定价银币两元,比平时一般画家的价码还便宜一半,尚且很少有人问
津。可见齐白石当时生意落寞得很,生活何等惨淡!
一天,在一个无人理睬的场合,梅兰芳跟他寒暄了几句,使他稍微
挽回了一点面子。为此他心存感激,回去用心画了一张《雪中送炭图》
送给梅兰芳,并题句云:“而今沦落长安市,幸有梅郎识姓名。”可
见梅兰芳也并不能改变齐白石在画坛的地位。
齐白石认识了陈师曾后,齐白石的艺术生涯才得以转变。陈师曾
虽然比齐白石小13岁,但其时已名满天下,是吴昌硕之后革新文人画
的重要代表。他鼓励齐白石尽快自成一体,走艺术的创新之路。于是
齐白石开始了“衰年变法”。用他自己的话说:“扫除凡格实难能,
十载关门始变更。”
从1920年到1929年,他“十载关门”大胆突破,艰难探索,终
于“扫除凡格”,“变更”了面貌。他在美术史上可以自立门户了。
然而,他在北京依然是知音寥寥。正像他自己说的:“懂得我的画的,
除陈师曾外,绝无仅有。”
陈师曾于1923年便英年早逝了。失去唯一知己的齐白石遭到了同
行们的口诛笔伐。北京画坛保守派们骂齐白石的画是“野狐之禅”、
“俗气熏人”,“不能登大雅之堂”等,极尽攻击之能事。
但绝望中亦孕育着希望。齐白石在 “十载关门”的最后一年----
1929年,被到北京不久的徐悲鸿慧眼识珠,一眼就发现了“衰年变法”
之后的齐白石。此时的齐白石年已66岁。在徐悲鸿看来,齐白石绝对
是大师级的画家。在反对派的鼓噪声中,徐悲鸿大声疾呼:齐白石
“妙造自然”;齐白石的画“致广大,尽精微”……徐悲鸿在不仅在展
览会上贴条预定齐白石的画以提升其地位,而且为齐白石编画集,亲
自写序,送到上海出版。除此以外,徐悲鸿还请齐白石到自己任院长的
北京艺术学院做教授,并亲自驾马车接齐白石到校上课。徐悲鸿对学
生说:“齐白石可以和历史上任何丹青妙手媲美,他不仅可以做你们
的老师,也可以做我的老师。”
齐白石曾在一封写给比自己小32岁的徐悲鸿的信里说道:“生我
者父母,知我者君也!”
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道理很简单,齐白石的成名,主要得益于徐悲
鸿的慧识与提携。
中国古代画家故事篇二:郑板桥帮助落魄画师
郑板桥是我国清代著名的画家、书法家和文学家,是著名的“扬
州八怪”之一。
有一次,郑板桥在街上闲逛,因为本身好作画,所以他也非常乐
意到画店里去参观一下。当他进入一家小画店时,竟发现店里挂着自
己的一幅画正在出售,对此,他感到十分奇怪,因为自己的画从来都
没在这家店里卖过。
很明显,这是一张假画,郑板桥最讨厌别人打着他的招牌四处骗
人。但一想到开店的人也非常不容易,他并没有加以指责,而是把画
买了下来,然后就走了。
临别时,店主顺便又提醒了一句:“先生,如果您喜欢郑板桥的
画,过几天我还能够给你提供几幅。”几天过后,郑板桥又来到这个
货真价实的郑板桥。店主一听,急忙跪下向郑板桥赔罪。
郑板桥问店主:“你画得很好,为什么不写上自己的名字呢?”
店主十分羞愧地说:“我不过是无名之辈,画得再好也不会有人
买的,就是有人来买,也卖不上价呀。再说,我就是靠卖画来养活这
一家人呀!”听了店主的话,郑板桥对他起了怜悯之心,决定好好帮助
这位不知名的画家,因为他的画技并不比自己差,更为关键的是,这
个人也是生活所迫才这么做的。
这一天,郑板桥举行了一个盛大宴会,请来了许多社会 上的名流
人物。在席间,他把这位店主向大家隆重作了介绍,并很谦虚地称这
位店主是自己小时候学画的启蒙老师。郑板桥还让这位店主当场作画,
店主精彩熟练的画技赢得了众人的陈陈喝彩。从那之后,人们都争相
抢着到这位店主的店里买画,这位店主的名气与日俱增,不仅出了名,
而且还使他的家庭摆脱了贫困。
本文发布于:2023-11-10 23:40: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63084221205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中国古代画家故事.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中国古代画家故事.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