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说课稿
一、说教材
《白杨礼赞》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课文。本文写于194年3月,
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北方的农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强不屈,团结抗战,
尽管国民党反动派消抗日,积极反共,但广阔的北方军民让作者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
望,于是满怀激情地写下此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统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接抒胸
臆,所以采用了含蓄的象征手法,托物言志,抓住了白杨树的外形特点,借白杨树的不平凡
形象,赞美共产党领导下坚持抗战的北方军民,歌颂他们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抒
发了作者对他们的崇敬的赞美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基于对教材的认识,本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一〕理解散文抒情和议论的特点及作用;
〔二〕明确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学习抗日军民英勇不屈,力求上进的精神;
〔三〕初步学会分析在记叙中穿插抒情的散文,品味文章准确优美、富有感情的语言。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白杨礼赞》是一篇具有强烈抒情色彩,融情入理、揭示文章的象征意义的散文。因
此,我确定文章的重点是了解课文记叙、描写与抒情的关系,初步学会分析在表达中穿插抒
情和议论,品味课文语言之美定为教学的重点。将理解象征手法作为教学的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本文是一篇散文精品,思想内容深刻丰富,遣词造句精致讲究,运用象征手法,
把作者对北方人民炽热的爱倾注对白杨树形象的精细描绘和深情赞美之中。在教学中采用的
教法是:
1〕运用图示、音乐或录音机等创设情景,通过指导朗读,突破品味散文的语言之美的
特点。
2〕在朗读中结合课文分析,引导学生进行想像和联想,激发情感、加深感悟,营造品
读气氛,提高阅读效果,完成课文分析、感悟的任务。
3〕指导朗读,尽量变换方式,既让学生有新鲜感,又到达感受的目的。如听课文录音,
给学生的朗读配乐,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小组朗读、集体朗读、男女声分读等。
4〕唤起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的作用。象征手法的突破,可以通过分析课文的象征
手法的运用。然后通过简单的举例,由课文联系实际,给身边的景物,赋予象征意义,加深
学生对象征手法的理解,为课后写作好的铺垫。
〔二〕学法:
这是一篇语言优美的文章,因此,要抓住好诵读教学、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注重在
诵读中品味语言;美的语言离不开联想和想象,利用仿句练习帮助学生并在写作中加以运用,
要求学生熟读,把握关键语句借助联想,研讨白杨树“北方农民〞和“我们民族解放斗争中不
可缺少的质朴、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之间的相似点。理清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而理
解作者赋予白杨树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利用合作、探究等方式进行学习,以突破难点。
五、说学情
以前学生学过不少写景的文章,也学过不少议论抒情的文章,但是对于如何把事物的
外在特点和内在特点结合起来,并借之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理想和追求的托物言志
的文章不太熟悉,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学习本文需要引导学生带着感情观察事物,
处理好物与情的关系,把握好文章的写法,并能写借物寓理的文章。
六、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播入歌曲《小白杨》,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此歌曲咏的仅仅是一棵白杨树吗?我国
现代著名作家茅盾也曾高声赞美白杨树,他们在手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今天,就让我们来
一起欣赏散文《白杨礼赞》。
2、整体感知
1〕听课文朗读录音〔放出西北高原雄壮的画面,配乐朗读,以此促进学生的理解,使
之进入情境〕
2〕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A、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赞美白杨树的?
B、你明白作者赞美白杨树其实为赞美什么吗?
C、白杨树和抗日革命根据地军民之间有何相似点?
3〕感知白杨树外形
先让学生找出描写白杨树外形的段落。以此引出第5段的分析。学生带着问题、大声
朗读这段,〔配乐〕边读边思考问题,熟悉白杨树的外形及特征及环境。请每个学生看着画
图大声朗读。
3、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此时安排学生听课7、8段录音,由形象到本质的过程也是作者托物言志的过程,也是
学生认识事物由浅入深的过程,通过朗读了解先抑后扬的写法,熟悉四个反问句是如何逐层
加深的,揭示主题。〔白杨树内涵〕
小组合作讨论,以下问题:
1〕第7段分几层?为什么说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请找出重点词语〕?这是怎
样的写法?
2〕白杨树的象征意义是如何揭示的?文章是如何展开联想、由树及人的?四个反问句
是是怎样逐层加深的?
3〕反问句与陈述句的区别?
4、难点重点的突破,激发学生想象力
配乐朗读第8段,要求学生指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选择一些跟白杨树较为接近的物
〔梅、竹等〕鼓励学生运用象征手法,想象他们的象征意义。分析:1、4、6、8、9段不同
抒情的作用,加以体会。
5、作业布置
1〕寻找常见的景物,用象征手法,写一个片段,注意在记叙中穿插抒情和议论。
2〕选择你喜欢的句段摘抄在积累本上,试背下来。
七、说板书设计
白杨礼赞
环境 农民
外形 平凡而不平凡的 哨兵
内涵 精神、意志
说明:板书原那么是形象、简洁、直观。力求将课文内主要内容,学习重点难点,通
过简要的板书作用于学生的双眼理解课文内容,增强教学效果。
一、教材分析:
《我为什么而活着》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课文。单元教学目标是品味这些散
文的情趣和理趣,揣摩含义深刻的语句,从而实现能力迁移。
《我为什么而活着》是罗素的思想随笔,从中可以窥见思想家罗素的崇高思想境界和伟大人
格。作者在文中开门见山地答复了标题提出的问题,他活着的目标有三个:对爱情的渴望;
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然后逐一说明理由。追求爱情,因为爱情可
以带来狂喜,可以解除孤寂,可以使人看到想像的天堂景象的神秘缩影。追求知识,因为知
识可以了解人类心灵,可以了解星星为什么发光,可以理解毕达哥拉斯思想的威力。爱情和
知识把人引向美好的理想境界,对人类苦难的同情让人把目光投向现实世界。全文短小精练,
层次清楚,充满理性的力量,饱含人文的激情,字里行间透出思想家罗素博大的情怀和崇高
的人格魅力。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分析本文特点,结合学生实际,特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了解罗素的生平及其积极崇高的人生观。
2、体会罗素随笔简洁素净而又包含哲理与激情的特点。
3、引导学生思考“人为什么而活〞的人生问题。
三、教学方法: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通过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文本研习、问题探究、活动体验等多种形式,
帮助学生提高综合的语文素养,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此,我主要采用“文本研习〞
和“问题探究〞的教学方法。
通过文本研习,感受罗素博大的情怀和崇高的人格魅力,体会罗素包含哲理与激情的语言
风格。通过问题探究,展开教师、学生、作者和文本四者之间的对话,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
互动对话的语文课堂。
三、说教学程序
〔一〕导入设计
从介绍作者导入:
伯兰特•罗素是当代世界思想文化名人,在他将近一百年的漫长生活历程中,在许多领域获
得了巨大的成就。他在哲学、数学、政治、教育、伦理、文学、宗教和社会学等诸多方面,
都有卓越的建树,尤以哲学和数学为最。他被西方称为“百科全书式的作家〞。他还是个文
学家,这也许让不少人感到意外。1950年,瑞典文学院授予罗素该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以
表彰他“保卫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的多种多样、意义重大的作品〞。他对文学园地不经
意的闯入,令许多为了文学以生命相搏的作家汗颜。“人为什么活着?〞实际上这是人类始终
关心的一个哲学命题,是人类对自身永恒的追问。对这个简单而又复杂的问题,你是否有过
思考?罗素,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又有怎样的答复?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文本研读: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自己难以理解的句子。
2、质疑释疑,师生共同探讨:
〔1〕这些感情……有时甚至吹过深沉痛苦的海洋,直抵绝望的边缘。
〔2〕身边那种可怕孤寂的人的战栗意识有时会由世界的边缘,观察到冷酷无生命的无底深
渊。
〔3〕在爱的结合中,我看到了古今圣贤以及诗人们所梦想的天堂的缩影了……
〔4〕爱情与知识的可能领域,总是引领我到天堂的境界。
以上这些句子,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不求统一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本文发布于:2023-11-09 08:00: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48804321038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2022年统编版初中语文《白杨礼赞》说课稿.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2022年统编版初中语文《白杨礼赞》说课稿.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