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遭遇反监督

更新时间:2023-11-10 10:37:35 阅读: 评论:0

小作文-第一次钓鱼

监督遭遇反监督
2023年11月10日发(作者:假如这是真的)

监督遭遇反监督|反监督事件处置建议

近期,部分媒体的舆论监督引发了“通缉记者”、“打

垮报社”、“抽扣报纸”等一系列应对舆论监督的恶性事件,在网络上也形成一个个热议的

话题。媒体的舆论监督由以前媒体方的“我打你倒”、“我打你不倒”,变成了如今被监督

方的“我倒打你”,监督遭遇反监督,老媒体遇到新问题。对此,要从社会大环境和传媒业自身

的发展等方面看。

公众应对媒体更有技巧

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我国的媒体就是官方意见的代表,媒体的褒贬就代表着官方的定论,

因此,一旦媒体上刊发了对某人的批评,也就意味着此人下一步将受到官方或组织的批评和处

分。可以说,这是媒体在行使一种极端的话语权,或者说官方在利用媒体执政,媒体以不容置疑

的姿态居高临下地俯视着众生,公众对媒体几无还手之力。这个时期的社会各界对媒体的认

识都很不到位,官方把媒体当成政令文件的发布平台,媒体人也以官方自居,倚官自重,社会公

众则把媒体当成了包青天、中纪委,把铲除一切社会不公的希望寄托在媒体身上。事实上,

种环境下的媒体承受了自身无法承受之重,致使媒体应有的职能如发布信息、社会预警等没

有发挥出来,像个发育不良的少年,难以承载公众的厚望。

可喜的是,今天国人的文明素养有了明显的提升,人们的法治观念、媒介素养都已达到较

高的水平,公众对媒体的职能及角色期待都有了更理性的认识。他们认识到,在今天多元的媒

体环境中,媒体不是上帝,公众也不是臣民,公众对媒体不再是简单的你说我听任其臧否,他们

要加强与媒体的互动,特别是在关涉到自身利益的问题上,他们意识到了利用媒体力量的重要

性。也正因如此,他们不放过媒体上对己不利的微词,要利用媒体树立自己良好的社会形象。

要利用媒体,就要研究媒体,研究媒体的采编流程、经营模式等,以便抓住要害,控制媒体。

最近几年发生的一些事例表明,今天的确有一些人利用媒体为自己谋得了利益,最典型的如一

些公司以广告资助控制媒体对其负面消息的发布,一些演艺明星如兽兽等自制绯闻诱使媒体

报道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等。最近曝光的中石油新闻报道慎用词汇表,表明部分大型的公司

已经掌握了较高的媒体利用技巧,他们能巧妙地借助媒体将于已不利的说法变成于已有利的,

套用赵本山小品的话:厨师不看菜谱研究上兵法了,媒体已被业外人士纳入研究范畴。俗话说,

不怕被偷,就怕被惦记。

对于媒体发布的监督性报道,一些公权力机构和商业利益集团更是有应对的招数,下面列

举几种:

1.威逼:如去年中国之声记者采访郑州市城市规划局副局长时遭遇“你是替党说话,还是

替人民说话”的质问;今年江苏卫视记者采访728南京爆炸案时遭遇一官员“谁让你们直

播的”质问;此类问话更多的是“你还想干不”之类。这类问话底气十足,背后是权力的傲慢,

因其可对媒体对记者进行制裁干预。当然,有时也是虚张声势,问话粗陋,经不住反问,只是一般

情况下记者不敢反问而已,就像古时武人打仗,比胆量,大喝一声,看谁的胆大,有时能收不战而

胜之效。

2.利诱:最典型的就是近年流行的封口费,各大煤矿企业不惜以重金收买记者,以求免于被

曝光。最近的紫金矿业封口费事件是非未定,不知后事如何。硬的不行,就来软的,利诱就是软

招。但一般来说,英雄难过美人关,财色相诱之下,无数男儿竞折腰。更有的记者本就是为了被

利诱被封口而来的,一拍即合。

3.缠讼:前些年富士康诉上海《第一财经日报》记者索赔3000万元的案例,想必让很多

记者记忆犹深。最近,中国世代投资集团董事局主席禹晋永召开发布会,称将对曝光他的15

家媒体进行高达5000万元的索赔,“在财政上打垮这些报社”。这是以法律的名义维权,

取蘑菇战术,对记者和媒体进行精力和财力上的消耗,达到劳其体肤、乱其思想的目的。巨额

的索赔,可让一般的记者及其家人崩溃,好比极限战中的心理战。

4.施暴:729日晚《华夏时报》,记者陈小瑛被不明身份人士以“爆料深国商内幕消息”

为由骗至深圳天虹商场,旋遭重殴。揭露紫金矿业“封口费”事件的《中国青年报》记者家

属开车时遭遇离奇“车祸”。此前,《财经》杂志编辑方玄昌在回家途中遭袭。前年,《证券

市场周刊》主编于颖在家中被。暗中打闷棍,这招属黑社会犯罪性质,最恶劣,灭口,割喉,

自然没了批评之声,可谓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5.围堵:730日下午,霸王集团员工未经许可擅自闯入《每日经济新闻》报社上海办公

,当报社记者与来访人沟通时,遭遇来访男子辱骂、推搡。此招学古人的围魏救赵之法,但技

术含量不高,与近年来的上访人员相似,扰乱媒体的正常工作秩序,论法当以扰乱社会秩序罪

处罚。

6.拘捕:723,因连续对凯恩股份进行批评报道,浙江省遂昌县公安局以“涉嫌损害

商业信誉罪”对《经济观察报》记者仇子明作出刑事拘留的决定,并予以网上通缉。以法律

的名义行违法之实,让记者在法律的硬约束下屈服,显示了我国法治无奈的现实。

7.屏蔽:77,《江西日报》因刊登景德镇市邮政局组织公款出国游一文,当期报纸在

景德镇被封杀。811《中国青年报》,因批评四川温江违法占地,导致温江地区收不到《中

国青年报》报刊投递部门或地方政府利用职权过滤掉媒体的部分内容,有如釜底抽薪,令媒体

人的所有付出化为乌有。

8.公关:圣元奶粉近期在某网站发布的软文,被细心网友发现该公司在操作员工以行业专

家的名义发布观点以证明圣元奶粉的安全性,该文中赫然写着“请穆总再增加点可署名的专

家观点,也请黄总加些可署名的文献内容,证明奶粉安全性”等内容。企业的公关越来越有技

巧了,就像范伟的小品中说的:防不胜防。

9.走为上:817日开始,广东河源市东源县股级以上干部收到一条署名为县委书记秘书

发出的短信。要求干部们不私自接受记者采访,起因是有人“捏造事实”举报县领导。三十

六计,走为上,不接受记者的采访,见了面也以无可奉告应对,记者能奈我何?

媒体人远未成熟

诚然,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媒体的舆论监督也是如此,

哪里有监督,哪里就有反监督。在舆论监督的过程中,双方的角力始终存在,只是在很多情况下

监督方表现得较强势,被监督方的力量有时被忽略了。而在某些事件中,被监督方出于自己利

益的考虑,对监督方做出了强力的反弹,人们好像这才发现似的,大喊大叫起来:不得了了,记者

被打了,记者被通缉了……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被监督方在成长,而媒体仍是老脑筋,这是不行的,媒体人必须尽快成

熟起来。媒体工作者应该正视社会现实,正视舆论监督工作的特点,了解被监督方的心理及应

对特点,知己知彼,从事监督之前,要事先有所准备以便应对被监督方的后续反应。

总之,打铁还得自身硬。法律靠不住,上级部门更不该靠,走向独立才是正道,这也是文化体

制改革的方向所在。媒体要告别对外部力量的依附,告别对体制的依附,全力打造公信力;记者

要告别对报道对象的依附,提高自己的职业能力、监督水平,以客观公正的报道赢得公众的尊

重。

网站营销方案-指尖太阳

监督遭遇反监督

本文发布于:2023-11-10 10:37:3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5838548682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监督遭遇反监督.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监督遭遇反监督.pdf

标签:方玄昌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