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浅谈基督教的起源、发展、教义及现状

更新时间:2023-11-09 23:51:29 阅读: 评论:0

孩子睡觉咳嗽-劳苦功高的意思

浅谈基督教的起源、发展、教义及现状
2023年11月9日发(作者:三十里)

浅谈基督教的起源、发展、教义及现状

一、基督教的起源

基督教是从犹太教中派生出来的一个宗教,它发源于公元1世纪

巴勒斯坦地区犹太人社会,并继承了犹太教耶和华上帝和救主弥塞亚

等概念,以希伯莱圣经为基督教圣经旧约全书。按基督教经典的说法,

基督教的创始人是耶稣,30岁左右(公元1世纪30年代)开始在斯

坦地区传教。耶稣声称他的来临不是要取代犹太人过去记载在旧约圣

经的律法,而是要成全它。耶稣思想的中心在于“尽心尽意爱上帝”

及“爱人如己”。耶稣出来传道,宣讲天国福音,劝人悔改,转离恶

行。他的教训和行迹,在民众中得到了极大回应。使得罗马帝政下的

犹太教祭司团大受其影响,深深感到自己地位不保,所以要把他除之

而后快。后来由于门徒犹大告密,罗马帝国驻犹太的总督彼拉多将耶

稣逮捕。耶稣受尽打骂侮辱,最后被钉在十字架上面死。耶稣的心愿

是为了给世人赎罪,甘愿流出自己的血。依据他门徒们的见证,耶稣

死后第三天从石窟坟墓中复活了。他的坟墓空了,他又多次向满心疑

惑的门徒们显现。他们渐渐确信耶稣真的复活了,是胜过死亡的救主。

在耶稣升天超离世界时空后,他的门徒们起来热心宣扬耶稣的教训,

并宣告他是复活得胜死亡的主。这个由信徒们组成的彼此相爱、奉基

督之名敬拜上帝的团体,便是基督教会。耶稣复活的这一天也因此成

为后世的复活节。不仅如此,教会并还决定将每年的1225日耶稣

的生日作为圣诞节。耶稣出生的那一年被后世定为公元纪年的元年。

值得一提的是保罗对基督教教义的贡献是巨大的,他使得基督教不再

局限于犹太人范围。

二、基督教的发展

1、君士坦丁大帝以前的基督教

罗马帝国前期,人们普遍信仰的是结合了古希腊和古罗马众多神

祗的一种多神教。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下,笃信一神教的基督教显得特

别另类。早期的基督教主要在下层群众中传播,信徒之间平等互助,

患难相恤。由于他们有明显的反抗意识,不与统治阶级合作,不服兵

役,不敬罗马旧神,因此多次遭到罗马统治者的迫害。早在尼禄时代,

年轻的基督教就遭到历史上的第一次迫害。尼禄统治早期,施行较为

温和的统治政策,如禁止流血性的竞技,取消极刑,减少赋税,允许

奴隶们控诉不公正的主人等。然而,好景不长,尼禄的罪恶本性很快

膨胀起来。他毒杀了14岁的同母异父的弟弟。后又弑母杀妻,挥霍

浪费,掠夺他人财产,实行恐怖统治。罗马城大火后,尼禄大兴土木,

为自己建造了金碧辉煌的宫殿。面对他人的指控,尼禄选中了基督徒

来承担责任,屠杀基督徒,残酷镇压并处死反对者。尼禄不得人心的

统治,受到了人们的指责。当时的基督教还是一支不太流行的小规模

宗教流派,尼禄将统治不当的责任推卸给基督徒。他处死了数以千计

的基督教徒,他将他们投放到罗马竞技场,或将他们浸人焦油,或当

人体蜡烛使用。狄修斯(249251)和瓦列利亚努斯(253260)

时代,基督教又一次遭到残暴迫害。

戴克里先(284305)时代,自称罗马旧神朱庇特之子。当时

基督教流传甚广,他们不承认皇帝的神圣性,拒不参军或不服从军中

纪律。在他统治末年,颁布敕令,禁止基督教徒举行宗教仪式。随后

又在各地逮捕、刑讯和处决了一些基督教徒,捣毁教堂,没收财产。

基督教徒还被清除出军队和官吏的队伍。戴克里先的专制统治使得基

督教又一次遭到了厄运。313年,君士坦丁和东部皇帝李锡尼停止了

戴克里先的政策,联合颁布了《米兰敕令》给予基督教以合法地位,

归还了以前所没收的基督教堂和财产。这是基督教发展历程中的重大

转折。君士坦丁又于323年在尼西亚召集了主教大会,这是基督教历

史上第一次宗教大集结。大会通过了所有基督教徒必须遵奉的教义即

《尼西亚信条》,确立“三位一体说”为正统,斥责阿里乌斯派为异

端.并予以放逐。君士坦丁时代之后,基督教的地位已不可动摇,392

年,罗马皇帝狄奥多西一世颁布法令,关闭一切异教神庙,禁止献祭

活动。基督教正式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开始了在中世纪西方文化史

上惟我独尊的时代。

2、君士坦丁大帝和基督教的发展

君士坦丁大帝依靠基督教会战胜竞争者,取得帝国西部统治权

后,进一步把基督教会作为帝国的精神支柱和思想统治工具。君士坦

丁大帝登位后.开始意识到基督教可以成为强化帝国统治的工具,

是,311年颁布《宽容饬令》,规定停止迫害基督教,从此,罗马统

治者开始大力扶植基督教,并逐步使其变成了罗马帝国的官方宗教。

313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和李锡尼合力征服罗马帝国东部,

并与李锡尼在米兰达成协议,在米兰又签署了一项宽容基督教的敕

令,即著名的《米兰敕令》。根据这部敕令的规定,基督教成为一种

合法的、自由的宗教。至此.基督教的合法地位初步奠定。《米兰敕

令》的公布,结束了长达300年之久的基督教徒受迫害的历史,对整

个西方文化有着重要的影响。它是基督教史上的转折点。标志着罗马

帝国的统治者对基督教从镇压和宽容相结合的政策转为保护和利用

的政策。基督教也开始了与帝国政权合流,为奴隶主统治阶级服务。

至此,《米兰敕令》成为了罗马世界通行的基本法,宣告了基督教的

合法性,开创了基督教发展的新时代,君士坦丁大帝也因此被称为“第

一位基督教皇帝”。

君士坦丁大帝对基督教派的内部统一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君士

坦丁大帝夺取全国政权后,为了把基督教变为帝国政权可靠的支柱,

他便用皇帝的权力来解决内部纷争,帮助统一教会教义和组织。君士

坦丁大帝于323年在尼西亚召集了主教大会,这是基督教历史上第一

次的世界性主教会议,此会议确立了一些为现今大部分基督教会所遵

守的基督教教义,这次会议的影响极其深远。大会通过了《尼西亚信

条》坚持了正统教会的三位一体说为正统,斥责阿里乌斯派为异端,

将阿里乌斯革除出教会。尼西亚会议是整个教会主教的第一次聚集,

目的是解决一些滋生起来的信仰上的不同,确定基督教徒们所传承下

来的信仰。这次会议具有历史性的重大意义,这是第一次通过用基督

教徒代表集会的形式取得一致意见,是“基督学”发展的起因之一。

由君士坦丁大帝召集和主持会议,运用国家的力量来影响主教会议的

程序.这标志着皇权对教权有了一定的控制。《尼西亚信条》为后来

的一些尼西亚大会开创了制定信仰声明和正经的先例,旨在为教义的

正统性和为整个基督教国家的统一提供指导纲领,这在教会历史以及

欧洲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罗马帝国以后基督教的发展与分裂

在基督教内部,从三四世纪开始,逐渐形成东(君士坦丁堡)西

(罗马)两个中心。东正教会在拜占庭皇帝时期是国教,直接受皇帝

领导。皇帝可以任免教会大主教,召开主教会议,批准宗教会议决定,

解释教义。1453年,拜占庭帝国遭到奥斯曼土耳其人进攻而覆灭。

西亚、北非和巴尔干半岛等地都成为奥斯曼帝国的版图。由于奥斯曼

帝国信奉伊斯兰教,该地区内东正教受到很大削弱。莫斯科大公乘机

使俄罗斯正教会脱离君士坦丁堡大主教控制,形成独立教会,俄罗斯

正教会,并自命为东正教会首脑。沙皇彼得一世对教会改革,使教会

在世俗官吏领导下成为国家一部分。这是拜占庭政教集中制的传统的

继续在俄罗斯的具体体现。俄罗斯正教会在1917年十月革命后,由

于国家颁布教会与国家分离的法令,国教体制告终。现信奉东正教的

信徒约有1亿人,其地理分布除前苏联外,主要在罗马尼亚、保加利

亚、希腊、前南斯拉夫和芬兰等国。

西罗马帝国由于蛮族的攻击,摇摇欲坠,皇帝瓦兰尼安奴斯三世,

企图利用基督教来挽救帝国灭亡,于455年应罗马主教利奥一世请

求,授予统治西罗马教会权力,强迫西部主教服从。罗马教会主教则

成为罗马教皇。此举遭到东部地区的反对。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教皇

已不受当时各小国世俗领导人管辖。在成立教皇国后,教皇同时又是

世俗国君。但东罗马帝国当时仍独立存在,故教会仍依附于皇帝。双

方矛盾逐渐激化,从相互指责为异端,到1054年相互逐出教门,因

而断绝一切往来,各自独立成为两大教派。

16世纪西部教会内部发生宗教改革运动,并陆续分化出一些新

教派,称为“新教”。如北欧各国的路德派,法国、瑞士和苏格兰的

加尔文派,英国的圣公会(国教会)等。这样,基督教便分裂为三个

教派:即罗马教皇所控制的罗马教会,称为天主教;改革后的基督教,

称为新教或耶稣教(Romance);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希腊正教会,

或称东正教会。天主教后来由于西班牙与葡萄牙人的殖民统治活动而

传遍世界许多地区。其主要分布地区,在欧洲有意大利、西班牙、葡

萄牙、法国、比利时、奥地利、波兰;拉丁美洲各国与北美洲加拿大

的魁北克省;亚洲有菲律宾;非洲有加蓬、布隆迪等。全世界的信徒

大约有6亿,在世界各宗教人数中居首位。 信奉新教的在欧洲有丹

麦、瑞典、挪威、芬兰、荷兰、英国和德国。由于英国在海外殖民关

系又传播到美国、加拿大、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据统计,现有

教徒约3.5亿。新教同天主教和东正教的不同在于,教派众多而无统

一与严格的组织。其主要教派有信义会、长老会、圣公会、公理会和

卫理会等。

三、基督教的教义

1、创世论

基督教关于世界的创造与维持的教义。来源于《旧约·创世纪》

认为上帝在六天之内创造了世界,其中第一天造了光,第二天造了空

气,第三天造了地和海并地上的草木,第四天造了日月星辰,第五天

造了水里的鱼和空中的飞鸟,第六天造了地上的牲畜、昆虫、野兽和

人。第七日上帝歇息,这一天定为圣日。创世论是基督教的核心。

2“三位一体”论

三位一体论是基督教独有的上帝观,是基督教的基本信条之一。

基督教认为上帝只有一个,但包括圣父、圣子、圣灵三个位格。圣父

即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主宰――神,基督教称为上帝,也称“天父”

“耶和华上帝”;圣子即耶稣基督,也称“上帝圣子”;圣灵也称“上

帝圣灵”。这三者不是三个神,又不只是一位,是同具有一个本体的

独一真神。

3、原罪论

基督教的基本教义之一。罪是指人顺从自己的私欲而违背上帝意

旨的所言、所行和所想。《圣经》中称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受蛇的

诱惑,偷吃“禁果”犯了罪,成为整个人类的原始罪过。传给后代子

孙,成为人类一切罪恶和灾祸的根由。人一生下来在上帝面前就是罪

人,需要基督的救赎。“原罪论”把人们原来对外的反抗引向对内的

改革和自省,成为西方“罪感文化”的根源。

4、救赎论

基督教基本教义之一。基督教认为人类既有原罪,又无法自救,

上帝圣父差其独生子耶稣降世为人,受死亡,流出宝血以赎信徒的罪。

“赎价”付给谁有两种说法,一说犯了罪成为魔鬼的奴仆,付给魔鬼;

一说犯了罪是对上帝欠了债,付给上帝。

5、末世论

末世论是关于人类与世界最终命运的教义。包括基督再临、死人

复活、末日审判、千禧年及天堂、地狱等内容。基督教认为末日审判

时,信上帝者将在天堂与神相伴,魔鬼、不信者、恶人将被打入地狱,

接受永罚。

6“因信称义”

“因信称义”是基督教特别是路德宗关于如何得救的教义。由于

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的救赎,人神之间的阻隔已排除,信徒凭借信仰

就可以直接与上帝交通,无须靠教皇为首的教阶作中保,基督教多数

宗派很重视这种教义。

7 “信、望、爱”

“信、望、爱”是基督教要具备的三大美德。信在圣经里有“信

任”“可靠”“忠实性”“信靠”的意思。望有“期望”“确信”

“求神庇护”之意。爱是神的本质,是基督教徒最大的美德。

基督教基本教义还有上帝论、基督论、教会论、圣事论等。

基督教的主要宗教仪式有洗礼、告解、圣体和婚配等。洗礼是一

种入教仪式。可以由主礼者给受礼者额上倾注少量的水,或将受礼者

全身浸入水池片刻。据认为这是耶稣立定的圣事,可赦免入教者的“原

罪”。告解是教徒将所犯的罪过向神甫告明,并表示忏悔,请求“上

帝赦免”。圣体是祝圣的面饼。在做弥撒时,主礼人先领“圣体”和

“圣血”(葡萄酒),然后让信徒领圣体。教义称这是代表耶稣的身

体和血,为众人免罪而舍弃和流出的。婚配是指教徒在教堂举行结婚

仪式,由神甫主持,在问讯双方,经肯定回答之后向双方祝福正式成

婚。

四、基督教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及在当代中国的发展

基督宗教对中国社会施加影响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或途径来实现:

一种是通过宗教信徒——社会生活的主体对社会施加影响,即为基督

徒提供价值目标和行为规范;另一种是通过宗教文化精神——社会基

本价值体系和运行机制对社会施加影响,即渗透在我们现行的文化模

式中的基本价值观念、道德诉求和审美旨趣等以基督宗教为根基。

果说前者主要通过传教方式实现并且是被动接受的话,那么,后者就

是通过文化传播和交流方式主动地接受。如果说在前现代社会第一种

方式发挥的作用要大一些,而在现代社会历史上,后一种方式伴随西

方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交流等活动发挥着更大的作用。基督教

是孕育西方文化的母体和根基,它不仅透过西方的各种文化因素对中

国的现代文化模式施加深刻影响,而且其基本理念也与儒家思想有相

通之处,它对中国社会转型、现代化进程即文化模式重塑具有重要的

文化价值。

应当承认,中国普通民众对基督教的认识是很肤浅的,也是感性

的。在农村,信教的群体绝大多数是些体力劳动者、中老年人和妇女,

他们一般缺少关爱,处于弱势地位。他们中很少有人受过高等教育,

甚至有很多人不能理解什么是“三位一体”。信仰基督教的理由缘于

他们朴实而简单的想法:心中要有一个依靠,遇到困难时,相信有一

种力量能帮他,有一种精神寄托。所以,当基督徒宣扬多做善事,不

能作恶,否则会受到主的惩罚。而因果报应恰恰是多少年来一直深深

扎根于中国人心里的一个理论。信教正是他们内心心灵的反映。这表

明了他们一方面希望能够帮助别人,为自己积德。另一方面又希望能

够得到别人的帮助,使自己摆脱无助。而基督教正好为他们提供了这

样一个精神支撑,使他们心安理得。

相对于农村而言,城镇居民的生活条件要优越得多,但随着经济

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变得日益疏远。尤其是工业化进程的

加快,使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个体承担的角色已不再重要,很容易找

到替代自己的人。对于很多人来讲,住房、工作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

好,下岗和被淘汰的压力越来越大,生活对很多人来说意味着挑战。

反映在精神上,人们迫切需要个人尊严。而基督教所广泛宣扬的“爱”

正好为他们提供了一种精神寄托。加之耶稣的品格、经历、死亡、复

活,以及对人类的爱和对遭受苦难的人类的关注,这一切都深深吸引

着那些处于社会底层的贫穷人们。“复活”在某种意义上可以理解为:

经历了巨大挫折、痛苦之后又重新站立起来。信仰基督,其实也是对

自己生活的反照。基督教正好迎合了这一点,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在

发财以后,会抱着救世主的心态,乐意去帮助那些跟自己以前有过类

似困境的人的原因之一。

我喜欢的文学-青年作文800字

浅谈基督教的起源、发展、教义及现状

本文发布于:2023-11-09 23:51: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54508921107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浅谈基督教的起源、发展、教义及现状.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浅谈基督教的起源、发展、教义及现状.pdf

标签:狄修斯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