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明万里长城东端起点的发现与研究

更新时间:2023-11-09 00:13:28 阅读: 评论:0

经济全球化的含义-砭石手串

明万里长城东端起点的发现与研究
2023年11月9日发(作者:薪酬管理论文)

历史地理第十辑

明万里长城东端起点的发现与研究

冯永谦

明代万里长城是我国两千多年的长城修

起山海关老龙头'的传统说法

消息发布

在国内外产生很大反响

引起了各方面的

注意

下面

笔者就目前对明长城东端起点的

筑史中

规模最大

时间最长而工程质量亦为

最高的一次

历史上任何王朝所修筑的长城

都无法与之相比

而其年代却为距今最近的

一道长城

尽管是这样一种情况但关于明

认识

此次考古调查发现情况以及考证结杲,

分别叙述于后

代万里长城东端起点问题

反而是最不清楚

出现了非常混乱的现象

以讹传讹

蔓延

开去,影响了人们对长城的认识

笔者由于工作关系

对我国北方的长城

曾作过一些调查

不揣谨陋

也作过一些研

一般皆以山海关为

明长城东端起点

直到目前为止

国内外对明代万里长城

东端起点在山海关,好似未有异议

并且众口

尤其是对当前流传于群众中和学术界对

明长城东端起点不尽一致的看法

深感有进

一步澄清的必要

恰在此时

丹东市文化局

一词

大有颇难更改之势

在此情况下

我们

鸭绿江凤景名胜区管理局和旅游局

,为了解

在众说纷纭中明长城东端起点的确切位置

认为不能不影响人们对长城的认识和研究

关于认为明长城

东起山海关

的这一说

出现是很早的

并非始于今日我以为

以便修复保护

邀请笔者协助解决

因此

1990

2

男以来

笔者和薛景平

吉昌盛

光远

王连春

任鸿魁等

进行实地考古

週査

翻山越水

前后历时四个月

行程达两

千多公里

终于在虎山一线发现了明代长城

迟在清初就已经形成这样的概念了

康熙时

的杨宾就说:

西尽处

长城东尽处曰大龙头

曰大龙尾

皆有石碑刻大字嵌城上

大龙头,

土人呼为老龙头,上有望海楼

②这里大龙头

遗址

澄清种种错误说法

从而确定了明代万

里长城东端起点的准确地理位置

笔者于

10

月上旬在山海关参加首届中国长城学术讨论

说的就是山海关长城

杨宾出山海关去宁古

亲经其地,他在那时对长城的描

过长城

述,恐怕也不是他自己凭空想象出来的

而今

过了几百年之后,对问题应该有所澄清

谁知

不但没有纠正过来

反而这个认识在社会上

更为普遍流传了

现在如果你问一个人

里长城从哪起?

他会毫不迟疑地回答

万里

长垛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

这一说法

以说妇播皆如

当你乘坐火车到山海关时

车广播介绍历史名胜时也会这样告诉你

"山

海关

是万里长城的起点!

尤其当前随着旅

游的兴起

每年到山海关的国内外游人达一

百多万

到这里主要就是游长城;而向每一位

外地人讲解的

自始至终都贯穿着

山海关是

万里长城起点

的这样一种内容

由于这种情

况,造成越来越多的人认为

万里长城东起山

海关

西到嘉峪关

不仅在群众中口头是这样讲和这样认

一些很重要的或权威性的著作也持这种

观点

甚至连历史课本也这样教授学生

无怪

乎改变人们的误解是很难的了

为了说明问

下面略举几例

中学中国历史

课本说:

为了防备蒙古

骑兵的南下侵扰,从明朝初年起

明政府还先

后用了将近二百年的时间

修筑了北边的长

气魄雄

明长城东起山海关

西到嘉峪关

蜿蜒一万三千多里

大部分至今仍基本完

成为世界上的伟大工程之一

不仅学生历史课本是这样

而在知识界

享有极高声誉的

辞海不仅

长城

条下

附有长城走向地图

画出东端起处为山海关

而且其释文也是这样认定的

明代为了防御

執輕

瓦剌的侵扰

自洪武至万历时

前后修

筑长城达十八次,东起山海关

西至嘉峪关,

称为

边墙'

宣化

大同二镇之南

宜隶山西界

上,并筑有内长城

称为'次边'

总长约

6700

公里

大部分至今仍基本完好

中国五千年的文化遗产

一书中也

说:

濒临渤海的山海关是长城东端起点

此到西端的终点嘉峪关

总长度约

6300

关于明长城东端起点

像上举这样一些

权威性的著作中尚且如此

其他出版物也就

可想而知了

兹为再举两例

以见一斑

国文物之最

自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

1368

修建古北口到山海关一段长城开

到孝宗朱祐橙弘治十三年

1500

才将

原来的土第城墙部分改为砖石结构

西起甘

肃嘉峪关

东到河北山海关

全长

12700

通称万里长城

中国历史之最

书中也有长城条目

它说

明代的长城

西起

位于酒泉之西七十里

通往新疆大道上的嘉

峪关

东到河北

辽宁交界的山海关

,总长一

万二千七百多里

这样记述长城起点

然是错误的

但这些书发行量都很大

因此影

响也就日趋广泛

至于各有关地方出版的各

种宣传

介绍长城的材料

这种观点更比比皆

是,为了节省篇幅

笔者就不一一列举了

总之

对明长城

东起山海关

在社会上

是带有普遍性的,绝大多数人都是如牝认识,

真可以说是家喻户晓

流传得十分广泛

明长城东起鸭绿江

其定点颇有争议

事实上

明长城不是东起山寧关;东起山

海关这个论点是错误的,应该纠正过来

历史

中小学逋用教材历史編写组编

<中国历史

日制十年制学校初中课本

第二册曲贡

入民教

育出版社

IMS

8

月第

I

版年

2

月第

3

上梅辞书出

*

辞海编辑委员会:

辞海

179

版社

1989

月版

9

®

文献有这方血的记载

并非言之无据

明史

但是

严格说起来认为明长城

东起啊

就说

终明之世

边防甚重

东起鸭绿绿江

西抵

这一论点的

仅在很小的一个范围

嘉峪

绵亘万里

分地守御

初设辽东

宣府

不如前面所说

东起山梅关

的那种说法影响

大同延绥四镇

继设宁夏

甘肃

蓟州三镇

面广

而主要是对长城有较深入的研究者才

而太原总兵治偏头

三边制府驻固原

亦称二.

坚持这种意见

的论点

不过

东起鸭绿江

是为九边

明实录

也载有

修筑已

也出现了种种不同情况

定点各自不同,

坍塌的

东路自开原直抵鸭绿江

边墙②

分歧很大

始终未能得出一致意见

因而起于

些记载都说明了明代万里长城东端起点不是

鸭绿江何处

还是无法确定下来

至今已形成

E

1

明万里长城东端起点诸家之说所在位置图

'29

其一为凤城说此说出现较早

清初林

中国历史地理概论

则说

这一段行于辽东

佶谓

明时辽镇边墙,铁岭

东北自开原镇北

东部的边墙

由昌图

开原

抚顺的东境

堡起

至东南凤凰城堡止

共二十六堡

边长

南下

向东绕过新宾县西南的鸦鹘关

在本

五百二十里

此说久湮又因相差太远

凤城与宽甸之间南下

直至鸭绿江边丹东

不省事实

学术界多不采用

故此说现已无人

市东北的九连城

中国历史地图集

议及

证意见:

辽东

东部

边墙一自开原镇北关

其二为九连城说

从研究的角度来说

至九连城江沿台堡

明代辽东都司

种说法出现是在本世纪初年

1913

年岛叶

韦作者认为

边墙西北自长城界铁场堡起,

岩吉在

明代辽东边墙

中提出来的

他说

至东北开原之镇北关

计长一千二百四十八

东边墙属

险山堡所辖

从眾阳城以南

,直抵

又自镇北关起

到九连城江沿

堡止,

鸭绿江边

最南的一座堡城为江沿台堡

计长五百二十里

江沿台堡

今辽宁省丹东

沿台堡在今九连城

边墙的走向也即

沿碾

市东北'九连城'

边墻东至九连城的最

河右岸山脉

走而抵九连城的东北部

后一个边墙堡

至此可见其说从者之众

自此以后

辽东镇长城起于九连城似乎已成

其三为老边墙说

此说岀现是在本世纪

定论

一般都沿袭不改

此后的许多著述

三十年代初

安东县志

首倡其说

老边

采用了这一观点

在县治东北四十里

谖河北岸

嘉靖

较早重申这种意见的是

辽宁史迹资

二十五年

更为第二次拓边

置江沿台堡于今

,该弔说:长城

又西南至凤城后,复向东

九连城

则老边墻之筑

必在此时

最近也

南伸展

直达安东市东鸭绿江上之九连

有文章和专著问世

更进一步申述这一观点:

由于此书系建国后的新著

又是实博

卷九十兵志三

明史

部门出的书

因此对外影响很大

所以长城起

'

®

M

«

宪宗实录卷一

三成化十五年六月甲辰条

于九连城这一说法

也就为此后的很多人所

林佶:

全辽备考卷上

辽海丛书

第七集

接受,写进其著作中

山海关长城志

说汽辽

满洲历史地理

白鸟库吉

第二卷

517

•'

519

,1940

9

月第二版

东边墙西接长城,

经本溪清询城

、,

薇场

-

■<

....

⑤辽宁省博物馆期泮辽宁史迹资料和辽宁省博物馆

又西南至凤城后

又向东南伸展:疽达丹东.市

,1962

I

月印行

'河北省地名办公室

''

'⑥郭述祖广山海关长城

1984

东鸭绿江上的九连城

东北壤方史稿莎对

5

月印行.

辽东长城的记述是:

到抚顺后转向东南

:经

张博泉:

东北地方史稿和吉林大学出版社

1985

本溪清河城

应为碱

又西南至卑城

1

阴版

陆思贤:

<

城话古

年&

,內蒙古人民出版社

1986

后,复向东南伸展

直达丹东市东鸭绿江上之

.

月版

九连城

江沿台堡在丹东帀楼房公社石城子大队的

石城子

以它

石城之东是老边墙

现有石墙二条

J

由镇北关至老边墙也称河东段长城

;

从镇

北关到丹东江沿台的老边墙

即辽东长城河

东段

修建较晚

也在说老边墙是长城起

另在最近出版的专著

明辽东镇长城及防

御考

中多处提到长城东端起点

其东端

今鸭绿江西岸的虎山下老边墙

其所属今丹

东市宽伺县虎山乡老边墙村"

10

)。

辽东长城的东端终点

在鸭绿江西岸今丹东

市宽甸县虎山公社老边墙大队的老边墙

就是江沿台堡所属长城的东端

23

河东段长城

北起开原路镇北关

东至鸭绿江

西岸江沿台堡老边墙

29

页九

江沿台堡

是辽东长城东端最后一堡

它位于今辽宁

省丹东市郊区楼房公社石城子大队

127

该堡下属的长城位于堡东

1

公里的老

边墙生产队地方

中间隔着谖河

有渡口通向

长城

128

对该书这一论点

暂就

摘录这些

不过我册逋读该书论述起点的定

点时,总给人一种扑朔迷离的感觉

忽而老边

墙,又忽而鸭绿江

似又未定点

但仔细读过

之后

总觉对老边墙还是肯定的;然而这样行

文,对没有到过实地的人

可能会产生误解

其四是虎山说

这一意见是笔者提出来

是经过考古调査后得出来的结论

我在

辽宁古长城

一书中说:辽东东部长城

从开

原东北之威远堡再折而向南

过铁岭东境达

于抚顺

又转向东南

经本溪清河城转向东

过新宾三道关后

又折而南去

再到本溪

由碱场继续南行

到凤城由谖阳南去

沿凤城

宽甸两县交界

直达丹东市东北鸭绿江畔之

江沿台止

即今宽甸县虎山南麓

鸭绿江右

岸宽甸县南境虎山下的江沿台

就長明长城

东端的起点

我的这一观点在

1986

10

月由十省区电视台联合拍摄的三十七集电视

296

系列片

万里长城

我曾被聘为顾问

长城

东端起点就是采纳我的意见

定在虎山

为起点进行拍摄

持这种意见的

现据我所

还有丹东市文物骨理委员会办公室的王

连春

其五是古楼子说

这一说法是最近捉出

来的

认为长城起点不可能在虎山

还应该东

移到古楼子才为合适

笔者以为把长城东部

起点定在虎山头

值得商榷

故推断虎巾头

不是长城的东部起点

我们还调查了其他

几个地点

其中在宽甸县古楼子乡的古楼子

发现一处古代建筑址

根据古楼子遗址

的地理位置及其周围环境

此处必是江沿台

堡所在地

长城东部起点则在此处以东的鸭

绿江畔

此外,还有一些论著

虽系根据文献记载

也指出

东起鸭绿江

但没有具体定点

里就不去论述了

不过有的研究却出现了偏

把两个时代的遗存弄混淆了

用清代柳

条边代替明代辽东边墙

长城

这种情况就

不能不腊出了

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

今之长城

西起甘肃安西县布隆吉尔城

,东

抵直隶临榆之山海关

长五千四百四十里

万里长城

辽东镇分守

自山海关迄鸭

绿江口

即今山海关斜贯奉天境内之柳条

边"⑤

日人

满洲发达史

也说

统观长城之

历史,至三国第二期之时代

大体之基址已称

确定

即其极东

至山海关附近为终点也

,不

刘谦广辽东长城考查和

辽宁大学学报

1982

5

文物出版社

刘谦:

明辽东镇长城及防御考"

1

S89

12

月版

拙著:

谓明代于此

犹以为未足

于是柳条边墙又

中对古楼子的建筑遗址并进行了试掘

从所

绵亘于辽河东西矣

而说清

不言明长城

柳条边

边墙与柳条边不分

这显然是错误

开挖的探沟看

证明是一座路台

我们是最

后调査虎山的

终于发现了长城遗址

因其他

的,

怎么能将清代柳条边归于明辽东镇长城

各处均未发现长城遗迹

故下面就只记述虎

2

调查的发现情况

还应该谈及的

是近年调査明长城取得

很大成绩的华夏子

对辽东镇长城也曾进行

虎山

是突起于鸭绿江边平地的一座孤

Ill,

它的东面有两个髙耸的山峰

狀似两嗟

西面山岗较低平

远望似一卧虎

因此現

称为虎山

虎山在丹东市东北方向

距市中

考察

但他们对长城东端的确切起点

•未表

示一定意见

在其调査的专著中是这样说的:

关于辽东镇长城的东端起点问题

今尚难定

目前有两种说法

一为东端起于九连城

无疑九连城曾是明朝设防重地

其是否

为江沿台堡

尚有待新的考证

九连城附近今

无长城遗址

另一种意见认为东瑞起于宽甸

县虎山头

这里不能排除为江沿台堡的

心区二十公里

南靠鸭绿江

西临谖河

现属

宽甸县虎山乡

驻红石村

虎山村

调査时

在虎山南麓近东端处现存一座

大型台址

已经颓坍

东西宽达

70

米,南北长

40

高出现地表

2.

5

这个台址的中部

被当地群众取石挖开

遭到--定程度的破坏

可能

虎山南临鸭绿江

西频

谖河

地势

台址下部的石结构相当复杂

此台编为一号

台址

在此台址东北部因群众取石挖开的土

层中

发现有石砌墙体

与北面虎山山脚的岩

险要

但仅孤山一座

山上

山下无任何长城

遗址

综上所述

各家对长城东端起点的认识

石相接

在树丛杂草中可以窥见石墙残基由

此向山上延伸

直至鬼山最高峰

除一段以山

险为墙外

其他地段都发现有断续的石墙遗

诸说各异

出入颇大

无法落实,在此情况下

很难求得一致意见

因此

只好有赖于进行

一次深入和细致认真的考古调査

发现长城

在半山外

发现一座墙台遗址编为二号

台址

g

最高山峰顶部

还有一座大型台址

遗址

从而解决这一久悬的冋题

-

:,

L

考古调查终于废现

长城遗址在虎山

由于对长城起点的定点

各家意见不一

因此这次考古调査就必须全面诒细效地进

是前此任何来虎山调查的人都能看到的

于它松较明显

都称它为

烽火台

实际是

长城曩高点的一座墙台

我们编为三号台址

由此台向西,至第二山峰的山洼处

有一道石

保存较好

经则量

存长

70

近山洼的一

凌存高

2

米余

存宽仍有

4

山峰下北坡有

石墙

与培台相连

其下为山险墙

直至山下

调查时

我们不带观点

对诸观点一休

看待

如有发现

在什么地方就记录在什么

断崖处

过虎山.北面山岗比较低矮

呈南北走

囲创

•石城墙

ffc

a

.

.

ai*

2

明万里长城东端起点走向图

直到虎山村中

在这道山岗上

也发现有

丹宽公路,长城沿虎山村中的山岗北去

这里

长城墙体基石

其间并有两座墙台遗址

原有墙台一座

后被拆毁不存

而城墙也已

为四号和五号

又北去

至丹

改成了村中一条南北通行的车道

车道至村

路的东测山岗上

有一座台址

当地称为

头而止

墙休未遭破坏

长城继缄沿

出村后

台子

四十余年前保存还较好

石筑

存高

山岗顶部北去

在近村北的这一武衣城墻

%

米余

现在颓成一处石堆

但台址的形迹

保存还较好

虽已颓坍

存宽仍

2

米氽.崗

仍然可辨

从虎山北麓至此长五百余米的线

0.8

青盖沟

的沟西侧岗梁顶部向北延伸

,

沟底即対与栗子园村高力道沟相会的岗梁

长城从此转入栗子园村东的山岭上

再北去

至黄家沟岗梁

转上村北高山茂气顶

长城沿

岗梁至此十余里的长城线上

有的保存较好

有的可见墙体基础石块

而黄家沟岗梁上

坍的城墙宽有

4

存髙

1.8

在虎山村以

北的这段长城线路上

发现了六座墙台遗址

其结构与前所发现者相同

由此再北去十里

就到达老边墙村

长城在老边墙村的山谷中

共发现三道城墙

是为加强此地的防御的

际这里构成了一座

关城

长城墙体在北

以上这些遗迹的发现

补充了文献记载

的不足

同时也为确定万里长城东端起点

行线路与结构

提供了翔实的第一手考古资

在我们考古调查过程中

除了发现上述

明代长城遗迹外

并还发现了许多遗物

有明代瓷片

灰色布纹瓦片

大小不同规格的

青砖铁刀

铁銀

铁甲片以及石臼等

此外

在离开长城线的一些地方

还发现了与长城

相关的遗迹

其中

遗物

在长城内侧的栗子园村

发现一座大型台址

保存仍较好,出有详

多砖

石构件等

同时在台址上还出有一

通明碑周边线刻

花岗岩制成

半圆形碑首

花纹

下有碑座

碑身因风化较重

字迹残励

不清村边并发现有石碾等遗物

在老边墙

也发现一通明碑

题名中有

指挥悅仲克

时间署

万历三十年岁次壬寅九月初一

在八家子村,发现三通明碑

分别为

历十六年

万历三十八年

万历四十二

这些发现都

1

艮重要

对研究长城有很高

的学术价值

根据上述考古调査发现

确实有理由从

诸家之说中

认定明万里长城东端起点

在今丹东市宽甸县虎山乡虎山村南的紧临鸭

绿江的虎山南麓

关于虎山长城起点的考匹

万里长城东端起点

虽然已由考古调查

发现的遗迹

遗物确定下来

但为了进一步证

还可以適过历史文献材料进行考察

C

(―

)

长:城东端

不是起于山海关

而是

起于鸭绿江

'

前引

明宪宗实录

成化十五年六八

修筑边墙

东路自开原直抵鸭绿江

兵志三

也说

明长城

东起鸭绿,西抵嘉

两者完全一致

都说明了明代万里长城

东端是起于鸭绿江的

有文献记载

不能否

山海关属蓟镇管辖

长城并非起点;而辽

东镇是明时九镇之首

有着两千零八十里的

长城线①

这是不可忽略的

再从明代舆图上

也可以看到标绘长城

的走向

这给探讨万里长城东端起点,提供了

线索

嘉靖十三年

精于边务的许论绘制了

巨幅

九边图

就是表现从东到西九镇万

里长城的,辽东镇长城是该图的前二幅

长城东端起点

按图幅标示

就在鸭绿江边

而其位置大体就在今虎山一带

我们根据客

种材料

考知辽东东部长城在成化五年

(1469

年)已经修筑,在六十五年以后许论绘地图

:时

将长城较准确地标绘出来是完全办得到

而且也是应该这样做的

有长城存在

果他不画辽东镇

那倒是怪事了

所以许论

九边图

标绘长城起点是可信的

始于正统

八年由毕恭等修并于嘉靖十六年重轸的

东志

在其"辽东河东地方总图

绘长城也起于鸭绿江边

其后于嘉靖四十四

村中有东西横向石墙三道

将山谷切断

年由李辅续修而改称的

全辽志

在其

全辽

中在北面的一道为长城墙体

另两道石墙构

总图

图幅中

长城起点也紧临鸭绿江

这两

成一座

关城

式的城址

因东西两侧都为高

书的长城起点

按在图中所标位置

尽管没有

山,。但长城

故石墙只修到两侧山麓石磴间

辅以文字说明

不仅向

但大体也约在虎山一带是没

墙体经我们调查

发现到此并未终止

有问题的

北去有长城山方向也有城

而且向侖

即向虎

通过上述这些文献记载

可以说明明代

由老边墙村到虎山

还有二十华里的距

万里长城起点在鸭绿江是确凿的

离;

并且从虎山到老边墳中间并有石筑城墙

-

长城起点

不是九连城

老边墻和

相连

因此

认为老边墙是长城起点

其说

古楼子

自然就不能成立了

对■长城起点诸说所指地点

经过我们反

古楼子村

位于宽甸县南部

是乡驻地

复调査

认为九连城

老边墙

古楼子是长城

在村东南部有一低矮小山岗

隆起平地四米

起点的说法,均不能成立

现为辨析于后

顶部有一台址

现已颓坍

村名古楼子

九连城古城址据向当地老年人了解

位于丹东市东北振安区

即因此建筑址而得名

九连城镇北部

此城址形成于辽代

金时建

为彻底弄清此台址究为何遗存

调查时我们

为婆速府路,元代为婆娑府巡检司

由于城址

进行了试掘

共开掘两条探沟

试掘结果

互相衔接

其数有九

明代时已称其为九连

明是一座孤立的方形台址,外面筑有围墙

至今城址中仍有辽

元各时期的遗

据其本身结构特点与所处地理位置

是一座

明时在其南部建镇江城

神宗实录

路台

当是拓边修筑宽甸六堡后为便利往来

万历二十四年

1596

年严九月庚申

于九连城

通行而建的

同时在台址附近没有发现长城

故址建立一城只在村北山上有一座烽火台

遗址,

名曰镇江

辽东东部长城建

是为传递

于成化五年

1469

年人早于镇江城一百多年

消息而建

在其周围也无长城

又古楼子村中

修长城时还没有镇江城之建

怎么可以说长

的台址南距鸭绿江还有五里余

不在江边

城修到已经荒废的前代城址上呢

因此

留出这样的东西通道

会使长城失去防御作

城不可能修到九连城

其次

我们调査时

因此

长城的起点不会在古楼子

九连城及其附近

没有发现任何长城遗迹

总的来说

除上面所述种种情况外

明长城没有修到这里

第三

九连城至鸭绿

边墻远在北面的山谷中

不是要冲

另两地

江还有五华里

这里正是鸭绿江右岸冲积平

点均处于临江平地

前面开阔

无险可守;其

如果在南部放开这样一个大缺口而不修

地理条件不如虎山位置重要

虎山山势高峻

长城

留给女真人做通道

是为军事家所不

雄伟

阻断东西交通

南瓷鸭绿江水路

具有

有违防御本意

故此

根据上述各点

U

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

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为九连城是明长城起点

其说是难于令人信

就以近代的几次战争来说

1894

年中日甲

服的

午战争

1904

年日俄战争

也都是在虎山进行

老边墙长城遗址

位于丹东市东北宽甸

可见其地理位置与战略地位的重要

M

县虎山乡

驻红石村

老边墙村中

该村建在

过调査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长城起点

是在鸭绿江边的虎山南

万里长城东端起点

虽然已由考古调査

发珑的遗迹遗物确定下来是在紧临鸭绿江

的虎山南麓

但为了进一步证实

可再通过文

献材料进行考察

我们感到

万里长城东端起点

虽然没有

明磁的文字记载

但也绝不至于一点线索也

找不到

比如在明朝的巡边使臣中

一般都

论及边务

并注意山川地理

其中有关长城

亦颇不少

如果仔细研读

常可发现这些

记载对我们探考长城

都是很重要的史料

据文献记载

江沿台堡是长城东端起点

的第一座堡城①

巡抚都御史王之诰在

题为

仪处东南扱边要害添设兵将控扼虏冲预防外

患以永安重镇疏

中说

江沿与朝鲜接壤

隔鸭绿一江耳

臣近至江沿

观九连城

登马

耳山

俯视彼之爱州,宛在目前

王之诰在

这里所说的

江沿

是腊江沿台堡③

巡按御

史李辅在

补议经略东方未尽事宜以安边境

也说

臣为踏勘江沿堡基

同分守道

参将

等官登马耳山

望见朝鲜爱州城

则人烟犊

城郭森严

李辅此次是为觅地迁新江

沿有堡

去的正是万里长城东端的第一个堡

当然

他们所到也就是长城的东端了

-

-

我们从王之诰;李辅等到长城的东端

他们又都不约而同的登马耳山

可卸马耳山

上有长城

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他们是巡

不是为登山以观风景

而是为观察长城

内外的地理环境

以便制定防守策略

假如

不是这样

他们此举就无法得到解释

*

更应该看到

他们写的不是游记

而是巡边

后给朝廷写的奏章

若登马耳山与防御宏旨

无关

不是站在长城上看形势,他们怎么可能

将游玩的地点写给朝廷?显然其地并非寻常

并且

若长城远离马耳山

他们也不会都必须

登临的

从这种情况看

只有认为马耳山是

长城的起点

即长城在马耳山上

无论谁巡

边都必然到山上察看

自然也就将马耳山写

进去

以阐明其边论

不然何以解释他们要

不厌其烦地在奏章中屡次提到马耳山呢

言而谕

其理是极为明显的

马耳山

即今

虎山

亦称虎耳山

皆以其形似而称之

我们

在调查时

曾多次登上虎山

向南望去

隔鸭

绿江就是朝鲜的义州

也即是明王之诰等所

称之爱州

宛在目前

看的非常真切

确是

以其距离之近

又居高看下

自然就产生

感觉

这种描写

可见是其亲身经历的记

录,极为准砧

至此

我们更可知九连城不是

长城起点

在那里无法真切地看到爱州

今义州

,更不会有

俯视

的感觉

而老边墙

还远在北面

巡边自应过此;若古楼子是长城

起点

从其地南望

隔江是重迭群山

爱州远

在西南根本看不见

如再进一步考虑,虎山在

古楼子西边二十余里

是在长城内

王之诰等

若仅是到虎山

而没有去古楼子长城,这即与

巡边不符

因而

这些材料也都证明了长城

起点是在今虎山

李辅在

补疏

中又说:

踏得近康家哨见

有旧江沿台地方

土地肥美

堪以建立城堡

又说:

自短错江而入

则犯九连城

江沿台东

南等堡

2

而康家哨其要也

又说

唯有康家

哨一处而为边陲之末

乃在江沿台之左

笔者已在另文考定旧江沿台堡即今讓河上尖

李辅

全辽志"卷二

边防志

王之诰全辽志

:《

卷五

艺文志上性

村古城址①

城在敢河西岸

河向南流"康家

自北塘入境

经老边墙

上岭路

栗子园

哨是踱河上的哨口

就水流方向论

哨确在江

茂气顶

折而南至虎山村而止

突起为虎耳

沿台之左

由此可以确定康家哨即是从今谖

经考古调查我们得知

自北塘南来

河上尖东去栗子园

虎山村的叢河哨口

讓河

老边墙.上岭路

栗子园

茂气顶至虎山村北的

就在虎山下西麓流过

康家哨与长城距离极

这一道高高山岭,正是长城走向

过虎山村往

江沿

十分重要南无大山

所以李辅说

犯九连城

皆系平地

只有近鸭绿江边处突起

台东南等堡据此可知

而康家哨其要也

了高峻的虎山

调査中

我们在上述地方又

江沿台是女真人入掠的必攻之地

但必经短

都发现了长城遗迹

至此

可以明确知道

错江过康家哨

短错江即今谖河

山区中古

万里长城东端起点

就在虎山南麓

鸭绿江

今道路改变不大

今天由丹东市去长甸

宽甸等处

仍走江沿台

谖河上尖

过谩

此外

我们认为在虎山南麓经考古调晝

康家哨

经虎山而达长甸

永甸

宽甸等

所发现的大型台址

就是江沿台堡所辖长城

地;这正与女真人从宽甸

永甸

长甸方向而

的第一个台址

全辽志

体例

据其列载顺

必越虎山长城,过讓河

康家哨

而到江

序③

此台址应是万里长城东端起点的

沿台堡

讓河上尖

是一致的

只是近年修筑

山台

了现代化公路和讓河大桥,为照顾去宽甸的

明万里长城东端起点争议很大

历时亦

北道交通

将公路与大桥北移数里;但一般群

甚久

颇难相一

现在笔者就调查所得略申拙

众去虎山等地

不愿向北绕走而图捷径省时

不当之处

尚望方家指正

均涉水过谖河

即走

康家哨

因讓河此处水

1990

年口月于上海国际中国历史地理学术

浅,且两岸无山

仍走原来的道路

亦即女真

讨论会

人去江沿台

九连城所走的道路

拙稿泮明江沿台堡考

兼考马耳山

康家哺与

至于李辅所说

而为边陲之末

恰好表

短错江

待刑

明了地理位置

即边之尽头

正是长城所起的

山系

金毓嚴等泮奉天通志

卷六十丿乜山川志二

最好说明

这一点

我们从长城起点虎山附

*

<全辽志

边防志

记载辽东镇按城

其西端

阿德四部曲-小留学生

明万里长城东端起点的发现与研究

本文发布于:2023-11-09 00:13: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46000821009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明万里长城东端起点的发现与研究.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明万里长城东端起点的发现与研究.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