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阅读-白杨礼赞
现代文阅读复习《白杨礼赞》
一、阅读甲乙文段,完成1-6题
甲:①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
的枝。②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
一丈以内绝无旁枝。③它的所有丫枝一律向上,
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入工似的,成为一束,
绝不旁逸斜出。④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
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⑤它的
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⑥这
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
一种树。⑦哪怕只有碗那样粗细,却努力向上发
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
抗着西北风。
乙: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
的人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直挺秀颀
的),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
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1.选择甲段层次分析正确的一项( )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①/②③④⑤/
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④⑤
⑥/⑦
2
3
9、你如何评价茅盾先生这种直抒胸臆的写法?
10、在选文第一段中,作者运用了哪几种修辞手
法,?它们对表达思想感情起了什么作用?
11、选文第二段使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本段在
揭示文章思想内容上起了什么作用?(4分)
三、阅读选文,完成下列12-22题。
它没有波娑的姿态,没有曲屈盘旋的虬枝。
也许你要说它不美,如果美是专指“婆娑”或“旁
逸斜出”之类而言,那么,白杨树算不得树中的
好女子,。但是它伟岸、正直、朴质、严肃,也
不缺乏温和,更不用提它的坚强不屈与挺拔,它
是树的伟丈夫。当你在积雪初融的高原上走过,
看见平坦的大地上傲然挺立这么一株或一排白
杨树,难道你就只觉得它只是树,难道你就不想
到它的朴质、严肃、坚强不屈,至少也象征了北
4
方的农民?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
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
样傲然挺立的守卫他们家乡的哨兵?难道你又
不更远一点想到,这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
上进的白杨树,宛然象征了今天在华北平原纵横
决荡、用血写出新中国历史的那种精神和意志?
白杨树是不平凡的树,它在西北极普通,不
被人重视,就跟北方的农民相似;它有极强的生
命力,磨折不了,压迫不倒,也跟北方的农民相
似。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它不但象征了北方的
农民,尤其象征了今天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不可
缺的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
让那些看不起民众、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
们去赞美那贵族化的楠木(那也是挺秀颀的)。
去鄙视这极常见、极易生长的白杨树吧,我要高
声赞美白杨树。
12.选文第一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些词语来赞美白
杨树?
13.选文第一段是如何由树联想到人的?
5
14.选文第一段中连用了四个反问句,这一组反
问句的意思是怎么逐步加深的?
15、选文第三段在全文的结构上起了什么作用?
(2分)
16、选文中作者“礼赞”白杨树的根本原因是什
么?(2分)
17、选文第一段四个反问句的顺序能否调换顺
序?为什么?(3分)
18、选文中白杨树与北方农民有哪些相似之处?
(2分)
19、将白杨树与楠木对比,作用是( )
A、用贵族化的楠木反衬白杨的平凡而伟大。
B、用平凡而伟大的白杨树反衬楠木贵族化的丑
态。
C、抒发对贱视民众、顽固倒退的人们的愤恨鄙
弃之情。
D、抒发对楠木自居高贵的批判之情。
6
20、联系开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
美白杨树!”请指出结尾与开头的关系和表达作
用。
21、说说反问句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22、第一段写了什么内容?其作用是什么?
四、阅读选文,完成23-27题。
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直的
枝。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加过人工似的,一
丈以内绝无旁枝。它所有的丫枝一律向上,而且
紧紧靠拢人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一束,绝不旁
逸斜出。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几乎没
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
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这是虽在北方风雪
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那怕只有
碗那样粗细,它却努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
丈,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7
23、文段中第一句与后四句的关系
是 。(2分)
24、文段后四句是写白杨树
的 ,它们的结构关系
是 。
25、这段文字的中心句是
_ 。(2分)
26、如果把“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
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改为“这是在北方风雪
的压迫下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表达效果
好不好?为什么?(3分)
27、这段文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
有 。(1分)
五、阅读选文,完成28-34题
①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
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②黄的,那
是土,未开垦的处女土,几百万年前由伟大的自
然力堆积成功的黄土高原的外壳;绿的呢,是人
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是麦田。③和风吹送,
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
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
8
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④黄与绿主宰
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
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这些山峰凭你的肉眼
来判断,就知道是在你脚底下的),你会忘记了
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⑤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
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
容词,然而同时你的眼睛也许觉得有点倦怠,你
对当前的“雄壮”或“伟大”闭了眼,而另一种
的味儿在你的心头潜滋暗长了——“单调”!⑥
可不是,⑦单调,有一点儿罢?
28. 文中写出高原辽阔的词语是________,写出
高原平坦的词语是________。
29. 概括描写高原特色的句子是________,其关
键词语是________。
30. 文中“雄壮”、“伟大”、“单调”都加引
号,这三处引号的作用都是________。
31. 先描写高原的“雄壮”、“伟大”,然后写
出景色的“单调”,就赞美白杨树来看,这是采
用了下列写法中的( )
A. 欲抑先扬 B. 对比烘托 C. 欲扬
先抑 D. 反衬照应
9
32. 简要概括文段赞美高原“雄壮”、“伟大”
的目的。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33. 联系全文,概括出作者描写高原景色的两个
目的。
(1)________________;(2)
________________。
34. 给本段文字划分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
A. ①②③④/⑤⑥⑦ B. ①②③④
⑤/⑥⑦
C. ①②/③④⑤⑥⑦ D. ①②③/
④⑤⑥⑦
六、阅读下面三个文段,完成35-39题(15分)
[甲]①那是力争上游的一种树,笔直的干,笔
直的枝。②它的干通常是丈把高,像是加过人工
似的,一丈以内绝无旁枝。③它所有的丫枝一律
10
向上,而且紧紧靠拢,也像加过人工似的,成为
一束,绝不旁逸斜出。④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
片向上,几乎没有斜生的,更不用说倒垂了。⑤
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⑥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
立的一种树。⑦哪怕只有碗口哪样粗细,它却努
力向上发展,高到丈许,两丈,参天耸立,不折
不挠,对抗着西北风。
选自《白杨礼赞》
[乙]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
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无精打采地低
垂着。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地发着白
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跟天上的灰气连接起
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处
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整个老城像烧透
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
自《骆驼祥子》
[丙]这里的树,以古老苍劲见长。有两棵老树:
一棵是周柏,另一棵是唐槐。那周柏,树干劲直,
树皮皱裂,顶上□着几根青青的疏枝,偃卧在石
11
阶旁。那唐槐,老干粗大,虬枝盘屈,一簇簇柔
条,绿叶如盖。还有水边殿外的松柏槐柳,无不
显出苍劲的风骨。以造型奇特见长的,有的□如
老妪负水,有的□如壮士托天,不一而足。圣母
殿前的左扭柏,拔地而起,直冲云霄,它的树皮
上的纹理一齐向左边□去,一圈一圈,丝纹不乱,
像地下旋起了一股烟,又似天上垂下了一根绳。
晋祠在古木的荫护下,显得分外幽静、典雅。
选自《晋祠》
35.(甲)段中最能体现白杨树精神特点的两个
词语是: ;(2分)(丙)
段中最能突出晋祠树的特点的两个词语
是: 。(2分)
36.(丙)段方框处应依次填入的词,最恰当的
一项是( )(2分)
A.挑 偃 挺
拧 B.横 偃 劲
扭
C.挑 犹 劲
扭 D.横 犹 挺
拧
12
37.对(甲)段文字结构层次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①‖②③④⑤⑥‖
⑦ B.①‖②③④⑤‖
⑥⑦
C.①②‖③④⑤‖⑥
⑦ D.①②③‖④⑤
⑥‖⑦
38.《白杨礼赞》运用________的表现手法,借
白杨树来赞美抗日军民;(乙)段运用________
的修辞方法,生动地写出了烈日下柳树的“病
态”;(丙)段在介绍左扭柏时,运用了________
的说明方法,形象地写出了它高而“扭”的特
点。(3分)
39.简要概括甲段的主要内容,并联系全文说说
甲段在文章中的作用?(4分)
13
参考答案
一
1.B 2.干、枝、叶、皮 为下文由树
及人,点明象征意义作了很好的铺垫。
3.倔强挺立、努力向上、不折不挠 4.
拟人,总写白杨树外形美
5.对比 将白杨树和楠木对比,对贱视民众、顽
固倒退的人表示愤慨鄙弃之情,突出对白杨树的
赞美,深化了主题。
6、表达效果不好,因为原句将环境恶劣与白杨
树的顽强生命力做对照,更能突出白杨树坚强不
屈的精神。去掉"虽""却"两字后,减弱了这种效
果。
二、
7、欲扬先抑,反问加排比,层层深入揭示白杨
树的象征意义,展开联想,由赞美树到赞美我们
民族的精神和意志,托物言志。
8、日寇肆无忌惮地向我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疯
狂扫荡。面对这种严酷的现实,北方军民在共产
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
绝的斗争,一次次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
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
14
9、好,语言铿锵有力,感情强烈浓重,富有感
染力。(或不好,读者品味想象的空间少,少了
含蓄蕴藉之美。)
10答:反问、排比、比喻、对比。四个反问句组
成一组排比句,同时在比喻中层层深入地揭示出
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赞颂了共产党领导下的抗
日军民。(意思相同均可)
11答:议论、抒情(1分)本段进一步揭示出白
杨树的象征意义,说明“礼赞”的原因,点明全
文的主旨。
三、
12.用七个感性色彩强烈的褒义词语:"伟岸""
正直""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挺拔"热
情赞美它是"树中的伟丈夫"。
13.以亲切谈心的语气将读者的视线引向"积雪
初融"的高原,连用四个反问句,由树及人,写
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14.第一句由树及人的过渡,启发人们深思不应
该只觉得它是树。那么,应该觉得它是什么呢?
后面三个"难道",就由浅人深地写出了它的象征
意义。"不想到''、"不联想到"、"不更远一点想
到"等词语就反映了一层比一层深的含义。第二
15
句从白杨树的性格出发,点明白杨树"至少"象征
着"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北方农民。第三句
从白杨树"傲然挺立"的形象出发,把它象征为在
敌后坚强不屈守卫家乡的哨兵。第四句从白杨树
的"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品质出发,把它象征
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
民族的精神和意志。感情得到升华,文章达到高
潮。
15答:本段是全文的结尾,以楠木反衬白杨树,
收束全文(总结全文),深化主题,与开头相照
应。
16答:根本原因在于它的“神”,它象征了中
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民保卫祖国的英雄形象,象
征了他们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意思
相同均可)
17答:不能调换(1分),因为四个反问句是由
树到人、由远及近、由浅入深(由形及神)、层
层深入的揭示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所以不能调
换。(只要答到“由树到人、层层深入”即可得
分)
18答:“极普通,不被人重视”(1分)“极强的
生命力”或(“磨折不了,压迫不倒”)(1分)
16
19.C
20.呼应开头提出白杨树的不平凡,结尾加以解
释。
21.突出肯定的语气。
22.写白杨树的象征意义,表明赞美白杨树的原
因。
四、
23、总分 24、外形、并列 25、第一句
26、不好。因为原句中的表转折关系的关联词
“虽……却……”在句子中起强调作用,强调白
杨树的倔强挺立,这样着重表现白杨树的精神,
如果改了就去掉了关联词达不到强调的效果。
27、拟人
五、
28. 无边无垠 坦荡如砥
29. 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 黄绿错
综 提示:“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是文段
第一层次的关键句,也是“雄壮”、“伟大”感
觉产生的前提。
30. 强调(着重指出)
31. C (这样写是为白杨树的出现作铺垫、蓄
势。)
32. 衬托白杨树的不平凡。
17
33. 交代白杨树的生长环境,衬托它傲然挺立的
形象 暗写西北抗日根据地,为后文揭示象征
意义、表达主题做准备。 34. A
六、
35.(甲)力争上游,倔强挺立,不折不挠(3
选2) (丙)古老苍劲,造型奇特
36.A 37.B 38.象征,拟人,
打比方
39.内容:作者从外在形象和内在品质描绘了白
杨树的不平凡。作用:为下文进一步概括白杨树
的精神品质,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作铺垫。
18
本文发布于:2023-11-09 08:17: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48906221039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课内阅读.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课内阅读.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