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教学教案
白杨礼赞教学教案
1、理解象征手法,白杨礼赞。
2、感受中华儿女正直、质朴、严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
的精神和意志。
3、了解散文中抒情和议论的特点及其作用。
4、掌握生字和常用词语。
理解课文中记叙、描写与抒情的关系。
象征手法的理解。
[教学课时]两教时
第一课时
1、播放歌曲《小白杨》。
2、茅盾曾经写过一篇关于白杨的文章。板书:白杨。这篇文章
对白杨树充满什么感情?(赞美)请你找出文中直接对白杨树进展
赞美的语句。
明确:
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
平凡的一种树。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
凡的树。
明确:说明对白杨树的观察是从远到近,感情是由浅入深。这
说明对白杨树的感情不仅仅是赞美,还有崇敬的感情。
4、崇敬和赞美,就叫做礼赞。(板书:礼赞)这篇课文就表达
了作者对白杨树赞美和崇敬的感情。
无边无垠(yín) 坦荡如砥(dǐ) 恹恹欲睡yānyān)
虬枝(qiú) 婆娑(suō) 秀颀(qí)
1、自主学习:把课文默读一遍,并思考这篇课文仅仅是在礼赞
白杨树吗?你凭什么知道的?请找出有关的语句。
明确:如“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树本无所谓力争上
游,可见是在写人。)
又如“难道你就觉得他只是树?……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
种精神和意志?”(第一个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就是“你不应该觉得
他只是树。”那么是什么呢?)
2、趁机让学生读这几个句子。
3、看来,作者写这篇课文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借赞美白杨树来表
达对北方农民的崇敬和赞美,那他为什么不直接赞美北方农民呢?
(学生可能会答复这样能使文章显得含蓄隽永。)
4、补充课文的背景。
《白杨礼赞》写于一九四一年三月,那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
相持阶段。这期间,他看到了反动派抗日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
到了广阔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展
了艰辛卓绝的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稳固和开展
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
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由
于当时作者生活在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
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
下的抗日军民和我们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作者到底是怎样对白杨进展详细描绘与精辟议论的呢,我们下
堂课再来深入地研读课文。
1. 抄写生字和常用词语。
2.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1. 听写生字。
2. 复习象征手法。
1.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本文是借赞美白杨树来赞美北方农民
的,作者到底是怎样
把它们联系起来的呢?
明确:外表上是写树,其实处处在写人。
2. 找出写白杨树的段落。(5-8段)说说这几段是写什么
的?
明确:5-6段是写白杨树的形象和气质。7-8段是写白杨树的
象征意义。
3. 学生自读,要求用“圈点法”画出有关描绘白杨树外部形
态和内在气质的重
要词语。由这些词语你联想到什么?
明确: 总的形象:力争上游
干:笔直、绝无旁枝(正直)
外部形态 枝:笔直、紧紧靠拢(团结)
叶:片片向上(进取)
不折不挠
小结:这一段描写了白杨树的形象美和精神美,使人们透过白
杨树不平凡的形象,看到它的不平凡的精神,从而产生崇敬、赞美
之情。文章的第6自然段,再次抒发了这种感情,突出了白杨树的
不平凡。
4.指名学生朗读第7自然段,讨论:
(l)本段可分几个层次?为什么说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
夫”(要求学生划出重点
词语)?采用什么手法?
作者先虚写
本文发布于:2023-11-09 09:24:1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49305421044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白杨礼赞教学教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白杨礼赞教学教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