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

更新时间:2023-11-10 10:29:23 阅读: 评论:0

有关感恩的作文-脸部红血丝

2011
2023年11月10日发(作者:古人刻苦读书的故事)

读约翰·米尔斯海默的《大国政治的悲剧》

《大国政治的悲剧》是进攻性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其核心观点正如书中所言:“大国总

是在寻找机会攫取超出其对手的权力,其最终目标是获得霸权,除非存在一个非同寻常的占

有绝对优势的国家。这种观点不允许维持现状国家的存在,相反,体系中到处是心怀修正主

义意图的大国。简单概括的说,“大国谋求最大限度的占有世界权力”或者换句话说,“大

国存有进犯的预谋”因此,大国彼此之间在此种进攻性思维的互动之下演绎了一场又一场大

国政治的悲剧。

在本书第一章中,米氏简要说明了进攻性现实主义的理论背景。以下章节回答了关于权

力的六大问题。第二章回答了国家为什么掌舵权力和追去霸权。第三和第四章给权力下了定

义,并解释如何度量权力。第三张集中讨论潜在权力,主要包括一国的人口规模及财富数量。

第四章讨论军事实力。第五章主要探讨大国为获取和维持权力所运用的策略。第六章和第七

章主要是对历史进行考证,看是否存在支持作者观点的证据。第八章中,作者提出了一个简

单结论,解释大国何时建立均势以及何时选择推卸策略,然后运用历史记录检验该理论。

九章讨论战争的诱因。第十章预测了21世纪前叶大国在欧洲和东北亚两个地区的可能冲突。

冷战后现实主义的江河日下与理想主义的死灰复燃,民主和平论、相互依赖和平论、

际制度和平论甚嚣尘上,但冷战后十年的发展表明,这种乐观主义显然是一种虚幻,世界依

旧处于动荡与非和平之中。在这种背景之下,米氏提出了进攻性现实主义。

为什么大国之间要争夺权力?而这种权力争夺如何导致悲剧?米氏首先提出了五个基

本命题,即:“国际体系处于无政府状态”、“大国本身具备某些用于进攻的军事力量,为

其彼此伤害甚至摧毁提供必要的资本”、“国家永远无法把握其它国家的意图”、“生存是

大国的首要目标”、“大国是理性的行为体”。而当这五个命题具备时,它们就为大国萌发

并采取针对他国的进攻行为创造了强大动力。而伴随着这五个命题而来的则是大国政治的悲

剧,在米氏看来,“没有人有意预设和构想这种局面真是一个悲剧。虽然大国没有理由彼此

攻击——它们只关心自己的生存——但在该体系中,它们除了追求权力和征服其它国家之外

别无选择……尽管我们认识到大国的这种思维和行为令人沮丧,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这个世

界的本来面目,而不是想要它如何发展”具体而言,米氏所谓“大国政治的悲剧”主要包含

两层意思:

其一,大国安全竞争是零和博弈——这是悲剧必然性。在米尔斯海默看来,“国际政治

从来就是一项残酷而危险的交易,而且可能永远如此。虽然大国竞争的烈度时有消长,但他

们总是提防对方,彼此争夺权力。每个国家压倒一切的目标是最大化占有世界权力,这意味

着一国获取权力是以牺牲他国为代价的。大国不止是为了争当大国中的强中之强,尽管这是

受欢迎的结果,他们的最终目标是成为霸主,即体系中的唯一大国。”

其二:大国安全竞争的永久性。在米氏看来,“国际体系中没有维持现状的国家,除了

那种想对潜在的对手保持支配地位的一时霸主。大国很少对眼前的权力分配感到心满意足,

相反,他们时刻怀着自己利益为中心的求变动机。它们几乎总是拥有修正主义意图,倘若能

用合算的代价达到目的,它们会以武力改变均势。有时,当大国认为改变均势的成本过于高

昂时,它们不得不坐享更有利的形势,但猎取更多权力的欲望不会消隐,除非一国达到了最

高的霸权目的。然而,由于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取得全球霸权,因此整个世界充斥着永久的大

国竞争”。

第三章中界定“权力”概念——具体化约为财富和军事力量。在米氏看来,国家有两种

权力:潜在权力(latent power)和军事权力。这两种权力紧密相联,但并不等同,因为它

们源自不同类别的资产。“潜在权力指的是,用来构筑军事权力的社会经济要素,它主要以

一国的财富和总的人口规模为基础……然而在国际政治中,一国的有效权力是指它的军事力

量所能发挥的最大作用,以及与对手的军事实力对比的情况……军事权力的基础是一个国家

的陆军规模、实力以及与之相配的海空力量。即使在一个核世界里,陆军也是军事权力的核

心成分。故此,最强大的国家是指那些具有非常庞大的地面部队的国家。”而与地面力量的

首要地位息息相关的则是“水域的阻遏力量”(the stopping power of water)。米氏认

为,这种力量“极具重要性,因为它不仅是地面力量的核心因素,而且它对霸权的概念具有

重要影响。特别是占地球表面很大部分的海洋使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取得全球霸权。即便世界

上最强大的国家也不可能征服只靠船只才能到达的遥远地区,因此,大国的野心,只能主宰

它们所处的地区以及在陆地上能到达的毗邻地区。”

第五章在上述论述的基础上,米氏提出另外一个问题,即大国为获取和维持权力所运用

的策略是什么?首先,米氏列出国家在权力竞争中所追求的特殊目标,特别是大国在它们所

控制的地区内争夺霸权;其次,分析国家以有利于自己的方式改变均势以及阻止其它国家做

出不利于自己均势变化的不同战略,其中包括战争、讹诈、诱捕以及坐观血腥厮杀,而其中,

建立均势核推卸责任是大国用来阻止敌人颠覆均势的主要战略。

第六章和第七章是历史论证——为了表明米氏的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是否具有说服力,

米氏采取“证实”的路径,特意选择17921990年之间的大国行为做了仔细比较,最终得

出结论,大国的所想所为和进攻性现实主义预测相符。除此之外,作者还特意准备了一个章

节讨论美国和英国这两个个案,提出了“离岸平衡手”(offshore-balancer)概念,同时

证明美国和英国的个案事实上并不与进攻性现实主义的预测相抵触。

第八章是深化论证——大国何时建立均势以及何时选择推卸策略。在米氏看来,这种选

择主要是国际体系结构作用的结果。之后,米氏用革命和拿破仑时期的法国1789-1815),

威廉德国(1890-1914)、纳粹德国(1933-1941)以及苏联(1945-1990)等例子验证大国

何时建立以及何时选择推卸策略的预测。

第九章也是深化论证——大国战争的原因。在借鉴肯尼思·沃尔兹结构现实主义理论的

基础上,米氏将大国战争的原因归结于无政府状态以及体系中主要国家的权力分布。而这种

权力分布有三种不同的形式,即两级、平衡的多级以及不平衡的多级。最后,米氏提出一个

核心论点,即两级体系是最倾向于和平,人不平衡的多级体系最容易导致冲突。平衡的多级

体系介于两者之间。而为了验证这个论点,米氏特别关注当欧洲处于两级、平衡的多级以及

不平衡的多级时大国战争的次数。同时,在简要的结论中讨论冷战时期核武器的出现如何影

响分析的结果。

第十章进行总结与预测,通过先前的分析与论证,米氏也尝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而

这不可避免提出了一个问题:即未来美国的国家安全政策何去何从?米氏首先驳斥了那种乐

观主义的观点,认为国际政治的性质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其次,米氏重点以欧洲以及东

北亚为切入点分析美国未来的国家安全政策中,美国应该扮演平定者的角色,防止中国区域

霸权的建立以及欧洲陷入无休无止的军事冲突。而米氏对中国未来发展的预测及其建言也成

为中国学者批判的焦点。

书中米氏运用大量篇幅谈了对中国的看法。在米尔斯海默先生看来,中国和其他大国一

样,会合理运用大国生存战略。

关于对中国的看法,总体来说,米尔斯海默先生的进攻性现实主义对中国是不友好的,

是怀有警惕之心的。“米尔斯海默的进攻现实主义理论落脚于应对亚欧大陆可能出现的地区

霸权对美国构成威胁这一美国式的经典命题。”作者认为,从该理论出发,在21世纪初,

欧洲的德国和亚洲的中国可能对美国构成挑战。需要指出的是,米尔斯海默先生的进攻性现

实主义往往被简单地视为对“中国威胁论”的阐释,这是对该理论的误解。这种理论只是其

长期理论研究的现实推测而非专门针对中国。“米尔斯海默认为中国威胁是大国以相当权力

追求绝对安全这一进攻现实主义通则的必然结论,是国家生存意志使然。”但这种逻辑上的

“中国威胁论”更应该值得我们注意。米尔斯海默先生在第一章就指出:“如果中国成为一

个经济增长中心,它必然会把经济实力转化为军事实力并主宰东北亚。……当然,当中国不

断增加权力时,中国的邻国和美国谁也不会袖手旁观,而会采取行动遏制它,很可能通过组

建一个均势同盟的方式达到此目的。结果是中国与其对手进行激烈的安全竞争,大国战争的

危险常常环绕在它们头上。简单的说,当中国的权力增长后,美国与中国势必成为对手。”

在第十章中,作者更是明确指出,美国在21世纪早期面临的与之匹敌的对手正是崛起的中

国。为什么这个国家会是中国,而不是日本,西欧亦或是俄罗斯,印度呢?作者指出:“国

家有两种权力:潜在权力和均势权力。……潜在权力指的是,用来构筑军事权力的社会经济

要素。它主要以一国的财富和总的人口规模为基础。”作者进一步指出:“今天美国对中国

越来越感到担忧,不是因为它相当弱小的军事,而是因为中国有12亿多人口以及快速增长

的现代化经济。一旦中国变得特别富裕,它很容易成为一个军事超级大国并挑战美国。”这

是在潜在权力方面,而在军事权力方面,作者指出:“军事权力的基础是一个国家的陆军规

模,实力以及与之相配的海空力量。……最强大的国家是指那些具有非常庞大的地面部队的

国家。”而中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为庞大的人口和陆军,符合“国际体系中最为危险的国家

是拥有庞大陆军的大陆强国。”综上所述,由于中国巨大的人口规模,快速发展的现代经济

和庞大的陆军规模,所以作者认为,美国在21世纪早期面临的与之相匹配的对手正是崛起

的中国。“作者甚至危言耸听地说:“美国可能在朝鲜和台湾两个问题上都陷入对中国的战

争。”

米尔斯海默版的中国威胁论与其他版本的中国威胁论最主要的不同点是:米尔斯海默先

生认为中国威胁的不是国际体系,而是美国霸权。“米尔斯海默并不像历史现实主义那样将

中国类比于两次世界大战前的德国并不满足于国际体系现状而挑战之,而是以一种历史的,

悲剧式循环的角度看待中美冲突,认为中国威胁乃大国政治自身逻辑演绎的必然。”米尔斯

海默的中国威胁论是一种理论逻辑层次上,更深层次的中国威胁论。它将“中国威胁论”归

结为大国崛起过程中的必然结果。中国学者要想破解米式版“中国威胁论”,就应该先破解

大国崛起必然对原有的霸权国构成挑战,爆发全球战争这一命题。换句话说就是论证大国可

以和平崛起。

参考资料:

约翰米尔斯海默《大国政治的悲剧》,上海世纪出版社

前台工作总结-天衣有缝

2011

本文发布于:2023-11-10 10:29: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58336321150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2011.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2011.pdf

标签:零和竞争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