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白杨阅读短文

更新时间:2023-11-09 09:47:31 阅读: 评论:0

柯南全名-煎糍粑

北京的白杨阅读短文
2023年11月9日发(作者:集体备课的五个步骤)

北京的白杨阅读短文

这些年来,很少有写白杨树的散文见诸报刊,这大概是因为前有

文学大师茅盾先生写的《白杨礼赞》,像丰碑一样矗立在文坛上的缘

故吧。

大作家的如椽大笔,写尽了北方白杨的精神和品格,他礼赞的是

西北的白杨树,其实西北与华北的白杨树,在普通人看来并没有多少

区别。我来到之后,就发现也有茅盾笔下描写的那种白杨树,不但有,

而且多,数量完全可以比肩的市树国槐。这说明人爱黑槐树,也同样

爱白杨树。

白杨身材高大,很少见它们独立一方。白杨树喜爱聚群而生,群

居的地方一般是在公园的一隅,有些居民区和街头草坪也成了白杨树

的聚居地。它们和周围那些高大的楼群建筑,形成了相辅相成的依存

效应,你高我也高,你直我更挺,比肩而立、竞相向上,追着蓝天上

的白云傲然生长。

现在的景观树,种类空前的多,极大地丰富了都市的绿化和景致。

但我大多叫不出这些树的名字,还是觉得伴随我们成长的白杨树更

亲切一些。

人们之所以称它白杨树,因为它的皮肤是白色的,像高大、白净、

俊朗的美男子,无论生长在哪个地方,哪怕这个地方是非常隐蔽和偏

僻的角落,也丝毫难以隐藏它的身份和姿采,它的挺拔和正直,总能

让它把自己最光彩、最耀眼的一面,大白于天下,直面太阳、月亮和

星辰,在辽阔的天空中,挺立成大地上的一道风景。

白杨的性格颇像人,不管是大人小孩,都信心满满,任何时候都

敢于把胸脯拍得山响,大拇指伸得高高的,对别的树骄傲地说:咱是

的白杨树,咱是地道的爷们儿。

我老家有个风俗,对住房周围栽什讲究,一般人都遵循一条不成

文的原则:前不栽桑,后不栽柳,隔墙不栽鬼拍手。不栽桑树和柳树

这都好理解,但很长时间里,我都不知道这“鬼拍手”指的是什么树,

后来老人们说,那就是白杨树。老人说白杨树叶子阔大稠密,叶面光

滑,叶质硬朗,叶距较近,在风的吹动下,叶子和叶子相碰发出的声

音,哗啦哗啦脆响,听起来犹如一群人在鼓掌拍手。而称其为“鬼拍

手”,不是这声音本身有多恐怖,而是有人说它太吵闹了,特别是夜

深人静时被风一吹,树叶摇动的声音和下雨特别相似,常常传递错误

信息,容易使人产生错觉,听起来不由得有些心惊。

我没有真正静下心来去聆听过白杨树在风中发出的响声,来居住

后,我看到的楼前楼后,栽种白杨树居多,我更确信“隔墙不栽鬼拍

手”的说法,局限于山村的见解和环境了。因为我曾专门在刮风天坐

在白杨林里,听那哗哗的响声,在我听来那不但不是噪音,还似民族

乐器的演奏,十分悦耳动听,欢快、简洁、清脆、愉悦,既直截了当,

又激越奋进。

说到白杨树的“眼睛”我想每个人都看到过,它与人的区别是,

一个人只有一双左右对称的眼睛,而一棵白杨树身上,根据树干的高

低粗细不同,有几只或几十只“眼睛”。其实那是它的树干上,每隔

一段都长着一个酷似眼睛的花纹。有人说那是树生长过程中落下的疤

痕,我是绝然不信的,因为树疤咋会长得恁均匀?每个疤痕生长得恁

相似?它的疤又是怎么来的?难道是上帝用手指点的穴位?

在我看来,它明明就是一只又一只“眼睛”。我觉得那是白杨在

用独特的视角,冷眼凝视这个世界。

同一棵白杨上的“眼睛”,长得也并不完全相同。仔细观察会发

现,有的透出的是喜悦,有的透出的是慈祥,有的透出的是深情,有

的透出的是凶狠,有的透出的是愤怒。每个眼睛的眼神,都在表达着

不同的感情。

据说,做了亏心事的人,不能躲在白杨树下,更不能对着白杨树

许愿,因为心事能够被它一眼看穿。一旦隐瞒什么,愿望便不得实现。

乡村振兴文件-末代皇帝观后感

北京的白杨阅读短文

本文发布于:2023-11-09 09:47: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4944518572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北京的白杨阅读短文.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北京的白杨阅读短文.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