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优质教案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感受中华儿女正直、朴质、紧密团结、力求上进、
坚强不去的精神和意志。
2. 学习共产党所领导下的抗日军民正直、质朴、紧密
团结、坚贞不屈的斗争精神和优秀品质。
二、过程与方法
1. 学习本文,宜默读与朗读相结合。在默读中,我们
可以细细品味作品的语言,潜心聆听作者的心声;在朗读时,
我们可以融入自己的情感,跟随作者的心海一起荡漾。
2. 要抓住文章的抒情线索,了解作者由景及树、由树
及人的思路,领会白杨树的象征意义,从而把握文章的主旨。
三、知识与技能
1.理解象征手法,体会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2.了解本文的抒情线索,学习散文状物抒情的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文章中记叙,描写与抒情的关系。
2.象征手法的理解。
教学资源
图片、音频、课件、板书
教学过程
第 1 页
一、导入新课
1、 播放歌曲《小白杨》。
2、 茅盾曾经写过一篇关于白杨的文章,这篇文章对白
杨树充满赞美之情,这篇文章就是脍炙人口的散文《白杨礼
赞》。(板书:白杨礼赞)
3、 简介作者: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出生在浙
江省桐乡县,著名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子夜》,短片小说《春
蚕》《林家铺子》等。茅盾逝世后,党中央给予他“我国现
代进步文化先驱者和伟大革命文学家”的高度评价。
4、 课文题目中的“礼赞”是什么意思?“礼”是敬礼、
致敬,“赞”是赞美,题目的意思是对白杨树的致敬和赞美。
5、 交代写作背景:《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的重庆。
当时,蒋介*积极反*消极抗日。中国共产党积极发动群众,
壮大抗日力量。茅盾耳闻目睹在党的领导下,抗日根据地人
民的沸腾生活,体验到抗日军民质朴、刚强、团结一致、艰
苦奋斗的精神,受到极大鼓舞,对民族解放的光明前途充满
信心,满怀激情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由于当时作者
生活在国民*统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
采用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
导下的抗日军民和我们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二、 指导自学
学生自己初读课文,圈点勾画。要求:
第 2 页
1 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
2、做好填空练习,初步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
(赞美)白杨——白杨(生长坏境)——白杨(外形特
点)——白杨(内在精神)——白杨(象征意义)——白杨
(与楠木对比)——(尊 敬、赞美)白杨。
3、划出课文直接赞美白杨树不平凡的句子。
三、研习新课
1、学生课堂完成疏通字词,有问题的可用工具书解决。
2、理清作者思路。(活动2)
3、填空练习反映了作者写作的基本思路和抒情线索,
本文可分为五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直抒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
第二部分(第2~4段)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
树生长的自然环境。
第三部分(第5、6段)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突
出它的不平凡。
第四部分(第7、8段)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点明
主题。
第五部分(第9段)把白杨树和楠木作对比,表达鲜明
的爱憎,再次赞美白杨树。
4、学习第一部分
1)第一部分与题目的关系。
第 3 页
讨论明确:开门见山,满怀激情,点名题意,直抒对白
杨树的崇敬和赞美。
2)第一部分和下文的关系。
讨论明确:提挈全文。
5、学习第二部分
学生读2~4段, 作者开头赞美白杨树后,却没有直接
描写白杨树本身,笔锋一转,用亲切的语气,把读者带到了
一望无际的黄土高原上、( 出示高原风景图片)
1)作者对黄土高原的总印象是什么?
2)作者运用哪些词语,从哪些方面描写黄土高原?
3)描写黄土高原景色的作用是什么?
讨论后明确:
一条大毡子。
黄绿错综:黄土——“伟大的自然力”
麦浪——“人类劳力战胜自然的成果” 色彩
无边无垠:没有边际。 空间
坦荡如砥:平坦得像磨刀石。 地形
(出示幻灯片)描写高原景色的作用
6、学习第三部分
1) 作者用哪个词语总写白杨树的形象?
2) 写了白杨树的哪几个部分?各突出什么特点?
具有什么深刻涵义?
第 4 页
讨论后明确:
总写:力争上游
分写:干——笔直,绝无旁枝——正直
枝——向上,仅仅靠拢——团结向上
叶——宽大,片片向上——积极进取
皮——光滑,银色晕圈——朴质
7、学习第四部分
学生朗读7、8段,思考:
1)为什么说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采用了什么
写法?
2)文章如何展开联想由树及人?四个排比反问句怎样
逐句加深的?
要求学生把四个反问句改写成陈述句,口头表述并加以
比较,体会反问句的作用。
3)第8段赞美白杨树和第1、4、6段有什么不同?
(作者直接把白杨树与北方农民联系起来,总结了他们
的相似之处:一是“极普遍,不被人重视”,二是“有极强
的生命力”。)
8、学习第五部分
学生齐读,思考问题:
1)“ 贵族化的楠木”象征什么?
2)写楠木的目的何在?
第 5 页
3)把白杨树和楠木进行对比用意何在?
9、小结:《白杨礼赞》写作的背景比较复杂,作者自己
要说的话不能直白的说出来,只有借助于白杨树来说。通篇
用了象征手法。那么,什么是象征手法?它和比喻手法有什
么区别?本文用象征手法,主要用什么形象表现什么感情?
在文中可以找到相关的内容来回答,其中的概念问题大家可
以找资料来完成。
四、总结本文,拓展延伸
1、总结全文
本文以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反复歌颂,句
式结构相似,意义步步深入。“不平凡”三个字反复出现,
强烈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且使文章不平凡的“景”,
不平凡的“形”,不平凡的“神”,三者完美结合,白杨树
的形象栩栩如生地挺立在我们面前。在我们心目中,它是一
个富有无限生机充满战斗激情的典型形象。
2、布置作业
1)完成经典段落背诵:第七段。
2)如果用一种植物来象征我们伟大的祖国,你会选什
么?可否试着写一段托物抒情的文字。
生长环境:雄壮、伟大
干——笔直,绝无旁枝——正直
不平凡 外形 枝——向上,仅仅靠拢——团结向上
叶——宽大,片片向上——积极进取
皮——光滑,银色晕圈——朴质
精神:象征意义
第 7 页
本文发布于:2023-11-09 07:37:2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48664021036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白杨礼赞优质教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白杨礼赞优质教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