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礼赞》优秀教学设计
《白杨礼赞》优秀教学设计
《白杨礼赞》是现代作家茅盾于1941年所写的一篇散文,写于中
国人民抗日战争最艰苦的时期。作者借礼赞西北高原上的白杨树,来
表达对北方抗日军民热爱和赞美之情,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白
杨礼赞》优秀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白杨礼赞》优秀教学设计1
一、赏形探妙
读文章题目,明确茅盾礼赞的对象是白杨树。
出示两幅图,请同学判断下面哪一幅图是白杨树?并说说判断的
依据是什么?
朗读课文第五段描写白杨树外形的文字,找出语言上的特别之处。
两次写到“笔直”;“绝无”“绝不”;“像是加过人工似的”;
三次提到“向上”。
重复用词,强化白杨树的特点。
为了突出白杨树的这些特点,作者在文中还采用了哪些方法?
欲扬先抑,同类对比:文中第七段及最后一段
课外拓展:
老舍《济南的冬天》、宗璞《西湖的绿》、张抗抗《牡丹的拒绝》
中的片段
环境衬托:文中第二段
总结:
二、悟神寻径
那么作者是怎么建立起白杨树和所咏之物之间由此及彼的联想的
呢?
(1)形体特点与精神特性一一对应;
(2)在绘形同时,采用特别语言,(比如“笔直”、“向上”、
“挺拔”“不折不挠”)让人很容易产生相关精神品质的联想,完成
了象征手法的建构。
因此用反推的方式,我们可以得到解读象征手法的基本路径:
三.联读活用
物象特点:地面的生存状态:个体是孤离;地下的生存状态:根
系相连,团结一致。
写作背景:1940年,抗日战争初期,中华民族处于水生火热之中。
对应品性:长期的阶级压迫,使人们过着食不果腹的悲惨生活,
长期的奴化统治,使人们的精神萎靡不振。他们似乎都在为自己的生
存而挣扎,似乎彼此孤离着,但这只是生活的表象,就像树在地面上
的表象景观。中华民族是有凝聚力的。当遇到压迫,特别是当民族危
亡无情地置于人们面前时,清贫的中华儿女定会团结起来,进行殊死
斗争的。
主题阐释:全诗表达的是白居易渴望早日摆脱世俗的坦荡淡泊的
情怀。
《白杨礼赞》优秀教学设计2
教材分析:
课文是托物言志的写作范例,描写了“西北极普通的”白杨树的
形貌和“精神气质”,揭示了白杨树所象征的当时抗日军民的顽强意
志和斗争精神,抒发了对白杨树的由衷赞美之情。
全文的思路是:先写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引出作者观看的
“单调”感;再写白杨树的形貌,突出它的高大、挺直和丫枝聚拢的
特点;接着写白杨树的“精神品格”,点明它的象征意义;最后将白
杨与“贵族化的楠木”对比,“高声赞美白杨树”。
结构上同化或渗化。
学习需要自主建构,自主建构需要信息技术平台的支持。充分运
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自主建构的能力。首先用多媒体向同学
展示白杨树的直观形象,配合课文朗诵,刺激学生视觉和听觉器官,
激情导趣,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建构的动机。再从网上下载某种植物的
形象,引发学生的联想力,学生在美好的情境中自觉、主动运用托物
言志的写法。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导人新课。
2.释题:礼是敬礼、致敬,赞是赞美,题目的意思是对白杨树的
致敬和赞美。
3.介绍写作背景:《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那时,正处
于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茅盾在1938年底到新疆学院文学院讲学,
1940年3月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讲学,后来离开延安到重庆。这期间,
他看到了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的种种事实,也欣喜地看到了广大的
北方军民在共产党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
斗争,一次次地粉碎了日寇的扫荡,巩固和发展了敌后的抗日根据地。
作者从解放区人民身上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希望,精神振奋,满
怀激情地写下了《白杨礼赞》等散文。由于当时作者生活在国民党统
治区,没有言论自由,不能直抒胸臆,所以采用含蓄的象征手法来表
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热情歌颂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军民和中华民族英
3.解决生字词,疏通阅读障碍。
大毡子
开垦
外壳
锤炼
主宰
倦怠
潜滋暗长
旁逸斜出
婆娑
在学生掌握字词读音后,可以要求学生选择其中几个字词连词成
段,进行口头表达练习,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4.学生迅速默读全文,讨论:如何划分本文的段落层次?
学生讨论后明确:要划分段落层次,一定要注意理清文章的写作
思路。本文的段落层次划分如下:第一部分(第1段):直接抒发对白杨
树的崇敬和赞美。
第二部分(第2--4段):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
自然环境。
第三部分(第5--6段):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
凡。
第四部分(第7段):揭示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点明主题。
第五部分(第8--9段):将白杨树与楠木对比,再次赞美白杨树。
三、学习课文第一、二部分
1.指名学生朗读第一、二部分。
2.思考:开头这一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开门见山,点明文章题旨,直接抒发了对白杨树的崇敬和
赞美之情,为下文定下了感情基调。
3.找出文中描写黄土高原的优美词语和句子,体会作者是如何描
写黄土高原的。然后思考:作者对黄土高原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明确:总体印象是: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4.面对黄土高原的景色,作者产生了什么样的情绪?
明确:恹恹欲睡。
5.作者这样写黄土高原的目的是什么?
明确:交代白杨树生长的环境,以黄土高原雄伟伟大的背景衬托
了白杨树的不平凡。
6.学生默读第二部分内容,想像白杨树生长的环境,体会作者为
什么在见到白杨树时会惊奇地叫了一声。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简单回顾上课时内容,导入新课时
二、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指名学生朗读第三部分。
要求其他学生在听读时,注意画出文中有关描写白杨树的内容。
2.学生思考如下几个问题:
(1)文章选用了哪几个词语来概括白杨树的形象特征?
(2)文章是从哪些角度来描写白杨树的?
(3)作者认为白杨树的性格特征是什么?请引用课文中的词语回答。
学生讨论后明确:(1)作者用力争上游概括了白杨树的形象特征。
(2)分别从干、枝、叶、皮等四个方面描写白杨树的特点。写干,突出
了白杨树的直;写枝,突出了它的直而紧靠;写叶,突出了它的向上;
写皮,则主要点明它微微地泛出青色。(3)文章中用倔强挺立总写了它
的性格特点,并用参天耸立不折不挠等词语加以深化,突出了白杨树
在恶劣环境下坚强不屈的斗争性格。
三、学习课文第四部分
1、教师朗读第四部分内容。
要求:教师朗读时,学生画记出文章中赞美白杨树的相关词语。
2、学生思考并讨论如下问题:
(1)在第7段中,作者运用了哪些词语来赞美白杨树?
(2)文章是如何由树联想到人的?
(3)这一部分中连用了四个反问句,这一组反问句的意思是怎么逐
步加深的?
学生讨论后归纳:(1)用七个感性色彩强烈的褒义词语:伟岸正直
朴质严肃温和坚强不屈挺拔热情赞美它是树中的伟丈夫。(2)以亲切谈
心的语气将读者的视线引向积雪初融的高原,连用四个反问句,由树
及人,写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3)第一句由树及人的过渡,启发人们深思不应该只觉得它是树。
那么,应该觉得它是什么呢?后面三个难道,就由浅人深地写出了它的
象征意义。不想到、不联想到、不更远一点想到等词语就反映了一层
比一层深的含义。第二句从白杨树的性格出发,点明白杨树至少象征
着朴质、严肃、坚强不屈的北方农民。第三句从白杨树傲然挺立的形
象出发,把它象征为在敌后坚强不屈守卫家乡的哨兵。第四句从白杨
树的靠紧团结,力求上进的品质出发,把它象征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
下的抗日军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意志。感情得到升华,文章达
到高潮。
四、学习课文第五部分
1.学生高声齐读课文第五部分。
2.学生讨论:作者将白杨树与楠木进行比较,目的何在?
教师先补充:茅盾曾经说过:贵族化的楠木象征国民党反动
派。我写此散文是这样想的。然后学生讨论。学生讨论后明确:作者
2.总结全文,了解本文的写作线索。
明确:本文以白杨树的不平凡为抒情线索。第1、4、6、8段分别
对白杨树的不平凡尽情歌颂,句式结构相似,意义步步深入。不平凡
三个字反复出现,强烈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且使文章不平凡的
景,不平凡的形,不平凡的神三者完美结合,白杨树的形象栩栩如生
地挺立在我们面前。
六、布置作业
1、熟读。
2、背诵。
3、思考:邹忌讽谏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下载全文
本文发布于:2023-11-09 06:57:0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48422121034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白杨礼赞》优秀教学设计.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白杨礼赞》优秀教学设计.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