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八年级上册语文(14.白杨礼赞)导学案教师版第一课时

更新时间:2023-11-09 07:52:07 阅读: 评论:0

退休申请怎么写-黎曼假设

八年级上册语文(14.白杨礼赞)导学案教师版第一课时
2023年11月9日发(作者:垃圾分类的作文)

“学展练”魅力课堂语文导学案

班级 组名 姓名 日期: 编制: 审核: 编号:14

学习目标

1、识记理解本课的生字词,了解本文作者的基本情况。

2、了解文体知识。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华儿女正直、质朴、紧密团结、力求上进、坚强不屈的精神和意志。

课题:《白杨礼赞1 课时:第一课时 书海拾贝:

课堂

学的环节 展的环节 随堂笔记

元素

导学

流程

学的指导 展示方案

程序、要求、时间 方案、建议、时间

成果记录·知识生成·规律总结

一自主学习: 1. 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预展

内容一:

1抽签:导生给出抽签顺序,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1):开篇点题,直接抒发对白杨树的

确定本组方案

赞美、崇敬之情。

1.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2、预展安排:由小组派人代

第二部分(2-8):由远及近,由表及里地抒写白

杨树的“不平凡”,点明其象征意义。

表进行主体性预展。

第三部分(9):对比楠木,再赞白杨,呼应开头。

2.默读课文,结合题目思考“礼赞”

预时10分钟)

的含义,说说文中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

怎样的感情。

2. 默读课文,结合题目思考“礼赞”的含义,说说

方案展示:

文中表达了作者对白杨树怎样的感情。

(预时10分钟)

1. 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内容二:再读课文,梳理结构

2. 默读课文,结合题目思考

礼赞是怀着敬意地赞扬的意思。这篇课文表达了作

3.请你找出文中直接赞扬白杨树的

“礼赞”的含义,说说文中表

者对白杨树的赞扬之情。

语句。

达了作者对白杨树怎样的感

情。

3.请你找出文中直接赞扬白杨树的语句。

1自然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

4.4.再读全文,把握文章主旨。

树!

3. 请你找出文中直接赞扬白

4自然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

杨树的语句。

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4. 再读全文,把握文章主旨。

6自然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

(预时10分钟)

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8自然段: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力求上进

(预时15分钟)

的精神。

二、合作探究

9自然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按要求完成自研,进入合作探

究。小组间检查自研成果

(小组长主持)

(预时5分钟)

4. 再读全文,把握文章主旨。

本文采用象征手法,借白杨树不平凡的形象,赞美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大军民保卫祖国的英雄

形象,歌颂他们朴质、坚强、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

志,抒发了作者对他们的崇敬和赞美之情。

【练的环节】

一、基础题

1. 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按照拼音写汉字。

主宰zǎi 倦怠dài 炼(chuí) 木(nán 无垠yín 坦荡如砥dǐ)

恹(yān 枝(qiú) 婆娑pó suō) 圈(yùn 秀颀qí) 倔强jué jiànɡ)

....

2. 接受下列词语。

视野:视力所及的范围。

妙手偶得:文学素养深的人偶然间所得到的。语出陆游诗《文章》:“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锤炼:这里是反复推敲加以提炼的意思。

坦荡如砥:平坦得像磨刀石。砥,磨刀石。

潜滋暗长: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滋,生长。

旁逸斜出:(树枝)从树干的旁边斜伸出来。逸,逃,逃跑。

纵横决荡:纵横驰骋,冲杀突击。

秀颀:美而高。颀,高。

二、发展题

1、第⑦段为什么作者连续使用四个反问句,其用意是什么?

第一个反问句突出人和白杨树的联系,引起读者共鸣,为下文盛赞张本。第二、三个反问句肯定了白杨树的不平凡,肯定了它和北

方农民之间的联系。第四个反问句肯定了白杨树的精神面貌。四个反问句,从外向内,层层深入,句法同中有异,点破了白杨树的

象征意义。

三、提高题

1、什么叫象征,试找出本文的象征体和本体是什么?

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种较为普遍的意义,这种手法叫象征。

树(本体) —人(象征体)

朴质、严肃

—北方的农民 坚强不屈

坚强不屈 —哨兵

团结、力求上进 —精神和意志

知识链接

作者介绍:

茅盾(18961981)现代作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之一,我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

有处女作《蚀》三部曲。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第一阶段的故事》和短篇小说《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春蚕》《秋

收》《残冬》),散文《风景谈》《白杨礼赞》及剧本《清明前后》等。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茅盾选集》第三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年版)文章写于19413月,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1940

年,作者在延安讲学期间,看到了广大的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的革命精神。他们艰苦卓绝的斗争,一次

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他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回

重庆后,满怀激情地写下了本文。

文体知识:

象征指的是借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寄以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事理的表现手法。它可以通过作者

对象征事物特征的突出描绘,使读者产生由此及彼的联想,从而领悟出作者要表达的含义。运用这种表现手法,可使抽象的概念具

体化、形象化,可使复杂深刻的事理浅显化,还可以延伸表达的内蕴,创造一种艺术意境,以引起人们的联想,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和艺术效果。

中国的风俗-鹰的翅膀

八年级上册语文(14.白杨礼赞)导学案教师版第一课时

本文发布于:2023-11-09 07:52:0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48752721037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八年级上册语文(14.白杨礼赞)导学案教师版第一课时.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八年级上册语文(14.白杨礼赞)导学案教师版第一课时.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