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杨礼赞》教学设计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对白杨树形象的分析,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明确欲扬先抑;学习象征手法的使用,把握托物言志散文的基本
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并学习中华儿女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教学重点:
通过对白杨树形象的分析,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明确欲扬先抑;学习象征手法的使用,把握托物言志散文的基本
特点。
教法与学法:
圈点勾画法、点拨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熟读课文,自主积累重点字音字形、重点词语.
教具:希沃白板课件、微视频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茅盾在《题白杨图》诗中写到“丹青标风骨,愿与子同仇。”白
杨树有什么样的风骨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茅盾先生的散文《白杨
1
礼赞》,一起领略白杨树的风骨
二、检查预习
读准字音,掌握书写
1、婆娑 2、虬枝 3、倔强
4、坦荡如砥 5、恹恹欲睡
三、作者及作品简介
运用微课介绍作者茅盾和写作背景。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省桐乡县人,茅
盾是笔名,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担任《小说月报》主编,并与郑
振铎、叶圣陶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著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篇
小说《林家铺子》、《春蚕》,散文《白杨礼赞》等。
写作背景:《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在此之前,作者茅盾
在新疆工作一个时期之后,到延安讲学。当时,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
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北方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心
同德、团结抗战多次粉碎了敌伪的疯狂“扫荡”,作者从解放区的人
民身上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深受鼓舞,写下了这篇热情洋
溢的散文,借白杨树这一形象热烈的歌颂他们。
四、寻找不平凡
1、从题目看,文章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明确:对白杨树的赞美之情
2、跳读,从文中找出直接赞美白杨树的语句。
明确:1、4、6、8、9段
2
第①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第④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
凡的一种树。
第⑥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
的树。
第⑧段:白杨树不是平凡的树, ……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
但象征了北方的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所不可缺
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第⑨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选关键句师生共同朗读:
师: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生:我赞美白杨树!
师:白杨树不是平凡的树, 生:我赞美白杨树。我要高声赞美白杨
树!
3、作者为什么赞美白杨树?
明确:不平凡
五、发现不平凡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具体表现白杨树的“不平凡”的呢?
明确:生长环境的不平凡(第2、3段)
外在形象的不平凡(第5段)
内在气质的不平凡(第7、8段)
六、品味不平凡
(一)我从 词/句读到一棵 白杨树。
3
例如:第5段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 积极进取、奋进
笔直的干,笔直的枝。
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 正直
像加过人工似的,一丈
以内绝无旁枝。
1、第3段,明确:傲然挺立
2、第7段“它没有……伟丈夫”
明确: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不缺乏温和,坚强不屈,挺拔,伟
丈夫
引出手法一:欲扬先抑
①由眼前单调到抬眼看到傲然耸立的白杨树。
②由两个“没有”“不美”“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到“伟岸、正直、
朴质、严肃、坚强不屈、挺拔、伟丈夫。
3、学生分析第5段
明确:正直,团结,进取,朴质,倔强挺立,不折不挠
4、学生分析第8段
明确:生命力顽强、朴质、坚强、力求上进
5、学生分析第7段“当你在……精神和意志”
明确:朴质、严肃、坚强不屈、团结、上进
(板书)
引出手法二:象征
4
暗示 另一事物
①定义:一事物
相似 某种较为普遍的意义
②作用:把作家要说而不愿直说或不便直说的托义于物,巧妙地告
诉读者,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③例如:莲象征洁身自好的人或品质;
蜜蜂象征辛勤劳作的人或品质
蜡烛象征甘于奉献的人或精神
④用微课总结本文象征手法的运用。
七、抒写不平凡
当你在 走过,看见 ,难道 ?难道 ?难道 ?
(选取一种你熟悉的事物,运用象征手法,赋予它某种美好的品格,
仿照以上句式,写一段话。)
八、分享不平凡
生活中或所读名著中有具有白杨树品格的人吗?讲给大家听一
听。
九、欣赏歌曲《小白杨》
十、作业:
1、必做:朗读并背诵6——8段。
2、选做:推荐阅读《西风胡杨》
5
《白杨礼赞》学情分析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某项学习目标的学习已具备知识和技能、
了解和掌握程度是教学工作成败的关键。也就是说,备课不仅备课文,
而且还要备学生。那么学生分析就是必不可少的了。如果单纯地根据
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而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就不可能
获得良好的效果。
学生经过初中一年的语文学习,逐渐熟悉了初中语文教学,语文
学习的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也存在问题。
初中阶段的学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有一定的抽象思维,
但以具体形象作支柱。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有较强的
表现欲。因此,我们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各方面的认知的发展。
新课标提倡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上主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因此对学生现状的分析必不可少。本文面对的学生群体是一群13岁
左右的少男少女,他们成长在丰衣足食的年代,受经历和知识水平所
限,对本文作者要表达的深层理解必然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学生群体
中按学生能力区分又有几个不同层次。所以,教师必须灵活设置教学
过程,精心安排问题,做到兼顾全体——“优等生吃好,中等生吃饱,
潜能生吃了”,对于简单的问题,由全体学生同步完成;稍难的问题,
学生间讨论,教师点拨;难点的则在教师的启发下进行探讨。
文本方面,本文思想内容深刻丰富,谋篇布局苦心经营,抒情方
式灵活多变,用词造句精致讲究,是一篇散文精品,具有代表性和典
6
范性。但是学生所处的时代与作者相距甚远,再加上初中生的年龄与
心理特点,对于文章所要歌颂的情感不能做到深入理解。
《白杨礼赞》效果分析
《白杨礼赞》一课的教学学习在师生的共同协作努力下胜利结束,
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就学生掌握情况来看,基本上达到预期的学
习目标,学生学有所获。
《白杨礼赞》是一篇采用象征手法写作的经典篇目,因而在设计
中对象征手法的理解就成了本文的学习重点。在整体感知的朗读教学
中,引导学生明确文章中白杨树象征什么。在品读教学中,引导学生
理解为什么要采用象征这一写法,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象征手法的作用。
在运用象征手法时,必须注意象征的事物和被象征的事物之间,在特
征的表现上具有共同之处。如白杨树力争上游的形象,直的干,靠紧
向上的枝枝叶叶,朴质的皮以及倔强挺立的斗争性格,正和党领导下
北方农民的正直、朴质、团结、进取的性格和民族解放斗争中的坚强
精神相一致,所以用来象征就非常贴切自然。
本节课从教学结构上看,线条简明清晰有序,从教学内容上看,
五个品读板块——寻找不平凡,发现不平凡,品味不平凡,抒写不平
凡,分享不平凡,分别对文章中最有特色最能揭示主旨的部分进行了
精当的赏析,层层递进,相对独立而又环环相扣。教学流程上遵循了
阅读教学的规律。从教学方法上看,读与思、读与悟、读与评巧妙结
合,各有侧重,且步步深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潜移默化之中给
学生以自学方法的指导,整个教学过程以读为经线,以勾画关键词为
7
纬线,贯穿着训练语感和发展思维的涓涓活水。
《白杨礼赞》教材分析
《白杨礼赞》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散文。这个单元
的散文类型多样,或写人记事,或托物言志,或阐发哲理,或写景抒
情,展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象和社会生活。《白杨礼赞》属于托物
言志的散文。
《白杨礼赞》是现代作家茅盾于1941年所写的一篇散文。作者
以西北黄土高原上“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的白杨树,
来象征坚韧、勤劳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在民族解放斗争中的朴实、
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同时对于那些“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
们”也投出了辛辣的嘲讽。文章立意高远,形象鲜明,结构严谨,语
言简练。
这篇散文写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由于中国国民党
顽固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濒于分裂的局面,中
国共产党肩负着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1940年5月,茅盾离开新疆
返回内地,受朱德邀请前往延安。在延安参观讲学期间,亲身体
察了解放区军民的斗争生活,看到了抗日军民团结战斗的精神风貌,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皖南事变后,作者借礼赞西北高原上的白杨树,
来表达对北方抗日军民热爱和赞美之情,便写下了此文。
象征手法的运用
作者以白杨树象征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广
8
大军民,歌颂他们团结战斗、不屈不挠、坚持抗战到底的崇高精神和
坚强意志。如这篇作品单是为写白杨树而写白杨树,自然也不失为一
篇描写风物的佳作,但格调却要低得多。此文的成就,是与作者采用
了象征手法,使文章寓有了更深的意义。
文笔婉曲,结构谨严
文章一开头就点题,热情赞颂白杨树“不平凡”,但却不紧接着
描绘其“不平凡”的面貌,而是把文笔宕开,去描写高原的景色。这
就使文章有了曲折。当写到对高原产生单凋之感后,突然转向白杨树
的描写,犹如异峰突起,精神为之一振,感情趋向炽烈。在具体描写
了白杨树“不平凡”之后,作者又先抑一笔,说它“算不得树中的好
女子”,使文章的情绪又沉下来。接着用“但是”一转,称赞白杨树
是“树中的伟丈夫”。同时展开丰富的联想,层层深入地揭示出它的
象征意义,文章的思想开拓出新的境界,作者的感情也达到了高峰。
最后斥责那些鄙视白杨树的人,使感情又来了一个回旋。结尾照应开
头,再一次“高声赞美白杨树”,感情炽烈,又使全文意境完整。
语言凝炼,文字优美
作者写高原、写白杨,选用的词语,都十分精当,贴切。如写高
原的“大”,用“无边无垠”,写高原的“平”,用“坦荡如砥”;
写白杨的高大,则用“伟岸”、“挺拔”、“参天耸立”,“傲然地
象征意义上驳斥了那种轻视北方民众抗日斗争的观点,是以更激越的
感情赞美白杨树超凡的精神气质。
总体来说,这篇散文不仅思想内涵丰裕,在艺术上也极具感染力。
作者以白杨树象征“真人真地”,立意奇妙,在画面上的形象和气势,
既明朗而又委婉。为了突出白杨树,作者在环境描写上颇有讲究,衬
托了白杨树的壮丽、挺拔的气质和形象。
文章布局整饬而又层层深化,围绕讴歌白杨树,从外形到内核各
个层面深入抒发,同时,开头、结尾相互呼应,强化了主题。
《白杨礼赞》测评练习
抒写不平凡
当你在 走过,看见 ,难道 ?难道 ?难道 ?
(选取一种你熟悉的事物,运用象征手法,赋予它某种美好的品格,
仿照以上句式,写一段话。)
《白杨礼赞》课后反思
一、《白杨礼赞》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抒情散文,很有必要多朗读。
通过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
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写的景和物,人和
10
事,所倾吐的情和意,叩住学生的心灵,引起心灵的共鸣。教学时,
我注重了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进行朗读。这些方式和方法不但给学生
的朗读营造了情感气氛,而且又变换了朗读方式,即使学生有新鲜感,
又使学生与作者思想相碰,情感相激,产生心灵的共鸣。
二、应尊重孩子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
千个哈姆雷特”,阅读教学就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可以也一定
会有自己的独特感受,他们的朗读就可以表达自己不同的理解、体会
和感受。然而,在教学概括白杨的特点时,我又不知不觉地牵引在学
生朝我心中的标准答案靠拢,忽视了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性以及独立
性。
《白杨礼赞》课标分析
课标分析,新课标要求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
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
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与语文能力的提高、语文学习过程
和方法的形成是融为一体的,不应把他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
《白杨礼赞》这篇文章特别适合朗读,他语言精准,文质兼美,
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篇目,其魅力经久不衰,应引导学生在朗读
中把握蕴含的激情与豪情,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价值观。
这篇文章大气磅礴,一气呵成,从环境、外形等方面礼赞白杨,
其实更主要的是赞美白杨树的精神,这种精神正象征着广大的北方农
民,象征着面对日寇侵略而坚决守卫自己家乡的抗日军民,象征着坚
11
贞不屈的精神和意志。引导学生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感受对比、
托物言志的表达效果,这也是本文的重点和教学难点。
综上所述,确定本文的教学目标有: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对白杨树形象的分析,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明确欲扬先抑;学习象征手法的使用,把握托物言志散文的基本
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并学习中华儿女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
教学重点:
通过对白杨树形象的分析,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
明确欲扬先抑;学习象征手法的使用,把握托物言志散文的基本
特点。
12
本文发布于:2023-11-09 08:22: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48936521039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初中语文_白杨礼赞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初中语文_白杨礼赞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