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从《风景谈》谈写作背景对阅读理解的影响
作者:刘立平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基教(中旬)》2013年第06期
本文以茅盾的《风景谈》为例解读文章写作的背景,作者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对阅读理解的
影响。
风景谈时代背景阅读理解《风景谈》是我国现代文学大师茅盾的著名散文,与稍后写成的
《白杨礼赞》合称为姊妹篇,成为现代散文发展史上有口皆碑的名篇,是被选入中学或大学语
文中的典范篇章。其主题都是赞美共产党领导下的以中国北方黄土高原上延安为中心的抗日军
民的火热的战斗生活,深深地表达了作者对共产党领导下的延安解放区战斗生活的向往和追
求,赞美了延安抗日军民为创造美好生活表现出的崇高精神。但通篇文章的主旨却表现的极为
含蓄,委婉,通篇根本找不到任何直接赞美共产党和延安的字眼,令今天的读者难以理解,为
什么赞美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不直接表达?要解决这一问题就是本篇所要探讨的主题:从
《风景谈》谈写作背景对阅读理解的影响。
一篇文章主题思想的表现,无论如何也离不开写作时代背景和作者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
只有弄清了文章是作者在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之下,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之中,处在何种的心境之
时写出来的,这才是我们正确阅读理解的根本。就让我们来分析一下作者茅盾的简历,了解一
下他的思想,了解当时的历史事实,我们就能正确理解《风景谈》,可以深刻的理解写作背景
对阅读理解的影响。茅盾1896年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其父母具有开明思想也重视新学,喜
欢传播进步思潮的社会科学著作。茅盾童年时代,就深受母亲的影响,接受了文学、地理和历
史知识教育。茅盾说,“我的第一个启蒙老师是我母亲”。茅盾小时候不仅读到了国文、算术和
修身教科书,还喜欢阅读《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等
书。广泛的阅读学习使从茅盾小便有忧国忧民的思想。早在1921年初,茅盾在上海参加了共
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抗战爆发后,新疆主政者盛世才提出了反帝、
亲苏、清廉、和平、建设、民族平等的六大政策,茅盾受其迷惑,奔赴新疆。1940年,新疆
的军阀盛世才独裁面目日益显露,茅盾深感失望,想法离开了新疆,经兰州、西安抵达延安。
就是在延安他亲身感受到了延安抗日军民的火热的战斗生活,平等民主自由气氛。在昏暗的窑
洞里,与毛泽东进行了畅谈。我们今天见到的毛泽东、周恩来等党的高层领导干部在延安时期
本文发布于:2023-11-09 09:47: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4944722925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从《风景谈》谈写作背景对阅读理解的影响.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从《风景谈》谈写作背景对阅读理解的影响.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