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讲义

更新时间:2023-11-10 06:00:48 阅读: 评论:0

幼儿园冬天的画-中国研究生考试招生网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讲义
2023年11月10日发(作者:梅花代表什么)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讲义

(一)说说《水浒[hǔ]

说起《水浒》,我想很多同学都读过小说;即使没有读过小说,很多同学也看过电视剧;即使没有

看过电视剧,那么我相信大家也听说过其中的好汉故事;即使……应该说算是耳熟能详了,作为我国四大

名著之一,《水浒》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水浒》是一部描写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著名长篇古典小说。这部章回体小说是在《宣和遗事》

民间故事及话本的基础上,经过元末明初的施耐庵整理加工,进行再创作而完成的。北宋末年,封建统治

者昏聩淫逸,外族入侵,加之连年自然灾害,民不聊生,正如书中所写的: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

半枯焦。家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见《水浒》第十六回)于是大大小小的农民起义接连地爆

发。《水浒》生动地描写了一支以宋江为首的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军诞生、发展、失败的全部历程;深刻

地揭示了“官逼民反”的社会根源以及起义终于演为悲剧的历史原因;揭露了封建地主阶级的黑暗统治,

歌颂了农民阶级的革命斗争,塑造了一个个为人民喜爱的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英雄人物。也可以说它是我

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

《水浒》里总共塑造了105个男人和3个女人,前些年还有人将书名改为《3个女人和105个男人的

故事》,那么我想问问大家,你最喜欢这108人当中的那个人呢?说说原因。(请学生回答)

108人的故事各有各精彩,108人的性格也各有不同,但是这108人的绝大多数都有一个共同点,

就是——血性。这让我想起了一首歌。

教师演唱或播放电视剧《水浒传》主题曲《好汉歌》

“大河向东流哇,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哇,说走咱就走你有我有全都有哇,路见不平一声吼哇,该出手

时就出手哇,风风火火闯九州哇!嘿呀依儿呀唉嘿唉嘿依儿呀„„”

在我们的印象中,梁山好汉就应该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当遇到不平之事时就会挺身而出,手刃仇敌,

铲除贪官,替天行道!歌词当中也有这么一句——“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那么是否所有

的梁山好汉都是该出手时就出手呢?

提问:林冲是否是一个“该出手时就出手”的人呢?说说你的理由。

板书:林冲——该出手时就出手?

教师明确:要了解林冲是否是一个该出手时就出手的人,我们先要对林冲的一生进行一次回顾。关于

林冲的故事,主要集中在《水浒》712回。

板书:(事先写在黑板左边)

第七回 花和尚倒拔垂杨柳,豹子头误入白虎堂

第八回 林教头刺配沧州道,鲁智深大闹野猪林

第九回 柴进门招天下客,林冲棒打洪教头

第十回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

第十一回 朱贵水亭施号箭,林冲雪夜上梁山

第十二回 梁山泊林冲落草,汴京城杨志卖刀

故事简介:

林冲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受人敬重,生活富裕,有个美满的小家庭。他对官府抱有幻想,本无

造反之心。然而奸臣高俅(高太尉)的干儿子------花花太岁高衙内,有一年在东京岳庙庙会上,看林娘子

长得漂亮,就加以调戏,蓄意霸占,( ------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

虽多次调戏都遭到抗拒但仍不死心。陆谦(陆虞候)是高衙内的一条咬人的走狗,他把林冲骗走吃酒演了

1

一场调虎离山计,又叫人骗走林娘子,幸亏侍女报信及时,林娘子才免遭侮辱。一计不成,高俅亲自出马

插圈设套,于是高俅利用权势指使他的狗腿子陆谦、富安等人设下毒计,使林冲买了一把宝刀,又传高俅

的命令,说高太尉要看那宝刀。于是林冲奉命带着宝刀去见高俅,终于被诬陷手执利刃故入军机重地白虎

节堂,图谋行刺,把他送交开封府发落。开封府尹明知林冲冤屈,但迫于高太尉威势仍判定脊杖二十刺配

沧州。高俅又令陆谦买通押差,要在赴沧州途中的野猪林害死林冲,幸被鲁智深救了。林冲和鲁智深分手

后路过柴进庄院,受到殷勤接待;柴进又写信给沧州官府托请照顾林冲。林冲到了沧州牢营,由于送了银

子给差拨、管营,又有柴进荐书,不仅免了一百杀威棒,还被派去看管天王堂。此后(课文节选的内容由

此开始),陆谦、富安奉高俅之命追踪来到沧州,与差拨、管营合谋,调林冲去看管大军草料场,想借机

烧死他,必欲置林冲于死地。林冲被残酷的现实步步紧逼,虽忍辱求全而不可得,终于杀死仇敌,走上反

抗的道路。风雪山神庙之后,林冲辗转到了柴进庄院,躲避官府的追捕。由于官兵追杀很紧,柴进就把他

介绍到梁山泊白衣秀士王伦那里去,上了梁山,成为宋江起义军中著名的首领之一。

从林冲上梁山的经历可以看出来,林冲的思想、性格有个发展变化过程,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

反抗道路。一开始的林冲并不是一个“该出手时就出手”的好汉。他的性格中有很软弱的一面。(其实,

我在读林冲的故事的时候,总是感觉很憋气,看到他每次的受辱,总是想,这下他该出手了吧,可是总是

一次次的失望,虽然后来他终于出手了,但是总觉得之前的一次次忍让有损他的英雄形象。

从林冲上梁山的经过来看,林冲一直在遭受逼()迫,所以人们说林冲是“逼上梁山”的,这个“逼”

字可谓十分的贴切。总结起来,让林冲上梁山的有“四逼”

一逼——相国寺里辱娇妻

二逼——白虎堂上设奸计

三逼——野猪林中谋性命

四逼——火烧草场断后路

刚才我们是从大的情节上看出了林冲的性格,看出了他的思想发展变化的过程。当然人物的所作所为,

一言一行都要和他的思想性格相吻合,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教材所节选的这一部分文字当中林冲的具体

的表现。

提问:从课文中的哪些细节可以看出林冲逆来顺受、委曲求全的思想性格。

第一部分( 序幕、引子,第1) 林教头沧州遇旧知。

包括插叙和林、李对话。作用 交代主要人物、事情起因。点明林冲与高俅的尖锐矛盾,说明林、

李亲密关系,留下李小二感恩图报的伏笔。

* 一个称呼d 1.板书)

提问:各位同学,当你们面对着自己不共戴天的仇人的时候你会怎么称呼他?就算不是不共戴天的仇

人,而是一个你十分厌恶的人,你会怎么叫?(设置情景,假如你对我这个老师不满,你和别人说起我的

时候会怎么叫我?)

明确:从林冲和李小二的对话里,我们看到林冲明知是高俅“生事陷害”,自己才吃了官司,被刺配到

沧州,但和李小二说到这件事时,他并不气愤、痛恨,还把高俅称作“高太尉”,甚至认为是自己冒犯了

高太尉才受了官司。这既表现了林冲的善良安分,也表现了他忍受屈辱、性格软弱的一面。(想想李逵、

鲁智深怎么称呼高太尉?鲁智深骂郑关西——腌泼才、直娘贼、破落户。鲁智深骂高衙内——那撮[zuǒ]

鸟。他说“你却怕他本官太尉,洒家怕他甚”,我不怕。他说“俺若撞见那撮鸟时,且教他吃洒家三百禅

杖去了。

第二部分(开端,2-5 节):陆虞候密谋害林冲。

陆谦密谋

小二疑心

2

识破阴谋

买刀寻敌

矛盾的展开:林冲刺配沧州后,高俅派陆谦追踪而来,密谋策划,新的冲突酝酿。没有平铺直叙,设

置悬念,没有交代来酒店的是什么人,而是通过李小二夫妻的观察,写出来人的鬼鬼祟祟,说话偷偷摸摸,

手段卑鄙阴险。再写林冲根据李小二提供有关来人的身材、相貌、年龄等分析断定是陆谦,使故事情节引

人入胜。林冲买刀寻敌,矛盾进一步激化。

* 一种冲动(d 45. 板书)

提问:林冲无辜受害,被刺配到沧州,远离了京城,高俅一伙,陆谦、富安又追到沧州,在李小二的

酒店里密谋陷害林冲。林冲从李小二那里听说了这件事之后是什么态度?表现出林冲的什么性格?

明确:林冲听到李小二的报信,并确知从东京来的尴尬人就是陆虞候时,马上意识到“那泼贱贼”是

“来这里害我”他识破了仇人的阴谋,激起了复仇的怒火,气愤地说:“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

说罢,便怒冲冲地“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次日,“带了刀,又去沧

州城里城外,小街夹巷,团团寻了一日” 透过这一声怒骂和持刀急寻的身影,人们明显地感觉到林冲的

反抗性格又向前跨进了一大步。这说明,当迫害逼到眼前时,林冲也具有了强烈的反抗意识。但是,“街

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时,“林冲也自心下慢了” 这说明他性格中还残存着妥协的一面。对仇人有

所怀疑,却失去了应有的警惕性,刚刚点燃起来的复仇怒火又慢慢熄灭了。这说明林冲的反抗并不坚决,

幻想得过且过,委曲求全。

第三部分( 发展,6-9 ):林教头接管草料场。

接管草场

老军交割

市井沽酒

本段是由陆谦的谋害到林冲杀人报仇的过渡,表面看,紧张形势缓和下来,实际上,事态正按照陆

谦的预谋发展。表面上的平静掩盖着一场生死搏斗,预示着矛盾即将进入高潮,为后文埋下伏笔。

* 一个打算 d 6 、一次祈求d 9. (板书)

提问:陆虞候等人对林冲的迫害并没有停止,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本是这伙人的诡计,想置林冲于死地,

林冲是什么态度?表现他的什么性格?(《无极》中昆仑奴对倾城说:“要好好活着。”我们的八十万禁军

教头林冲好了伤疤忘了痛,的确打算好好活着了。

明确:管营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林冲是心有疑虑的,他曾对李小二说:“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

正不知何意?”但他还是听从了安排,而且作了长久打算。当他看到草料场里自己将要栖身的小屋四下里

崩坏了时,便想:“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大难已经临头了,他却想

安稳过冬。这说明林冲的心中,复仇的念头更淡漠了,委曲求全的思想又占了上风。后来,买酒途经山神

庙时,还祈求“神明庇佑”。生命已危在旦夕,林冲却仍在幻想,这充分说明他还有随遇而安的思想。

举武松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为例与林冲对比,同样是受迫害的情况,武松是怎么做的?

[武松因杀死西门庆和潘金莲而被发配孟州。在孟州牢城,他原以为会有人加害于他,没想到不但没人

加害,而且受到了老少管营的热心款待。他们不仅不打骂武松,而且每天给武松吃好肉,喝好酒,有专人

伺候。武松不解,经询问才明白,原来,对他这么好的不是别人,正是牢里的管营施恩父子。武松虽是莽

汉,亦知世间无此便宜之事,乃叫侍奉自己之人,请小管营出来相见,否则自己不再食用送来的酒饭。但

那人坚持是小管营吩咐,好好侍奉半年三个月再说,不肯转知施恩,无奈武松坚持要见施恩,焦躁起来,

那人只好向施恩通报。

施恩工于心计,先让武松等了一会,才慢慢地从里面走出来,见着武松便拜,武松慌忙还礼,说自己

3

是阶下囚,未曾拜识,不只出手相救,免捱一顿杀威棒,更每日有酒有肉侍奉,却无半点差遣,自己“无

功受禄,寝食难安”

施恩客套一番,讲了一大堆“久闻大名”“如雷灌耳”“云程阻隔”“无物款待”的废话,哄得武松心

痒难耐,如广府话之所谓“挑起蔦条筋”,连忙追问有何事要等半年三个月才讲。

武松这么一追问,正中施恩“反客为主”之计。本来,施恩有事相求,如今变成武松欠他一个人情。

施恩见时机成熟,才说有事相求,只因武松长途刺配到孟州,路上辛苦“气力有亏,未经完足”,才会等

他休息三五个月,“待兄长气力完足”再讲。

武松一介武夫,除打打杀杀外,别无本事,总不会等到“武都头”气力完足,担担抬抬做“咕喱”吧!

一般人若直接说出因由,不会引起对方兴趣,施恩故弄玄虚,引起武松好奇心,非追问下去不可。

武松听施恩说须休息三五个月,才气力完足,不禁呵呵大笑,说道自己去年曾患三个月疟疾,其后酒

醉行经景阳冈,亦只三拳两脚,便打死一只大虫(老虎),今时今日,无病无痛,气力充足。

施恩欲擒先纵,仍故意要待武松休养一段时日再讲。武松见此,乃问施恩“只是道我没气力了?既是

如此说,我昨日看见天王堂前那个石墩约有多少斤重?”

施恩说是约有三五百斤重。武松乃邀施恩一同前往,看看自己能否“拔得动”。施恩仍叫武松饮吃完

酒再去,但武松表示回来方饮也不迟。

二人来到天王堂前,在场做工的囚徒连忙站立一旁请安。武松轻轻摇了摇石墩,大笑道:“小人真个

娇惰了,哪里拔得动!”施恩随口答道:三五百斤重石头,不可轻视。

此时,武松叫各人躲开。只见他把上半截衣裳脱下,拴在腰里,把石墩一抱,便已轻轻抱起,随之把

石墩一撇,陷地一尺深,众囚徒见了,尽皆骇然。武松随即用右手把石墩提起,往上一抛,离地一丈多高,

然后双手接住,轻轻放回原处。回过身来,“面上不红,心头不跳,口里不喘”,看着施恩与众囚徒。

施耐庵这样描述,只是夸大而已。试想三五百斤重量,折合五、六百磅,纵是当今奥运举重冠军,也

举不起。

武松得知,这施恩在城外有个快活林酒店,可以从敛财,有很好的收入,按施恩自己的话说,他“一

者倚仗随身本事,二者捉着营里有八九十个弃命囚徒,去那里开着一个酒肉店,都分与众店家和赌钱兑坊

里。但有过路妓女之人,到那里来时,先要来参见小弟,然後许他去趁食。那许多去处每朝每日都有闲钱,

月终也有三二百两银子寻觅”。后来被一个叫蒋门神的夺了去,蒋门神还将施恩打伤卧床不起许多日子。

施恩想借武松的勇力治治这个蒋门神,将失去的地盘夺回来。武松一听,欣然答应,很快教训了蒋门神,

要他归还酒店,陪礼倒歉,并离开孟州。施恩夺回快活林高兴了,但蒋门神岂肯善罢干休。他打不过武松,

就换别的办法。说通张团练张都监,以善待武松为诱饵,将武松骗到张都监府中。中秋之夜,假造财物被

盗,污武松作案,并将武松再一次发配。即使如此,他们仍不甘心,派人在发配的路上结果了武松。在飞

云浦,濒于绝路的武松,靠自己的勇武,把加害者一一战胜,然后,找到张都监府,把张都监一家老小和

蒋门神全部杀掉,临走,在墙上写着“杀人者,打虎武松也”,然后,一把火烧了张府。]

(管营施恩、蒋门神、张都监、张团练)先下手为强

第四部分( 高潮和结局,10-12自然段) 风雪夜山神庙复仇。

破庙借宿

偶听真情

报仇雪恨

林冲性格变化的转折点,与前文照应,让陆谦等人通过对话把阴谋的主使者、原因、内容、执行经过,

不打自招作了全盘交代,促使林冲性格发生根本转变。

故事情节以林冲的主要性格特征为线索,表现林冲由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思想发展过程,有力突出

4

“官逼民反”这个主题。

终于转变

提问:①林冲由幻想安度刑期到奋起反抗斗争,这个思想性格的转变是怎样完成的?

明确:草料场被陆谦等人放火烧着了。作者借陆谦一行人自己的口,将陷害林冲的全部狠毒阴谋,在

山神庙前和盘托出,小说主人公林冲和读者心头的一切疑团豁然开朗。林冲在山神庙里听到了陆虞候等人

的对话,知道了高俅指使人谋害自己的真相,这时,他才清醒地认识到,高俅一伙留给他的只有一条死路。

事到如今,林冲再也无法忍耐下去了。当他听到“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

们也能会干事”等话语时,他怒火中烧,旧恨新仇,一齐涌上心头,拽开庙门,挺着花枪,大喝一声:“泼

贼,哪里去!”这山崩地裂的一声大喝中,踏过艰苦思想斗争历程的林冲,思想性格终于爆发出质的飞跃。

他转变了立场,抛弃了幻想,手刃仇人,同前所依附的封建统治集团彻底决裂。这个“空有一身本事”“屈

沉在小人之下”的英雄,面貌一新地站立起来了。他那英勇的反抗性格,在这促使他思想升华的矛盾高潮

中,得到了充分展现。在无情的现实教育下,英雄丢掉了幻想,撇下了自家前程的包袱,终于克服了自身

的软弱忍让的弱点,挺起腰杆,带着慷慨激昂的豪情,大踏步地走上了梁山农民革命的道路。“是可忍,

孰不可忍”“忍无可忍,无须再忍”

②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所走的道路,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有什么意义?

明确:林冲性格的转变,关键在于一个“逼”字,“官逼民反”“逼上梁山”。从林冲的遭遇我们可以

看到加害于他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凶残、卑劣、阴险、狠毒。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虽然安分守己,忍辱求

全,也被逼得走投无路,愤然而起;至于广大的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群众,他们所遭受的迫害,他

们所承受的痛苦就可想而知了。因此,只有奋起反抗进行斗争才是唯一出路。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

走向反抗道路,体现作品中心思想——“官逼民反”

讲到这里,老师突然有了个“奇怪”的想法——林冲并非一介武夫,而是一个文人!大家好好思考一

下这句话,想想我为什么会这么说??

原因:林冲身上体现出了传统的中国文人的许多特点。

1、林冲受过良好的传统教育,有文化。有两个细节很传神的表现出了这一点。第一,梁山108人

里,会写诗的就只有两人,一个林冲,一个宋江。而林冲的才华明显在宋江之上。他曾在朱贵的酒亭写过

一首诗反映自己的心境“仗义是林冲,为人最朴忠。江湖驰誉望,京国颢英雄。身世悲浮梗,功名类转蓬。

他年若得志,威镇泰山东! 这首五律诗合辙押韵,声情并茂,准确地表达了自己当时的思想状态,是一

篇不可多得的佳作。可见林冲受过良好的教育。第二。服饰打扮能看出一个人的文化修养和内心思想。对

有些好汉,施耐庵只用漫画的笔法,敷衍了事。比如李逵,施耐庵干脆舍弃了服饰,只用“黑凌凌[líng]

三个字来形容。林冲出场是陪夫人到东岳庙进香,他当时离开了娘子,跑到大相国寺菜园子看鲁智打拳来

了。你看林冲生得什么模样:只见墙缺边立着一个官人,头戴一顶青纱抓留儿头巾,脑后两个白玉圈连珠

鬓环,身穿一领单绿罗团花战袍,腰系一条双獭尾龟背银带,穿一双磕爪头朝样靴,手中执一把折叠纸西

川扇子,生得豹头环眼燕额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的年纪。可林冲,原本是一个“生得豹头环眼,

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酷似张飞模样的人,却“手执一把折叠纸西川扇子”。遍览整座梁山,也就只

有燕青出场时“腰间斜插名人扇”,潇潇洒洒地渲染了他的浪子本性。而林冲,一个武将,却要手执一把

折叠扇,不禁要让人多想上三分。可以说林冲纤微、脆弱的内心,就由那把折扇暴露了出来。

2、正因为受过良好的、系统的传统教育,又加上他长期处于统治阶级的底层,因此养成了过于小心

谨慎的性格和忍辱负重的心态。(这是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通病)这篇课文中就有很多表现他小心谨慎的

细节。如:林冲要去沽酒来吃,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草厅被雪压

倒后,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便“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才“把

5

门拽上,锁了”,到山神庙里去安身。刀枪武器不离身。林冲离开天王堂时、到市井买酒时、奔山神庙安

身时,都是随身携带尖刀、花枪的。这些细节描写,符合林冲禁军教头的身分,表现他细心、谨慎的性格

特点。

3、做事有礼有节,特别讲“理”,姑且不说他在野猪林里对两个试图谋害他的官差的态度,就看看他

最后杀陆谦,也颇值得玩味。他将陆谦丢翻在地上之后,还将刀搁在陆谦的脸上,并没有马上杀他,而是

对陆谦进行了一场审判,当道理充分的说清楚了,宣判了他的死刑了以后才动手结果了陆谦的性命。试比

较一下,武松(“却是饶你不得”)和李逵(火杂杂地抡着大斧只顾砍人„„一斧一个,排头儿砍将去)杀

人的方式,我们就知道林冲太“斯文”了。

4、林冲有大多数知识分子所拥有的强烈的怀才不遇之感。林冲文武双全(论武功,整个梁山里是他

对手的就只有卢俊义、秦明、关胜、杨志等有限的几个人是他的对手,而且马上的功夫还属他第一)可惜

却只能做个八十万禁军教头。说穿了也就是个教书先生,只不过教的是武术。他就曾经跟陆谦讲过,他说

贤弟不知,男子汉空有一身本事,不遇明主,屈沉在小人之下,受这般腌臜(ā za)的气”《水浒》里

也有一首词表达了林冲初来水泊(pō)时,王伦不容他时的愁闷心情:“闷似蛟龙离海岛,愁如猛虎困荒

田,悲秋宋玉泪涟涟。江淹初去笔,霸王恨无船。高祖荥阳遭困厄,昭关伍相受忧煎,曹公赤壁火连天。

李陵台上望,苏武陷居延。

总结:

林冲身上有着两重的性格,既有作为一个武夫的刚烈和暴躁,又有儒雅内敛,含而不露的文人气。这

种儒雅内敛,含而不露的文人气,使得林冲从不展示伤口,只会默默的独自疗伤。所以,面对他人的挑衅,

他也只是一味打落牙齿和血吞。想来林冲应该出身于世家,其父对他管教必然极严,故而养成了林冲这种

过于谦和软弱的性格。旧时的一些礼义道德,往往是一把捆人的绳索。所谓“好人不见得有好报”,过于

被这些什么礼教宗法之类的腌臜东西束缚,往往忍气受辱,心身先损。因此林冲一辈子都在郁闷中度过,

他永远当不成大哥,最多只能做个大将(本来以林冲的资历,他在火并了王伦之后本应顺理成章的坐上梁

山头把交椅)。最后他患“风瘫”而英年早逝,我觉得基本上是由于忧愁郁闷所致。

综观全书,林冲是写得最有诗意的一个人。这种诗意,不是风花雪月的,而是郁结的,悲愤的,难解

的。施耐庵用重笔浓墨,写林冲的风雪歧路悲叹,写他的沉吟与感伤,都是一个极为典型的诗意文人形象。

而这种诗意形象,又透出一股文人式的失意,是文人在现实境地,处处郁郁不得志的具体表现。也能够看

出,施耐庵是动了真情的,他一再把林冲放入仄境,让那种诗意气质高度弥散,最终上升至哲学的层面,

逼真地凸现出林冲其人寂寞的质感,并且把这种寂寞质感保持到剧终。

归纳林冲的性格:

1、安于现状,逆来顺受。

2、心地善良,侠义济困。林冲在东京时曾“看顾”了李小二,在沧州服刑,还“把些银两”给李

小二“做本钱”。可见林冲很善良。他对高俅认识不足,除了他有逆来顺受的特点外,也有心底过于善良

的原因。

3、刚强,性急。李小二说他“是个性急的人,摸不着便要杀人放火”林冲听说陆虞候前来害他,

立刻大怒,说“休要撞着伐,只叫他骨肉为泥”并马上“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

里去寻”

4、做事小心谨慎。

林教头的性格:

逆来顺受,委曲求全 奋起反抗

6

下面我想讲一讲《水浒传》的细节描写

细节可以说是生活的血肉,我们在生活里边,并不是每天都是那种惊天动地的大事件,总是普普通通,

平凡的生活琐事比较多。所以细节是生活的血肉,也是小说艺术的血肉。所以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离开

了细节描写,就没有小说的艺术。“风雪山神庙”这一场真是非常细腻。让他管那个草料场,我刚才讲了,

他以为是好差事,实际上是一场阴谋,放在那儿去准备烧死他。他去了以后是一个什么情况呢?外边下着

大雪,进屋以后,他就拿起柴炭点火,生起焰火来。但是这个草棚已经坏了,风都可以刮进来,很冷,所

以当时写林冲怎么想呢?怎么过冬呢?他就想等到天暖和以后,待雪停了以后,到城里边去要唤一个泥水

匠来,把它修好。这是什么意思啊?这是想在这个地方好好过日子,对不对,不是凑合,想等雪停了以后,

把这个草棚修好。然后就写他烤了一会儿火,烤了一会儿火以后还是冷,就想到前面那个老军指示他五里

之外有一个卖酒的地方,可以去买酒喝。他因为太冷,就想到那儿去买酒。走以前,你看写这个林冲性格

非常精细。把这个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信步投东”。注意他锁门,前后两次写他锁门,

这个门有什么好锁的,里面什么东西都没有,而且都破了,他还锁,林冲这个人很谨慎。然后在半路上经

过一个古庙,就是山神庙,他还怎么呢?还进去顶礼膜拜,求这个神来保佑他,保佑什么呢?就是安安稳

稳地过日子,都走到这步田地,简直是走投无路了,他还是这种心思、打算。然后喝完酒以后,又买了一

葫芦酒,包了两块牛肉,迎着风又回到草料场。结果一看雪下得越来越大,把草厅压倒了。他这个时候想,

怎么办呢?就把这个花枪,注意这个花枪,花枪、葫芦放在雪地里边,生怕那个火没有灭,伸着手从破败

的墙壁伸进去摸一摸,摸到雪水已经把火完全浸灭了,他才放心。然后抱着一床破棉絮,挑着他的那只枪,

挑着他的酒葫芦,然后到山神庙去。这个金圣叹读《水浒传》我劝大家好好去看看,他有的批语很精彩的,

他这个地方读得很细。他就批了一句,他说:“只拿一条破絮被,说明过一夜,第二天还要回来。”他读得

很细,那就是说什么呢?就是今天晚上暂时过不下去了,我到山神庙躲一个晚上,我还得回来。就是在这

种情况下,还是能够忍受,还是要想平平安安地在这个地方过日子。

所以通过“风雪山神庙”,一系列的非常细腻的细节描写,揭示了林冲的内心世界。好端端的一个八

十万禁军教头、一个美好的、幸福的家庭,被高俅、高衙内迫害到这种凄凄惨惨的地步,还没有想到要反

抗,还要想到安安生生地过日子。你们看,作者是到无以复加之处还要加一笔。一直到草料场火起了,他

听到火起的声音,想起来了。一般的人,人之常情,想到这个情况,我是看草料场的,现在草料场火起了,

赶快逃跑啊,对不对?他不,他首先想到的是赶快去救火,你说林冲忍受到什么程度,善良到什么程度,

他想到要去救火。我刚才讲了,亲耳听到门外陆谦他们说,这次把林冲烧死了,我要拣他的骨头去请赏。

这一下子,怒气爆发出来了,打开门出去报仇,这才最后进行了转变。

所以这个细节描写,“风雪山神庙”一系列的细节,描写他的动作、他的心思、他的整个发展过程,

都写得非常细。下边就是写林冲最后打开庙门出来杀人了,林冲出来以后先是举手一枪,先把那个差役杀

死。作者在这个地方写林冲杀陆谦写得很细的,比那两个人要细。这就说明他不是为写杀人而写杀人,而

是通过杀人写林冲思想性格的转变,写他走上革命的道路。所以他满腔的怒火、满腔的怨愤、满腔的仇恨,

一下子爆发出来,是要痛痛快快地报仇。所以他对付这两个人以后,就来对付陆谦。他就大声地喝道,“好

贼,你待哪里去”,往哪儿跑,“批胸只一提,就把他提起来,然后丢翻在雪地上”。这个时候小说写林冲

杀陆谦写得很有讲究。他这个时候不要花枪了,他把枪拿来插在雪地上,“脚踏陆谦的胸口上”,踩在他的

胸口上,然后从身边取出一口刀来。我前边讲,你们要注意这个解腕尖刀,这个时候取出来解腕尖刀在陆

谦的脸上割着,先不杀他。然后发表了一篇革命的宣言。

所以作者写林冲杀人,不是一般的杀人,是写他革命造反的革命性和正义性,他杀人杀得堂堂正正,

光明磊落,写出一个英雄人物。所以这里写林冲杀人写得是很有讲究的。有这么几点:第一,他能分清主

次,主要敌人是陆谦,我先不对付你,我先把两个次要的解决了,然后集中力量来收拾主要的仇人陆谦,

7

这是一点,能分清主次;第二,不是不明不白地就把对方杀死,而是先问罪谴责。刚才我讲的,杀得光明

磊落、理直气壮,革命宣言,我为什么要杀你?你太坏了,背信弃义;第三点,就是写他杀三个人的杀法

是不一样的,用的武器不一样,杀法也不一样,详略也不一样。所以总体来说,林冲杀人杀得有身份。什

么叫有身份?八十万禁军教头,武艺高强,有斗争的经验。有性格,他很精细,很讲究策略。有思想,那

就是为正义而杀人,不是不明不白,随随便便地去杀人。有思想,有章法,就像我们写文章一样,主次、

详略都要搞清楚。哪个为主,哪个为次,哪个详、哪个略,先杀谁、后杀谁,很有章法。大家想想看,如

果换成李逵报仇,是一种什么杀法?显然是另外一个样子。所以《水浒传》写人物完全是性格化的,写得

非常好。《水浒传》对一些小的物件的处理,也是非常精细的,很值得我们注意。前面我提到挑酒葫芦的

花枪,不断地写,不是随便的。不断地写他用花枪挑着酒葫芦,几次写到。这个地方你要注意了,我们读

得不细的话,就以为那个花枪是挑酒葫芦的,实际上不是,实际上报仇要杀人的。还有就是李小二报告林

冲说陆谦他们追到沧州来了,可能要害你。林冲是专门买了一把解腕尖刀。到了最后报仇的时候,一只脚

踏在陆谦的胸口上的时候,这个时候从身上拿出解腕尖刀来了。特意为你准备的,此时不用更待何时,对

不对?所以俄国的大作家契诃夫讲剧本创作的时候,他有一句话,他说,你如果在第一幕里边,写墙上挂

着一把枪的话,那么你在后边一定要放枪,要不你这把枪就不必挂在这儿。所以我说前面写的挑酒葫芦的

花枪,还有那把解腕尖刀,都是墙上挂着的“一把枪”,后边就派上用场了。所以我们读《水浒传》要读

得很细,作者有艺术匠心的地方,不要马马虎虎读过去。

这其间的细节描写将林冲忍辱求全、随遇而安到愤而反抗、痛快报仇的性格发展演绎得淋漓尽致,不

由的人不佩服。正如鲁迅先生认为:细节描写可以起到"借一斑略知全貌,以一目尽传精神"的作用

但我们学生在习作过程中对人物描写往往“粗枝大叶”总认为通过一个故事情节便能展现人物形象,

疏不知一个细节在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的作用上,有时和一个情节、一场戏肩负着同样的作用。细节描写,

不容忽视。

当然,我们对细节描写有要求:首先要真实,需要平时细致的观察,而不是凭空编造。第二要典型,

就是要有“代表性”,要服从人物形象的塑造和中心思想表达的需要。

【针对以上两点的体会,布置了一个作文参考题目,描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可以是老师,同学,父

母。要求在写作过程中渗透上面讲到的两点,学会抓住生活中的琐事来表现人物特征,让人物在情节中“活”

起来,“站”起来。

《水浒》在人物描写上成就极高,不仅那些主要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就是那些着墨不多的次要人物

的性格特点也是毫发毕现的。例如下边这段文字就是如此。作者没有交代哪段话是谁说的(这是很有道理

的,想想是什么道理),但读者不难看出“一个”“一个”„„都指的是谁。试指出①——⑨各是谁,并

说说你这样认定的理由。

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数内一个(①)道:“这条计好么?”一个(②)应道:“端的亏管营、差拨

两位用心!回到京师,禀过太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这番张教头没得推故了!”一个(③)道:“林冲今

番直吃我们对付了!高衙内这病必然好了!”又一个(④)道:“张教头那厮,三回五次托人情去说‘你的

女婿没了’,张教头越不肯应承,因此衙内病患看看重了。太尉特使俺两个央浼二位干这件事。不想而今

完备了!又一个(⑤)道:“小人直爬入墙里去,四下草堆上点了十来个火把,待走那里去!那一个(⑥)

道:“这早晚烧个八分过了。”又听得一个(⑦)道:“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又一

个(⑧)道:“我们回城里去罢。”一个(⑨)道:“再看一看,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

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

这段话作者之所以没有交代是谁说的,那是因为林冲听到三人说话时,正在山神庙里,而“三个人在

8

庙檐下立地看火”,中间隔着两扇用大石头挡着的大门,只闻人声,不见人影。但林冲听得出这三人是:

差拨、陆虞候和富安。

①——⑨的说话人,分别是:

①、⑤、⑦是差拨。他是为实现陆谦杀害林冲的阴谋,直接献计与执行的人,他问:“这条计好么?”

是为了向陆谦邀宠;在⑤处他说明放火经过,在⑦处说明结局是为了替自己摆功。

②、④、⑨是陆谦。陆谦是奉高太尉和高衙内之命来沧州杀害林冲的,所以他说“太尉特使俺两个央

浼二位干这事”,如今“端的„„两位用心!回到京师,禀过太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他见火烧起,还

想拾一两块骨头回京复命。

③、⑥、⑧是富安。在他出场时作者即已交代,富安是陆谦的一个走卒,所以说话都是随和奉迎的态

度。

扩展思维

通过分析,大家对林冲的性格已经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了,但是我看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以后,

总觉得施耐庵在写林冲杀陆谦的时候有点小小的遗憾,那就是杀陆谦杀得太容易了,陆谦几乎没有怎么反

抗就被杀死了,总觉得不太过瘾,一个盖世的英雄人物应该有一个最厉害的反派来衬托(假如武松杀得不

是吊睛白额虎,而是猫,能显示出武松的盖世武功吗?),我在想,假如陆谦也是个武艺高强的厉害角色,

那么林冲怎么杀掉他才能更好的表现出林冲的不凡呢?请同学们思考思考,写一写这场决斗。

明确:举香港电影《英雄本色》为例说明,个人认为,可以设置个小小的细节,在打斗中,陆谦的武

器曾被打落,而林冲没有乘势杀掉他,而是叫他将武器捡起来,再次打过,最终将其杀掉——真的英雄,

就是要在战场上堂堂正正的杀掉他的仇敌!

小结:林冲杀死其他的人,都是用花枪,而杀陆虞侯却是用解腕尖刀,因为这把尖刀就是为他准备的。

林冲杀陆虞侯,其实不是在杀人,而是借杀人来控诉,控诉陆虞侯的不义,控诉社会的不公,显示林冲革

命造反的正义性,读来痛快淋漓。

林冲结尾的杀人,既是杀自己的结义兄弟,也是在杀“自己”,杀那个软弱屈辱的自己,一个新的林

冲从血腥和烈火中涅磐。

凤凰涅槃 浴火重生

传说中,凤凰是人世间幸福的使者,每五百年,它就要背负着积累于人世间的所有不快和仇恨恩怨,

投身于熊熊烈火中自焚,以生命和美丽的终结换取人世的祥和和幸福。同样在肉体经受了巨大的痛苦和磨

砺后它们才能得以更美好的躯体得以重生。

涅磐涅磐涅磐

是梵文音译,意思是灭渡”,重生 凤凰 就是凤凰再浴火后重生,所以就是指重生,

脱胎换骨。

说到烈火,让我想起了文中对风雪的描绘。一个火热,一个寒冷,大家来找一找,文章中直接描写风

的语句有几处?

明确:三处

①林冲初到草料场时,写风雪初起——“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

天大雪来。“纷纷扬扬”,写雪花之大;“卷”,写朔风之烈;“一天”,写范围之广。d 7.

②林冲去市井沽酒时,写雪势正大——“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选题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d 8.

③沽酒返回时,又进一步突出雪势之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d 9.

这三处描写中,有一个最有表现力的词,是哪一个?

9

明确:“紧”,一个“紧”字,使境界全出,十分简洁地写出了雪越下越大的情景,并且还有另外一个

非常重要的作用,什么作用呢?大家思考一下,我们一会儿再说。

侧面描写风雪的文字有哪些?

明确:①通过环境描写衬托风雪。

林冲看住处草屋时,只见:“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d 8. 林冲沽酒回到草料场,

“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d 10. 写的是草屋,给人的印象却是风很猛,雪很大。

②通过人的动作、感觉衬托风雪。

写林冲在草屋内“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 d 8. 是用人物感觉暗写风雪。写林冲则神庙里,“先

取下毡签子,把身上的雪抖了”,上盖白布衫也“早有五分湿了”。因为风雪大,天气冷,所以吃酒时,林

冲“把被扯来盖了半截身” d 10. 总之,作者在描写人物的动作、感觉时,时时不忘风雪二字。

这里的景物描写,虽然都非常简洁,但其作用却非常丰富,就像鲁迅《祝福》里面对雪的描写。请大

家归纳一下,这些景物描写有哪些具体作用?

明确:

(1)渲染气氛,烘托人物:这里的彤云、朔风、大雪,渲染了一种凄冷、悲凉的气氛,很好地烘托

了人物沉郁的心情和危机四伏的处境。当林冲在风雪中大踏步走上反抗道路时,风雪衬托了一个孤独、悲

壮、坚定、勇敢的英雄形象。

(举例:“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那个美人究竟长

得如何,作者并未告诉我们,但借助于娇艳鲜嫩的桃花,烘托出了一个美丽的女子形象。

(2)暗示情节,推动发展

①、作品通过对风雪的描写,暗示了将要发生的故事情节的趋向。

比如,管营差遣林冲去接管草料场,这对不知管营阴谋的林冲来说是一件比较好的事情,因为这个差

事既比较自由清闲,又能有一些额外收入。可是,当他取路投草料场来的时候,迎接他的却是纷纷扬扬的

一天大雪,这就暗示着他将面临着一场严峻的考验。

再如,作品在写雪的时候,两次用了一个“紧”字:“那雪正下得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

这两个紧字,不仅突出了风大雪猛的环境特点,而且暗示出林冲的处境越来越危险,形势越来越严峻,而

林冲又全然不知,这就使得读者不能不随着雪下得紧而感到紧张,替人物捏着两把汗。

作者笔下的风雪似乎一直伴随着林冲由惶惑走向反抗,完成性格上质的变化,而我们也好像和林冲一

块儿置身于风狂雪紧冰冷的天地之中,为他着急,为他担忧,为他庆贺。鲁迅先生在《花边文学·大雪纷

飞》中曾说:《水浒传》里的一句‘那雪正下得紧’,就是接近现代的大众语的说法,比‘大雪纷飞’多

两个字,但那‘神韵’却好得远了。

②、作品对风雪的描写,具有推动情节发展的重要作用,是不可缺少的。(见课件)

正是因为风大雪紧,天气寒冷,林冲才要出去买酒;如果林冲不去买酒,草厅倒塌就可能被压伤压死;

如果他不出去买酒,就不会看到山神庙,在草屋倒塌后也不会想到去山神庙过夜。正是因为风大雪紧,草

厅才被压塌,林冲无处存身,只好到山神庙过夜;如果草厅不倒塌,林冲就可能被烧死;如果他不到山神

庙过夜,就不会听到陆谦等的谈话,也就不会杀敌报仇,投奔梁山。正是因为风大雪紧,林冲到了山神庙

后,才用石头挡住庙门;如果他不挡住庙门,陆谦等人就会直接进入庙中,他也就不会从他们口中得知事

情的真相。

描写风雪的笔墨虽不多,却是故事发展的重要因素。风雪的描写,推动了情节发展,渲染了浓重气

氛,烘托了人物形象。作者笔下的风雪似乎一直伴随着林冲由惶惑走向反抗,完成性格上质的变化,而我

们也好像和林冲一块儿置身于风狂雪紧冰冷的天地之中,为他着急,为他担忧,为他庆贺。《林教头风雪

10

山神庙》中的风雪描写的确具有神韵,它体现了我国古代小说中景物描写的艺术特色,亦如我国传统的

写意画,寥寥数笔,仿佛是信手点染,却意境深远,景中有情,并且留下大片天地让读者根据自己的生活

经验去联想,去补充,去发挥。这是我们在阅读中应该认真体会、反复咀嚼的地方。

由此可见,作品的景物描写确实是非常精彩而传神的。

小结:《水浒》中有一个常常能让我感动的镜头:大雪纷飞的荒野,林冲望着熊熊燃烧的大火,他知

道,他拚命想挣扎到回去和他美丽的妻子团聚的那一天没有了,已经被这把大火吞噬了。林冲扔掉了空空

的酒葫芦,眼中含着热泪迎着呼啸的北风一个人孤独的前行,雪地里一串逶迤的脚印渐渐延伸到远方„„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情景不知有多少人感动过,因为不知有多少人同样有风雪山神庙时的苍凉心境。

金圣叹说:“林冲自然是上上人物,写得只是太狠。看他算得到,熬得住,把得牢,做得彻,都使人

怕。这般人在世上,定做得事业来,然琢削元气也不少。

青年学者萧瀚说:林冲是一个具有人道主义的帅才。

一位女性说:嫁人就要嫁林冲这样。因为他懂得珍惜爱情、呵护妻子、对家庭负责。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两首诗歌吧,也算是对这篇文章,对这个悲剧的英雄人物作一小结:

(一)

漫天风雪,无尽悲伤,

一壶浊酒,十分惆怅。

正义已死,

问苍天,

路在何方?

熊熊烈火,长天茫茫,

壮士心,英雄泪,空飞扬!

一把刀,

一杆枪,

把江湖走尽,

不再彷徨!

(二)

也曾做狗,凄凄惶惶;

壮志雄心都付与校马场。

忍千古奇冤,

只为那名利红颜

怎知我魂断肠?

巾帼聚首,英雄一堂!

从此后,我去也

换一方天地,

轰轰烈烈干一场,

好男儿,

就应该志四方!

翁贝托二世-爷爷走了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讲义

本文发布于:2023-11-10 06:00:4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5672488663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讲义.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讲义.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