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损、玄珠、
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中国现代
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
茅盾出生在一个思想观念颇为新颖的家庭里,从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后考入北京大学预
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工作,从此走上了改革中国文艺的道路,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
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之一。
他的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春蚕》和文学评论《夜读偶记》。
茅盾的对作品选材的注意力一直放在那些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上,捕捉和传达那些新近
发生的重大事实,将当代重要的政治经济事件作为自己的创作题材。茅盾在这些事件尚未从
当代人的印象中消退时,便将它们纳入和熔铸在自己的艺术作品中。他的大多作品都可以说
是中国现代革命史的艺术的大事记,是纪实的文学报告,是中国现代革命史的现实主义的编
年史。通过一个历史时期广阔、复杂的社会面貌的反映,以显示这个时代的本质特征。茅盾
的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事性、纪实性和传记性的特征。其题材主题具有重大性与时代性。如《蚀》
的第一部是在蒋介石发动4·12反革命政变的四个月后动笔写成的,第二部是在同年11月
份开始写作,第三部写于1928年4-6月,仅仅在事件发生一年之后,就完成了对大革命经
验的记录和艺术概括。而小说《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真实反映了三十
年代初中国农村“丰收成灾”的现实和农民的觉醒、反抗的过程。他的散文及报告文学亦然,
同样取材于当下发生的事件,如《白杨礼赞》描写的西北地区的白杨树而实际则是赞扬当时
抗战的战士们,《访苏实录》则实实在在地描写了作者自己在苏联的所见所闻。可以说茅盾
的这些题材的作品是中国现代革命史和现代思想史的最佳文学记录。 在关注现实题材的基
础上,茅盾也开拓了都市题材作品的创作,他的《子夜》直接记录和概括了1930年春夏间
在大都市上海发生的经济和政治斗争,而《幻灭》、《动摇》和《追求》的故事也同样发生在
两个都市之中,这些小说深深扎根于都市的大环境中,并以此为背景展开故事的脉络向前推
进。茅盾在都市的背景下运笔自如,展示了对都市题材优秀的驾驭能力。而在都市题材之外,
茅盾也深化了鲁迅开创的乡村题材创作,他的《农村三部曲》顾名思义就是写在农村里的三
个小说,其中《春蚕》是茅盾农村题材小说的代表作,小说通过一幅浓郁江南水乡的风俗画
1
形象的描画了帝国主义侵略给农民带来的冲击和上产所带来的恐慌。
叙事风格
在叙事方面,茅盾追求宏大而严谨的布局,他在小说中喜欢采用能够体现时代性的网状
型结构形式。如作品《子夜》茅盾根据主题的需要,根据中心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来安排各
种人物事件,矛盾冲突和环境场面,作品一开始就在吴老太爷的吊唁仪式上将所有重要人物
推上前台,组成复杂的人物网络,以及在设下情节因果关系的伏笔,从而经纬交汇地建成《子
夜》式的也是茅盾式的庞大的“网状结构”。与其他现实主义大师一样,茅盾也是一个擅长
于心理描写的语言大师。他的心理描写手法多样但是最具特点的是注重“社会心理因素”的
探索。他往往以充满着血和泪的感情对形形色色的小资产阶级人物心灵世界进行刻画和解
析。通过心理描写的艺术手段强烈地表现他们苦闷、傍徨的矛盾心绪,从而揭示人物内心世
界的隐秘和冲突以及这种冲突的社会性,丰富人物的性格,使人物达到形神具现的境地。比
如,《春蚕》中对人物的心理描写,通过人物触景生情,情随物迁的心境变化,再现其内心
世界。在《腐蚀》中,采用以内视角为主的叙述方式来叙事状物,使作品的心理剖析和社会
环境描写达到了“精微真确”的程度。而《子夜》中,茅盾又将这种心理描写提升到象征主
义的应用上,从第一章吴太爷的言行总是围绕着一个总体象征展开,可以散在各处的象征性
细节窥见到这个老封建的内心世界,如老太爷对快节奏的都市生活闭起双眼全身发抖的细
节。
小说之外,由于时代政治性的缘故,茅盾的散文也形成了风格鲜明的叙事方法,善于使
用以托物言情寄意和以实衬虚的叙述手法。如《白杨礼赞》整个艺术构思中,以无边无垠、
雄壮、伟大但又显得单调的西北黄土高原来衬托傲岸挺拔的白杨树,以白杨树的形象实体的
描写来透出它的精神,同时又以白杨树的实体与精神来展现抗日军民及其领导者共产党的伟
大气概。《风景谈》用虚实结合、避虚就实的手法在浩瀚的西北沙漠背景上推出忍辱负重、
坚韧沉毅的骆驼队,并借助叮当的驼铃声作为节奏,以猩红大旗作为标帜,象征性地描绘出
民族危难当头的时代环境中党领导的解放区所处的历史地位,所体现的民族的伟大精神。
评论特色
茅盾前期的文艺评论根植于“为人生”的现实主义观,后期又逐渐演变成革命现实主义
文学观,但是无论观念的变化如何,他都紧紧结合着中国的文艺运动实际和作家的创作实际,
2
来从事理论批评工作。同时茅盾坚持革命现实主义的文艺应与中国的革命取同一步调,长期
坚持反对公式化、概念化的倾向,注重艺术形式与艺术技巧的探索,积累了关于选材构思、
谋篇布局、提炼情节、塑造人物、运用语言等一系列的成熟经验。茅盾一贯主张广大创作者
学习世界文学中对自身有益的东西,在革命文学领域内重视艺术规律,以促进现代文学内容
与形式的不断进步,对中国文学的现代化作出贡献。
3
本文发布于:2023-11-09 07:42: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48696021036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茅盾作品解析及介绍.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茅盾作品解析及介绍.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