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备课资料与教案

更新时间:2023-11-10 04:57:37 阅读: 评论:0

读红岩有感-天时地利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备课资料与教案
2023年11月10日发(作者:文艺委员竞选稿)

6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课文鉴赏说明

有关情节

《水浒传》中的英雄们都是被逼上梁山的,而其中最具有典型意义的就是林冲。他原是

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地位不低,又有一个贤惠的妻子和美满的家庭,使他对封建统治者和

自身的前途抱有幻想。他虽然武艺高强,对“屈沉在小人之下”有满腔怨愤,却也养成逆来

顺受、忍辱妥协的性格。像他这样的人是很不容易加入农民起义队伍的,然而他偏偏被逼上

梁山。事情的起因是:他妻子往岳庙烧香还愿,遇上高太尉(高俅)的义子高衙。高衙看上

了他的妻子,便进行调戏。他闻讯赶来,于怒喝声中举拳欲打时,一看是上司的儿子,“先

自手软了”。不但自己不敢打,甚至阻拦鲁智深去追高衙,说是“自古道:不怕官,只怕管。

林冲不合吃着他的请受,权且让他这一次”。这里,第一次显示出林冲屈辱忍让的性格。但

是逆来顺受并不能使林冲摆脱困境。陆谦与高衙进一步设下陷阱,让林冲误入白虎堂,刺配

道,遇险野猪林……在一个接一个的打击迫害下,林冲的反抗性格逐步强化。尽管如此,他

依然想从妥协退让中寻求苟安,没有放弃“挣扎着回来”的幻想。林冲这种矛盾心理,在本

课中达到高潮。

课文结构

第一部分(第1段):遇旧。

通过插叙和对话,交代林冲来的原因是高俅的生事陷害,同时点明林冲与小二的关系。

小二和小酒店,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安排。一方面表现林冲的思想性格特征,另一方面也是为

下面情节发展做铺垫。写小酒店不光是为了招待林冲,更重要的是为了接待陆谦他们。对林、

二人往事的插叙,既表现了林冲扶危济困的性格特征,又使小二夫妻感恩戴德的行为显得合

情合理。“我因恶了高太尉……”几句,对自己遭受高俅陷害的冤情虽含有怨气,但更多流

露出的却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可见林冲此时还有忍辱负重、听天由命的软弱一面。他心

中还抱有刑满释放、重获生路的愿望。

第二部分(第2至第5段),买刀寻敌。

林冲到服刑,高俅仍不放过,派陆谦追杀。两个“闪”字和一连四个“只见”“只见一

个人……”“只见那个人……”“只见那个官人和管营、差拨两人……”“只见那人……”)用

得很形象,把陆谦等人密谋设计、鬼鬼祟祟的情态,活灵活现地表现出来。尽管如此,还是

被小二看出破绽,并告知林冲。林冲大惊,决心“叫他骨肉为泥”。于是大怒离开酒店,买

把解腕尖刀,“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写到这里,眼见就要有一场厮杀。作者却故意宕开一

笔,写林冲寻了三五日,不见动静,“也自心下慢了”;陆谦等人在小酒店里一闪后,也消失

得无影无踪。矛盾冲突暂趋平静。

第三部分(第6至第9段),到草料场。

这一部分是情节“发展”与“高潮”之间的过渡。主要写两件事:一是新旧交接,二是

沽酒。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林冲雪夜向火,老军留赠酒葫芦,草料场风吹屋动等一系

列细节,写得平淡、轻松,若无其事。

第四部分(第1012段),雪夜报仇。

这一部分既是故事的高潮,也是故事的结局。共写三件事:一是荒庙借宿,二是真相大

白,三是奋起杀敌。这里,作者借陆谦等人之口,将陷害林冲的阴谋诡计和盘托出,林冲和

读者心中的疑团顿时解开。至此,林冲已忍无可忍,于是手起刀落,奋勇杀敌。其中“杀人

可恕,情理难容”八个字,既表现了这个受尽奸贼迫害的英雄挥刀杀人举动的理直气壮,正

义凛然,也充分揭露了高衙、陆谦等人卑鄙狠毒和罪不容恕。

人物形象

林冲武艺高强,富有正义感,侠肝义胆,嫉恶如仇,同时又有奉公守法、忍辱负重、软

弱善良的一面。林冲的才能和社会地位,使他养成安于现状、软弱动摇的思想性格。他不满

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社会现实的黑暗,明知自己受了天大的冤屈,也只是淡淡地说一句“我因

恶了高太尉”而已,并且自认是“罪囚”。对小二,尽管有恩于他,还“恐怕玷辱”。甚至在

调他去草料场时,他不但没有意识到是新的阴谋,反而认为是“好差使”,还想“唤个泥水

匠来修理”草屋,求“神明庇佑”等,这都说明他的心地善良、安分守己和随遇而安,还有

服完刑后与家人团聚的幻想。然而,他毕竟是一个耿直、磊落、血气方刚的汉子,是一个“摸

不着便杀人放火”的“性急的人”,他的“涵养”也有一定的限度。所以当他得知陆虞候前

来追杀时,先是“大惊”,要“叫他骨肉为泥”,既而“大怒”,带刀“一地里去寻”。当他明

白火烧草料场的真正原因时,再也无路可走,“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

只有拼个你死我活,才可能绝处逢生。一声断喝,表明林冲思想性格终于爆发出质的飞跃。

经过这场血的洗礼,他彻底摆脱了温良恭俭让的君子之风,走上反抗的道路。林冲性格的发

展和生活道路,深刻地揭示了“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生活真理。

艺术特点

1.详略有致的细节描写

课文有十分精当的细节描写。如两处写“偷听”一为小二妻子奉命在小酒店有心偷听,

一为林冲在山神庙门无意偷听。前一处略写,因为是密谋,所以才听不清,造成悬念;后一

处详写,谈话者得意忘形,高谈阔论,听者听得真真切切,怒火喷发。多处写到“火”“雪”

“向火”“火盆”,生起“焰火”“将火炭盖了”“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等都是铺垫,草

料场烈火冲天和英雄怒火中烧才是作者写“火”的真意。直接写“雪”则有三处,林冲刚到

草料场,“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说明矛盾冲突的浪头开始涌起;沽酒时,“那雪

正下得紧”,预示着紧气氛在逐渐增浓;怒杀仇敌时,那雪“越下得紧了”,更有卒章显志之

妙。正如鲁迅《“大雪纷飞”》所说:《水浒传》里的一句话‘那雪正下得紧’,就是接近现

代的大众语的说法,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却好的远了。

2.简洁明快的白描手法

作者刻画人物,主要是通过对人物行动的描述,很少作静态的描写。一个人物的性格,

往往是通过故事来表现的。而对于一个场面的动作描写,又往往是不加渲染烘托,只是简洁

地描写言语动作,而不是单纯的心理描写,也不旁加议论,用白描的手法写出人物的神情心

态。

板书设计

1.结构板书

情节 遇旧 开端

买刀寻敌 酒店密谋

小二生疑 发展

询问实情

买刀寻敌

到草料场 草厅交割

酒店沽酒 过渡

雪夜报仇 庙里借宿

真相大白

奋起杀敌 高潮 结局

2.人物板书

林冲 武艺高强,正直善良

侠肝义胆,嫉恶如仇

忍辱负重,软弱动摇

解题指导

这道题主要让学生通过人物语言,以及情节的发展、细节的描写,理解人物的性格。

1.林冲到后,遇见小二。交谈中,他不在意小二说感恩的话,而指着自己的脸上说:“我

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又说:“我是罪囚,恐怕玷污你夫

妻两个。”这表明扶危济困的林冲,不顾自己的危难,一心为别人着想,其厚道、克己的品

德跃然纸上。当然,此时的林冲,也有点自惭形秽的味道。

2.后来有两件事促使林冲走上杀人报仇的道路。一是小二面告陆谦三人密谋陷害他,

是他亲自听到仇人密言要加害于他,他才拔刀而起。这一变化表明林冲从忍辱到反抗,思想

性格发生了质的飞跃。林冲毕竟是个血气方刚的汉子,其心的反抗种子终于萌发出来了!

3.这些细节描写,说明了林冲做事细心、缜密。这与他长期的曲折遭遇有密切联系。他

事事留意,处处小心,不敢造次,生怕惹祸,因而培养了心细如发的性格特征。

这道题主要让学生理解写景在本文中的作用。

作品写大风雪,使人感到阴寒颤栗,自然会增加对林冲的同情,也映衬着他随遇而安性

格的一面,为后面被逼上梁山蓄势,进而影响着故事的发展。

这道题意在使学生注意白话小说的语言特点。

1.主:出面做主

2.不时间:随时,时时,经常不断地

3.将来:拿来

4.书:书信

5.尴尬:行为、态度不正常

6.下饭:(下饭的)菜肴

7.消耗:消息

教学建议

这篇课文虽然是节选,但故事情节曲折生动,而且又是单线结构,会引起学生的阅

读兴趣。教学中不必面面俱到,可把重点放在林冲这个人物性格的评析上。让学生正确理解

林冲这一形象所暗示的“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的社会现实。

本课中有一些古代白话词语,是当时特有的汉语词汇。这些词语,既不同于文言词

语,也有别于现代汉语词语。要弄清这些词语的意思,主要是参照上下文,才能准确理解其

含义。比较特别的,课本已经作了注释,主要是讲清他们同现代汉语在词义和用法上的不同

之处。

有关资料

施耐庵与《水浒传》

施耐庵的生平事迹不详,一般认为是元末明初人。20世纪20年代以来,兴化地区陆续

发现一些有关材料,《施耐庵墓志》《施耐庵传》等。《墓志》说他生于1296年,死于1370

年,曾中进士,在钱塘()做过两年官,与当道不合,弃官回乡,从事著述。由于材料相互

矛盾之处不少,这些材料的真伪问题学术界一直未有定论。

《水浒传》是明代长篇小说,它的作者,明人说法不一,有说施耐庵和他的学生罗贯中

合作,现在大都认为是施耐庵所作。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全过程的长篇小

说,并非一人一时之作,而是在民间口头传说、艺人讲说演唱的基础上,由文人加工编撰而

成。全书前半部写“官逼民反”好汉林冲、鲁智深等一个个被“逼上梁山”在宋江上山后,

写了几场反土豪、打官军的战争;后半部写宋江被招安,攻辽,打方腊,最后以悲剧结局。

它反映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的规律。起义英雄的行动,是由小到大,由个人反抗到集体行动,

由无组织到有组织,最后汇成一股浩浩荡荡的起义大军。作者对起义英雄予以充分的肯定和

热情的讴歌,特别是对一些出身下层社会的英雄,如逵、三阮、武松、石秀等,他们受剥削

压迫最深重,反抗性也最强,为了正义事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这些朝廷的叛逆,所谓“不

赦”的罪人,个个可敬可爱,光辉动人。对封建阶级的黑暗势力则尽情揭露,从最基层的屠、

西门庆等,到上层的梁中书、高廉之流,以及他们的靠山蔡京、高俅,将他们写得丑恶不堪,

和梁山英雄形成鲜明的对比。本书结构严整,以官逼民反、替天行道为主线,每一个故事如

林冲上山、武松打虎、智取生辰纲等章回,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语言以口语为基础,明快,

洗练,准确,生动。叙事绘声绘色,极为传神。总的说来全书的艺术水平是不平衡的,后半

部不如前半部。

《水浒传》有多种版本,现存有明代100回本和120回本,还有清代金圣叹评点的70

回本。

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赏析

优秀古典小说《水浒传》,在我国人民群众中流传甚广,影响深远。书中第十回“林教

头风雪山神庙”,历来是为人们击节称赏的著名篇章之一。在这一章中,作者运用了多种艺

术表现手法,着力描写了林冲从一个封建统治集团的依附者,被徽宗皇帝的宠臣太尉高俅陷

害得家破人亡,终于投奔梁山,成为农民革命英雄的转化过程。在人物性格的精细刻画和故

事情节的生动描写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在灿若群星的“梁山泊”英雄形象中,林冲是人们十分喜爱的一个。他是东京八十万禁

军教头,这不算低的社会地位,加上优厚的俸给、温暖和美的小康家庭等多种社会因素,使

他对封建统治者和自身的前途存有幻想。虽然他武艺高强,对“屈沉在小人之下”也有一腔

怨愤,却养成了逆来顺受、忍辱妥协的性格。他在小说中刚一出场,就遇到高俅的干儿子“花

花太岁”高衙拦路调戏他妻子。当他闻讯赶来,于怒喝声中举拳欲打时,一看“是本管高太

尉螟蛉之子高衙”“先自手软了”。在爱妻遭调戏的奇耻大辱面前,职任八十万禁军教头,

英名远播的林冲,居然咽下了一腔盛怒,不但自己不敢打,甚至阻拦鲁智深去追打高衙,说

是:“自古道:不怕官,只怕管。林冲不合吃着他的请受,权且让他这一次。”这里,第一次

显示了林冲屈辱忍让的思想性格。但是,逆来顺受并不能解脱林冲的困境,当陆谦设计调开

林冲,妄图让高衙凌辱他妻子时,林冲按捺不住了,他把咽下去的一腔愤怒,全部倾泻

到无耻走狗陆谦身上。这时,林冲仍然避免触及“本管高太尉”,但从他拿了尖刀,追寻陆

谦的激烈行动中,可以看出林冲反抗性格的缓慢发展过程。后来,他在陆谦与高衙进一步设

下陷阱,阴谋迫害下,误入白虎堂、刺配道、遇险野猪林……在一个接一个的打击迫害中,

林冲的反抗性格逐步发展和增强。尽管如此,他依然想从妥协退让中寻求苟安,没有放弃“挣

扎着回来”的幻想。林冲思想性格上这种矛盾斗争,“风雪山神庙”这一回中,达到高潮,

发生了突变,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他终于挣断了逆来顺受、忍辱求生的思想绳索,反抗性高

度升华,走上了造反、起义的道路。

第十回一开头,作者先写了小二和小酒店,这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安排。林冲被诬陷

下狱,刺配,在难中忽然间遇见故人小二。作者顺笔交待了林冲在东京时曾救助过他,使小

二免遭官司,还为他赔了钱财,又接济他路费。这一简短的插叙,既表现了林冲扶危济困的

性格特征,又使小二夫妻感恩戴德的行为显得合情合理。林冲告诉小二“我因恶了高太尉,

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对自己遭受统治者陷害的冤情,讲述中虽含有怨

意,但更多流露出的却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由此可以看出,林冲此时的思想性格,还没

有完全摆脱忍辱负重、听天由命的软弱的一面。他心中仍旧抱有刑满释放、重获生路的愿望。

林冲还对小二说:“我是罪囚,恐怕玷辱你夫妻两个”。这淡淡的一句话,分量却不轻:它表

明扶危济困的英雄林冲,身在危难之中,依然不顾自己的苦难,一心为别人着想的高贵品质。

作品开头的这段描写,自然而又亲切。一方面表现了林冲的思想性格特征,另一方面也

是为下面情节发展而特意预先安设的。写小二的小酒店,不光是为了招待林冲,更重要的是

为了接待东京高衙差来的陆谦和管营、差拨。小说描写这一天,小二正在门前安排菜蔬下饭,

忽见一个人闪进酒店,随后又一个闪了进来,同本不相识的管营、差拨窃窃私语。这两个“闪”

字用得很形象,把搞阴谋诡计的坏人那种鬼鬼祟祟的情态,活灵活现地反映出来了。一连四、

五个“只见那人”“只见那人说道”……写得若隐若现,扑朔迷离。当小二将刚来小酒店的

那人容貌──“五短身材,白净面皮,没甚髭须,约有三十余岁”──和“高太尉”等只言

片语告诉林冲时,林冲不觉大惊道:“正是陆虞候。那泼贱贼敢来这里害我!休要撞着我,

只叫他骨肉为泥!”说罢,大怒离开酒店,买了一把解腕尖刀,前街后巷去寻。透过这一声

怒骂和持刀急寻的身影,人们明显地感觉到林冲的反抗性格又向前跨进了一大步。为杀仇人

而不顾自己是一个充军流放的罪囚,报仇雪恨的强烈欲望,使他将前程、生死等一切利害关

系都置之度外了。这一描写,正是通往林冲性格突变道路上的一层重要台阶;铺设了这个台

阶,下面林冲思想的飞跃,就更加合乎情理。

林冲又惊又怒拿刀去寻找陆谦,读者读到这里,精神也为之一震,矛盾冲突的浪头一下

子漫涌而起,好像紧接着就是一场血肉迸飞的厮杀,“小二夫妻两个捏着两把汗”读者也捏

着一把汗。然而,作者却老练地虚晃一枪,盘马弯弓,引而不发。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

山峦起伏,愈见其万千气象;文势跌宕,更能够引人入胜。《水浒传》的作者深谙其道,他

在这里故意顿了一笔,写林冲寻了三五日,不见动静,“也自心下慢了”;陆谦等人在小酒店

里一闪后,也消失得无影无踪。矛盾冲突的浪头起而又伏,于暗伏中积蓄力量,准备迎接更

大的冲击和高峰。

接下去,作者以圆熟灵动、细腻入微的笔触,描写了林冲雪夜向火,老军留赠酒葫芦,

草料场风吹屋动等一系列生活细节,写得平淡、轻松、若无其事。本是“山雨欲来”之势,

矛盾冲突已趋激烈,而高潮到来前夕却越显得“密云不雨”般地平静,这正是生活辩证法在

艺术创作中的生动体现。

最后,草料场被陆谦等人放火烧着了。作者借陆谦一干人自己的口,将陷害林冲的全部

狠毒阴谋,在山神庙前和盘托出,小说主人公林冲和读者心头的一切疑团豁然开朗。事到如

今,林冲再也无法忍耐下去了。当他听到“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时,也

道我们也能会干事”等话语时,他怒火中烧,旧恨新仇,一齐涌上心头,拽开庙门,挺着花

枪,大喝一声:“泼贼哪里去?”这山崩地裂的一声大喝中,踏过艰苦思想斗争历程的林冲,

思想性格终于爆发出质的飞跃。他转变了立场,抛弃了幻想,手刃仇人,同前所依附的封建

统治集团彻底决裂。这个“空有一身本事”“屈沉在小人之下”的英雄,面貌一新地站立起

来了。他那英勇的反抗性格,在这促使他思想升华的矛盾高潮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出自林冲口中那“杀人可恕,情理难容”八个字,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这受尽奸贼迫害的

英雄,举刀杀人行动的理直气壮,正义凛然;充分揭露了高俅、陆谦这些封建统治者及其走

狗的卑鄙、狠毒和罪恶。草料场被烧毁,又杀了陆谦等人,在封建统治者看来,林冲犯下了

弥天大罪,罪不容诛;到了这个地步,林冲的一切退路都被彻底堵死,只剩下“逼上梁山”

这一条光明大路了。于是,在无情的现实教育下,英雄丢掉了幻想,撇下了自家前程的包袱,

终于克服了自身软弱忍让的弱点,挺起腰杆,带着慷慨激昂的豪情,大踏步地走上了梁山农

民革命的道路。

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回故事中,除了人物形象刻画的突出成就外,在艺术描写

的其他方面,也不乏精彩之笔,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如这一回前后两处写到了偷听别人

谈话,前者是写在小酒店里,小二听到差拨口中呐出“高太尉”三个字时,就疑心与恩人林

冲有关系,连忙叫妻子前去暗暗偷听。后者写林冲在山神庙里偷听到陆谦等人的谈话;这两

处偷听,写得详略有致,各具特色。

前者小二的妻子奉丈夫之命有心去听,而且是听了“一个时辰”,却仅听到没头没尾的

半句话:“都在我身上,好歹要结果他性命”;后者是林冲伏在庙门,无意之中在短暂的霎那

间,却听清了陆谦等三人的全部对话──“一个道”“一个应道”“那一个道”“又一个

道”,……一共八九句对话,听得一字不漏,洞悉贼人的全部阴谋。两次偷听,一详一略,

都恰到好处,匠心独运。前者是陆谦等人在小酒店里密谋策划害人的亏心事,贼人心虚,怕

人听到,只能暗中窃语;小二妻子的隔墙之耳,当然不易听清。而且在这个时候如果完全听

清了陆谦等人的密谋,那么下面的故事发展就会索然寡味;但要是连半句也听不到,那么情

节也就无法曲折起伏地开展下去了。只有听得不清楚,藏头露尾,似是而非,才能在小二夫

妻、林冲和读者的心中,都产生一个共同的疑团──这些人到底要干什么?林冲有没有生命

危险?这种艺术表现手法叫做“悬念”。悬念不解,扣人心弦,文势渐渐蓄起,矛盾冲突步

步推向高潮。

而后者,林冲是在风雪之夜的山神庙里,陆谦等三人放火成功,压根儿也想不到深夜冷

落萧条的山神庙里会有人,更想不到会是林冲;加之这是在他们自以为阴谋得逞、按捺不住

心狂喜时的私下畅吐,免不了得意忘形,毫无顾忌;林冲仅隔庙门,当然听得清清楚楚。试

想这个时候,要是不能听得全部阴谋,也就不可能迅速地、一下子激起林冲胸中的无比愤怒。

只有听得真真切切,一字不漏,才能立即点燃起林冲胸中的复仇烈火,不顾一切地挺枪杀仇

人,使林冲的思想性格发生飞跃的突变。前者略写,显得惜墨如金,恰到好处;后者详写,

又简直泼墨如云,毫不过分。

这第十回的回目叫做“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作者落笔中处处不忘

记“火”和“雪”。精心描写“火”和“雪”这两种互不相容的事物,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暗示着林冲和高俅、陆谦等人是水火不相容的。而对“火”“雪”的具体描写,不但简洁、

新颖,不落俗套,而且跟矛盾冲突的进展步步紧扣,为刻画人物性格服务。

火烧草料场的前前后后写了许多火。草料场是最怕火的地方,作者偏偏在最怕火的地方

不厌其烦地写火。林冲第一次推开草料场的大门,一眼就瞧见一个老军在“向火”。这个老

军向林冲进行移交时,特地将“火盆”借给林冲;林冲在床上放下包裹被卧,就坐下来生起

“焰火”来了。火渐写渐大,作者故意布下一串疑影,使人担心烧掉草料场的火,可能是由

火盆里引起的。但接着写林冲为了御寒要去买酒,就随手“将火炭盖了”。一路写火而来,

到这里轻轻一盖,火在人们面前溘然消逝了。等到林冲买酒回来,见草厅被大雪压倒时,林

冲首先想到的不是行物品,而是担心“恐怕火盆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去摸

时,火盆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这个细节突出地写出了林冲性格精细的一面。短短的一句

话中,写“火盆”“火炭”“火种”,连续而来的“火”字,但都完全灭了,连一点火星都没

有。这一笔交代尤为重要,说明草料场里将要烧起的大火,决不是“火盆”中的火蔓延而起

的,肯定是别有用心的纵火。

等到林冲在山神庙里倚壁喝酒,忽然听到外面必必剥剥的爆响,从壁缝里往外一看,

见草料场烈火冲天。这才是作者要写的火。正当林冲惊疑而起要去救火时,听到了陆谦等三

人在庙门外吐露了他们的全部阴谋,一股无名的怒火顿时从林冲心头熊熊燃起。此时此刻,

自然界的天空中是北风怒号,大雪纷飞;草料场中是大火漫天,烧着了的草料必必剥剥地响

成一片,林冲的胸中,则怒火腾腾。他迎着北风,映着烈火,痛快淋漓地斗杀三个泼贼;北

风、飞雪、大火,有力地烘托了林冲胸中的愤怒;一时间,风助火势,火增人威,汇成了一

个激动人心的戏剧高潮。

杀死了仇人,林冲提着花枪,投东而去。半路上推开一个草屋门,忽然又见到四、五个

庄客在“向火”“地炉里面焰焰地烧着柴火”。这是火的余势。因讨酒喝遭到拒绝,林冲立

即大怒,用花枪将火炉里的火块往老庄客脸上挑。这一举动,突出地表现了林冲思想转变后

那种桀傲不驯的性格特征,为下面投奔梁山,火并王伦作了思想准备。

一大篇文字之中,先是星星点点的小火,隐隐绰绰地由老军“向火”引起,中经草料场

大火燃烧后,又忽明忽暗地以老庄客的“向火”了结,这与情节渐渐推进,矛盾步步激化;

与林冲性格渐渐发展,以至于升华突变,都自然而又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能达到如此和谐神

妙的艺术境地,实在是罕见的!

“风雪山神庙”这一章对风雪的描写, 也是成功的,与人物性格的变化,故事情节的

进展,斗争高潮中环境、气氛的烘托紧密结合,其作用与艺术效果跟写火有异曲同工之妙。

试看林冲刚到草料场,“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

来”,矛盾冲突的浪头也渐渐涌起;到林冲买酒时,“那雪正下得紧”了,情节的紧气氛也在

不断增浓;最后到林冲在山神庙前手刃仇人时,“那雪下得更猛”这些描写不但很好地渲染

了气氛,为塑造人物服务;而且对雪的本身描写也生动逼真。“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

到“那雪正下得紧”,接着“越下得紧”,到最后“那雪越下得更猛”;作者巧妙地抓住了下

雪各个阶段的不同特征,用准确、简练的语言,恰当地表现出来,使人读了如临其境。鲁迅

先生在他题名为《“大雪纷飞”》的杂文中,曾经这样说道:《水浒传》里的一句话‘那雪正

下得紧’,就是接近现代的大众语的说法,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却好得

远了。”这种评价是中肯而又恰当的。

(选自袁行霈主编《历代名篇赏析集成》下册,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8年版,作者程

郁缀)

弛有致、肌理细密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水浒全传》第十回。本文的情节由这样几个部分组成:

路遇小二,是情节的引子;密谋小酒店,是情节的发端;买刀寻仇人,是情节的发展;火烧

草料场,是情节的高潮;雪夜上梁山,是情节的结局。

林冲“闲走间”邂逅了故人小二。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它在情节中的地位具有引子

的作用。林冲曾有恩于小二,小二现今能夫妇经营小酒店,过着小康生活,当然赖于林冲过

去的救助。小二受恩铭感,时时想报恩酬答,这样,他巧遇林教头,自然喜出望外;夫妇二

人治酒款待,并嘱“但有衣服,便拿来家里浆洗缝补”,热情溢于言表,这也从侧面烘托出

林冲慷慨好义的性格,小二现今的热情正是林教头往日仗义的结果。此后二人间联系渐多,

过从甚密。小说写到这里,作者说是“闲话”,但是,闲话不闲。它虽在整个情节中属于引

子部分,然而在以后的情节中却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埋下了以后的情节发展的伏线。正因为

林冲告知过去厄运,“恶了高太尉”,小二才会在后来陆虞候的口中听到“高太尉”三字,引

起警惕,产生和林冲遭遇有关的联想。又正因为小二立誓报恩,到达后,林冲和他又来往甚

密,情谊日深,小二才会遣妻刺探陆虞候密谋的重要情报。因而,这段情节不是闲文浪墨,

乃是为故事的展开铺设了必要的笔轨。

随着陆谦、富安来到,进入小二开设的酒店,“风雪山神庙”的情节正式开始了。高衙

仗恃父势,为非作歹,东岳庙调戏林娘子未能得逞,高俅设下毒计,赚林冲入白虎堂,欲将

林冲问成死罪,又未如愿;谋杀野猪林,又赖鲁智深危时解救,此计又告吹。而高衙企图霸

占林娘子,贼心不死,必欲死死追逼,碍于林教头未曾竟命,还难以下手。这样,遣陆、富

二人来,就出之必然,是往事的进一步发展。这段情节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虽属开端,

风浪渐起,还未到狂涛惊天,但来者行动鬼祟,秘不可测,使情节仍然以紧的节奏挑动读者

心弦。“忽一日,小二正在门前安排菜蔬下饭,只见一个人闪将进来,酒店里坐下;随后又

一人闪入来。”两个“闪”字,出神入化。其人其行实是诡谲神秘。当小二前来侍候时,来

者迫不及待叫要“好酒”“客到时,果品酒馔只顾将来,不必要问。”其人其言,不可捉摸。

来者又要小二相约管营、差拨,并嘱:“问时,你只说:‘有个官人请说话,商议些事务,专

等,专等。”语气急迫,而不泄真意,其人其嘱真是秘不可测。行、言、嘱的连续,使这位

不速之客的身份非比寻常,情节布下了疑云雾障,按下悬念,令读者急欲探究下文。管营、

差拨来到酒店以后,情节的疑团越滚越大。管营欲问“高姓大名”来者避而不答,只回“有

书在此,少刻便知。更令人莫解其中奥秘。又因为来者亮出“书札”又使人感到来头不小,

使命特殊。情节至此,已够玄妙,作者再推进一步,写来者把小二也支开出去,“我自有伴

当烫酒;不叫,你休来。我等自要说话。”看来,这爿“营前酒店”里将酝酿一场秘不可宣

的奇祸。

来者的言行既然如此诡秘,自然会引起小二的猜测,小说中出现了夫妇“门首”密谈的

场面。小二从来人的口音判断其来自东京,“听得差拨口里呐出一句‘高太尉’三个字来”

立刻产生联想,“莫不与林教头身上有些干碍?”这种联想,言之成理,又恰与本文引子部

分的情节形成呼应,显得顺理成章。小二老婆一听夫言,出于对林冲的关注,想出“你去营

中寻找林教头来,认他一认”的主意,但被小二立刻否定,“林教头是个性急的人,摸不着

便要杀人放火。倘或叫得他来看了,正是前日说的甚么陆虞候,他肯便罢?”小二的见解胜

过夫人一筹,周详细密,显示出人物的特定性格。他叫夫人到“阁子背后”偷听,以便弄明

事实真相。小二的主使情节不以林冲闯店而进行直线发展,以老婆偷听而予以曲线推进,

节依然在迂曲回环中辗转生发。小二老婆偷看到以金银相赠的情况,偷听到差拨“都在我身

上,好歹要结果他性命”的允诺保证,事态也就逐步明朗,线索也就逐渐显豁,预示着横祸

又将降临林教头。

“林冲走将入店里来”,是情节的进一步发展。小二“有些要紧话说”,请林冲到里面坐

下,使得林冲满腹狐疑。继之,小二告知事情原委,二人核对来者相貌,证实来者确是陆谦。

这是为林冲所始料不及,他本想安然度过刑期,不意高俅还派人追杀,不由“大惊”“大惊”

之后,又不由“大怒”,显示出情绪的急剧变化,也使情节向纵深飞跃,同时也表明林冲的

思想性格已有质的飞跃。他立刻“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恨不

得立刻将仇敌碎尸万段。当日未曾寻到。次日黎明即起,身带尖刀,“又去城里城外,小街

夹巷,团团寻了一日”,仍不见动静。如此三五日,“不见消耗”,林冲“也自心下慢了”,怒

火渐息,表明了情节的松弛。到“第六日”,情节由“弛”入“”,进入高潮。高潮的形成仍

然是逐渐推展,而不是径情直遂。管营支派林冲去管草料场,看似抬举,实有阴谋,弄得林

冲百思莫解:“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这是情节高潮的引线。

下面进入隆冬季节,大雪纷飞的环境描写,为高潮的出现勾画了气象森寒的背景。高潮

部分由这样几个层次组成:老军交差,市井沽酒,投宿破庙,草场失火,怒杀仇人。

老军交差,一段话介绍草料场外情景和手续办理的经过,但有两个细节为后文埋下伏线。

一是老军的酒葫芦,一是草屋在风雪中岌岌可危。有老军酒葫芦又加之天气奇寒,这便自然

过渡到市井沽酒。草屋破烂,风中倒塌,这便有投宿破庙的情节发生。林冲在草屋之,自言

自语:“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看来,他已把刀劈仇人

的怒火熄灭了,想冬去春来,长久在此安身,待刑满后再回东京与妻子团聚。市井沽酒回来,

“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这在小说中是偶然的情节,然而又是林冲绝路逢生、免于死

难的重要情节。于是,林冲在无处投宿的情况下,只得寄居破庙。“林冲把枪和酒葫芦放在

纸堆上,将那条絮被放开,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把上盖白布衫脱将下来,早有

五分湿了,和毡笠放在供桌上。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却把葫芦冷酒提来,慢慢地吃,就

将怀中牛肉下酒”。这样细致的动作描写,表明林冲此时没有任何思想准备来应付突发的事

变,也有助于向高潮推进,掀起更大的浪头。

“正吃时,只听得外面必必剥剥地爆响”情节的高潮到来了。当林冲将要开门救火时,

听见庙外脚步声和说话声。在漫天风雪和冷寂空旷的野外,又值火起,这样的脚步声和说话

声,自然引起林冲的警惕。作者让林冲在庙谛听,让仇人在庙外对话,这样的场面处理独具

匠心。仇人对话,照应了情节的开端,让开端部分扑朔迷离的酒店密商具体化和明朗化,揭

示了事情真相,又让仇人之间在踌躇满志之时,互相自供。同时,也给林冲读了一本难得的

生活教科书。原来,事情都发因于高衙企图霸占林娘子的罪恶目的。他们设下阴谋,火烧草

料场,“四下草堆上点了十来个火把,待走那里去?”为了达到目的,他们暴殄天物,伤天害

理,企图把林冲烧死,即使不被烧死,侥幸逃脱,也会以严重失职而问成死罪。他们不置林

冲死命而不甘休,又是何等歹毒,令人发指!但这也给林冲以极其严峻的教育。草料场的一

把大火,烧起了他心头的万丈怒焰;仇人间的一席对话,驱散了他胸中的软弱怯懦。旧恨新

仇,一起涌上心头,他不犹豫,不彷徨,不幻想,手挺花枪,冲出庙门,高潮正式出现了。

“三个人都急要走时,惊得呆了,正走不动”,猝不及防,林冲干脆利索地结果了富安、差

拨的性命,然后独自对付陆谦。在陆谦求饶时,林冲不为其哀词所动,他声色俱厉斥仇人,

最后剜出了仇人的心肝,解了自己的心头之恨。在处死三人后,林冲“提了枪,便出庙门投

东去”,这是情节的结局。在高潮形成之后,马上给以简截了当的收束。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在《水浒》中是精彩的情节。情节是性格发展的历史。本文通过

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成功地刻画了林冲这一艺术形象。

豹子头林冲本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胆识过人,武艺超群,也有相当的社会地位。其

父作过提辖,岳父亦是教头。家有贤妻,侍有丫环,虽非万户之侯,却是殷实之家。这样的

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决定了林冲不会一下子走向本阶级叛逆的道路。他性格既有耿直的一

面,又有软弱的一面。东岳庙烧香,是他不幸遭遇的开始,也是他以后必然走向反抗的第一

步。他正准备怒打歹徒时,一看是高衙,提起的拳头却自行松下来了,他惧于权势,慑于威

压,只好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他委曲企图求全,但严峻的事实使他委曲难以求全。他被赚

入白虎堂,受尽严刑,无反抗要求。刺配道,被解差百般凌辱,仍无抗争表示。野猪林中,

他又险些丧生,要不是鲁智深及时赶救,他已一命呜呼,但他仍然心存幻想,甘受屈辱,婉

辞鲁达之劝,企冀“挣扎着回来”。到达城,他安心做囚,苟全性命,再回东京。但是,他

的安分守己,却换来对手的得寸进尺;他的忍辱负重,却得到仇人的赶尽杀绝。火烧草料场,

风雪山神庙,统治者把林冲的后路统统堵绝了,他退则无命,斗或可保,在忍无可忍的绝境,

他终于手刃仇人,坚定地走上了逼上梁山的反抗道路,完成了思想上质的飞跃,和性格上质

的飞跃。一旦经过长期酝酿而产生飞跃,这种飞跃就显得扎实可靠。草料场的冲天怒火,把

林冲熔炼成另一个人,他的身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崭新性格。

林冲在作者笔下是一个具有鲜明的思想性格的活生生的艺术形象,他所走过的是跟梁山

泊的其他农民英雄不同的生活道路。他是一个具有独特风貌的艺术形象,作者在这个人物身

上概括了深广的社会容。林冲在不挺起反抗就会坐以待毙的严重时刻,坚定地选择了前者的

斗争道路。血泊恨海教育了他,烈火熊焰考验了他。他以自己的生活道路揭示了封建社会官

逼民反和逼上梁山的生活真理。民反是逼出的,梁山是迫上的。在林冲这一人物身上,我们

可以看到加害于他的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阴险、卑鄙和狠毒,在风云激变的阶级斗争形势

中,我们可以看到激烈进行的阶级分化和阶级关系的变动,我们还可以认识到在封建社会中

只有奋起反抗才是唯一正确的斗争道路。这就是林冲这一艺术形象的社会典型意义。

为了表现主题,刻画人物形象,小说作者调用了众多的艺术描写手段。现分述如下:

环境描写。作者没有用大段的笔墨来描写景物,而是用“白描”的笔法在紧要之处轻轻

敷设几笔,收到烘托环境、点染气氛的作用。“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

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那雪正下得紧”。虽然笔墨省俭,粗画浅描,但景物却得到传

神的表现。鲁迅对此非常赞赏,他说:《水浒》里的一句‘那雪正下得紧’,就是接近现代

的大众语的说法,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却好得远了。(《花边文学·大

雪纷飞》)

行动刻画。作者没有在刻画人物形象和性格时大段地静止叙述和介绍,而是着意人物的

行动刻画,从而让人物在自身的行动中来显示自己的性格。例如林冲听说陆谦追杀至此,

觉勃然大怒,“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次日天明起来,

洗漱罢,带了刀,又去城里城外,小街夹巷,团团寻了一日”。这买、带、寻的连续动作,

生动地表现出林冲报仇急切的激愤心情。又如林冲“轻轻把石头掇开,挺着花枪,左手拽开

庙门”,这掇、挺、拽,动作蝉联而下,他不打草惊蛇,而是出其不意,从而使林冲细心谨

慎的性格特征传神纸上。又如他击杀仇人时,动作干练利落,大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其英

武之态,活现眼前。特别是林冲把陆谦“劈胸只一提,丢翻在雪地上,把枪搠在地里,用脚

踏住胸脯,身边取出那口刀来,便去陆谦脸上搁着”。狭路相逢,分外眼红,林冲的这一系

列动作,是由心烈火勃发出的剧烈的外在动作,是恨不及死的报仇行动,干脆、利落、果决、

痛快,使林冲的性格在连贯性的动作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对作者心目中的英雄人物的刻画

着力于行动刻画,对反面人物也是如此。写陆谦三人惊呆,连用两次“走不动”,生动地表

现了他们在胆破之余的痴呆动作。对于在精神崩溃时的人物,这样刻画,确是于事合理,于

情不乖的传神笔致。

细节点染。作者善于提炼富有表现力的细节来揭示情节的合理性和人物性格的丰富性。

文中有两段描写:

(林冲)把花枪挑了酒葫芦,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拿了钥匙,出来,把草厅门拽

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

(林冲)恐怕火盆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火种都被雪水浸

灭了。

两处提到“火盆”的细节,这不是作者信笔写来而是独运匠心的安排,知微显著,以小

见大。就情节而言,盖上火盆,火种浸灭,是说明草场起火,不是因火盆之故致使自行失火,

而是陆谦等人蓄意放火。无此交代,读者会生疑问;经此轻轻点笔,就让人不生歧义,明了

必是陆谦放火无疑。补此一节,情节就合情合理,严密周到,无懈可击。再就性格而言,林

冲一盖火盆,二寻火种,是说明他的细心、缜密。这一细节完全不会发生在逵或鲁达身上。

他管草场,仍然是战战兢兢,不敢造次,事事留意,处处小心,他生怕由于自己不慎而酿成

大祸,吃罪不小。长期的曲折遭遇,培养了他心细如发的性格特征。这里的两处火盆细节,

就是出色的点染。又如写陆谦富安从小二店里出来:“次后那两个低着头也去了。”这个“低

着头”用在这里令人喝彩叫好!这就说明二人有意不抛头露面,避免被林冲或熟人认识。行

为不轨,必然会低头过市,表现了人物阴鸷狡诈的性格特征。

肌理细密。作者在本文中用针脚细密的笔墨写出了林冲思想性格演化的历程,步步架设

了林冲走上反抗道路的轨辙,令人置信。路遇小二,林冲说:“我是罪囚,恐怕玷辱你夫妻

两个。”厚道,克己,又有些自惭形秽的味道。此时,他唯有安心服刑,别无其他奢望。小

二面告陆谦三人密商之事,犹如鼓风机煽起了这个汉子心深处潜在的怒火,他毕竟是血气方

刚的英雄,反抗种子萌发出来,立刻找陆谦算账,但因三五日未见消息,怒火暂敛。管理草

料场,他还想静待来日;大火熊起,他还想出门相救。直到耳听仇人密言,他才拔刀而起。

他的思想经历了忍辱──怒起──平息──反抗的过程,他不是突变,而是渐变;他不是自

身含有反抗的要求,而是环境把他逼上梁山,生活的浪涛把他席卷进去,他吞水,隐忍,挣

扎,浮游,最后钻浪而起,脚踏惊涛,威武挺立。小说作者依据生活的逻辑和性格的逻辑来

表现人物的演变,显得自然可信,使人能寻绎出性格的每条纹路和成长的每一步轨迹。正因

为如此,林冲的性格是充分个性化的,而不是概念的图解,是发展的,而不是静止的,具有

丰满的血肉和独特的风貌。

(选自徐应佩、周溶泉、吴功正编著《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赏析》,人民1982年版)

谈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周先慎)

《水浒》的作者常用比较集中的篇幅,通过人物独特的生活遭遇和走向革命的不同道路,

描写人物的传记,从不同侧面反映当时的社会面貌,揭示小说的主题思想。在这方面,林冲

逼上梁山的故事是《水浒》中最有代表性的精彩章节之一,能反映出这部古典名著在思想和

艺术上的杰出成就。

林冲逼上梁山的故事见于《水浒》第七至第十一回,《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其中的一

个重要段落,节选自第十回。这回书主要写高俅对林冲的迫害步步紧逼,派陆谦火烧草料场,

阴谋害死林冲,使得这位八十万禁军教头“有家难奔,有国难投”,失掉了最后的安身立命

之所,终于从原来的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变为一个坚决反抗的英雄,在手刃陆谦之后,毅

然投奔农民起义队伍,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林冲思想的转变,是这段故事的中心,也应该是我们课堂教学分析的重点。作者着力地

表现逼上梁山的这个“逼”字。林冲能走向革命,是封建统治阶级压迫的结果。就这段故事

表现的思想意义来说,有两点值得我们注意。

第一,林冲思想的转变过程,就是封建统治日益暴露其黑暗与罪恶的过程,作者真实细

致地描写了林冲的转变,也就深刻有力地揭露了统治阶级的罪恶。在这段故事里,对高俅一

伙迫害林冲的罪恶活动,用笔并不很多,只是采用侧面虚写的手法,通过他人的耳闻目睹从

旁点染交代,而将主要篇幅留给林冲,从正面细致入微地描写他的活动,从中揭示出他的心

世界。但是统治阶级的罪恶却表现得很突出,读后能激起我们强烈的义愤。这是因为,林冲

刺配,家破人亡,本来就是高俅一伙阴谋构陷所造成的,而眼前的命运又仍然掌握在他们的

手中。显而易见,林冲的遭遇和全部活动以及与此相关的心思想的变化,就无一不跟这伙奸

贼的阴谋联系在一起。林冲作为统治阶级营垒里的一名中层军官,虽然不像上山以前的志那

样忠实地为统治阶级服务,但社会地位决定了他必然要依附于统治阶级,他一心一意要保住

那禁军教头的身分和美满的家庭。正为此,他对于来自高俅一伙的种种横逆与迫害,虽然十

分愤慨,总是采取一种逆来顺受、委曲求全的态度。就是到了得知陆谦赶到要继续谋害他时,

虽然一怒之下去买了一把解腕尖刀要寻他报仇,三五日过去寻不到人,便又松懈下来,复归

平静。管营调他去看管草料场,他心生疑惑,却又未能识破是敌人的阴谋诡计,应声便去,

还想在那里苟活求生,好好地过平安日子。待到草料场火起,他亲耳听到陆谦等人得意洋洋

地道出是奉高俅之命要烧死他,还要拾他一两根骨头回京请赏时,那长期郁积于心的满腔仇

恨才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于是奋然而起,杀了陆谦,毫不犹豫地走上了反抗斗争的道路。

你看 ,像林冲这样安分守己、屈辱苟安的人,最后竟被逼得毫无退路,一切生存的希望都

彻底破灭,一贯能忍而终至于忍无可忍,不得不铤而走险。这就是林冲所走过的独特的生活

道路,也是林冲性格发展的历史。由于作品真实地揭示了林冲思想转变的社会原因,就使林

冲的遭遇远远突破了个人悲剧的狭小围,而具有丰富的现实容和深刻的社会政治意义。

第二,林冲思想转变的过程,就是统治阶级分化瓦解的过程,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农民

革命的产生、发展及其壮阔的声势。林冲不是一个农民,他从统治阶级中分化出来,造反上

山,终于成了农民起义队伍中的骨干。统治阶级的分化,是封建统治黑暗腐朽的产物,是社

会阶级斗争尖锐激烈的表现。历史上一切革命斗争,都必然要在共同的革命目标下,吸收广

泛的阶级和阶层的人物参加。农民革命能把像林冲这样从统治阶级中分化出来的人物吸引到

自己的队伍中来,并且在炽烈的斗争中团结和改造他们,这正是农民革命事业兴旺发达和有

力量的标志。从林冲的思想转变,我们看到封建统治的分化瓦解和农民起义的发展壮大,

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对于全面地展现农民革命斗争的面貌来说,林冲的形象有着别的英雄

人物所没有的重要的典型意义。

下面简单地谈谈这回书在艺术表现上的几个特点。

首先,人物描写的性格化,是《水浒》现实主义艺术描写的突出成就,而人物的性格特

色及其思想发展,又是通过丰富的细节,通过人物的行动、对话和心活动来表现的。在这段

故事里,作者着意描写林冲逆来顺受、忍辱苟安的思想性格,极力挖掘到他灵魂的深处。看

他这样写:林冲到了草料场,面对在风雪中摇摇欲坠的草屋,想到的是天晴了要到城中唤个

泥水匠来修理;因天寒要到市井去买酒取暖,临行前细心地将火炭盖了,生怕引起火灾;出

了门,将那已经破败很不严实的草场门反拽上锁;路过古庙,还去顶礼请求神明庇佑;回来

看见草厅被积雪压塌,第一个念头便是耽心火盆火种未灭,赶快探身去检查;到山神庙权且

安身,走时只带一床絮被,准备住一夜便要回来;看到草料场火起,便马上要开门出去救火,

而丝毫未想到自己会因此获罪应该赶快逃走……。这一些,都极其细致地表现了林冲那精细

谨慎的性格,表现了他虽然已经沦落到如此悲惨的境地,却仍然想苟安求生,平安无事地过

日子的心思打算。同时,小说还写到了林冲性格不可忽视的另一面。在这回书的开头,作者

特意安排了小二这个人物,写了他跟林冲的关系,绝非闲笔。除了情节上的需要,让他夫妻

二人听见陆谦等人说话向林冲报信以外,主要的是要表现林冲克己好义、扶危济困、正直善

良的性格。这种性格,不仅与统治阶级的恶德形成鲜明的对照,而且绝然容不得丧理背义、

谋害无辜的邪恶行为。这是他后来终于走上了反抗道路的在依据。在他胸中最后升腾起熊熊

燃烧的反抗烈火以前,作者早已写出了他深埋心中的火种;他连续几天持刀到处找寻陆谦,

我们已看到在外力的拨动下火星的闪耀。这样,林冲的转变尽管艰苦而又曲折,却写得有根

有据,入情入理,令人信服。林冲杀陆谦时,先用脚踏住胸脯,把那口刀搁在他的脸上,来

一番义正辞严的训斥质问而后才下刀,表明他杀得有理有据,陆谦死得罪有应得。这些行动

言语,都是很有思想性格的。凡此,都是《水浒》艺术描写十分高明的地方。

其次,《水浒》的艺术描写,处处从生活出发,符合生活的逻辑,因而真实动人。前面

提到陆谦等人的罪恶活动是从别人的眼中耳中写出的。前后两次,情景很不相同,都写得非

常真实。第一次,是写小二夫妻的所见所闻。他们看见的,先是一个跟一个闪进店来,末后

则又分两拨低着头走出店去;在店里,要酒菜,打发小二去请客,说起话来都是半吞半吐,

没头没脑;小二妻到阁子后面去偷听,又只见交头接耳,听不见说什么。前前后后,只是断

断续续、隐隐约约地听见“高太尉”“都在我身上,好歹要结果他性命”,只看见“一帕子

物事”“一封书”,又恰好都是十分重要能透露消息的。第二次,是草料场火起,林冲在山

神庙里听到陆谦等人说话,竟将他们的全部罪恶阴谋毫无隐饰地和盘托出,而且一字一句,

听得清清楚楚。作者这样写,自然是为了情节发展的需要,然而又都非常切合特定的具体情

景,人物的神态、语气,无不逼真传神。因为第一次,阴谋还在策划阶段,便处处小心提防,

生怕被人识破,因而行动诡秘,鬼鬼祟祟,当然看不真、听不准。第二次大火起来,以为阴

谋已经得逞,只等回去邀功请赏,便得意忘形,无所顾忌,而根本没想到山神庙里正藏着冤

家对头林冲,故而听得清清楚楚。这两段文字并不长,却前后呼应,真实而形象地刻划了统

治阶级阴险、狠毒和残忍的本性,在促使林冲转变和发展情节上起了重要作用。

第三,自然景物和环境的描写极为出色,点染出浓厚的气氛,和情节的发展与人物思想

的展示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回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随着情节的发展,作者一路点染,

三次写到那场纷纷扬扬的漫天大雪。而妙在都仅寥寥数语,精炼而又传神。鲁迅先生就特别

赞扬“那雪正下得紧”一句富有“神韵”。所谓“神韵”,就是能真实地传达出特定情景下自

然景色的精神意境,而又跟人物环境的气氛融合在一起。严冬的大雪给人清冷的感觉,自然

使人更能感受到主人公所处的凄惨的境遇。同时,没有大雪,林冲不会到市井去沽酒;没有

大雪,两间草厅不被压塌,林冲便不会夜宿山神庙。自然景色又关联到人物的命运、情节的

发展。还有林冲刚到草料场时,这样描写环境:“推开看里面时,七八间草屋做着仓廒,四

下里都是马草堆,中间两座草厅。”接连点出三个草字,为后文起火预作布置。《水浒》的环

境描写,能跟人物刻划、情节发展相结合,简练细密,往往如此。

(选自《高中语文课文分析集》,人民1984年出版)

高中语文课本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

教学目的 1理解林冲性格的转变是怎样随着情节的发展而完成的,学习在矛盾斗争

过程中刻画人物。

2、描写对于烘托人物性格的作用。

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分析林冲思想性格的发展变化过程。

2、描写对于烘托人物性格的作用。

教学难点: 体会林冲性格形成的关键是“逼”

第一课时

一、 由四大名著导入新课。

二、 .题:1 施耐庵(1296~1370)元末明初人。曾考中进士,作过两年官,

后来弃官回乡闲居,从事写作。代表作《水浒》

2 《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

这部是作者在民间传说、话本、杂剧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它艺术地再现了梁山泊农民起义

的产生、发展经过、直至失败的过程,歌颂了以宋江为首的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精神,揭露

北宋王朝朝政的黑暗腐败。《水浒》故事性强,情节紧、生动,引人入胜,语言简练,是在

口语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的文学语言。

3、时代背景:

南宋时期,宋江起义的故事,便开始在群众中流传。宋元时,女真、蒙古贵族先后南侵,

广大人民处于阶级和民族双重压迫之下。他们把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美好理想,寄寓于“劫富

济贫”“扶危济困”的起义英雄形象中。于是关于水浒的故事,便越流传越丰富。元末明初

施耐庵等人在表现水浒故事的话本、杂剧等多种艺术形式创作的基础上,加工编写成了《水

浒传》

三、 听录音、看VCD

四、 学生阅读课文,划分小说的结构:

林教头遇旧 1 开端

陆虞侯密谋陷害林冲 2~5 发展

林教头接管草料场 6~9

风雪夜山神庙复仇 10~12 高潮和结局

思考问题: 1、林冲性格转变的关键是什么?

2、比较林冲、鲁智深、志的阶级出身、落草原因有什么不同?

课文分析:

1 提问:林冲刺配,邂逅小二,从言谈中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状况?在情节安排上

这部分起什么作用?

他虽然感到前途渺茫,但仍存有幻想,违心地说自己是由于冒犯了“高太才落得如此。

他安于刑徒生活,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并无反抗复仇之意。课文开头一段,为以后情节发展

作了交代。

2 提问:陆谦、富安来到表明了什么?林冲的反应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思想状况?从

故事情节上看处于哪个部分?

提示:陆谦、富安来到表明:

1)当迫害到眼前时,林冲具有了强烈的反抗意识。

2对仇人有所怀疑,却失去了应有的警惕性,刚刚点燃起来的复仇怒火又慢慢熄

灭了。这说明林冲的反抗并不坚决,幻想得过且过,委曲求全。矛盾冲突起而又伏,情节由

而弛。

作业:课后思考练习三、四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学生阅读“话不絮烦,两个相别了。……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

2.讲授课文中“风雪”描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检查完成[思考和练习]三的情况,先清理阅读中可能遇到的文字障碍,以免进入高潮

时分导入:林冲刺配,本想委曲求全,有朝一日得能回到东京与家人团聚,不料高俅指派陆

谦等人追到,要害他性命,燃起他心中复仇的火焰,但几天过去这种反抗的意识又渐渐淡漠。

第六天,管营传唤林冲,说是抬举他,换他去看守大军草料场。此后命运如何呢?

二、课文分析

3、提问:但是,陆虞侯等人对林冲的迫害并没有停止,派林冲看守草料场本是这伙人

的诡计,想置林冲于死地,林冲是什么态度?表现他的什么态度?

1 复仇的念头已经淡漠了,委曲求全的思想又占了上风。

2)危在旦夕,却仍在幻想,这充分说明他还有随遇而安的思想。

4、林冲由幻想安度刑期到奋起反抗斗争,这个思想性格的转变是怎样完成的?

提示:草料场火起,林冲在山神庙里听到陆虞侯等人的对话,知道了高俅指使人谋害自

己的真相,这时他才清醒地认识到,高俅一伙留给他的只有一条死路。这残酷的现实促使他

觉醒,认清了反动统治者的狰狞面目。幻想彻底破灭了。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反抗斗争。于

是,林冲毅然杀死仇人,投奔梁山,走上了反抗统治者的道路。林冲性格的转变,在于一个

“逼”字,“官逼民反”“逼上梁山”。从林冲的遭遇我们可以看到加害于他的封建统治阶级

的凶残、卑劣、阴险、狠毒。因此,只有奋起反抗进行斗争才是唯一出路。这就是林冲这个

典型形象的社会意义。

5、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所走的道路,对于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有什么意义?

林冲这样性格软弱的人也被逼上梁山,可见封建统治阶级残害人民凶恶残酷。(林冲上

梁山,关键是“逼”,官逼民反)

6、比较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1 直接描写风风雪

2)侧面描写风雪

3 描写人物行动不忘风雪

作用:1)为人物活动渲染气氛

2)推动情节发展

业: 比较林冲、志、鲁达三者 的异同点?

(提示:可从出身、阶级地位、遭遇、落草原因等方面去思考,可

参考茅盾的《谈〈水浒〉

的人物和结构》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是什么意思-生日英文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备课资料与教案

本文发布于:2023-11-10 04:57: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56345721130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备课资料与教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备课资料与教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