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植物学(2742)自学考试大纲
一、本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森林植物学是研究植物的分类、地理分布、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及利用效益的学科,
是林学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
主要特点是:基本概念、基本知识较广、基本理论不强、基本技能不多;涉及植物
种类较多,只能按分类等级才能明其规律性与异同点;只能在掌握植物形态解剖和分类
的基础上才能正确认识植物个体,故学习方法必须循序渐进、从简到繁、从少到多,逐
步掌握各章节的主要内容,最后融会贯通。
(二)本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任务和作用
森林植物学是林学专业的起步基础课,必须在掌握该门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才能掌
握其他基础课和专业课。其任务是研究大量的、形态各异的共同规律与特点。对自学者
要按照全日制普通高校相同课程的要求进行水平合格考试。目的是检测课程应考者是否
达到课程合格水平,是否掌握植物的一般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生态习性及经济用途。
(三)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总的要求是掌握植物从低等到高等的发生、发展规律的基本理论;掌握植物分类如
叶、花、果的结构等基本知识;利用掌握的植物知识进行科学研究;掌握植物分类的系
统进化原理和植物的地理分布规律;掌握树木标本的采集,制作的方法和技术;掌握树
木分类、检索、鉴定的方法和技能。
掌握常见的森林树种和绿化树种约50科150-200种树木的形态特征、分类地位、生态分
布和利用效益的知识;能独立进行树种鉴定、编制树种系统名录和检索表,为今后独立
进行树种调查工作奠定基础。
(四)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联系:
本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涉及的专业基础课很多,但都以植物学为基础;虽然在理论知
识上不强,但能对其他基础课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故本课程是本专业抬头课;本专业
的专业课与生态学、土壤学、气象学关系密切,在学科关系上,它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
学、林木育种学、林木栽培学、森林环境保护学、经济林栽培技术、药用植物栽培技术、
木材学、林产品加工利用等后续课程的学习提供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技能,并为学生
今后从事林业生产、科研或教学工作,奠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本课程的基础知识是:1、植物拉丁学名基本知识;植物科、属、种、亚种、变种、
变型、栽培变种拉丁学名的组成和书写方式;2、各科的主要特征;3、树木的全国各林
区重要代表性树种的经济用途、习性、地理分布。
重点是:1、本林区主要造林和绿化树种的主要识别特征;2、植物分类知识。
难点是:不同植物间的异同点;检索表的编制。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
第一篇 绪 论
(一)自学目的与要求
1、重点:(1)植物分类的等级与命名;(2)检索表;(3)植物分类的知识。
2、一般了解:(1)自然分类系统;(2)分类法的依据。
3、一般掌握:(1)树木分布区;(2)生态学特性
4、熟练掌握:(1)植物的命名原则;(2)检索表的编制
(二)本章课程内容
第一节树木学的概念及研究对象:只作一般了解。
第二节树木分类学概要:主要学习自然分类系统,恩格勒系统和哈钦松系统;分类
法的依据;植物分类的等级与命名;检索表。植物分类的知识。
第三节 树木分布区:只需了解分布区的类型、分布区的研究、树木的特性。
第四节 树木的特性:只需了解生态学特性。
(三)考核知识点
1、树木分类学概要
2、植物分类的知识
3、树木分布区
4、生态学特性
(四)考核要求
1、树木分类学概要
(1)识记:自然分类系统;植物分类的等级与命名方法。
(2)领会:分类法的依据。
(3)简单应用:检索表的编制。恩格勒系统和哈钦松系统的观点。
(4)综合应用:了解植物分类现状及发展动态。
2、植物分类的知识
(1)识记:叶的组成;复叶的概念;花的组成;不同花序的概念;雄蕊和雌蕊的结
构;不同果实类型的概念。
(2)领会:种子与果实的形成;不同类型花序间的区别。
3、树木分布区
(1)识记:天然分布与栽培分布、连续分布与间断分布、水平分布与垂直分布的概
- 2 -
念;特有分布、残遗分布、替代分布的区别;特有树种、孑遗植物的概念。
(2)领会:每个类型相应的树种;树木的生态学特性。
(3)简单应用:了解原产我国和引种的树种;了解我国的特有树种、孑遗植物。
3、生态学特性
(1)领会:树木的生态学特性。
(2)简单应用:影响树木生长的生态因素。
第二篇 各 论
(一)自学目的与要求
1、重点:(1)松科、杉科、柏科;(2)蔷薇科;(3)蝶形花科、含羞草科、苏木科;
(4)重点珍稀濒危树种;(5)本林区主要造林和绿化树种。
2、一般了解:树木的习性、地理分布。
3、一般掌握:全国各林区重要代表性树种的经济用途。
4、熟练掌握:本林区主要造林和绿化树种的主要识别特征。
(二)本章课程内容
1、苏铁科:主要学习苏铁的形态特征。
2、银杏科:主要学习银杏的形态特征。
3、松科:主要学习铁坚油杉、日本落叶松、金钱松、雪松、红松、华山松、马尾松、
黄山松、黑松、湿地松、火炬松的形态特征。
4、杉科:主要学习主要杉木、柳杉、水松、池杉、水杉的形态特征。
5、柏科:主要学习侧柏、柏木、日本扁柏、红桧、园柏、刺柏的形态特征。
6、罗汉松科:主要学习罗汉松的形态特征。
7、三尖杉科:主要学习三尖杉、粗榧的形态特征。
8、红豆杉科:主要学习红豆杉、巴山榧树的形态特征。
9、木兰科:主要学习厚朴、荷花玉兰、玉兰、紫玉兰、含笑、深山含笑、鹅掌楸的
形态特征。
10、连香树科:主要学习连香树的形态特征
11、樟科:主要学习樟树、闽楠、檫木、山苍子、山胡椒的形态特征
12、蔷薇科:主要学习中华绣线菊、山楂、石楠、 枇杷、沙梨、豆梨、湖北海棠、
苹果、月季、桃、梅、李、日本晚樱的形态特征。
13、蜡梅科:主要学习蜡梅的形态特征
14、苏木科:主要学习皂荚、紫荆的形态特征。
15、含羞草科:主要学习合欢、山合欢的形态特征。
16、蝶形花科:主要学习刺槐、槐树、黄檀、红豆树、紫藤的形态特征。
- 3 -
17、山茱萸科:主要学习毛梾 、灯台树、四照花的形态特征。
18、蓝果树科:主要学习喜树、蓝果树、珙桐的形态特征。
19、五加科:主要学习刺楸、五加的形态特征。
20、忍冬科:主要学习珊瑚树、忍冬、金银木的形态特征。
21、金缕梅科:主要学习枫香、继木、蚊母树的形态特征。
22、悬铃木科:主要学习二球悬铃木的形态特征。
23、杨柳科:主要学习毛白杨、响叶杨、加杨、旱柳、垂柳的形态特征。
24、桦木科:主要学习桤木、江南木、光皮桦、红桦、白桦的形态特征。
25、壳斗科:主要学习板栗、茅栗、锥栗、苦槠、石栎、青冈栎、麻栎、栓皮栎、
槲栎、刺叶栎的形态特征。
26、榛科:主要学习华榛、雷公鹅耳枥、华千金榆的形态特征。
27、胡桃科:主要学习山核桃、化香树、核桃、枫杨的形态特征。
28、榆科:主要学习白榆、榔榆、榉树、青檀、糙叶树、朴树的形态特征。
29、桑科:主要学习柘树、桑树、构树、无花果、黄葛树的形态特征。
30、杜仲科:主要学习杜仲的形态特征。
31、椴树科:主要学习粉椴 、糯米椴的形态特征 。
32、杜英科:主要学习山杜英、猴欢喜的形态特征。
33、梧桐科:主要学习梧桐的形态特征
34、锦葵科:主要学习木槿、木芙蓉的形态特征
35、大戟科:主要学习油桐、木油桐、乌桕、重阳木的形态特征。
36、山茶科:主要学习油茶、茶、山茶、木荷的形态特征。
37、桃金娘科:主要学习赤桉、大叶桉的形态特征。
38、冬青科:主要学习枸骨、冬青的形态特征。
39、卫矛科:主要学习丝棉木、冬青卫矛的形态特征
40、鼠李科:主要学习枣、马甲子、枳具科的形态特征
41、葡萄科:主要学习葡萄、爬山虎的形态特征。
42、柿树科:主要学习柿、野柿的形态特征。
50、茜草科:主要学习香果树、栀子花、咖啡的形态特征。
51、紫葳科:主要学习梓树、楸树、凌霄花的形态特征。
52、马鞭草科:主要学习柚木、海通、牡荆的形态特征。
53、千屈菜科:主要学习紫薇的形态特征。
54、玄参科:主要学习白花泡桐、兰考泡桐、华东泡桐的形态特征。
55、棕榈科:主要学习棕榈、椰子的形态特征。
56、禾本科:主要学习孝顺竹、慈竹、毛竹、刚竹、箭竹的形态特征。
(三)考核知识点
1、(1)松科、杉科、柏科的形态特征;(2)蔷薇科的形态特征;(3)蝶形花科、含
羞草科、苏木科的形态特征。
2、本林区主要造林和绿化树种的主要识别特征,(1)常绿或落叶;(2)乔木、灌木
或藤本;(3)叶,单叶或复叶,一回或二回羽状复叶、掌状复叶、三出复叶,对生或互
生或轮生,三出脉或羽状脉,叶形;(4)花,花色、花序,两性花、单性花,雌雄同株
或雌雄异株或杂性同株,子房上位、子房下位;(5)果实,果实颜色、果实类型,聚合
果或聚花果。
3、全国各林区重要代表性树种的经济用途及地理分布;本林区主要造林和绿化树种
的经济用途及地理分布。
(四)考核要求
1、识记:松科、杉科、柏科的形态特征;蔷薇科的形态特征;蝶形花科、含羞草科、
苏木科的形态特征。本林区主要造林和绿化树种的主要识别特征。
(1)苏铁科:苏铁的叶、花。
(2)银杏科:银杏的枝、叶、种子、雌雄异株。
(3)松科:铁坚油杉、日本落叶松、金钱松、雪松、红松、华山松、马尾松、黄山
松、黑松、湿地松、火炬松的叶形、叶序、每种鳞种子数、种鳞宿存情况、经济用途、
地理分布。
(4)杉科:杉木、柳杉、水松、池杉、水杉的叶序、叶形。
(5)柏科:侧柏、柏木、日本扁柏、圆柏、刺柏的叶形、叶序、球果形状。
(6)罗汉松科:罗汉松的叶序、叶形、种子形状。
(7)三尖杉科:三尖杉、粗榧的小枝、叶形、种子。
(8)红豆杉科:红豆杉、巴山榧树的叶形、叶序、种子。
(9)木兰科:厚朴、荷花玉兰、玉兰、紫玉兰、含笑、深山含笑、鹅掌楸的托叶痕、
叶、花、果实类型、经济用途、地理分布。
(10)连香树科:连香树的叶序、果实类型。
(11)樟树:樟树、闽楠、檫木、山苍子、山胡椒的叶脉、叶序、花、果实类型、
- 5 -
经济用途、地理分布。
(12)蔷薇科:中华绣线菊、山楂、石楠、枇杷、沙梨、豆梨、湖北海棠、苹果、
月季、桃、梅、李、日本晚樱的花、果实类型、经济用途、地理分布。
(13)蜡梅科:蜡梅的的叶序、花、果实类型、经济用途、地理分布。
(14)苏木科:皂荚、紫荆的叶、花。
(15)含羞草科:合欢、山合欢的偶数羽状复叶、花、经济用途、地理分布。
(16)蝶形花科:刺槐、槐树、黄檀、红豆树、紫藤的复叶、花、经济用途、地理
分布;刺槐的托叶刺。
(17)山茱萸科:毛梾、灯台树、四照花的叶序、花、果实类型。
(18)蓝果树科:喜树、蓝果树、珙桐的叶、花;珙桐的保护级别、分布。
(19)五加科:刺楸、五加的枝、刺、叶、花序、果实类型。
(20)忍冬科:珊瑚树、忍冬、金银木、金银花的叶、花、果实。
(21)金缕梅科:枫香、继木、蚊母树的叶、花、果实、经济用途、地理分布。
(22)悬铃木科:二球悬铃木的叶、花、聚花果、经济用途、地理分布。
(23)杨柳科:毛白杨、响叶杨、加杨、旱柳、垂柳的叶序、花序、雌雄异株、果
实类型、经济用途、地理分布。
(24)桦木科:桤木、江南木、光皮桦、红桦、白桦的叶序、花单性、果。
(25)壳斗科:板栗、茅栗、锥栗、苦槠、石栎、青冈栎、麻栎、栓皮栎、槲栎的
叶、花、果实类型、经济用途、地理分布。
(37)桃金娘科:赤桉、大叶桉的叶、花。
(38)冬青科:枸骨、冬青的叶、花、果实。
(39)卫矛科:丝棉木、大叶黄杨的叶、花、果实类型、地理分布。
(40)鼠李科:枣、马甲子、枳具的叶、果实、经济用途、地理分布。
(41)葡萄科:葡萄、爬山虎的叶、花序、果实类型、攀缘习性、经济用途、地理
分布。
(42)柿树科:柿、野柿的果实类型、经济用途、地理分布。
(43)芸香科:竹叶椒、金桔、桔、柚、甜橙的的叶、枝刺、果实、经济用途、地
理分布。
(44)苦木科:臭椿的叶、花、果实类型。
(45)楝科:楝树、香椿的的叶、花、果实类型。
(46)无患子科:栾树、复羽叶栾树、无患子、龙眼、荔枝的叶、花、果实类型、
经济用途、地理分布。
(47)漆树科:黄连木、南酸枣、盐肤木、漆树的叶、花序、果实类型、经济用途、
地理分布。
(48)槭树科:青榨槭、鸡爪槭、三角槭、飞蛾槭的叶、果实类型。
(49)木犀科:桂花、油橄榄、女贞、白蜡树、苦枥木的叶、花、果实类型、经济
用途、地理分布。
(50)茜草科:香果树、栀子花、咖啡的叶、花、经济用途、地理分布。
(51)紫葳科:梓树、楸树、凌霄花的叶、花序、果实类型。
(52)马鞭草科:海通、牡荆的的叶、花序。
(53)千屈菜科:紫薇的树干、叶、花、果实类型、经济用途、地理分布。
(54)玄参科:白花泡桐、兰考泡桐的叶、花、果实类型、经济用途、地理分布。
(55)棕榈科:棕榈、椰子的叶、花。
(56)禾本科:孝顺竹、慈竹、毛竹、刚竹、箭竹的地下茎和秆的着生方式、经济
用途、地理分布。
2、领会:(1)根据形态特征,正确识别树种;(2)树种所属的科、属名。
3、简单应用:(1)不同经济用途的代表树种;(2)松科、杉科、柏科的异同点;
(3)裸子植物的主要特点;(4)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区别;(5)蔷薇科的四个亚
科的区别;(6)相似属、种之间的形态区别。
第三篇 中国森林地理分布
(一)自学目的与要求
1、重点:各森林地理区划类型树种的分布情况。
- 7 -
2、一般了解:我国的自然地理背景。
3、一般掌握:我国森林地理区划类型
4、熟练掌握:各森林地理区划类型的气候特点。
(二)本章课程内容
一、自然地理背景:只作一般了解。
二、我国森林地理区划:主要学习北亚热带。
(三)考核知识点:我国森林地理区划。
(四)考核要求:我国森林地理区划。
1、识记:森林地理区划的概念;我国森林地理区划的类型。
2、领会:森林地理区划。
3、简单应用:我国气候湿润区域中各带的气候特点;各带的代表树种。
4、综合应用:根据所处的地区,说明该地的气候特点以及森林树种的分布情况。
第四篇 附篇
(一)自学目的与要求
1、重点:植物的拉丁学名。
2、一般了解:拉丁学名的读法。
3、一般掌握: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
4、熟练掌握:常见的珍稀濒危植物。
(二)本章课程内容
一、植物拉丁学名基本知识:主要学习植物的拉丁学名。
二、植物标本的采集和制作:只作一般了解。
三、我国的珍稀濒危植物:只需了解常见的珍稀濒危植物。
(三)考核知识点
1、植物的拉丁学名
2、常见的珍稀濒危植物
(四)考核要求
1、识记:双名法;变种、变型、栽培变种的命名;主要造林和常见绿化树种的拉丁
学名或属名、科名;我国常见的一级、二级、三级保护植物。
2、综合应用:对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策略。
三、有关说明与考核实施要求
(一)编制本大纲目的和作用
- 8 -
本课程考试大纲是根据专业自学考试计划的要求,结合自学考试特点而编写的。其
目的是对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本课程命题进行指导和规定。
本课程考试大纲明确了课程学习内容及深广度,规定了课程自学考试的范围和标准,
因此它是编写自学考试教材和辅导书、社会助学、自学、命题的依据。
(二)本大纲与教材的关系
本大纲与所用教材的基本内容完全一直。教材知识内容只是大纲的扩展与发挥,故
自学、助学、命题应以本大纲为依据,教材为范围。选用的参考教材为自学教材同类,
内容是对自学教材内容的补充,内容以大纲规定的为准。
(三)自学教材与参考材料
1、自学教材
树木学(南方本).《树木学》(南方本)编写委员会编.中国林业出版社
2、参考教材
植物学. 郑湘如、王丽主编. 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四)自学要求与自学方法
本大纲的课程基本要求是依据专业计划和专业培养目标而确定的,明确了课程的基
本内容,以及对基本内容应掌握的程度。基本要求中的知识点是课程内容的主体。因此,
课程基本内容掌握程度、课程考核知识点是考试考核的主要内容。
在自学要求中,对自学教材各章、节内容掌握的程度要求由低到高分为四个层次,
其依次是了解、理解、掌握、熟练掌握。
为有效地指导个人自学与社会助学,本大纲已指明了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也对各章
节的内容指明了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为4学分,含实验学分。
自学方法:本课程理论性不强,但知识性、实践性较广,内容丰富而复杂,在日常
生活中能见到各种各样书中常提到的植物。自学者可在对自学内容识记的基础上,有意
识地去了解、观察和识别各种植物,以加深理解与掌握相同科、属的植物的共同特征,
进而学会判断和识别植物等实际技能。
(五)对社会助学的要求
要在自学后,在已了解基本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社会助学。50学时为度。助学中主要
辅导考核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同时进行直观性的实验。对当地区或实验室,要有标本
或影象资料代替观察不到的植物。创造条件观察植物的宏观结构,以加深对知识内容的
深入理解与记忆。启发在生产活动中的应用能力。
(六)对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的说明
本课程以学生学习和掌握的知识内容作为考试内容,体现在各章节的考核知识点中。
由于各知识点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知识自身特点不同,故分别按四个认识层次确
- 9 -
定其考核要求,从低到高依次是:
识记:要求应考者能够对大纲中的知识点,如定义、名词、概念、性质等有清楚准
确的认识,并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领会:要求应考者能够对大纲中的知识点,在识记的基础上有一定的理解,清楚地
知道它与有关知识点的联系与区别,并能做出正确的表述和解释。
简单应用:要求应考者能够运用各章节少数几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一般的理论问
题或实践问题。
综合应用:要应考者能够综合运用各章节多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稍复杂的理论或
实践问题。
(七)关于试卷结构及考试的有关说明
1.本大纲各章所规定的考核要求中各知识点都是考试的内容。试题覆盖到章,
适当突出重点章节,加大重点内容的覆盖密度。
2. 命题不应有超出大纲中考核知识点范围的试题,考核目标不得高于大纲中
所规定的相应最高能力层次要求。
3.“识记”、“领会”、“简单应用”、“综合应用”四个认知层次的试题在试卷中
所占的分数比例依次约为:20%、30%、30%、20%。
4.试题的难度可分为:容易,中等偏易,中等偏难,难;它们在试卷中所占
分数比例依次大致为:20%、30%、30%、20%。
5.试题的题型有: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6.考试方式为笔试、闭卷;考试时间为150分钟;60分为及格线。考试时只
允许带钢笔或圆珠笔、2B铅笔和橡皮。
附录:题型举例与规范。举例如下:
一、单项选择题:
( )1、马尾松为 科树种。
A、松科 B、杉科 C、银杏科 D柏科
二、多项选择题:
( )2、下列树种,叶为单叶的有
A、悬铃木 B、樟树 C、桂花 D楝树 E、蜡梅
三、名词解释:
3、花两性
四、简答题:
4、比较香椿与臭椿形态上的异同点。
五、论述题:
5、植物的经济用途有哪些?如何进行合理开发?
- 10 -
本文发布于:2023-11-09 22:19:2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53956921100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森林植物学.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森林植物学.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