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更新时间:2023-11-10 05:53:33 阅读: 评论:0

绿豆腐-瑞金市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2023年11月10日发(作者:我的组词)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为四大名著《水浒传》中的十个章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

案专题:为大家提供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相关内容的文章,以帮助大家更快

的找到所需内容。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1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施耐庵及《水浒传》的有关情况。

2、理清情节,鉴赏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

3、探究林冲性格变化对认识当时社会的意义。认识封建社会尖锐

复杂的阶级矛盾,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林冲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及社会意义。

难点: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1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作者施耐庵及《水浒传》的有关情况。

2、理清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作家作品简介:

1、作者施耐庵:

施耐庵(约1296~ 1370),生平事迹缺乏可靠记载,一般认为

是元末明初人,名子安,一说名耳,江苏兴化人。曾中进士,在钱塘

做过两年官,与当道不和,弃官回乡,从事著述。

2、作品《水浒传》:

《水浒传》原名《忠义水浒传》,甚至就叫《忠义传》。是我国

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它艺术地再现了

梁山泊农民起义的产生、发展、经过直至失败的过程,歌颂以宋江为

首的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揭露北宋王朝朝政的黑暗腐`败。《水

浒》最早为100回本,后来出现120回本,明末清初金圣叹腰斩《水

浒》,删掉了71回以后的内容,又将第一回改为楔子,成为70回本,

这样故事性增强,情节紧张生动,引人入胜,语言简练生动,人物性

格鲜明,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水浒》第十回,是最精彩的回目

之一。它具体地向我们展示了在封建统治者一逼、再逼、逼得无路可

走的情况下,林冲终于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拔刀而起怒杀仇敌,

走向反抗的道路。

三、理清文章思路:

1、理清情节。

序幕(1自然段):林教头沧州遇旧知。

开端(2-5 自然段):陆虞候密谋害林冲。

发展(6-9 自然段):林教头接管草料场。

高潮和结局(10-12自然段):林教头山神庙复仇。

2、分析文章线索

明线:林冲由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思想发展过程

暗线:敌人对林冲的陷害

四、课堂小结:

五、板书设计:

逼上梁山

杀死陆虞侯

情节 林冲接管草料场

陆虞侯密谋害林冲林

林冲沧州遇旧知

六、课后思考:

林冲原为东京八十万禁军的教头,家境殷实,生活幸福,这样的

一个人,为何会一再遭到高太尉的陷害,他又是如何走上反抗道路的

呢?

七、教学反思:

2课时

【教学要点】:

1、分析林冲的人物形象

2、分析鉴赏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认识林冲走上反抗道路的原因

与意义

【教学过程】:

一、回顾情节导入:

二、交流鉴赏:

(一)、根据情节分析林冲的人物形象。

1、林冲沧州遇旧知:

本段中主要插叙回顾了林冲的哪两件事?分别表现林冲什么性格

特点?

1)、资助李小二——正义感,侠义精神。

2)、得罪高太尉,高俅生事陷害,刺配沧州——忍受屈辱、善

良安分、不愿反抗、软弱动摇。

决,幻想得过且过,委曲求全。

3、接管草料场:

林冲看守草料场,本是这伙人的阴谋,欲置林冲于死地,但林冲

是什么态度?表现出他怎样的性格?

1)、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心有疑虑

2)、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

——放松警惕、随遇而安

3)、神明庇佑!改日来烧纸钱——充满幻想

4、山神庙杀敌:

林冲由幻想安度刑期到奋起反抗斗争,这个思想性格的转变,是

怎样完成的? 当草料场起火,林冲在山神庙里听到了陆虞候等人的对

话时,他才知道了高俅指使人谋害自己的真相,也只有到了这时,他

才清醒地认识到,高俅一伙留给他的只有死路一条。这残酷的现实促

使他觉醒,认清了反动统治者的狰狞面目。幻想彻底破灭了,与其坐

以待毙,不如反抗斗争。于是,林冲毅然杀死了仇人,投奔梁山,走

上了反抗统治者的道路。

5、小结人物性格,引入问题:回看林冲走过的道路,从东岳庙到

梁山泊,是什么大原因使一个逆来顺受的人走上杀人反抗的路?可以

用哪一个字来概括? 明确:(1)、林冲的性格特点归集起来为:安

于现状、逆来顺受,不满于封建阶级的黑暗统治,有正义感,有救弱

济贫的侠义气概。

2)、“逼”。高俅一步一步逼,①相国寺里辱娇妻②白虎堂上

遭陷害③野猪林里谋杀④火烧草料场断后路。林冲忍过了东岳庙,忍

过了野猪林,退缩到了山神庙里,等他知道再忍便是葬身火海时,他

如梦初醒。高俅一伙的步步紧逼,使林冲走投无路,终于走上了反抗

斗争的道路。

(二)、认识林冲走上反抗道路的原因和意义

1、思考:回首看看林冲所走过的路,是什么原因让这样一个逆来

顺受的人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明确:原因:关键在于一个“逼”字 ①相国寺里辱娇妻 ②白虎堂

上遭陷害 ③野猪林里谋性命 ④火烧草料场断后路 。高俅一伙的步步紧

逼,使林冲走投无路,终于走上了而反抗斗争的道路。

2、思考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所走的道路,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

社会有什么意义?

明确:有两方面的意义, ①说明当时社会的黑暗腐`败。

②深刻揭示了“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社会真理。《水浒》

的主题就是“逼上梁山”,而林冲所走的道路则是体现这个主题的典

型例子。

三、课堂小结:

四、作业设计:

课后第二题

五、板书设计:

杀敌复仇

┏━━━━━━逼上梁

┃ (奋起反抗) 亲┃忍

闻┃无

听说陆谦到来 阴┃可

┏━━━━┓谋┃忍

买刀寻敌三五日未见消耗┃

沧州遇旧 ┃┃ 自心下慢

━━━━━┛┗━━━━━━━┛

(善良安分) 接管草料场(随遇而安)

六、教学反思:

3课时

【教学要点】:

分析文中的细节描写和景物描写及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合作探讨:

(一)分析文中景物描写及作用。

1、课文题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风雪”是故事发生的主

要自然环境,文章也着力在“风雪”上作景物描写。课文是怎样描写

风雪的?

点拨:主要是从两方面描写——

1)、直接描写风雪。

林冲初到草料场时,写风雪初起——“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

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林冲去市井沽酒时,写雪势正大——“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

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离开酒店回草料场时,进一步写雪势之大——“看那雪,到晚越

下得紧了。”

(2)、用侧面描写衬托风雪。

一是通过环境描写衬托风雪。例如写草屋,“又被朔风吹撼,摇

振得动”, “那两间草屋已被雪压倒了”。写的是草屋,给人的印象

却是风很猛,雪很大。 二是通过人的动作、感觉衬托风雪。例如:林

冲在草屋内“向了一回火,觉得身上寒冷”,到山神庙里,“先取下

毡笠子,把身上的雪抖了”,上盖白布衫也“早有五分湿了”。吃酒

时,林冲“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总之,作者在描写人物的动作、

感觉时,时时不忘风雪。

对风雪的直接描写和侧面衬托交替出现,景物描写和人物描写揉

合在一起,使读者感到,林冲时时处处处于风雪交加的环境之中。

2、关于风雪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1)渲染气氛,烘托人物:这里的彤云、朔风、大雪,渲

染了一种凄冷、悲凉的气氛,很好地烘托了人物沉郁的心情和危机四

伏的处境。

2)暗示情节,推动发展:作品通过对风雪的描写,暗示了将要

迎接他的却是纷纷扬扬的一天大雪,这就暗示着他将面临着一场严峻

的考验。再如,作品在写雪的时候,两次用了一个""字:"那雪正下

得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这两个紧字,不仅突出了风大雪猛的

环境特点,而且暗示出林冲的处境越来越危险,形势越来越严峻,而

林冲又全然不知,这就使得读者不能不随着雪下得紧而感到紧张,替

人物捏着两把汗。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2

【知识目标】

一、了解《水浒》的写作背景与全书的梗概及艺术特色*

二、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发展

变化,从而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三、掌握重点词语

shuò风彤tóng云赍 迤逦yǐlǐ 酒央浼

měi

【能力目标】

一、理解环境描写的对刻画人物性*格与表现主题的作用。

、学习小说应用伏笔与照应推动情节的方法。

【情感目标】

一、在特定环境中正确评价人物性*格的多面性*,体会“官逼民x”

的道理。

【课时】二课时

【教学方法】速读法 评鉴法(配合多媒体电一影观赏教学、文学

评价写作)

【重点与难点】

一、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发展

变化,从而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是重点。

二、理解环境描写的对刻画人物性*格与表现主题的作用。学习小

说应用伏笔与照应推动情节的方法是难点。

第一课时

一、结合注解指导学生了解作品背景与基本内容,掌握重点字词。

〖《水浒传》〗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

篇小说。描写北宋末年农民起义的故事,是长篇章回体小说,是在

《宣和遗事》、民间故事及话本的 基础上,经过元末明初的施耐庵整

理再创作而完成的。北宋末年,封建统治者昏聩婬*逸,外族入侵,加

之连年自然灾害,民不聊生.正如书中所写:“赤日炎炎似火 烧,野

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于王孙把扇摇!”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

道路的重要章节,也是封建社会官逼民x的最典型的例子,可以帮助

我们认识封建社会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相关情节〗

林冲原是东京八十乃禁军教头,他的上司(太尉)高俅的干儿子高衙

内看上了他的妻子。他们设计使林冲买了—把宝刀,又传高俅的命令,

说高大尉要看那宝刀。于 是林冲奉命带着宝刀去见高俅,没想到竞被

他们诬陷为“行刺”,无辜被刺配沧州,路上,陆虞侯买通押送公人

董超、薛霸,多次要杀害林冲,被鲁智深在野猪林解 救。林冲一刺配

沧州后被派去管理天王堂。不久陆虞侯又贿买沦州管营、差拨。调林

冲去草料场,想借机烧死林冲。林冲被逼无路可走,终于走上了杀人

报仇的道路。 后来林冲辗转到柴进家,躲避官府追捕。由于官兵追杀

很紧,柴进就把他介绍到粱山泊白衣秀士王伦那里。此后林冲加入到

农民起义的队伍中。

二、小说欣赏要素知指导

小说——用语言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思想感

情和社会主题的文学体裁。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环境是塑造人物性*格与展开故事情节的关键。

环境:自然————————————————社会

作用:反映社会风貌、揭示社会本质、暗示主题

渲染特定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暗示人物心理、推动情节发展

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果

三、思考与探究

1、林冲本来是怎样的人?

2、他为什么会到草料场?为什么回目不叫“风雪草料场”?

3、影响林冲命运改变的有几个重要人物?

4、林冲为什么走上梁山?他不去行吗?

5、作者为什么要塑造林冲的矛盾个性*

第二课时

一、交流分享,谈谈自己欣赏的情节及理由

1、风雪——环境描写的作用

2、人物形象刻画的妙处——动作细节语言描写

3、情节的曲折语伏笔、照应

情节脉络:赴任遇风雪——沽酒御雪寒——大雪压草屋——夜宿

山神庙——火烧草料场——意外得真相——义愤杀仇敌——走上梁山

二、鉴赏林冲的形象与性*

武艺高强——富正义感——侠肝义胆——嫉恶如仇

奉公守法——忍辱负重——逆来顺受——软弱善良

林冲的才能和社会地位,使他养成安于现状、软弱动摇的思想性*

格。

他面对社会现实的黑暗,明知自己受了天大的冤屈,也自认是

“罪囚”;尽管对李小二有恩,还“恐怕玷辱”,自惭形秽。

他去草料场,认为是“好差使”,想修理草屋、求神明庇佑等—

—心地善良、安分守己和随遇而安,有服完刑后与家人一团一聚的幻

想。

当他得知陆虞侯前来追杀时,愤怒寻找,要报仇,找不到人,就

“心慢了”。得知火烧草料场真相后,终于醒悟,拼死抗争——思想

*格飞跃:彻底摆脱温良恭让的君子之风.走上反抗的道路。

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深刻地揭示“官逼民x,民不得不反”的

真理。

三、品读欣赏,分析景物描写的特点及作用

风雪是故事发生的主要自然环境,也是贯穿这个情节的线索。

试简析对风雪描写的不同角度:

〖直接描写风雪〗三处对风雪的直接描写。

初到草料场时写风起雪下。彤云密布,朔风渐起,纷纷扬扬卷下

一天大雪来。

纷纷扬扬——雪花之大;“卷”——朔风之烈;—天——时间之

长。

林冲出门沽酒时,写雪势。“那雪正下得紧。”

沽酒返回时,又进一步突出雪势之大。“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

了。

“紧”字,突出雪越下越大,渲染紧张的气氛,为下文情节做了

有力的铺垫。

【侧面描写衬托风雪】

林冲看住牡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

动。”——伏笔铺垫

林冲回草料场:“那两问草厅已被雪压倒了”,“火盆内火种都

被雪水浸灭了”。“摇振”“被压倒”突出狂风之烈,雪势之大,也

暗示下文情节的发生。

【描写人物动作不忘风雪】

—是为人物活动渲染气氛。

烘托林冲杀敌报仇,走上反抗道路的悲壮气氛。北风呼啸,大雪

纷飞.草料场烈焰腾空,山神庙前雪地上溅满鲜血。林冲毅然投东而

去,这是多么悲壮的情景啊!

二是推动情节发展。

因为风大雪紧,林冲想喝酒驱寒,才会在沽酒途中看到山神庙。

因为风大雪紧,草犀被风吹雪压而倒塌。杯冲才被迫到山神庙安身。

为了挡风雪,林冲才用大石块靠住庙门,才能听到敌人的-阴-谋。

为了避风雪,陆虞侯—伙才直奔庙里来。

四、探究思考:

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所走的道路,反映当时的社会的什么本质?

〖了解当时社会的黑暗、fu败〗

林冲本是北宋京城80万禁军的一槍一棒教头,有社会地位,生活

较富裕安定,他妥协软弱,满足现状,缺少反抗精神,尚且无法维持

安定生活,不能保障生命安全。广大劳动人民生活之痛苦可想而知。

由此看出当时社会的黑暗、朝政的fu败。

〖认识封建社会人民群众奋起反抗统治者的必然性*

林冲性*格的转变,关键是“逼”字。高俅一伙的步步紧逼,使林

冲走投无路,终于走上了反抗斗争的道路。当时,封建统治阶级肆无

忌惮地残害人民,使人民无法生活。为了活下去,人民群众才不得不

起来反抗斗争,这就是“官逼民x”。

《水浒》的主题就是“逼上梁山”,而林冲所走的道路则是体现

这个主题的典型例子,这使我们认识到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

道路的必然性*

五、细节欣赏

1、林冲离开草料场的细节

2、林冲到山神庙后的细节

3、林冲杀仇人的细节

4、林冲窥听仇人-阴-谋的细节

六、实践与联系

1、课外阅读《水浒》全书

2、写一段文字,介绍你最欣赏的《水浒》的一个情节或一个人物

3、预习《装在套子里的人》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3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了解作家作品;

2、了解林冲由逆来顺受、委屈求全到奋起反抗的思想性格的发展

变化;

3、学习本文通过语言、行动、心理和细节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过程和方法

1、训练学生通过揣摩人物语言、动作、及细节描写把握人物性格

的能力;

2、分析人物形象,鉴赏主要人物的语言。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认识封建社会里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

然性,从而加深学生的社会认识。

教学重点:

1、分析林冲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

2、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的作用。

教学难点: 体会心理活动描写的作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要点:

1、了解作家作品

2、积累字、词,理清文章思路和线索

教学步骤:

一、导入:

梁山好汉,108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传奇故事。鲁智深是拳打

镇关西,杨志是失了生辰纲,武松是景阳岗打虎,那林冲又是因为什

么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林冲的一段故事——《林教头风雪山神

庙》。

二、了解作者和作品

⑴ 施耐庵 元末明初小说家,生平事迹缺乏可靠记载。

⑵ 《水浒传》

《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

反映的是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故事。南宋时期,有关宋江等“劫富济

贫”“扶危济困”的英雄故事已在民间流传。元末明初,施耐庵等人

在表现水浒故事的话本、杂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创作的基础上,加工编

成了《水浒》,它艺术地再现了梁山泊农民起义的产生、发展、经过

直至失败的过程,歌颂以宋江为首的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揭露

北宋王朝朝政的黑暗。

《水浒》最早为100回本,后来出现120回本,明末清初金圣叹

腰斩《水浒》,删掉了71回以后的内容,又将第一回改为楔子,成为

70回本,这样故事性增强,情节紧张生动,引人入胜,语言简练生动,

人物性格鲜明,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水浒》和《红楼梦》、《三国

演义》、《西游记》并称为四大名著,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

就。

三、快速阅读课文,圈出生字、词,理清文章思路

)、积累字、词

1、下列读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C )

A、赍发(jī) 喝彩(hè) 砧辱 模样(mú)

B、酒撰 调和(tiáo) 迤逦 朔风(shuò)

C、差拨(chāi) 彤云(tóng) 洗漱 央浼(měi)

D、提防(tí) 仓廒(áo) 吹撼 毡笠(zhān)

解析:

A、玷辱 B、酒馔

D、提防(dī)

2、对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D )

A、当时管待林冲酒食(款待,招待)

B、只见那个人将出一两银子(拿出)

C、老军都点见了堆数(点清)

D、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减少,消失) 解析:消耗:消息

)、学生复述故事情节

)、师生共同理清文章思路

开端(1自然段) 林教头沧州遇旧知。

发展(2-5 自然段) 陆虞候密谋害林冲,林教头买刀寻敌。

进一步发展(6-9 自然段):林教头接管草料场。

高潮和结局(10-12自然段) 风雪夜山神庙复仇。

)、分析文章线索

明线:林冲由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思想发展过程

暗线:敌人对林冲的陷害

四、结束语:

林冲原为东京八十万禁军的教头,家境殷实,生活幸福,这样的

一个人,为何会一再遭到高太尉的陷害,他又是如何走上反抗道路的

?我们下节课分解。

教学要点:

1、分析林冲的人物形象

2、认识林冲走上反抗道路的原因与意义

教学步骤:

一、根据情节分析林冲的人物形象

1、补充介绍与课文有关故事情节

林冲是《水浒》里一个有代表性的人物,是一个由安于现状的小

官吏最后被逼上梁山的典型。他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的教头,他的上

司太尉高俅的儿子高衙内看上了他的妻子。高俅及手下陆虞候设下一

条毒计,让林冲买了一把宝刀,然后高俅命令林冲带宝刀入府,乘机

诬陷林冲阴谋行刺,林冲因此被刺配到沧州。在去沧州的路上,押送

的公人被陆虞候买通,多次想杀害林冲,幸亏被鲁智深救下,安全来

到沧州。以下是课文的情节。后来林冲逃到柴进家里,柴进又把他介

绍到梁山,成了农民起义军的一员。

2、分析林冲的人物形象

⑴沧州遇旧

①李小二“在东京时,多得林冲看顾”,后又是林冲“救了他免

送官司”,并“与他赔了些钱财,方得脱免”,最后还是林冲“赍发

他盘缠”才“于路投奔人”。这充分体现了林冲行侠仗义,扶危济困

的性格特征。 ②林冲来到沧州,虽然感到前途渺茫,但仍存有幻想,

违心地说自己是“恶了高太尉”才“刺配到这里”,对自己遭受陷害

的冤情,虽有怨意,但更多的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说明他安于刑

徒生活,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并无反抗之意,抱有刑满释放,重获

生路的希望。 ③“我是罪囚,恐怕玷辱你夫妻两个”这淡淡的一句,

表明扶危济困的英雄林冲,身在危难之中,依然不顾自己的苦难,一

心为别人着想的高贵品质。

⑵买刀寻敌 当林冲得知陆谦来到沧州陷害他时,他大怒,离开酒

店去买了一把解腕尖刀,前街后巷地去寻,这时的林冲具有强烈的反

抗意识,但寻了三五日,不见动静,他“也自心下慢了”,显示出他

安于现状的性格。

⑶ 接管草料场

①调他到草料场时,他不但没有意识到是新的阴谋,反而认为是

“好差使”。见草屋已“四下里崩坏了”,就想等“雪晴了,去城中

前所依附的封建统治集团彻底决裂,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二、认识林冲走上反抗道路的原因和意义

1、原因:关键在于一个“逼”字

①相国寺里辱娇妻

②白虎堂上遭陷害

③野猪林里谋性命

④火烧草料场断后路

2、意义:

①说明当时社会的黑暗

②深刻揭示了“官逼民,民不得不反”的生活真理

三、合作探究: 林冲杀差拨和富安,用的是花枪,为什么杀陆谦

用的是尖刀?而且如何认识其手段的残忍? 杀陆谦的解腕尖刀本就是为

他而准备的。林冲杀陆虞侯的手段是残忍了些,但唯其如此,方能显

示敌人的阴险狠毒和林冲的被逼无奈,最终忍无可忍,以此来释放心

中的愤怒。因而林冲杀陆虞侯,是借杀人来控诉,控诉陆虞侯的不义

和社会的不公,从而显示林冲造反的正义性;林冲杀人,既是杀掉自己

的结义兄弟,也是在杀“自己”,杀掉那个逆来顺受、委曲求全的自

己,而一个全新的林冲也从血腥和烈火中涅磐。

教学要点: 分析文中的细节描写和景物描写及作用

教学步骤:

一、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然后分析其作用

1、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

①开头细致描写了陆虞候等人鬼鬼祟祟的言谈举止,暗示他们是

在密谋害人的事,而且和林冲有关系。这些细节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

的发展,引出了李小二给林冲报信,林冲寻敌复仇的情节。

②林冲要去沽酒来吃,离开草料场时,“将火炭盖了……把两扇草

场门反拽上锁了。”草厅被雪压倒后,林冲“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

起来”,便“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才

“把门拽上,锁了”,到山神庙里去安身。这些细节描写,一方面表

现了林冲安分守己、办事谨慎的性格,另一方面也告诉读者,草料场

起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林冲疏忽,使情节发展合情合理。

③林冲进了山神庙,“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

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这个细节描写为下文“用手推门,却被石

头靠着了”埋下伏笔,陆虞候等人只好站在庙外边看火边说话,林冲

躲在庙内听得一清二楚,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完成了性格上的重大转

变。看来,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细节。

④关于刀枪武器不离身的细节描写。林冲离开天王堂时、到市井

买酒时、奔山神庙安身时,都有关于随身携带尖刀、花枪的细节描写,

最后,才有“挺着花枪”冲出门去杀死仇人的情节。这个细节描写,

既符合林冲禁军教头的身分,表现他细心、谨慎的性格特点,又使故

事情节天衣无缝。

⑤关于方向位置的细节描写。关于方向位置,文章交代得很清楚:

沧州城东15里有草料场,草料场东三二里有市井,草料场和市井中间

有一座山神庙。林冲买酒、到山神庙,都是往东走。发生在同一时间

的陆虞候等到草料场来放火陷害林冲是由草料场西面而来,这样双方

就不可能在路上相遇了。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却至关重要,使情节

发展入情入理。

2、合作探讨: 文章两次写到了偷听,请找出来并比较它们的不

同之处。

①店里:李小二的妻子有意去听,但由于陆谦等人是在谋划害人

①.刚去草料场,“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

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②.出门沽酒时,“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 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

雪下得紧。”

③.沽酒返回时,“看那雪, 到晚越下得紧了。”

2、用侧面描写 到草料场后,“仰面看那草屋时,四下里崩坏了,

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这些描写,使读者对当时风大雪紧,留

下具体印象。正因为风大雪紧,林冲才出去沽酒,才会途中见到山神

;正因为风雪越下越大,草屋才被大雪压倒,林冲才去山神庙安身;

因为风雪大,为了抵挡风雪,林冲才将大石头堵门;正因为庙门被抵推

不开,才有机会让陆谦等人的阴谋暴露,促使林冲性格变化,起到推

动情节层层发展的作用,同时渲染了气氛,衬托了人物性格。那密布

的彤云,怒号的朔风,飞扬的大雪,破败的草料场,孤寂的破庙,形

成一种荒凉、寂寞的冷酷气氛,而草料场那“必必剥剥”地爆响,

“刮刮杂杂”地燃烧起来的熊熊烈焰,也点燃了林冲反抗的怒火。正

是在这悲壮、凄凉的气氛中,林冲完成了他性格的重大转变,走上了

反抗的道路。

3、作用: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

三、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水浒传》第七~十二回。 2、完成学

案和习案

【教学总结】

课上完了,心中有不少的感受,现在谈谈自己的思考。

首先谈谈这堂优质课做得较为成功的方面:

一、整个教学设计,简明精巧,删繁就简,目标明确,重点突出,

设计的问题,环环相扣,层层推进。课堂的教与学,紧紧围绕“风

雪”,抓住“风雪”在小说中的作用这个关键问题展开研讨,使学生

在一定程度上,认识了本文的思想意义,了解了这部作品的艺术特色,

选好关键问题,不要面面俱到,只求突破一点,再由表及里,再由点

到面,实现目标。这一点尤其适合我校大面积基础较为薄弱的高中生

的学习情况。

二、道德情感价值观的培养也在过程中得以渗透。在理解“风雪”

在文中主要作用过程中,结合人物及其在情节发展中的发展变化,让

学生感受到了林冲这个人物在妥协中挣扎,在挣扎中最终走向反抗的

飞跃,学生明白了“风雪”与“火”是对林冲人性的一次极大的考验,

知道了封建黑暗现实,及人要在逆境中抗争才能有出路的道德情感方

一、本人在执教过程中,对于教学节奏的控制还欠佳,表现有三:

一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风雪在文中的主要作用”这一活动未

能充分展开,学生的理解较浅显,我担心学生不能说到位而又影响时

间,有些问题教师说得过多;二是最后对本节课内容的拓展也没有时间

完成,只能匆匆展示出题目来,把他临时作为课后作业来处理了,一

定程度上削弱了课堂的完整性;三是课件的使用与制作在细节方面没有

把握好,出现了漏字的现象,幻灯片的展示时间也过快,学生跟不上

速度,就是部分老师也没看到就一闪而过了。

二、这一堂课上,学生的积极性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问题主要

在我的身上,由于自己的引导没做到深入浅出,学生要回答完整有一

定难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学生的热情,影响了教学效果。在这

篇课文中,品味“风雪描写在文中作用”这一环节因为是重点部分,

壶口瀑布教案-折断的翅膀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本文发布于:2023-11-10 05:53: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5668132957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