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委九次党代会精神

更新时间:2023-11-10 14:05:56 阅读: 评论:0

2的分成怎么写-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是哪首古诗

云南省委九次党代会精神
2023年11月10日发(作者:走进新时代作文)

云南省省委九次党代会精神

一、凝心聚力、克难奋进,圆满完成省第八次党代会确定的目

标任务;二、坚定信心、不辱使命,奋力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

展、跨越发展;三、统筹兼顾、重点突破,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

展实现新跨越;四、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推动科学发展、和

谐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1125日上午9时,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在昆明

海埂会堂隆重开幕。秦光荣代表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八届委

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报告的题目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为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而奋斗》。

以下是报告的全文(根据云南网现场直播稿整理)

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为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而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111125

秦光荣

们:

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九次代表大会,是在深入实施“两强一

堡”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大

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

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新

的起点上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为加快建设我国

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而奋斗。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云南省第八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

告。

一、凝心聚力、克难奋进,圆满完成省第八次党代会确定的

目标任务

5年来,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环境和繁重的改革发展任

务,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省委团结带领全省广大干部和各族

群众,抢抓机遇、攻坚克难,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

战胜百年不遇特大干旱等严峻挑战,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党

的建设,胜利完成省第八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

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

发展,着力打牢发展基础,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实施创新型

云南行动计划,产业发展协调性增强,发展条件改善。启动实施

中低产田地改造、山区综合开发等重大工程,农业产业化经营水

平不断提高,农业基础地位更加稳固。组织实施“双万亿”“双

百”工程和12个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工业带动经济发展的火车

头作用更加突出。烟草税利突破千亿元,电力装机容量成倍增长,

十种有色金属产量居全国前列,生物产业发展势头良好,旅游“二

次创业”初显成效。信贷投放过万亿元,服务业发展迅速,对经

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日益增强。现代新昆明、区域中心城市、中小

2

城市和特色小镇建设步伐加快。综合交通骨干网络初步形成,

缅油气管道和石油炼化基地开工建设,通信保障能力快速提升。

滇中引水前期工作积极推进,骨干水源工程和“五小水利”、大

型灌区建设进展顺利。经过5年努力,主要经济指标实现翻番,

预计生产总值从3988亿元增加到8500亿元,年均增长11.9%

财政总收入从886亿元增加到2230亿元,年均增长20.3%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重,全

省三分之二财政资金投向民生,各族群众享有的公共服务与日俱

增。预计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0070元增加到

18000元,年均实际增长8.7%;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250元增

加到4600元,年均实际增长11.0%,人民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积极统筹城乡发展,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村基础设施逐步完

善。扶贫攻坚力度加大,贫困发生率逐年下降。重视构建和谐劳

动关系,就业形势保持总体稳定。“两基”攻坚目标如期实现,

各级各类教育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完

善,社会保障体系受益面日益扩大。人口计生工作不断加强,社

会福利、优抚安置、老龄工作、慈善和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保

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步伐加快。积极构建防灾减灾体系,快捷高效

组织开展抗灾救灾和恢复重建,认真解决食品药品安全、征地拆

迁、移民安置、安全生产等问题,各族群众合法权益和生命财产

安全得到维护。

3

改革开放实现重大突破。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积极谋

划和推动桥头堡建设,云南在全国对外开放格局中的地位更加凸

显。国际大通道建设取得新进展,口岸和通关便利化建设得到加

强。招商引资取得实效,对外贸易大幅增长,“滇企出境”步伐

加快。瑞丽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正式启动,跨境贸易人

民币结算试点顺利实施。国内外区域合作继续深化。重点领域和

关键环节改革成效明显。农村综合改革、集体林权制度等改革深

入推进。国资监管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战略重组取得积极进展,

红塔、昆钢等8户大型企业进入全国500强,“央企入滇”初

见成效。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发展活力增强。新

一轮政府机构改革顺利完成,法治、责任、阳光、效能政府建设

深入推进。

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蓬勃发展。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

发展,全面贯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千方百计加快边疆民族地区

发展步伐,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更加巩固。深入实施“兴边富

民”工程,大力扶持人口较少民族、深度贫困少数民族群体,民

族地区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

水平。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扎实推进,“三个离不开”思想更加深

入人心。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工作力度加大。坚持依法管理宗教

事务与保障信教群众基本权益相结合,宗教和顺有序局面得到巩

固。认真落实促进藏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政策措施,保持

了藏区和谐稳定。

4

民族文化强省建设成效明显。坚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为根本任务,着力推动民族文化

大省向强省迈进,文化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哲学社会科学进一步

发展,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推进,新闻舆论引

导和媒体建设得到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覆盖城乡,文化惠民

工程深得人心,群众文化活动更加活跃。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省

级经营性文化单位实现转企改制。文艺创作持续繁荣,音乐、影

视、歌舞、文学等艺术门类一批精品力作荣获国家级大奖,特色

文化品牌不断涌现。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位居全

国前列。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广泛开展。

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加快。坚持生态立省、环境优先,深入实

施“七彩云南保护行动”,蓝天绿地、青山碧水的生态优势更加

凸显。“森林云南”建设取得新进展,生物多样性保护范围不断

扩大,森林覆盖率及固碳能力保持较高水平。“长治”“珠治”

等水土保持工程持续推进,湖泊和江河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力度

加大,滇池由污染治理湖泊向生态恢复湖泊转变,其他湖泊水质

保持稳定。城乡环保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全面

展开,节能减排目标如期完成,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

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更加巩固。坚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

治、推进依法治省,齐心协力促发展的氛围更加浓厚。支持人大

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社会法制

化水平、依法执政能力不断增强。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日益完善。

5

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民主两大主题履行职能,推进政治协商、

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化建设,政党、民族、宗教、阶层和海

内外同胞关系进一步和谐,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壮大。工青妇等人

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有效发挥。群众工作和社会管理水平不断

提高。“平安云南”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

健全,毒品危害和艾滋病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严厉打击各种

违法犯罪,继续保持了边疆安宁和谐稳定。积极支持国防和军队

建设,军政军民团结更加巩固。

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为改革发展

稳定提供坚强保证。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积极推

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理论武装工作得到加强。组织开展解放思

想大讨论和“三个一”主题实践活动,各级领导班子的凝聚力、

执行力和创新力不断提高。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选人用人公

信度稳步提升。干部教育培训取得实效,人才工作进一步加强。

深入推进“云岭先锋”工程和边疆党建长廊建设,全面消除村民

小组“党员空白”点,基本实现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远程教育站

点、规模以上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基层组织全覆盖。连续5

选派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驻村帮扶。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涌现

出杨善洲等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先进典型。着力构建惩治和预防

腐败体系,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巡视工作力度,

查处了一批违纪违法案件,反腐倡廉建设取得新成效。

6

各位代表!过去的5年,是经济社会较快发展的5年,是城

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的5年,是各族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5年,

是社会和谐稳定的5年。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党中央正确领导的

结果,是全省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

党派人士,驻滇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和全省各族人民团结拼搏

的结果,是历届省委打下良好基础和老关心支持的结果。

此,我代表中共云南省委,向所有为云南发展作出贡献的们、

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坚定信心、不辱使命,奋力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

发展

20097月,胡锦涛总书记考察云南时,提出把云南建设

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今年5月,国务院出台了支

持桥头堡建设的意见,把云南对外开放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志着云南进入一个划时代的发展阶段,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落后走向繁荣,是云南人民千百年来的

不懈追求。早在两千多年前,云南就是中国通向东南亚南亚国家

的陆路门户,延绵不断的马帮商队开辟了著名的南方丝绸之路。

近现代历史上,云南建成第一条国际铁路,设立第一个内陆海关,

修筑了滇缅公路和中印公路,开辟了驼峰航线,铺设了中印输油

管道,彰显了云南在全国的战略地位。上世纪末,云南提出并推

进中国连接东南亚南亚国际大通道建设,为桥头堡建设奠定了坚

7

实基础。历史证明,自强不息的云南各族人民从来就有敢为人先

的勇气,从来就有开放包容的胸怀,从来就有奋发有为的精神。

桥头堡战略历史性地把云南推向全国对外开放的前沿。这一

重大战略,是中央统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决策,对于

打造国际陆路交通枢纽,培育西南地区重要经济增长极,推动中

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加强与印度洋周边国家的开放合作,

完善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维护国家能源和经济安全,意义

十分重大。这一重大战略,提升了云南在全国开放格局中的重要

地位,凸显了云南的区位优势,为构建第三欧亚大陆桥、开辟新

的西向贸易通道提供了条件,为云南与西南乃至全国各省区市开

辟了新的合作方向,拓展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一重大战略,

为云南跨越发展提供了重大契机,有利于云南在更大程度上利用

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快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有利

于吸引更多的生产要素汇集到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加快经济发

展方式转变;有利于加快民族贫困地区发展,实现各族群众共同

富裕和边疆和谐稳定。这一重大战略,增强了云南跨越发展的重

要动力,极大地提振各族人民加快发展的信心,激发广大干部群

众团结奋斗的精神力量,释放巨大的发展潜力,成为跨越发展的

强大引擎。

在重大的历史机遇面前,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国内外环境

十分复杂,我们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一些主要经济体增速

下滑,一些国家主权债务问题突出,新兴市场国家通胀压力加大,

8

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明显增多,世界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不确定

性上升。国内经济继续向好,但转方式任务繁重,物价高位运行,

节能减排形势严峻,极端天气造成的灾害影响不可低估。就我省

而言,纵向比,发展成就显著、变化令人鼓舞;横向看,各省区

市你追我赶、竞相发展、差距仍然很大,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十分艰巨,影响和制约我省发展的一些

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经济总量较小,民营经济

发展不足,县域经济发展较差,贫困面大程度深,加快发展任务

艰巨;产业层次较低,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凸显,城镇与乡村、

山区与坝区、内地与边境以及经济与社会之间发展不平衡,转变

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仍较突出,

金投入和基础设施的瓶颈制约尚未根本破除,科技和人才短板问

题没有明显缓解,强化发展支撑的任务艰巨;社会利益关系日益

复杂,群众诉求更加多样化,腐败现象不同程度存在,统筹兼顾

各方、满足群众新期盼新要求的难度加大,防范各类突发事件的

压力增大,化解各种风险、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任务艰巨。

综合分析判断面临的形势,未来5年是云南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的关键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是扩大对内对

外开放的黄金期,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加速推进期。

足边疆民族山区贫困四位一体的基本省情,紧扣发展不够快、

充分、不协调、不平衡的现实省情,着眼潜力巨大、特色突出、

优势明显、前景广阔的发展省情,我们必须始终把科学发展观的

9

要求同云南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全力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跨越发展。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这个主题,才能提升发展的全面协

调可持续性;只有坚持和谐发展这个保障,才能营造安定团结的

生动局面;只有坚持跨越发展这个关键,才能尽快缩小与全国发

展的差距,早日实现云南人民富民强滇的美好夙愿。

今后5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 高举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

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绿色经济强省、民

族文化强省和中国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战略目标,坚持科学

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以改善民生为根本,以奋力跨越为关键,解放思想、开拓创新,

夯实基础、强化保障,拓展空间、壮大实力,加力提速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步伐,建设开放富裕文明幸福新云南。

今后5年主要奋斗目标是:

——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转方式、调结构取得显著进展,

产业实力大幅增强,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全省生产总

值年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到2016年生产总值、人均生产总值、

财政总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2011年翻一番以上,实现

“四个翻番”。

——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新提升。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

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两个倍增”,就业更加充分,教育现代化

10

加快推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障体系更加

健全,社会管理更加有序。

——民主法制建设迈出新步伐。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

加强,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建设有效推进,法治

云南建设进程加快,公民法制观念进一步增强,社会公平正义得

到更好保障,法治和服务型政府建设成效显著。

——文化建设再创新辉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

心,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

重明显上升,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各族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

科学文化素质进一步提高。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 “七彩云南保护行动”深

入推进,“森林云南”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下达指标范围之内,生态安全屏

障和生物多样性战略地位更加巩固,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可持

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主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

显成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对内对外开放合作步

伐加快,国际大通道建设全面推进,沿边开放取得重大突破。

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做到八个坚持:

一是必须坚持立足云南、着眼全局,以宏大的气魄谋划云南

改革发展。眼界绘宏图,魄力铸伟业。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以

更加宽广的胸怀、更加高远的视野、更加卓越的胆识,敢于摆脱

11

束缚、推倒围墙、打破框框,自觉把云南发展放到全国和全球总

体格局中定位,放在国家对西部大开发的总体部署中谋划,以国

际视野、科学精神、战略思维认识云南、建设云南、发展云南。

二是必须坚持以跨越发展为关键,推动云南驶入发展快车

道。推动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关键在跨越,重

点在加快。没有较快的发展速度,就改变不了发展滞后的现状,

解决不了前进道路上的矛盾和困难。必须坚持好字当头、快字当

先,能快则快、好中求快,牢牢抓住扩大投资、消费、出口的关

键环节,采取创新性举措,率先在最具潜力、最有优势、最能见

效的领域实现突破,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云南特点的跨越发展新路

子。

三是必须坚持统筹城乡、优化布局,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

化进程。坚持工业兴省、工业富省,坚持城镇带动、城乡联动,

把城镇上山和农民进城作为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有效举措,

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大制度创新

和政策调整力度,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有效配置、生产要素

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使工业获得更多的发展资源、城市获得更

广的发展空间、农村获得更大的发展扶持,努力构建城乡经济社

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四是必须坚持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大胆创造沿边开放新奇

迹。开放是一种境界,是一种胸怀,是现代文明的显著标志。必

须善于学习借鉴沿海地区敢闯敢试的开放经验,克服眼界不宽、

固守本土的封闭观念,摒弃墨守成规、固步自封的狭隘思想,解

决重招商轻服务的突出问题,消除制约和影响开放的体制机制障

碍,着力实现大开放、促进大发展、构筑大通道、打造大基地、

培育大平台、建设大窗口、维护大团结、保护大生态,为加快桥

头堡建设拓展新空间、增添新活力。

五是必须坚持产业强省,发展壮大综合经济实力。云南要跨

越,关键在产业。必须把发展产业作为全省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内容,积极引导生产要素向产业聚集、

优惠政策向产业倾斜、人才资源向产业汇聚,加快发展特色优势

产业,主动参与国际国内竞争,努力在竞争中培育产业、在竞争

中提升产业,夯实云南跨越发展的坚实基础。

六是必须坚持富民优先,千方百计增进广大人民的幸福感。

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为重、富民为先。必须以增加城乡居民

收入为核心,以解决发展不平衡为重点,以增强公共服务为突破

口,以增进人民幸福为根本,逐步形成惠及各族人民、保障困难

群众和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切实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把兴边

先富民、强滇先富民、富省先富民的理念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

全过程,让各族群众尽快富裕起来。

七是必须坚持以发展促团结、以团结保发展,巩固和谐稳定

的大好局面。各民族的团结进步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必须始

终高举民族团结旗帜,以建设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

区为抓手,对边疆民族地区要加大扶持力度,夯实发展基础,提

13

升发展能力,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谱写共同团结奋斗、共

同繁荣发展的新篇章。

八是必须坚持科教兴滇、人才强省,增强发展的支撑能力。

科技支撑发展,人才引领未来。必须牢固树立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人才是第一资源和优先发展教育的理念,把科技创新和人才队伍

建设作为引领云南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大力发展教育,提高全民

素质,特别是要提高领导干部综合素质,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和

使用力度,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借助科技和人才这一有力撑

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跃上一个新台阶。

无论是历史的反思、还是现实的审视,云南正处在蓄势待发

的重要历史关口。能否最大程度利用好桥头堡建设带来的宝贵机

遇,是对我们胸怀和胆识、智慧和能力的重大考验。只有解放思

想、勇于担当,乘势而上、强势突破,才能谱写云南科学发展、

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雄浑乐章

三、统筹兼顾、重点突破,加快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

推动云南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必须突出重点,

创新举措,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着力在关系全局和长

远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取得突破。

()兴产业、调结构,壮大发展实力

产业不强是云南的软肋。必须把调整经济结构、推动产业大

发展作为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加快调整三次产业、轻重工业、

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和所有制、投资、研发投入结构,推进产业

14

特色化、规模化、集群化、高端化,构建多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

系。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坚持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大力发

展高原特色农业调快调优一产。继续实施百亿斤粮食增产计划,

确保粮食安全。发挥地域和气候优势,建设烟糖茶胶、花菜果药、

畜禽水产、木本油料等特色原料基地,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打造

优势特色农产品品牌,以农业产业化推动农业现代化。加速新型

工业化调快调强二产。工业是云南经济增长的主要支撑,必须坚

定不移推进工业强省,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提高轻工

业比重,大力发展生物制药、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家电日化等

轻工业。整合提升钢铁产业,延伸有色产业链,加快发展石油炼

化产业,增强化工产业竞争力,稳步壮大建材产业。实施工业跨

越发展计划,确保工业增加值、销售收入、利税三年倍增。促进

服务业发展调快调特三产。提升传统服务业,发展现代物流、金

融保险、信息咨询等现代服务业,不断提高比重。积极构建扩大

内需的长效机制,强化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烟草产业要加快现代烟草农业建

原料基地建设、品牌培育和市场开拓,建设我国重要的生物产业

基地。旅游产业要继续推进二次创业,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

旅游目的地。大力培育现代生物、光电子、高端装备制造、新材

料、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推进产业聚集。实施大企业培育工程,推动央企入滇和有实

力的民企入滇,加快引进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培育

10户销售收入超千亿元的企业集团。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

发展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实施园区升级工程,

高配套水平和服务能力,打造10个销售收入超千亿元的产业园

区。实施产业集群打造工程,纵向延伸产业链,横向增强配套能

力,推动优质生产要素向优势区域聚集,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

10个销售收入超千亿元的产业。

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大发展。创新和落实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的扶持政策,切实改进服务,推进公平准入,破除体制障碍,实

施融资服务创新、市场开拓推进、集群发展促进、信息化服务推

进等工程,支持民间资本进入资源开发、基础产业、基础设施、

公用事业、政策性住房建设、商贸流通、国防科技工业和金融服

务等领域,使非公有制经济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0%,迎来非

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的春天。

强化产业保障。坚持扩大投资规模和优化投资结构并举,

强民间投资主体活力,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投融资体系,

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实施特色产业发展及财源建设

16

行动计划,鼓励和调动更多的资金投向产业,力争产业投资比重

达到50%以上,民间投资比重达到60%以上。利用好国家差别

化产业政策,实行优势产业一产一策,建立省级领导联系督导重

点产业制度。深入实施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和质量兴省战略,

分发挥公共财政对战略性、前瞻性、公益性领域创新能力建设的

主导作用,支持大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中小科技型企业

开展创新活动,引导企业和社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实施企业家

培育工程,壮大优秀企业家群体。

()谋长远、增后劲,夯实发展基础

基础设施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必须坚持基础先行,

适度超前谋划和推进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从根本上缓解发展

瓶颈制约。

加快实施兴水强滇战略。富民强滇、必先兴水。千方百计加

大投入,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大力发展民生水利。创造条

件尽快开工建设滇中引水工程,让金沙之水早日润泽滇中大地、

造福各族群众。积极推进牛栏江和清水海补水工程建设,继续实

施润滇工程,开工建设一批骨干水源工程。加强“五小水利”、

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江河堤防治理等项目建设,做好灌区配套、

节水改造和干支渠防渗工作。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加快

中低产田地改造、“兴地睦边”农田整治步伐。积极探索水电站

综合利用有效途径。

17

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形成以航空为先导、铁路

和公路为骨干、水运和管道运输为补充、区域综合枢纽为联结,

多种运输方式相互衔接、高效便捷、内通外畅、城乡一体的交通

运输网络,实现州市高速路、县县二级路、县乡柏油路、村村硬

化路目标。重点推进“八出省四出境”铁路网、“七出省四出境”

公路网、“两出省三出境”水运通道建设,推进民航大省向民航

强省转变。探索矿产资源管道运输新模式。

加强能源保障能力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建设境内外电

力交换枢纽,加快电网建设步伐,保障省内电力需求,抓好西电

东送、云电外送。积极推进中缅油气管道及配套建设。提高信息

网络传输能力和覆盖率,促进三网融合。重点推进物联网开发利

用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信息服务体系,增强网络与信息的安全保

障和通信、邮政普遍服务能力,建设面向东南亚南亚的通信枢纽

和区域信息汇集中心。

()抢机遇、扩开放,拓宽发展空间

紧紧抓住桥头堡建设这个龙头,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构建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加快沿边开放步伐。抓好瑞丽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

设,推进河口、磨憨、瑞丽跨境经济合作区和天保、孟定、猴桥、

勐阿、片马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加快昆明、红河综合保税区和

水富、富宁、景洪等口岸保税物流区建设。推进跨境交通及沿边

干线公路等基础设施,提升口岸和通关便利化水平。培育和发展

18

商贸物流、边境旅游,建设外向型产业基地,把沿边地缘优势转

化为经济优势。

拓展区域合作空间。立足云南、带动西南、服务全国、面向

太平洋和印度洋,深化与东南亚南亚的全方位开放合作,打造对

内对外经济走廊,积极融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提升与大湄

公河次区域和孟中印缅区域合作层次与水平。推进与周边国家通

路、通电、通商、通关合作进程,拓展互惠互利合作领域。继续

办好昆交会、南亚国家商品展等国际会展。推进泛珠三角、长三

角、环渤海以及周边省区市区域合作,提升滇沪、滇浙等合作层

次,实现联动发展。

提升对外经贸水平。推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促进一般贸易、

边境贸易和加工贸易协调发展,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优化进出口

商品结构,支持优势产品、高新技术产品、绿色有机农产品和服

务贸易产品扩大出口,支持资源性产品、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及

零部件扩大进口。坚持引资和引智相结合,强化绩效考核,扩大

利用外资规模,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

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

营造良好开放环境。认真落实国家支持桥头堡建设的各项政

策措施。畅通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建立更加便利的出入境管理制

度,提升招商引资项目跟踪服务水平,营造高效务实的政务环境、

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安全舒畅的社会环境、包容开放的人文环

19

境,大兴敬商重商之风,使云岭大地成为物流、商流、资金流、

信息流的汇集之地、财富热土。

()强统筹、促协调,构建发展新格局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优化区域发展布局,加快构建城乡互动、

区域协调、多极支撑、多元发展新格局。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立足区域合理分工,科学确定主体功能,

加快构建“一圈一带六群七廊”空间布局。加快昆明区域性国际

城市建设步伐,推进滇中城市经济圈一体化,将滇中培育成为全

省跨越发展的重要引擎。打破行政区划约束,跨地区优化资源和

生产力配置,推动滇东北、滇东南、滇西及滇西北、滇西南加快

发展,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深入实施新一轮“兴边富民”

和边疆解“五难”惠民工程,加快沿边开放经济带建设。

统筹城乡发展。完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积极探

索促进“三化同步”的有效途径,推动公共财政向“三农”倾斜、

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推

进。抓好省级重点建设村工作,扩大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村建

设范围。加强以水电路气房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

众生产生活条件,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走有云南特色的城镇化道路。优化城镇布局,积极发展城市

群,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按照“守住红线、统筹

城乡、城镇上山、农民进城”的要求,完善城镇发展思路,转变

建设用地方式,严格保护耕地尤其是坝区优质耕地,用好用足国

20

家低丘缓坡地综合开发试点省差别化土地政策,引导城镇、村庄、

工业向适建山地发展,建设山地城镇。提高城镇规划、建设和管

理水平,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按照“放宽城镇户籍、同享城

乡待遇、自愿有偿转变、分类协调推进”的原则,引导农村人口

有序向城镇转移,解决进城农民在就业、住房、社保、医疗卫生、

子女教育等方面的突出问题。

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强滇之基在于强县。必须加快扩权强县

步伐,最大限度下放经济领域、社会事务管理权限,赋予县市区

更大的发展自主权。健全与主体功能区相配套的考核评价体系,

完善激励约束机制,鼓励争先进位,把县域经济发展的成效作为

领导干部考核任用的重要依据。强化分类指导,加大以奖代补力

度,鼓励县市区发挥当地资源和区位优势,打造有自身特色的支

柱和优势产业,增强县域经济自我发展能力,形成一批县域经济

强县。

推动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大踏步发展。继续采取特殊扶持政

策,实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特困民族和散居民族发展等重大工

程。支持民族地区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增强造血功能。加快

发展民族地区社会事业。对边境沿线守土固边困难群体实行专项

补助。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以边远、少数民族和贫困地区深度

贫困群体为重点,以乌蒙山区、石漠化地区、滇西边境山区以及

藏区等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推进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

扶贫,打好基础设施改善、产业培育、社会事业发展、生态修复

21

攻坚战,让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广大群众走上共同富裕的康庄

大道。

()抓改革、推创新,增强发展动力

改革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必须坚持用改革的办

法破解难题,用创新的举措寻求突破,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

完善农村发展体制机制。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

善土地承包关系,在依法自愿有偿和加强服务基础上完善土地承

包经营权流转市场。继续推进农垦、供销社、农村信用社、农村

小型水利设施管理体制和林权制度改革。推进“三农”金融服务

改革创新试点。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国有资产战略性重组和产权多元化

进程,推进国有资产监管全覆盖,发挥国有经济在跨越发展中的

引领作用。加快垄断性行业和公用事业改革。健全公共财政体系,

加大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推动金融改革、开放和发展,加快发

展地方金融组织体系,创新融资方式,积极拓展人民币跨境金融

服务,防范金融风险。抓好国家电力价格改革试点省建设,充分

发挥电价引导作用,建立水能资源开发利益分享机制。构建资源

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和生态补偿机制。

加快社会事业体制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创新产学研结

合模式,推进形成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强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

保护和管理。创新人才培养、办学和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质量评

价和考试招生制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22

鼓励社会资本以多种形式兴办医疗机构。加快经营性文化事业单

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人事、收入分配、社

会保障制度改革。

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强化社会管

理和公共服务,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加强重大项目督查,提升

行政效能。推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促进公正文明规范执法。改

革各级政府机关事务管理体制,降低行政成本。积极稳妥推进事

业单位分类改革,促进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管办分离。

大胆推进政策创新。坚持发展靠政策推动、难题靠政策突破、

活力靠政策激发,在政策创新上先行先试,切实用好现有政策,

积极争取新的政策,借鉴发达地区的有效政策,探索发展中的突

破性政策,构建更加灵活、开放、高效的政策体系,以政策创新

带动体制机制创新。

()顺民意、惠民生,共享发展成果

保障和改善民生事关各族群众福祉。必须把准民生脉搏,

注民生热点,在重视经济建设的同时,更加重视社会事业发展,

让各族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和发展机会。

增收是民生之源。建立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的收入增长机制,

大幅度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健全农民工

工资支付保障体系,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推进事业

23

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健全物价上涨和低收

入群体价格补贴挂钩联动机制。

就业是民生之本。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引导和促进吸

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及企业加快发展,鼓励企业稳定并扩大就

业。实施全民创业就业工程,深入落实“贷免扶补”优惠政策,

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完善面向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

系,重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就业困难人员

的就业工作。加强劳动合同、平等协商和争议仲裁制度建设,构

建和谐劳动关系。

保障是民生之安。稳步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和待遇水平,

完善各类社会保险之间的衔接和转移接续机制,加快实现人人享

有社会保障。加强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健全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

障制度。完善优抚安置政策,发展社会福利、慈善和残疾人事业。

加快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强化质量监管和分配管理,切实解决

中低收入群众住房困难问题。

教育是民生之基。全面协调发展各级各类教育,继续加大投

入,稳步推进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公平。进一步巩固“两基”

成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动边远地区中小学逐步实现相

对集中办学。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提高家庭困

难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标准,扩大覆盖面。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

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加强特色优势重点学科建设,提高

高等教育质量。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学前教育、继续教育,关心

24

支持民族教育、特殊教育。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加强现代信息技

术在教育中的应用。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健康是民生之福。坚持大办卫生、多办医院,加强州市级区

域医疗中心建设,完善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加快城镇社区

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有效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提高突

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和应急处置能力。积极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

药事业发展。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健全食品药品监管机制,

加大依法严厉打击假冒伪劣食品药品力度,保障各族群众饮食和

用药安全。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积极发展妇女

儿童和老龄事业,做好离退休干部工作。

()重文化、强引领,增强发展软实力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必须更加自觉、更

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建设民族文化强省。

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理论体系武装干部、教育人民,广泛开展具有行业特点的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实践活动,筑牢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

想道德基础。深化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建立城乡、区

域、军民警民联创共建机制,重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

流动人口和边境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推进公民道德和社会

诚信建设,继续推进重大典型宣传,突出抓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坚持以重大现实问题研究为主攻方

向,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

25

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牢牢

把握正确导向,发挥新闻媒体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

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公众情绪、搞好舆论监督的重

要作用,抓好重大主题宣传,壮大主流舆论。完善舆情分析研判

制度、新闻发布制度和重大突发事件新闻报道机制,提高舆论引

导能力。高度重视互联网的建设和管理,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

建立有效监管体系,规范网上信息传播秩序,发展健康向上的网

络文化。

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以农村和边境地区为重点,

推进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建设,优先安排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建设

项目,建设标志性文化设施,改善群众文化条件。拓展大众文化

消费市场,培育群众广泛参与的社区文化、农村文化、校园文化、

企业文化。加强优秀民族文化的挖掘传承,加大重点文物和非物

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力度。推进文化与旅游、资本、科技深度

融合,提升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把文化产业

培育成支柱性产业。促进文化精品创作生产,不断推出思想性艺

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优秀文艺作品,保持云南文化创造活力持续

迸发、精品力作不断涌现的繁荣局面。

()建生态、重保护,改善发展基本条件

始终坚持生态立省、环境优先,按照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同

步进行、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同步提高、产业竞争力与生态竞争

力同步提升、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同步前进的要求,走生态建设

26

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之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

会,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实施绿水青山计划。深入推进“七彩云南保护行动”,切实

抓好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和以“森林云南”为重点的生态工程建

设,森林覆盖率达到55%以上,增加森林碳汇。加强以滇西北、

滇西南为重点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建立生物多样性监测、评价和

预警机制,建设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生态安全屏障。

升以滇池为重点的九大高原湖泊治理保护成效,加强出境跨界河

流水环境综合防治。加快中低产林改造,加强石漠化综合治理及

干热河谷生态恢复、水源涵养林建设和饮用水源地保护。切实做

好移民工作,稳步推进生态移民。

实施节能减排计划。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按照整体协调、循

环再生、健康持续的要求,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大幅度提高

能源利用效率,大幅度减少污染物排放。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积

极发展清洁载能产业。强化新上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和环境影响评

价,抓好重金属等重点污染物的监管和污染防治,有效防范环境

风险和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全面推进低碳经济试点省各项工

作,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推进清洁生产。以节能节水节材节

地为重点,推进绿色制造,倡导绿色消费。

实施防灾减灾计划。以地震、地质、气象和生物灾害防治为

重点,构筑应急救灾与常态防灾相结合、救灾减灾并重、城镇农

村统筹、治标治本兼顾的科学防灾减灾体系,提高灾害应对能力,

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聚人心、汇民智,凝聚发展强大合力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各族人民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

必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各方面的力量和智慧汇聚到推动

发展中来。

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支持和保障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善于运用地方

国家权力机关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事务,加强和改进立法、监督工

作。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

发挥爱国统一战线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凝聚人心、增进团结的

作用,加强党外代表人士培养和选拔,广泛团结新的社会阶层人

士,密切联系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支持工会、共青

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依照法律和各自章程开展工作。健全完善基

层群众自治制度。

推进法治云南建设。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加快地方立法科

学化、民主化进程,推进依法行政、公正廉洁执法,强化法律监

督,维护法制权威,完善法律服务,提升社会管理法制化水平。

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着力破除影响司法公正、制约执

法能力的体制机制障碍。促进公平正义,依法保障社会成员平等

28

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抓好“六五”普法和“四五”依法治省

规划的实施。

做好民族和宗教工作。以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

区建设统领民族工作,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深入开展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巩固和发展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

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坚持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依法管理宗

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重视边防和人民防空建设,推进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

深入开展双拥共建活动,不断巩固新型军政军民关系。

()保稳定、建和谐,营造发展良好环境

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是加快发展的基础和前提。大力加强和

创新社会管理,实施社会和谐行动,把云南建成安全优美舒适的

福地。

创新社会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

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以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特殊人

群帮教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服务管理、网络信息

建设管理为重点,改进方式方法,完善政策法规,努力提升社会

管理效能和服务质量。以推进和谐社区建设为载体,加强村规民

约、社区公约等社会规范建设,加快完善社区治理结构,健全社

区管理和服务体系,把社区建成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人民安居

乐业的港湾。

29

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把社会管理创新的重心下移到基层,

动目标任务、手段措施、机制保障向源头化解、前端管理和事前

防范转移。建立健全社会舆情分析、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多元化

纠纷解决机制。深化人民调解,创新行政调解,强化司法调解,

推进联动调解,努力把矛盾控制在源头、纠纷化解在基层、问题

解决在一线,筑牢社会和谐稳定的根基。

深化平安创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立体化、全方位防控体系

建设,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预防打击犯罪,把治安防范网络覆

盖到城镇街区、农村村寨、居民楼院,形成平安创建人人参与、

平安和谐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继续深入推进禁毒防艾人民战

争。强化安全生产监管,有效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加强国家安

全人民防线建设,坚决防范和打击各种敌对势力的渗透、颠覆和

破坏活动。

四、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

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办好云南的事情,关键在党。必须清醒地看到,在少数党员

干部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特别是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

离群众、消极腐败的问题,更加尖锐地摆在各级党组织面前。必

须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

倡廉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针对精神懈怠的问题,着力强化奋起直追的责任感和紧

心弱则志衰,志衰则不达。针对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模糊、

宗旨意识淡化、事业心不强等问题,必须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

建设,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加强

理想信念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事业观、权力观,以理论的

与时俱进引领行动的锐意进取,以思想的坚定统一保证工作的步

调一致,增强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坚定性和自觉性。坚定

不移地解放思想,坚决破除阻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

思想的大解放推动大发展大跨越。牢记“两个务必”,树立强烈

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满怀激情抓发展,心无旁骛干实事,勇于在

困难条件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树立开拓创新的意识,增强敢闯

敢试的勇气、昂扬向上的锐气、追求卓越的志气,在不争论中发

展,在不折腾中前进,在不甘落后中奋起。树立和弘扬党的优良

作风,大兴密切联系群众、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批评与自我批

评之风,以优良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形成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力

量。

()针对能力不足的问题,着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人才队

伍建设

干部的能力素质,是事业发展的决定因素。针对党员干部能

力不足的问题,必须主动适应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以提高领导

水平和执政能力为重点,着力建设执行力强、创新力强、感召力

强的领导班子,培养造就一支推动发展有激情、有招数、有能力、

有贡献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加强

31

各级领导班子执政意识教育、团结干事教育,引导各级领导干部

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继续办好领导干部“时代前沿知识讲

座”等活动,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力度,提高干部驾驭

全局、领导发展、处理利益关系和务实创新的能力。紧紧围绕走

活干部这盘棋,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研究制定解决干

部职务待遇、畅通干部出口渠道、合理使用各年龄段干部、加大

干部交流力度等方面的政策措施,调动干部积极性。坚持德才兼

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加强对干部德的考核,探索干部选拔任

用提名制度,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健全差额选拔干部办法,

扩大干部工作信息公开,完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指标

体系,树立重视基层、注重实绩的选人用人导向,提高选人用人

公信度。加大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力度,注重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

部、党外干部和女干部。健全干部管理监督机制,严格要求和管

理干部。认真落实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创新人才政策,积极面向

经济发展主战场、面向产业、面向企业引才育才,形成培养引进

一批人才、发展壮大一个产业、培育一个经济增长点的链式效应,

充分发挥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

()针对脱离群众的问题,着力增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

深入群众鱼得水,脱离群众树断根。针对当前少数党员干部

群众观念淡漠、不会做群众工作、损害群众利益等问题,必须进

一步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深入开展群众观点、群众路线、

32

群众利益、群众工作“四群教育”组织实施党员干部深入基层、

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三深入”活动。建立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

度,继续选派新农村建设工作队及指导员,每年从县以上机关选

派五分之一的干部深入群众,通过领导蹲点、部门挂钩、干部结

对、驻村入户、建立联系卡等形式,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坚持从

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为群众办实事解难

事。畅通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建立健全民情责任区、民情联

席会议、工作巡视、信访接待等制度,注重在决策中体现和维护

群众权益,正确反映和妥善处理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关系。加强

对群众工作的监督检查,确保群众工作取得实效。

()针对基层基础薄弱的问题,着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

员队伍建设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针对少数基

层党组织功能不健全、一些党员发挥作用不明显的问题,组织实

施“跨越发展先锋行动”,深化拓展“云岭先锋”工程、边疆党

建长廊建设,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

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认真

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形成创先争优长效机制。继续深入开展向杨

善洲学习活动,引导党员干部把学习先进转化为推动发展的

实际行动。突出抓好基层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提高基层干部应

对突发事件、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健全激励保障机制,充分调

动基层干部的积极性。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强化党员教育管

33

理,注重党员人文关怀。全面推进农村、机关、社区、国有企业、

高校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整治软

弱涣散的基层党组织,强化基层党组织动员群众、组织群众、引

导群众、服务群众功能。充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创新党建工作

载体,完善为民服务体系,积极推进网络党建,推动基层党建工

作向深度和广度拓展。

()针对制度落实不到位的问题,着力推进党的制度建设

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针对一些单位

和部门制度挂在墙上、说在嘴上、落实不到行动上等问题,必须

把制度建设贯穿党的建设始终。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健全党委

集体领导与常委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完善党委全委会、常委

会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重大项目安

排和大额资金使用,必须由集体研究决定,决不允许个人或少数

人独断专行。加强党委决策咨询工作,落实重大决策报告制度,

健全决策失误纠错改正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积极发展党内民

主,完善党代表大会制度和党内选举制度,拓宽党员意见表达渠

道,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和民主权利,以党内民主推进人民民主。

积极稳妥推进党务公开,健全党内信息公布制度和党委新闻发言

人制度,探索党务公开新途径新方式,增强党务工作的公开性和

透明度。加大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把制度内化为行

为准则和自觉行动,形成尊重制度、服从制度、执行制度的良好

氛围。

34

()针对消极腐败的问题,着力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坚决惩治和预防腐败,关系到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

须针对当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易发多发的问题,坚持标本兼治、

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加快惩治和预防腐败体

系建设,不断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推向深入。坚持和完

善反腐败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全面落实责任制,举各方之力共

同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加强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把廉洁勤政理念

渗透到党员干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健全权力运行监控机制,

强对各级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及时

发现和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积极探索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

有效机制,健全规范和制约权力运行的制度体系,铲除滋生腐败

现象的土壤。加强对重点领域不正之风的专项治理,加大对案件

的查处力度,严惩腐败分子。全省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必须

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带头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

不断创造新业绩。

们!云南历史悠久、民风淳朴,千百年来创造了许多赶

超跨越、勇攀高峰的骄人业绩,谱写了敢为人先、奋起直追的壮

丽篇章。在推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伟大征程中,

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

载着各族人民的殷切期望。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弘扬优良传统,

立高原情怀,倡导大山精神,坚韧不拔、勇往直前,创造无愧于

时代、无愧于人民的新业绩。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为

35

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

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和

各族人民,承前启后、继往开来,锐意进取、奋力赶超,为加快

推进桥头堡建设,开启新征程,铸就新辉煌!

厦门的英文-一本一道

云南省委九次党代会精神

本文发布于:2023-11-10 14:05: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59635621162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云南省委九次党代会精神.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云南省委九次党代会精神.pdf

标签:桥头堡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