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文解读
林冲逼上梁山的故事是《水浒传》著名的段落之一,见于《水浒
传》第七至第十一回。林冲原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他的妻子在相
国寺东岳庙烧香遭到上司高太尉的养子高衙内的调戏,高衙内妄图霸
占他的妻子,与帮凶陆谦、富安一起谋划陷害林冲。他们设计了一个
骗局,假借高俅要看林冲买来的宝刀,骗林冲误入商议军机大事的白
虎堂,诬陷林冲“手执利刃,故入节堂,欲杀本官”,被判刺配沧州。
发配途中,陆谦买通押送林冲的公差董超、薛霸,企图在野猪林杀害
林冲,被鲁智深所救。林冲尽管饱受欺压,但是仍然忍气吞声,幻想
刑满获释,再回东京,夫妻团圆。《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节选自第十
回,从林冲刺配沧州后写起。这回书主要写,高俅对林冲的迫害步步
紧逼,派陆谦火烧林冲刚刚接管的草料场,阴谋害死林冲,使得这位
八十万禁军教头“有家难奔,有国难投”,失掉了最后的安身立命之
所,终于破灭了所有的幻想,从原来的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变为一
个坚决反抗的英雄,在手刃陆谦之后,毅然投奔农民起义队伍,走上
了革命的道路。作者通过林冲这一形象反映了封建社会里“官逼民反,
民不得不反”的社会现实。
本文是我国古典小说中的名篇,故事情节摇曳多姿,人物形象栩
栩如生,学习时要多角度多侧面细细体会:
(1)抓住主要线索。本篇故事情节以林冲同高俅的爪牙陆谦等
人的冲突为主要矛盾,以林冲思想性格的发展和转变为主要线索。赏
读本文,要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体会林冲是怎样从一个逆来顺受,
忍辱负重,苟安求全的封建统治下的顺民而最终被逼迫着走上反抗封
建统治的道路,注意其思想性格的变化。
(2)把握结构技巧。主要在三个方面:一是情节波澜起伏,摇
曳多姿。二是故事发展多用巧合之法,即古人所言“无巧不成书”,
初看事出意外,细想又在情理之中。三是前呼后应,榫接卯合,使小
说细针密线,天衣无缝。赏读时,要紧紧把握上述特点,慢品细尝。
(3)注意语言特征。本文属古代白话文,课文中有一些古代白
话词语,是当时特有的汉语词汇。这些词语,既不同于文言词语,也
有别于现代汉语词语。要参照上下文,准确理解它们的含义。
课文解读
第一段:
1.小说开笔写林冲被诬陷下狱,刺配沧州,在危难中忽然间遇见
故人李小二。作者顺笔交待了林冲在东京时曾救助过李小二,使其免
遭官司,还为他赔了钱财,又接济他路费。这一简短的插叙,既表现
了林冲扶危济困、侠义心肠的性格特征,又为下文写李小二夫妻感恩
戴德的行为张本。
2.交代了李小二现状,表现小二对林冲非常热情,是一个知恩必
报之人;“营前开了个茶酒店”,为下文写林冲与小二亲密来往、陆
谦在店里密谋埋下伏笔。
3.林冲对自己遭受统治者陷害的冤情,讲述中虽含有怨意,但更
多流露出的却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由此可以看出,林冲此时的思
想性格,还没有完全摆脱忍辱负重、听天由命的软弱的一面。他心中
仍旧抱有刑满释放、重获生路的愿望,显示了他淡泊容忍的性格,而
“未知久后如何”,流露出他对于当前处境和未来前途的渺茫心情。
但这句话也使李小二明白了林冲的仇人是高俅,为后文写小二识破陆
谦阴谋埋下伏笔。
4.小二夫妻对林冲非常热情,但林冲却怕连累小二夫妻,表明林
冲不仅有扶危济困的美德,而且还有身在危难之中,依然不顾自己苦
难,一心为别人着想的高贵品质,另一方面也说明他此时还有些自惭
形秽的感受。
叙写林冲和小二夫妻的密切交往,感情得以进一步加深,为下文
写小二夫妻对林冲命运的关注继续造势。
第一部分(从开头至“与他做本钱”)写林冲在沧州与李小二相遇。
本篇开始以林冲与李小二异地邂逅相逢引出故事,着重写二人的
关系。先通过一段补叙,交代了林冲与李小二的老交情。从林冲曾经
帮助李小二免受官司又接济他路费的叙述中,一方面说明了作为禁军
教头的林冲,对下层人民的疾苦有所同情,显示了林冲救贫助弱的本
色;另一方面也留下李小二感恩图报的伏笔,为后文情节发展作了准
备。随后详述林冲与李小二的对话,介绍了林冲当时的处境,点明了
林冲与高俅的矛盾以及林冲对流放生活的态度,反映林冲性格中忍辱
求全、逆来顺受、缺乏反抗意识的软弱的一面。最后作品交代了林冲
从此与李小二的往来,为下文叙写李小二报信准备了条件。
作家在叙述完毕之后说:“且把闲话休题,只说正话”。其实,
这里的所谓“闲话”是作家的刻意安排。这一部分是故事的必要交代,
李小二是情节发展不可或缺的人物,作品从描写林冲与李小二关系入
手,为主要矛盾冲突的展开和故事情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倘若没有
这一“闲笔”,林冲扶危济困的火热心肠便无法插入;故事情节的发
展链条上,小二为报恩而留意来者,陆某等人诡秘言行的亮相,林冲
由委曲求全、心存幻想到奋起反抗、弃暗投明的性格裂变等重要情节
也就无法自然、巧妙地展现出来。正如金圣叹所说:“酒生儿李小二
夫妻,非真谓林冲于牢城营,有此一个相识,与之往来火热也,意自
在阁子背后听说话一段绝妙奇文,则不得不先作此一个地步,所谓先
事而起波也。”看似不经意的“闲笔”,个中蕴涵着作家胸有经纬、
笔笔不闲、丝丝相扣、文先意后的艺术腕力。
第二段:
1.且把闲话休题,只说正话。[前文是故事引子,作者借用说书
人的这句惯用语,自然地转入故事主题。]光阴迅速,却早冬来。[简
洁地点明了季节,为下文写风雪埋下伏线。这几个句子写法非常高明,
首先是动词“闪”用得形象,把搞阴谋诡计的坏人那种鬼鬼祟祟的情
态,活灵活现地勾画出来了。其次是不将两个人合在一处写,而用反
复的手法写着“一个人”“又一人”次第“闪”入,足见来人行动极
欲掩人耳目,秘不可宣,这种诡秘的行动不能不引起旁观之人的注意,
使故事在平静中陡然掀起波澜,以挑动读者心弦。
2.来人要请的客人是管营、差拨,“你只说”三字吞吞吐吐,见
出暧昧,“专等,专等”反复丁宁,见出急切,种种迹象说明这两位
陌生之人的身份非比寻常,所奉使命也非同小可,情节由此进一步布
了疑团。
3.来人和管营、差拨喝酒酣畅兴浓,“小二独自一个穿梭也似伏
侍不暇”,但偏在最需要人服侍的时候,来人却将李小二支使开,这
便不能不进一步激起李小二的怀疑,也进一步勾起读者的悬念。这段
文字的高明之处在于,作者全从李小二的眼里写陆谦等人的行动,四
个“只见”,一个“看时”,表现了李小二冷眼旁观,暗中揣摩的神
态,最后写来人把李小二支开,暗示这“营前酒店”里将酝酿一场不
可告人的诡计,写得若隐若现,扑朔迷离。
第三段:
1.这里写李小二的怀疑和推断。来人“语言声音是东京人”,早
有伏笔,小二亦是东京人氏,家乡话入耳便知。“高太尉”补前文未
写,虽则三字,却很关键,小二忍不住产生联想:这两人从东京远道
而来,行动诡密,莫非是奉高太尉之令与林冲的现官现管密议什么?
出于对林冲的关注,自然会想方设法进一步窥探。这是写李小二夫妻
密谋,表现了他们的机智和对林冲的关心,同时通过李小二之口引出
林冲性格的另一方面:“性急”,“摸不着便要杀人放火”,为下文
写林冲“大怒”,寻觅陆谦报仇和在山神庙前大开杀戒埋下伏笔。这
场隔墙戏写得极为精彩。“交头接耳”,愈见诡密至极;一个时辰尚
未定论,可见事情关涉重大。“只见”二字,写出小二妻听不清楚时
则紧贴门板,从门缝中细细观察,而且一边观察细看一边分析推断,
关心林冲之状由此可见。一个时辰,只听得一句话;而这没头没脑的
一句话却巧妙地与文章末尾“小人直爬入墙里去,四下草堆上点了十
来个火把”遥相呼应,真是细针密线,神来之笔。
2.开头“闪将进来”,酒后“低着头也去了”,前呼后应,写出
来人的闪闪烁烁,鬼鬼崇崇。这段文字写陆谦、管营等策划于密室,
小二妻隔墙偷听于幕后的情景,前者贼人心虚,怕人听到,只能暗中
窃语;后者隔墙之耳,也怕打草惊蛇,只听得一言半语,整个场景藏
头露尾,朴朔迷离,唯其如此,才更见逼真。试想,如果小二妻完全
听清了陆谦等人的密谋,那么下面的故事发展就会索然寡味;但要是
连半句也听不到,那么情节也就无法曲折起伏地发展下去了。只有听
得不清不楚,隐隐约约,似是而非,才能在李小二夫妻、林冲和读者
的心中,都产生一个共同的疑团──这些人到底要干什么?林冲有没
有生命危险?这样才能造成悬念,扣人心弦。所以金圣叹说:“阁子
背后听四个人说话,听得不仔细,正妙于听得不仔细。”
第四段:
1.小二把自己的见闻转告林冲。从话中看出,小二经过了一番梳
理,原来不明朗的地方变得明朗起来,因此他断定“只怕在恩人身上
有些妨碍”。
2.林冲道:“那人生得甚么模样?”李小二道:“五短身材①,
白净面皮,没甚髭须,约有三十余岁。那跟的也不长大,紫棠色②面
皮。”(①五短身材:矮个子。五短,四肢和躯干都长得短。②紫棠
彼时写,作者极有章法。]林冲听了,大惊道:“这三十岁的正是陆
虞候。那泼贱贼①敢来这里害我!休要撞着我,只叫他骨肉为泥!”
[只认出陆谦一个,留下富安一个不猜出,又留给读者一个疑团。金
圣叹说:“此书用笔奇谲,每每如此。”]这一段是情节的进一步发
展。“林冲走将入店里来”,李小二告知事情原委,二人核对来者相
貌,证实确是陆谦。林冲不由“大惊”,情节陡起波澜。
第五段:
1.李小二面告陆谦四人密商之事,犹如鼓风机煽起了林冲内心深
处潜在的怒火,反抗的种子猛然萌发出来。买刀、带刀、寻仇,连续
的动作描写,生动地表现出林冲恨不得立刻将仇敌碎尸万段的激愤心
情,又与前文李小二言“林教头是个性急的人,摸不着便要杀人放火”
遥相照应,矛盾冲突的浪头一下子漫涌而起。情节发展至此,必以为
下文该有生死搏斗,血肉横飞,“李小二夫妻两个捏着两把汗”,读
者也捏着一把汗。
2.林冲寻了三五日,仍无消息,诡秘之人突然“蒸发”,管营、
差拨也不见动静。读者不禁怀疑,是不是小二弄错了?是不是小二多
心了?文似看山不喜平,作者在此虚晃一枪,陡起的波澜又趋平静,
以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
第二部分(从“且把闲话休题”至“也自心下慢了”)写陆谦等人
又追来沧州谋害林冲,林冲闻讯,买刀寻仇。
作品先透过李小二夫妇的所见所闻,写陆谦等人的酒店密谋,一
方面维妙维肖地描写了封建统治者及其走狗帮凶贿赂公行必欲把林
冲置之死地而后快的险恶用心和鬼蜮伎俩,另一方面也生动地表现了
李小二夫妇对林冲命运的关切和同情。其次,写李小二向林冲面告危
机。最后,写林冲反抗思想的萌芽。林冲从李小二口中得知陆谦等人
欲加害他的阴谋后,在大怒之下,买把解腕尖刀,“城里城外,小街
夹巷”,四处找寻仇敌,林冲的性格随着矛盾的激化而进一步发展,
反抗的情绪逐步高涨起来。可是,过了几天,看看没有动静,便又“心
下慢了”,这表明他内心仍存幻想,反抗意志和斗争决心仍不够坚定
稳固,思想的发展出现了曲折。
在这一部分里,林冲和陆谦等人尚未发生直接的正面冲突,作品
从两个不同的侧面写新的矛盾冲突的酝酿,故事情节逐渐展开。
第六段:
这一段写陆谦、管营开始实施计谋。管营终于露面,说明计谋已
然安排妥当,却用柴大官人四字将其险恶用心遮掩得天衣无缝,必欲
害之,却先抬举之,关照之,体贴之,不仅林冲不解个中奥妙,连李
小二也误以为“没事”,故事就用这种外弛内张的手法慢慢引向高潮。
小说借此收束对李小二的叙述。金圣叹说得好:“衬入一句闲话,不
知者以为可删,殊不知前文特地插入李小二夫妻,止为阁子背后一段
奇文耳。今已交过排场,前去草料场,更用不着小二矣,则不如善刀
而藏之,故以此一语为小二作收束。”点出尖刀、花枪,既与林冲武
士身份相符,又为山神庙血刃仇人埋下伏笔。
第七段:
1.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
大雪来。课文题目“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此处开始照应题目写雪起,
从此文势也如这雪,满天风雪象征高俅之流构成的社会环境如刀风剑
雪,暗示林冲处境极其险恶。同时因为风狂雪大,天气严寒,导致林
冲市井沽酒,为故事情节的发展埋下伏笔。 “又没买酒吃处”并非
闲笔,有此句,便使老军投东一语不谬,为后文写林冲沽酒必欲投东
埋下伏笔。
2.大葫芦,及投东大路一句,看似信手写来,可有可无,却为下
文情节发展埋下伏笔。因为天冷,林冲自然想到沽酒驱寒,因而路过
古庙;因为外出买酒,草厅坍塌才未伤及林冲;因为无处过夜,林冲
只得折回古庙;因为寄宿古庙,高俅的诡计才未能得逞,又因为投宿
古庙,林冲才能隔墙偷听,洞悉敌方计谋,于是毅然奋起,手刃仇敌。
所以此三句乃是故事机关所在。 [这一段写差拨带领林冲来到草料场
和老军交差,一切都很平静,不见丝毫杀机,处处显示大战之前的宁
静。]
第八段:
1.火字渐写渐大。课文选自《水浒》第七回,回目的标题是“林
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候火烧草料场”,读至老军向火,犹不以为意;
及读至此处,未有不动心,这“火”莫非是林冲失火而为?极写屋旧
摇摇欲坠,为后文草屋倒塌设下伏笔。
2.林冲道:“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
来修理。”[这个句子反映了林冲随遇而安、心存侥幸的性格特征。
敌人已经磨刀霍霍,刀把子搁到了脖子上,他却还在想着如何冬去春
来,长久在此安身立命,可见虽然炉内之火在熊熊燃烧,但他内心刀
劈仇人的怒火却已经熄灭了。这个句子看似信笔写来,却是如诗如画
的绝妙文字,先写天寒,再写身有寒意,再写心头寻思,方才写到沽
酒。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情生文,文生情”。
3.将火炭盖了,里门拽上,外门锁好,出门时的一连串动作,写
出了林冲的精细。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文章一再交代“投东”这个方
向位置,含意颇深:沧州城东15里有草料场,草料场东三二里有市
井,草料场和市井中间有一座山神庙。陆虞候等到草料场来放火陷害
林冲是由草料场西面而来,而林冲在草料场出出进进都是向东,这样
双方就不可能在路上相遇。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却至关重要,使情
节发展合情合理。 ]那雪正下得紧。[再次写雪,一个“紧”字,见
雪大,更见雪密雪急,为后文伏笔。]
第九段:
1.行不上半里多路,看见一所古庙,林冲顶礼①道:“神明庇祐
②!改日来烧纸钱。” [这为下文草厅倒塌后林冲来庙中投宿埋下伏
线,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同时也表现了林冲孤苦无依的心态。武
艺超拔的堂堂英雄,被人陷害,万里为囚,挣扎在急风暴雪之中,孤
身一人,无依无助,只好在现实世界之外寻求山神的庇护,作者借以
揭露人间的不平和丑恶。]
2.细写林冲慢慢喝酒,用以挪延到雪重屋塌。“留下些碎银子”,
说明林冲有长久打算,准备他日再来。]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再
一次用一个“紧”字写雪,虽属粗画浅描,但却形象地描写出雪愈下
愈猛,铺天盖地的气势,烘托出林冲这位落难英雄的困窘,另一方面
这个“紧”字最易使人联想到陆谦等人正在紧锣密鼓,暗中策划,形
势越来越紧,林冲的命运到了生死紧要关头。所以鲁迅说:这个“紧”
字极富“神韵”。]
第三部分(从“到第六日”至“到晚越下得紧了”)写林冲接管草
料场。
这一部分,作者以圆熟灵动、细腻入微的笔触,描写了林冲雪夜
向火,老军留赠酒葫芦,草料场风吹屋动,林冲市井沽酒等一系列生
活细节,写得平淡、轻松、若无其事,表现了高潮到来前夕却越发“密
云不雨”般地平静。
林冲在寻不见仇人,思想有所松懈的时候,突然被抬举去管草料
场,内心疑惑:“却不害我,倒与我好差使,正不知何意?”于是“带
了尖刀,拿了条花枪”去草料场,表明林冲并没有完全放松对仇人的
警惕。但是,他心存侥幸,接管草料场后,看到四下崩坏风吹摇动的
草屋时,仍然准备雪晴了,去城中唤泥水匠来修理,以便过冬;沽酒
途中,路过山神庙,求“神明庇祐,改日来烧纸钱”;吃完酒后,留
些碎银在店中,准备他日再来,这一切都说明林冲在风雪紧逼生命攸
关的境遇中,仍旧想安安稳稳的过活,后来走上反叛的道路全是逼迫
无奈之举。
第十段:
1.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场门口,开了
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忽听得林冲叫一声苦,却不知有何灾难
临头,让读者大出意外,大为心惊,好比十二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
金圣叹赞道:“意外,惊才怪笔!”
2.原来天理昭然①,佑护善人义士,因这场大雪,救了林冲的性
命: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 [此处交代事由。雪大、雪密、屋旧、
吃酒时间长,四者相加,压倒草厅。这个偶然的变故,却使林冲意外
地绝路逢生、免于死难。所以,作者忍不住兴致大发,感慨系之。
3.林冲寻思:“怎地好?”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写花枪葫
芦,又带写雪,一石三鸟。自林冲来到草料场,文中前前后后写花枪
处不下七次,真是人在枪在,枪在人在,但读者不厌其烦,不厌其详!
因为这样写,既符合林冲枪棒教头的身份,又表现了他的谨慎、警惕、
细心的性格特点,为后文枪挑仇人埋下伏笔,使故事情节肌理缜密,
天衣无缝,合情合理。
4.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
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林冲首先想到的不是行李物品,不是
今夜何处投宿,而是担心“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这个细节突出
地写出了林冲性格精细的一面。前写林冲离开草场“盖上火盆”,此
处写林冲回到草场又探摸火盆,两处提到“火盆”的细节,这不是作
者信笔写来,而是独运匠心的安排,知微显著,以小见大。就情节而
言,盖上火盆,火种浸灭,说明草场起火,不是因火盆之故致使自行
失火。无此交代,读者会生疑问;经此轻轻点笔,就让人不生歧义,
明了必是陆谦放火无疑,情节合情合理,严密周到,无懈可击。再就
性格而言,林冲一盖火盆,二寻火种,说明他管草场,战战兢兢,不
敢造次,事事留意,处处小心,生怕由于自己不慎而酿成大祸,吃罪
不小。长期的曲折遭遇,培养了他心细如发的性格特征。这里的两处
火盆细节,就是出色的点染。明代评论家袁无涯认为,这样的交代“不
独用心细腻,又伏后火种无根”。]
5.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个古庙,可以安身, “我且去那里宿
一夜,等到天明,却作理会。”把被卷了,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
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
大石头,掇①将过来靠了门。 [掩门、掇石,用以防盗防风雪,既合
情理,又为少顷陆谦、差拨推门不开,林冲得以隔墙偷听埋下伏笔。]
入得里面看时,殿上朔着一尊金甲山神①,两边一个判官,一个小鬼,
侧边堆着一堆纸。 [此为下文林冲祭神埋下伏笔。]团团①看来,又
没邻舍,又无庙主。 [虽然天黑,但值雪夜,故能看见。前文交代山
神庙离草料场仅半里之隔,此处又交代周围没有邻舍,这便说明了林
冲为何只能夜宿山神庙,而陆谦等人也为何独来此处观火,为仇人最
终相遇于此作了周密交代。]林冲把枪和酒葫芦放在纸堆上,将那条
絮被放开,先取下毡笠子,把身上雪都抖了,把上盖①白布衫脱将下
来,早有五分湿了,和毡笠放在供桌上。把被扯来盖了半截下身,却
把葫芦冷酒提来,慢慢地吃,就将怀中牛肉下酒。[林冲脱衣铺被,
放枪取笠,饮酒吃肉,这些细致的动作描写,表现此时悠闲到了极点,
根本没有任何思想准备来应付突发的事变,正所谓与人无患,与物无
争,而不知大祸已在数尺之内。如此盘马弯弓,蓄势待发,便于表现
下文情势急转,林冲长久压抑在内心深处的仇恨之火猛然爆发。]
第十一段:
1.林冲跳起身来,就壁缝里看时,[“跳”的动作,写出武人特
有的警觉;“壁缝里看”,表现林冲特有的细心。]
2.当时林冲便拿了花枪,却待开门来救火,只听得外面有人说将
话来。林冲就伏门边听时,是三个人脚步响,直奔庙里来;[先听说
话声,后听脚步响,写林冲细致处。]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
再也推不开。[与前写林冲掇石照应。因有此石压门,才有下面隔门
偷听之戏。]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数内一个道:“这条计好么?”
[本是走卒向主子表功,但却道出了全部阴谋,原来假惺惺提拔林冲
来管草料场就是要用火将其烧死,然后再栽诬是林冲自己不慎失火所
致。]
3.又一个道:“我们回城里去罢。”一个道:“再看一看,拾得
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
[不仅要将林冲害死,而且竟然要拿了他的尸骨去向主子邀功,此语
最充分地暴露奸人的残忍狠毒,也最能激发林冲的深仇大恨。请读者
在意了,如果没有这句话,读到前面,精细的读者也许会想,林冲不
是正可以将计就计,假托被烧死而从此隐姓埋名吗?但现在告诉你,
林冲的这条路也被堵死了!所以,这句话最能显示作者文思的周密。
这段文字写林冲隔墙听声,是非常重要的一段文字,等于是贼人的自
我招供,一连九个“一个道”,字字分明,声声不漏,句句入耳,使
林冲终于真相大白,猛然觉悟,一下子点燃起胸中的复仇烈火,不顾
一切地挺枪杀死仇人,思想性格发生飞跃的突变,故事立即进入高
潮。]
第十二段:
1.林冲听那三个人时,一个是差拨,一个是陆虞候,一个是富安
①。(①富安:高衙内身边的帮闲,与陆谦一起参与谋害林冲的勾当。)
[前文猜出陆谦,此处补出富安,行文前后照应,疏密有法。]
2.轻轻把石头掇开,挺着花枪,[前文反复叙述花枪全是为此一
笔。]左手拽开庙门,[胸中有万丈怒火冲天,行动却是轻风掠地,悄
无声息,这掇、挺、拽,动作蝉联而下,表现了林冲临阵谨慎心细,
如此才可出敌不意,一击而制众敌于死命。]大喝一声:“泼贼那里
去!”三个人都急要走时,惊得呆了,正走不动。[空旷苍茫的荒野,
寂静无声的夜晚,这声张正义的猛然一声“大喝”,如火山爆发,如
五雷轰顶,这是林冲造反的宣言,复仇的号角,排山倒海,惊天动地,
那些丧尽天良、心虚胆怯的贼人不由不吓得呆若木鸡。]
3.[自李小二店中吃酒买刀,来草料场之日带上刀,此后草料场
买酒来往文中,只勤叙花枪葫芦,更不以一字及刀。直至杀陆谦时,
忽然掣出刀来。前后遥遥相照,细针密线,天衣无缝。]
4.[林冲杀陆谦,先用脚踏住胸脯,把那口刀搁在他的脸上,来
一番义正辞严的训斥质问,这等于是正义的法庭对死有余辜的奸贼所
进行的罪行判决和道德审判,“杀人可恕,情理难容”八个字,淋漓
尽致地表现了这受尽奸贼迫害的英雄,举刀杀人行动的理直气壮,正
义凛然;充分揭露了高俅、陆谦这些封建统治者及其走狗的卑鄙、狠
毒和罪恶。接着写林冲不仅将其杀死,而且掏出他的心肝,处之以人
世最残酷的极刑,旨在看看他是怎样的一幅狼心狗肺,表明了林冲对
这个趋炎附势,攀龙附凤,因而背亲弃友,恩将仇报的奸佞小人的切
齿之痛,不如此不足以解心头之恨。]
5.回头看时,差拨正爬将起来要走,林冲按住喝道:“你这厮原
来也恁的歹①,且吃我一刀!”(①恁的歹:这样坏。)又早把头割
下来,挑在枪上。[以上写林冲击杀仇人时,动作干练利落,迅雷不
及掩耳,几声大喝,威震敌胆,气撼五岳,其英武之态,活现眼前,
使林冲的性格在连贯性的动作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写陆谦三人惊
呆,连用两次“走不动”,生动地表现了这些惊弓之鸟在气丧胆破之
余的痴呆。对于在精神崩溃时的人物,这样刻画,确是于事合理,于
情不乖的传神笔致。金圣叹评论这段描写:“以一个人杀三个人,凡
三四个回身,有节次,有间架,有方法,有波折,不慌不忙,不疏不
密,不缺不漏,不一片,不繁琐,真鬼于文,圣于文也。”]
6.回来把富安、陆谦头都割下来,把尖刀插了,将三个人头发结
做一处,提入庙里来,都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与前文“神明庇佑!”
句照应,在林冲心中,此次逢凶化吉,报得大仇,全是神灵庇佑,因
此以仇人头颅祭告神灵,以示虔诚,同时也向世人显示,自己手刃仇
敌,是得神灵暗示的神圣之举。金圣叹评点:“三个人头,安放得好,
又算示众,又算祭奠,又算结煞。”]
7.再穿了白布衫,系了搭膊①,把毡笠子带上,将葫芦里冷酒都
吃尽了,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 [前文写
林冲脱衣,逐件叙述一遍,表现他的悠闲,此处叙林冲穿衣,又逐件
叙述一遍,显出林冲杀人之后沉静坦然。后来林冲辗转到柴进家,躲
避官府的追捕。由于官兵追杀很紧,要挨家搜查,柴进就把他介绍到
梁山泊白衣秀士王伦处。从此林冲加入到农民起义的队伍。]
第四部分(从“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至末尾)写林冲杀人报仇。
这一部分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作品先写草厅倒塌,林冲借宿山神庙,借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草料场火起,把故事引向高潮。陆谦、富安和差拨三人在庙门外得意
忘形地对话,把高俅、陆谦等人的阴谋和盘托出。林冲隔门倾听,血
淋淋的事实,打破了林冲的幻想,封建压迫者的步步紧逼,使他认清
了封建统治者的真面目,思想性格发生了根本转变,由动摇到坚定,
由忍让到斗争。面对着残忍狠毒的仇敌,长期积压在胸中的满腔怒火
象火山一样迸发,化为反抗的行动,亲手杀死仇人,终于在逼迫之下
不得不走上了反抗封建统治阶级的道路。
特色鉴赏
(1)情节构思,匠心独运。
本文在故事情节的叙述上独具匠心。首先是惊险悬疑,引人入胜。
作品起初不明写陆谦等人的密谋,只是隐隐约约的透露出一点线索,
引起人们的猜想和推测。中间叙述管营对林冲的抬举,进一步引起人
们的悬念。最后通过人物自身的言语把阴谋全部揭穿。这样布局,波
“忽一日”、“次日”、“三五日”、“到第六日”以及“当晚”、
“天明”、“天色黑了”来标明故事发生的时间。再如,开头写林冲
偶遇李小二,与李小二有旧交,又常去李家走动,后面写陆谦等人在
店中密谋被李小二识破并转告林冲,就显得自然。又如,关于火、武
器、草屋、吃酒的描写,前面写火盆内火种被雪水浸灭了,后面写草
料场起火,才会使人相信是有人故意纵火而不致误解是火盆失火;前
面写林冲买了解腕尖刀,去草料场又带了尖刀,拿了花枪,后面写报
仇雪恨正是用这两件武器;前面写草屋崩坏摇动,后面写被大雪压倒;
前面写老军借给林冲酒葫芦,介绍酒店的所在,后面写林冲去酒店沽
酒,就显得自然,合理。
(2)性格刻画,真实可信。作者在本文中用针脚细密的笔墨写
出了林冲思想性格演化的历程,步步架设了林冲走上反抗道路的轨
辙,令人置信。路遇李小二,林冲说:“我是罪囚,恐怕玷辱你夫妻
两个。”此时,他唯有安心服刑,别无其他奢望。李小二面告陆谦三
独特的风貌。
本文发布于:2023-11-10 04:05: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56032921126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文解读.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文解读.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