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叙事”分析-从叙事角度分析作者“讲故
事”的艺术
1
、叙事节奏
王荣生老师以“叙述时间”和“事实时间”为标准判断叙述节奏的
缓急。
(1)
他乡遇故知
根据王荣生老师的判断标准,当叙述时间大于事实时间的时候,情节
推进缓慢,叙述节奏缓慢。在平缓的叙事中,读者了解到林冲素来为人善
良,处事仁义;在语气极为平淡的对话中林冲自称罪囚,又尊称高俅为“高
太尉”,可见他忍受屈辱,尚且抱有幻想;从林冲和李小二重逢后殷勤而
和谐的来往中可见林冲随遇而安、隐忍自适的心理。
林冲从李小二处得知陆谦一伙追到沧州疑似意图谋害,当下非常激愤,
买刀寻仇,他对高俅等人步步紧逼产生了反抗意识,情节骤然紧张,叙事
节奏加快「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林冲也自心下慢了”,叙事节奏随之
放缓,此时他的反抗并不坚决,尚且存有侥幸心理,试图委曲求全。这部
分叙述中,情节张而又弛,节奏疾而又缓,与林冲的矛盾心理相映成趣。
(
3)
、接管草料场
叙述平缓。林冲对这种平静虽也疑惑,但还是奉命前往草料场,再次
体现他逆来顺受、随遇而安的性格。到了草料场,看到被朔风摇撼的茅屋,
还想第二天找泥水匠来修理,体现出他求安求稳的心理。查看火盆和关门
上锁的动作细节有条不紊,体现了他小心谨慎,苟安求生。但他隐忍谨慎到
这个地步,最后仍然免不了大祸将至。
(
4)
、复仇山神庙
叙述时间和事实时间大致相等,情节推进加快,叙事节奏紧张。用一
系列动作描写写出了林冲反抗的决绝。叙事张力凸显了林冲富有张力的心
理变化进程,一个渴望稳定、隐忍克制的中上层军官,在高太尉的步步紧
逼下不得不走上落草为寇的道路。“逼上梁山”不是英雄的壮举,而是重
重逼迫下毫无回旋余地的反击,既是个体悲剧,又是社会悲剧。
2
、叙事视角
开头李小二和林冲有旧交的故事来龙去脉用全知视角叙述得很清楚。
后文叙述两次偷听的时候采用限知视角。第一次偷听李小二视角。如此安
排利用限知视角的陌生化和限制性,恰到好处地控制了信息,让感知信息
的李小二夫妻和读者处于相同的感知水平上,李小二夫妻听不真切,制造
了悬念,读者跟随李小二视角一起听,又增加了阅读的现场感和真实感。
小说家利用李小二的限知视角设置了悬念,而以林冲的限知视角得知
的密谋真相则把悬念消解了,但悬念消解的过程伴随着新悬念的发生。第
二次偷听林冲在门内未见其人只闻其声,他听到的这场对话没有指明“陆
谦、富安说”“差拨说”,而是用了处“一个道二这种以林冲限知视角
密谋陷害,实施阴谋,败露被杀,隐迹藏形,暗流涌动。直到林冲山神庙
偷听,两条线索才自然而然合而为一。
4
、两次偷听
小说中巧妙地设计了两次偷听。第一次李小二夫妻酒店偷听,听不甚
分明,却听到了关键词句(“高太尉”“都在我身上,好歹要结果他性命”);
第二次是林中夜宿山神庙中,听到了敌人设计加害自己的真相。前一次偷
听,造成了悬念,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后一次偷听,揭开了谜底,把情节推
向高潮。小说中林冲寻仇不遇“心下慢了”,遂听从调遣接收草料场乃至
沽酒驱寒等情节的安排,缓解了紧张的气氛。情节有张有弛,波澜起伏,
既有惊心动魄的场面,也有舒缓平和的情境,更能激起读者的阅读期待。
5
、三次风雪
风雪描写,为情节的发展提供了动因。正是因为漫天风雪,林冲才去
沽酒以驱寒,草屋才会被压垮,林冲才不得已到山神庙寄宿,才与刚放完
7
、细节
小说中的细节描写颇为传神,对情节的关联与照应,对人物心理的表
现与揭示,都起了重要作用。林冲到草料场后,“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
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这一细节描写,为后来草屋被雪
压塌埋下了伏笔。林冲出去沽酒前,”将火炭盖了”,“把草厅门拽上”,
“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表现了他谨小慎微、尽职尽责的性格特点。
小说中对火的描写,也是前后相映,别具匠心:先写老军向火,再写林冲生
火、盖火,最后写草场起火。
本文发布于:2023-11-10 07:10: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5714328668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叙事分析从叙事角度分析作者讲故事的艺术.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叙事分析从叙事角度分析作者讲故事的艺术.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