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自贸区前景分析
摘要:随着中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全面深化,中俄在经济、文化、
技术、军事等领域的合作优势愈加凸显。黑龙江作为我国与俄罗斯比邻的边境大
省,在工业基础、人才培养和交通基础方面都有明显优势,且与俄罗斯区域性经
贸合作广泛。研究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自贸区建设对中俄互惠互利,增强能源安全、
经济安全都有着重要意义。文章首先介绍黑龙江自贸区建设背景,分析黑龙江省
与俄罗斯经贸合作的现状与难点,基于双边贸易情况入手,从地缘经济、产业结
构等方面对双边自贸区建设因素进行分析,并针对分析因素对自贸区规划提供建
议和展望。
关键词:自贸区;中俄经贸合作;发展方向
面对形势发展,中国不能当旁观者、跟随者,而是要主动当好参与者、引领
者,在国际规则制定中争取应有的话语权、制定权。要通过多个自贸试验区建设,
加快构建符合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的制度框架,为我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
争积累经验,为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奠定坚实基础,从而以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
经济发展的主动、国际竞争的主动。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指在国境内关外设立
的,以优惠税收和海关特殊监管政策为主要手段,以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为主要
目的的多功能经济性特区。其核心是营造一个符合国际惯例的、对内外资的投资
都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商业环境。
(二)发展现状
2019年,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成立,包括哈尔滨片区、黑河片区和
绥芬河片区,总面积119.85平方公里,哈尔滨片区发展的重点是面向俄罗斯开
展全面合作,将哈尔滨作为优先发展的城市,努力打造东北全面振兴的增长极。
黑河片区主要推进跨境产业集聚区和边境城市合作示范区的建设,打造沿边口岸
物流枢纽和中俄交流合作重要基地。绥芬河片区致力于建设面向国际陆海通道的
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打造中俄战略合作的重要平台。黑龙江自贸区,
积极落实东北振兴战略的要求,努力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打造对俄东部地区
经济合作的桥头堡,建成高质量自由贸易园区。
二、黑龙江省对俄贸易发展阻碍因素
从俄方来看,虽然俄罗斯远东地区拥有极为重要的地理位置和大量资源,但
由于长期以来俄罗斯经济发展过分依靠能源和原料出口,再加上国家财政对远东
地区的投入不够大,使远东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俄联邦财政部部长认为,俄
罗斯联邦的财政政策将于2022年回到常态,而俄罗斯政府批准的预算方案则提
出从2021年开始减少计划开支。据俄中央银行研究表明,2022年俄罗斯宏观经
济预期值将下滑8%,通胀率为20%。预计未来几年将遭遇资金外流、购买力减弱、
需求下行的风险,能源行业的整体投入与产出都会遭受冲击。由于上述问题,俄
口商品特点上来看,低端产品依然占较大比重,这在较大程度上影响着俄参与世
界价值链的质量。在俄罗斯主要对外出口的高附加值产品中,原料和资源占比仍
然高于其它产业之和,且这一比例仍处于上升趋势,但在世界价值链高端的科技
产品和金融服务方面的比例始终未有提升,俄罗斯在世界价值链中82%以上的份
额主要由石油化工、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三个行业所提供,高科技行业则对其贡
献非常小。所以,在开展对俄贸易上,黑龙江对于技术的引进将微乎其微。
黑龙江方面,虽然我省与俄罗斯远东地区有着先天的地理优势,但两个地区
一直都面临着经济发展滞后的情况。尤其近年来,由于我省能源短缺,黑龙江地
方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大量人员外流、无法吸引外资的现象凸显,严重限制了我
省经济发展。目前,黑龙江省对俄贸易方式大致分为普通国际贸易、边界小额贸
易、来料加工与组装贸易、原材料生产国际贸易、保税监督管理处所进出境货物、
特殊监管区域物流配送商品、商品租赁交易和其他贸易形式,其中以一般贸易、
边境小额贸易为主要贸易方式的对俄贸易总额占黑龙江省贸易总额的83.81%和
13.12%,而以保税监管场所进出境货物、特殊监管区域物流货物为主要方式完成
的对俄贸易总额仅占黑龙江省贸易总额的1%,黑龙江自贸区三大片区的保税区贸
易方式尚未完全发挥其经济效益。此外,由于我国边境地区缺少大中型对俄企业,
开展对俄贸易的商户零散,缺少大项目支撑。很少有东北地区的企业涉及对远东
地区投资规模大、回收周期长的资源开发项目,特别缺乏大企业参与的大型合作
项目。从短期经济环境上看,目前新冠疫情尚未结束,不论是政府收入还是民营
收入都显著降低,且出于疫情防范工作需要,难以开展大规模的经贸交流和商品
进出口活动。
以信用监管为核心、与负面清单管理方式相适应的事中事后监管体系。强化竞争
政策的基础性地位。配合做好外商投资安全审查工作。
(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自贸区产业规划方面要充分考虑到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的产业互补性。从贸易
互补性指数分析中可以看出中俄进出口贸易结构特点。通过联合国颁布的《国际
贸易标准分类》可将国际贸易产品分成九类。
【1】
表1:《国际贸易标准分类》说明表
SITC贸易品名
类别
0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
1饮料及烟类
2燃料以外的非食用粗原料
3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
8杂项制品
9没有分类的其他商品
通过世界贸易组织数据库和联合国外贸统计数据库的资料汇总得出2010到
疫情前的2019年中俄进出口贸易的互补性数据。
表2:中国对俄出口互补指数表
表3:中国对俄进口互补指数表
综合无疫情与战争情况下的2010到2019年数据可知,中国对俄出口以轻工
业杂项产品、制成品和机械运输设备为主,对俄进口以矿物类原料以及粗原料为
主。两国贸易方面轻工业品和资源贸易互补性强。在确保不对俄造成能源和原料
依赖的前提下可继续深入现有贸易结构。同时积极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培育
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新兴产业,推动产业转型升
级。
(三)跨境电子商务及物流产业
近年来,中国物流服务高速发展,在网购盛行并且疫情尚未消除的阶段,物
流服务的经济价值逐渐彰显。应大力鼓励电子商务企业积极发展F2O、O2O等经
营模式,探索和实践共享物流、众包物流等新兴物流模式,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
降低物流配送成本,提高物流配送效率。大力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物流,建设跨境
电商物流园,发展海外仓储服务机构,为跨境电商提供贸易、仓储、配送和售后
等服务。口岸城市可立足对俄向北门户和欧亚桥头堡地位,突出跨境枢纽功能,
以电商物流、冷链物流、能源物流、口岸物流为重点,打造跨境产业集群。
四、当前国际形势与自贸区建设的影响
由于俄乌冲突和美国重返亚太战略,以美国为首的利益集团从贸易、经济、
金融、科技、矿业、农业等多方面对中俄进行制裁。对俄合作有利于抵抗美国的
多方封锁。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自贸区的建设将为对俄全方位合作带来巨大潜力和
机会。建设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自贸区,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参与
“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有利于加快构建以对俄合作为重点的全方位对外开放
格局,建设对俄及东北亚的开放合作高地。自贸区建设为推进黑龙江省加大对外
开放、深化改革创新同样带来深远影响。通过转变政府职能、投资领域改革、贸
易转型升级等改革任务,推动破解当前制约东北地区扩大开放的体制机制瓶颈,
提振市场主体信心,激发内生创新动力,加快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本文发布于:2023-11-10 15:19: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60078521167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自贸区前景分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黑龙江省与俄罗斯自贸区前景分析.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