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四)

更新时间:2023-11-09 23:43:46 阅读: 评论:0

正月十五习俗-一篇作文300字

分析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四)
2023年11月9日发(作者:班主)

分析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四)

——象征、联想和想象

一、 念解析

1、象征

A.象征: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种具体形象(象征体),来表现某种抽象的

概念、思想和情感(本体)的写作表现手法。

B.作用:可以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赋予文章以深意。

C.范例:《在山的那一边》,“山“象征了生活中的艰难。

D.象征和比喻的区别:

①象征是一种表现手法,着眼于全篇,属全文构思立意使用的手法;比喻是一种修辞手

法,着眼于句子。

②象征中的象征体是具体的事物,本体是抽象的精神品质,而比喻中的本体和喻体没有

具体事物或抽象事物之限制。

2、联想和想象

A.共同点:都是由眼前的事物或景象想起与之相关的另一种事物或景象。

B不同点:联想到的事物是切实存在的,没有创造新事物,而想象出的事物完全是新事物,

如《天上的街市》中,诗人由“街灯”想到“明星”,再由“明星”想到“街灯”,都是联

想;而诗人进一步想到天上有“美丽的街市”即是想象了。

C.作用:可以在塑造人物形象、突出或深化文章主旨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二、例题精讲

熬过寒冬的紫玉兰

韦笛

去年夏天,小区改建时,有人在路旁栽了一棵紫玉兰。秋天里,当别的树木渐渐落光青翠

的叶子时,紫玉兰的枝头却打起了花骨朵。那些蓓蕾尖尖的、细细的,披着毛茸茸的黄色外衣,

看起来很像是微型的竹笋。数一数,一共四朵。尽管秋风萧瑟,可小小的蓓蕾却在努力生长着。

很快,它们变得丰满起来,看上去,就像一枝枝蘸满了水的毛笔,直指天空。

1

冬天说来就来了。寒风呼啸着,席卷大地,卷走了紫玉兰所有的叶子。光秃秃的枝头上,

只剩下孤零零的花蕾。每次从紫玉兰旁经过,我的心里都充满了深深的担忧:那些蓓蕾冻僵了

?要不了多久,它们就会从枝头掉落吧?在转身而去后,我真为那些蓓蕾感到惋惜:多么可怜

的花儿,还没来得及开放就要告别这个世界了。

可那些蓓蕾带给我的,却是震惊。尽管狂风呼啸,尽管大雪纷飞,尽管长长的冰凌挂满了

人家的屋檐,可那些蓓蕾始终坚守在枝头,始终如毛笔一般直指天空„„

不知不觉中,春天来了,先是蔷薇吐出新绿,接着樱桃也开了满树繁花。有一天,当我从紫

玉兰旁经过时,我惊讶得屏住了呼吸——在那光秃秃的枝头,一朵朵紫玉兰竟然脱下了黄色

的外衣,露出了紫红的花瓣。那些光洁的花瓣紧紧裹在一起,如生死相依的姐妹。

温暖的阳光下,紫玉兰花开放得极其缓慢——她们顶端的花瓣一点一点地放松着,向外

伸展,伸展——如同缓缓起舞的紫衣仙子。渐渐地,一片片花瓣舒展开来,毛笔般的蓓蕾变成

了尽情绽放的紫色“花碗”,看起来光彩照人。

熬过了漫长的寒冬,紫玉兰终于迎来了生命的春天。

在我的眼里,花儿一向是娇柔的,经不起尘世的风吹雨打。可眼前的紫玉兰,却有着我所

陌生的坚韧与顽强。在漫长的寒冬,呼啸的狂风刀一般地割着它们娇嫩的肌肤,冰冷的雪水针

一样刺着它们光洁的花瓣,可它们,默默地坚持着、忍耐着,等待着春风吹起,等待着阳光抚

过„„终于,它们熬过寒冬,迎来了勃然怒放的那一天。

在生命的寒冬里,无论活得多么艰辛多么沉重,紫玉兰始终坚持着,绝不放弃自己的生

命。这一份坚韧与顽强、这一份执著与勇敢,我们人类又有几人能够做到?我的一位女友,

对丈夫的背叛,在长久的痛苦之后,她选择了割腕自杀;我的一位同学,面对生意的失利,在长

久的消沉之后,选择了跳楼自尽。再翻一翻报纸的社会新闻版,类似的报道更是随处可见。

生命的寒冬猝然降临后,多少人在痛楚的煎熬里深感绝望,最终选择了放弃。他们不知道,

是咬紧牙关苦撑下去,春天就会在前方迎接他们。

事实上,无论是谁,只要坚持下去绝不放弃,终能熬过漫长的寒冬,迎来生命的春天,就像

紫玉兰,在春风里勃然怒放。 (选自《思维与智慧》)

思考题:

1 文中这棵“熬过寒冬的紫玉兰”有什么象征意义?

分析:在把握紫玉兰特征的基础上挖掘它所具有的人的精神品质,从而进一步把握象征意义。

那棵紫玉兰不仅“熬过了寒冬”而且绽放了美丽的花朵,由此我们可以想到人如果能顽强

不屈地战胜生命里“寒冬”,也将迎来“生命里的春天”。

2

答:“熬过寒冬的紫玉兰”象征了顽强不屈地战胜艰难困苦,最终取得了辉煌成就的生命。

2 选文倒数第二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表现手法?请作简要分析。

分析:作者由熬过了寒冬傲然绽放的紫玉兰,想到了不堪挫折而选择放弃生命的人,使之与

紫玉兰形成鲜明对比,将作品主题表现得愈发深刻。

答:运用了联想与对比的表现手法。由紫玉兰坚韧顽强地熬过严冬,联想到面对挫折选择退

缩的人们,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引起读者深思,深化了作品的主旨。

三、总结

1. 对“象征”的考查

A、常见题型:

①直接提问文章所用的表现手法及共作用

②提问文中某物的象征意义

③融入对文题、语句的考查中

.答题步骤

①看文体。状物类记叙文多用象征手法。

②看标题。以某物为题的叙事文,回答有关标题的问题时要考虑该物是否有象征意义。

③抓特征。抓住某物的特征,并进行由物及人的联想,找到此“物”具有的“人”的精神品

质。

④抓词语。分析语句时,遇到表意含蓄的的语句,要从把握词语的象征意义入手,进而准确

理解语句的深刻含义。

2.对“联想、想象”的考查

A、常见题型:

①辨识,判定是联想还是想象

②分析语句(段)的作用

.答题步骤

①根据联想和想象的特征及区别,完成辨识。

②分析语句(段)的作用时,如果该语句(段)使用了联想或想象,要指出,作者运用这种

手法表现了所描写的人或物怎样的特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从而深化了文章主题。

四、实战演练

3

玻璃翠

刘心武

我头一次见识钢化玻璃杯是改革开放初期。一位熟人从日本访问归来,带回了一只,

不但自己经常故意松手将其跌落地下,而且还特别乐意将其塞到别人手中,鼓励将其摔碰。

记得他命令我将那杯子完成自由落体运动时,我真的很心慌,那毕竟是只玻璃杯而不是锰

钢杯啊,犹豫了好几分钟,才哆哆嗦嗦地撒了手,杯子落地发出咣当脆响,我闭上眼睛再睁

开,还在地上旋转的杯子竟毫发无损!后来熟人们见了他那杯子,有的就会不请自摔地当新

奇玩意儿取乐。谁知有一回一位熟人只是轻轻地把那杯子从桌上往地下一拨,杯子一落地便

在我们面前碎成了一片玻璃碴儿,大家顿时惊呆了。杯子的主人深呼吸了一下,才解嘲地说:

钢铁战士也还是会衰老、会去世的啊!

如果把人比作玻璃杯,那么,钢化玻璃杯就好比是具有优势的个体。或者学历高,留过

洋;或者地位显,言如鼎;或者名气大,人气旺;或者财富多,生意大;或者竟兼而有之,

俨然时代骄子。这样的人士当然比一般人经得起震荡,不会轻易破裂。这些人在钢化自己的

过程里,备尝艰辛,弥足自豪,但是钢化所获得的品质,应该用来造福社会、关爱他人、提

升自己,而不应该产生高人一等的心理,觉得反正自己具有优势,因此就满不在乎起来,

意地摔碰显摆,恃学历而移花接木,端官架子说官话玩忽职守,守吃老本甚至停耕辍织却自

嘘虚名,夸张露富狂妄推行以蛇吞象的计划……这样的钢化玻璃杯,就算主观上还不是想

背德违纪犯规触法,客观上却难免招至种种尴尬抨击追究惩罚,甚至身败名裂,最终化为一

堆不成器的碎玻璃碴。

其实,就我们每一个普通人来说,性格里都可能有类似钢化玻璃的成分。我们常说的一

个词是脆弱。仔细想来,脆比弱可怕。弱,往往从外在形态上,就让别人和自己多一分戒惕,

因此,弱点一旦挑明,也就比较容易注意克服,为人处事能够低调,危害性也就因而变小。

脆,好比玻璃,外在形态上是硬而透明的,人心理上多半有这种脆点,不少脆点还加以

自我钢化,比如觉得自己是强人心到必然功成永不言败,或者觉得自己反正问

心无愧他人其奈我何。因此该缩手时不缩手,该放弃时不放弃,该妥协时不妥协,该

心软时不心软,该求其次时偏硬撑着去拔尖,为人高调苛刻,也就好比总是故意地把钢化玻

璃杯往地上扔,以为无论如何自己的钢铁决心是可以经受强烈震荡的。结果呢,咣当一声,

竟然破裂粉碎了,后悔莫及。其实,早该意识到,自以为是钢铁硬的东西原来是玻璃脆,而

且,即使硬如钢铁,也有老化的时候,要居常思,自觉地克服脆点,实事求是地

对待社会、他人和自己。

4

有一种草花叫玻璃翠,植株叶片半透明很像浅绿色的玻璃,开出的红花如缄默之唇。

花很容易栽养,建议有志于发现、克服自己脆点的朋友都养上一盆。不仅是因为玻璃翠这

花名谐玻璃脆的音,仔细观察,你可以发现这花的茎叶一方面真如玻璃般凝实晶莹,一方

面又显露将其一掐必断的脆弱特性。它的生长,是把自尊、自强、自傲、自爱,与自戒、自

慎、自审、自惕结合在一起的,常常面对这样一盆草花,比常用钢化玻璃杯喝饮料,更能获

得人生启迪啊(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节)

思考题:

1 作者由不怕跌落磕撞的“钢铁战士”钢化玻璃杯被摔碎联想到什么?此处联想在文中有

何作用?

答:作者由钢化玻璃杯被摔碎联想到“人的脆点”。由物及人,指出人的性格中也有类

似的钢化玻璃的成分――脆点。告诉人们居“硬”要思“脆”,要自觉克服“脆点”,实

事求是地对待社会、他人和自己。

2 作者赋予了玻璃翠这种花怎样的象征意义?

答:作者认为玻璃翠是自尊、自强、自傲、自爱,与自戒、自慎、自审、自惕结合的象

征。

3 作者为什么建议朋友们养一盆玻璃翠?

答:一方面玻璃翠这花名谐“玻璃脆”的音,另一方面这花的茎如玻璃般凝实晶莹,与

玻璃的“脆”的特征相似,可警醒自己发现、克服弱点。

5

化理-五代史伶官传序翻译

分析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四)

本文发布于:2023-11-09 23:43: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54462621107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分析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四).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分析常见表现手法的作用(四).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标签:紫玉兰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