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稿
惠安中学 高二语文组 郭 娜
一、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阅读与鉴赏”部分明确提出要“发展独立阅读能力”,“注
重个性化阅读”,“能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扩大阅读视野,培养广
泛的阅读兴趣。阅读是一种个人很强性的感知行为,他人无法代替,教师更无法代替学生去
阅读。学生的阅读能力只能在不断的自主阅读中得到提高。教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的主要角
色是方法上的引导,而不是越俎代庖。所以,教师的教学设计必须以有助于学生的自主阅读、
个性化阅读、以及方法上的指导为要旨。
二、教材分析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我国古典章回体小说《水浒传》的第十回,是人教版必修
五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高中语文必修课本中共有两个中外小说单元。
首先,从它在必修课本所处的位置来看:必修三第一单元有《林黛玉进贾府》、《祝福》、
《老人与海》三篇文章,学习的要点是赏析人物形象,品味小说语言;必修五第一单元有《林
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边城》三篇文章,而这一单元学习的要点是主题和
情节。
而在小说中,人物的性格刻画往往直接提示主题,情节的发展、矛盾的解决常常表象主
题,环境描写对主题一般起烘托、强化作用。所以,读懂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和环境是把握
小说主题的基础,在必修三小说单元学习的分析人物和环境的方法是学习本单元的基础。教
材这样安排也是符合教学由浅入深的学习规律的。
其次,从这篇课文在本单元的位置和风格来看,《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属于中国古典章回
小说,长于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中塑造人物形象,《装在套子里的人》属于外国短篇小说,
长于幽默的讽刺艺术,《边城》为中国当代小说,主要特点为叙事的散文化、意象化。故,
从故事情节入手,分析人物形象,进而探究小说主题是学习这篇小说的主要思路。此外,这
篇小说以环境来推动故事情节、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也是引导学
生赏析探究的重点。
最后,这篇文章讲的林冲的故事只是他被逼上梁上前的一段,然而,要完整了解林冲是
一个怎样的人,从他的人生历程中如何探究小说的主题,就必须对《水浒传》前十回中和林
冲相关的故事情节有所了解。只有深入了解林冲的身份、地位、家庭状况、曲折的经历和当
时的社会状况,才能在一个动态的过程中,把握林冲的性格特点以及种种行为之后的深层原
因,进而得出小说的主题。可见中学语文教材节选《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部分,只是为了
抛砖引玉,吸引学生能够去更多的读《水浒传》原著的全本。
三、学情分析
学生初中学过节选自《水浒传》第三回的《鲁提辖拳打镇关西》。学生对这一回精彩的场
面描写还记忆深刻,有助于吸引学生进一步阅读课文。对于学生来说,小说最吸引他们的还
是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然而对小说中情节是如何推动人物性格的发展的,故事情节安排的
必要性、合理性、优越性缺少深入的思考,这一方面要引导学生重点揣摩。否则就会在体会
了阅读情节的快感之后,丧失对小说进一步阅读思考的兴趣。
对于林冲这一形象,学生可能从影视作品中了解一二,但是真正读过《水浒传》原著的
同学还是少之又少。要学生深入了解林中这一人物,进而探究小说的主题,就必须对林冲来
到沧州之前发生的故事要有大体的了解。这样就要安排学生在课外阅读《水浒传》的前十回,
或者至少要有同学能把前十回林冲的故事能够讲给其他同学听。
在小说的鉴赏方法上,学生学习过分析情节、人物、环境的一些方法,如在分析人物形
象方面要抓住细节、语言、动作、神态等的描写,环境可以烘托人物,等等,但是都是相对
简单零碎的,对于如何在情节的推进、人物性格的变化和环境描写的作用中探究小说的主题,
这一方面的综合能力还需要在学习这篇课文时得到锻炼。
四、 教学目标
一)根据《高中语文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文本和学生实际,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的原则,设定以下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默读课文,概括故事情节,梳理故事发展的线索;
分析故事情节,把握林冲的性格变化。
2、 过程与方法
找出文中风雪描写的句子,探究环境描写与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的关系。
结合人物的语言、心理,探究林冲行为中“忍”和“不能忍”的原因,揭示小说主题。
用课后随笔的形式,客观评价林冲这一人物。
3、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林冲所处社会官逼民反的现实,认识社会的复杂性和人生的艰难性。
二)教学重点:梳理故事情节,把握林冲性格的变化。
读古典小说,最基本的是读懂故事情节,并能在故事情节中分析人物形象。
三)教学难点:探究林冲“忍”与“不能忍”的原因,探究小说的主题。
林冲是京城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武艺高强,却为什么对高衙内的欺辱一忍再忍?这是
因为林冲性格软弱么?陆虞侯火烧草料场之后,林冲为何不能再忍,手刃仇敌?作者这样写
的目的是什么?学生对复杂人生和人性的认识还有欠缺,这是学生理解的一个难点。
五、教法
1、问题激发法。
读书如吃饭,味道如何,要学生亲自尝一尝。老师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之一是,激发学生
的阅读欲望。如在导入课文时,就可以问:林冲和《水浒》中的其他英雄相比为什么无法做
到“该出手时就出手”?如在分析故事情节时就可以问:“小说写了两次偷听,有何不同?
为什么这样写?”
2、引导点拨法。
学生自己阅读,可能遇到一些问题,这些时候就需要老师的引导和点拨。比如,林冲听
说陆虞侯等人来到沧州密谋害他,就要买刀寻敌,可是后来寻不着怎么就放弃了呢?还准备
在草料场长期住下去?这时引导让学生把林冲和鲁智深这两个人物进行比较,就不难发现,
林冲和鲁智深相比,有家有室,有较好的社会地位,不是被闭上绝境,是不会走上反抗的道
路的。这样“官逼民反”的主题就很容易得出来。
六、学法
1、自主阅读,圈点批注。
不动笔墨不读书。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用圈点批注的方法,把
自己的阅读感受,课文中敏感的词句,在阅读时用文字记录下来。这样,更能鼓励学生的自
主阅读和个性阅读。
2、合作交流,小组探究。
学生自主阅读小说,通过合作交流,就可以解决一些小问题。对于有点难度的问题,比
如小说中风雪描写的作用,就可以用合作探究的方法来解决。
3、对比阅读,读写结合。
比较才能见差异,比较才能让认识更深入。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和陆虞侯
是对比,李小二和林冲也是对比,李小二和陆虞侯也是对比。《水浒传》的108个英雄好汉
中,林冲和鲁智深也是对比。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在“阅读与鉴赏”的教学中还有一个重要目标是“完善自我人
格,提升人生境界,加深对个人与社会、自然国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学了《林教头风雪
山神庙》,对林冲在当时社会体系之内生存的艰难有了一定的了解,然而林冲虽然是小说中
的人物,而探究这个人物对学生认识人生的艰难,认识社会的复杂性,应该有所帮助。读书
每有会意,就应该用文字记录下来,读写结合,两方面都可以得到提高。学生学完课文之后,
还是写点自己的感想吧,不在字数多少,贵在写得真切。
七、教学过程
1、课时安排:3课时
2、具体安排:
第一课时:
1)学生自主阅读课本节选部分,圈点批注,给每个情节添加小标题,并口头复述故事情节。
2)说说故事情节这样安排的好处以及故事的线索是什么。
3)安排课后阅读《水浒传》前十回和林冲相关的内容。
第二课时:
1) 学生讲述林冲的故事。
2) 结合课本故事情节,分析林冲性格的变化。
3) 小组合作探究:林冲之前的忍和后来不能再忍,原因各是什么?从这能看出小说的主题
是什么?
第三课时:
1) 学生找出文中风雪描写的句子,小组合作探究风雪描写的作用。
2) 交流赏析文中精妙的照应艺术。
课后作业:
1)小作文:我看林冲
2)拓展探究:小说中李小二是一个怎样的人?写李小二对塑造林冲的形象和突出小说主题有
什么好处?
本文发布于:2023-11-10 06:57:2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5706438667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郭娜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稿.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郭娜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说课稿.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