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入门书籍25本

更新时间:2023-11-08 23:24:26 阅读: 评论:0

走过四季-应接不暇的意思是什么

中国历史入门书籍25本
2023年11月8日发(作者:张望的反义词)

中国历史⼊门书籍25

中国历史⼊门书籍推荐25

中国历史,从夏朝算起,有近4100年历史;从中国第⼀个统⼀的朝代秦朝算起,约有2241年。以下是⼩编为⼤家整理的

中国历史⼊门书籍推荐25本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家。

1、徐中约: 《中国近代史》(上、下)

(⾹港中⽂⼤学出版社 2002)

此书原系英⽂著述,再版6次后,终于有了中⽂版(注:后来⼜有北⼤有删节本)1978年⽜津⼤学出版社纪念五百周年发

表之⽂告,列举数⼗学术名著,徐著即为其中之⼀。其最⼤的特点在于能综合海内外优秀学术论著,取其精华,折衷调和,穿

插经营,条分缕析,⾮常好读。更值得⼀提的是,该书每章节之后,都附录相当详尽的参考书⽬,且多是海外论作,对国内读

者来说,尤为珍贵。

作者浸淫西⽅史学多年,讲究分析综合,⽽不太重考据。所引材料多来⾃他⼈著述,似乎较少使⽤⾃⼰发掘的第⼀⼿资

料。此外偶有⼩瑕疵,⽐如论及曾静⽂字狱案,竟然说出吕留良被凌迟的胡话。但总的说来,在同类著作中,此书具有难能可

贵的清醒,客观,⽆党见的优点,要了解中国近代史,此书不可跳过。

2、郭廷以: 《近代中国史纲》(上、下册)

(⾹港中⽂⼤学出版社,1986)

郭⽒⼀⽣致⼒中国近代史,曾任台湾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长,所编《中华民国史事⽇志》全四巨册,极有⽤。此外,

郭⽒重视⼝述历史,组织⼈⼒对台湾及海外幸存的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当事⼈采访,整理出书数⼗种,也颇具史料价值。此书的

写法⽐较朴素,但材料扎实,信息量⼤,开初看起可能枯燥,读进去之后始觉其精湛。和徐著相⽐,此书更重使⽤第⼀⼿材

料,但综合与分析⽅⾯,则稍逊。另外⼀个遗憾,此书仅写到1949年前后,如今郭⽒早已去世,此书也终究不能再续,⼀

憾。

3、李剑农: 《中国近百年政治史 18401926

(复旦⼤学出版社,2002)

李剑农是邵阳(湖南)⼈,跟我妻⼦是⽼乡。有这么⼀个⼤史家,邵阳才显得体⾯。之前,我⼀直以为那⾥只出⼥博⼠。李

剑农⾃⼰本⼈就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政治⼈物,曾在联省⾃治中⾛到风头浪尖,⼀度官⾄湖南省省务院长。很奇特的是,作

为曾经的政治⼈物,他在著述中⼏乎不带党见,也不为⾃⼰参加过的政治事件避讳,难能可贵。

此书在其名著《戊戌以后三⼗年中国政治史》上增补⽽成,将近百年极复杂的种种⼤事件讲述得清晰流畅,且时有鞭辟⼊

⾥之深刻史论,⽂笔也好,是我个⼈最喜欢的⼀本近代史著作。此书在学界⼝碑甚佳,⽐如学者费正清就认为是中国近代政

治史最清晰的唯⼀全⾯的评述。另⼀学者林伯格则说:李剑农的政治史对于中国问题专家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书……该书在阐

明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命和⽴宪运动,以及类似问题⽅⾯,值得⼀读。⽽民间⾮学者宋⽯男则写诗为证:近代史不读

李剑农,就破万卷也有球⽤。

4、左舜⽣: 《中国近百年史资料初编.续编》

(民国丛书第5 上海书店 1990)

资料汇编这种东西,看上去简单,实际上很考功⼒,如今国内出的⼀些资料汇编,眼光钝,出⼿快,体例斑杂,不伦不

类,⽽且经常你抄我,我抄你的,看着就烦。左⽒此编成于1930年代,部头适中,选料精⼼,对⼊门者尤其有⽤。台湾对近

代史⼀直⾼度重视,前后出了沈云龙主编的近代中国史料丛刊(共三编),近千种,浩浩荡荡。建国后,⼤陆也陆续出了分专题

8种近代史料,抛去阶级⽃争⼀类的脏话,仍有相当价值。只是对⼊门者来说,还是看左⽒此编更符合实际情况。(此书也是

我这次唯⼀推荐的史料汇编,因为近代史系统著作中谈得上优秀的实在不多,不如多看些原始史料)。跟李剑农⼀样,左舜⽣

也是湖南⼈,也曾经是政治⼈物,中国青年党党魁(呵呵,不是标题党党魁),其《中国近代史四讲》也很值得⼀读,尤其写义

和团的章节。可惜国内⾄今只有⼀本《春风燕⼦楼——左舜⽣⽂史杂记》,左⽒其余著作多未付梓。其实左舜⽣晚年对国民党

恨之 ⼊⾻,按照⽼⽑的逻辑,敌⼈的敌⼈,应该算朋友嘛。为何⾄今仍不⼤肯引进出版他⽔准不俗的系列著述呢?

5、马⼠() 《中华 帝国对外关系史》

(上海书店 2006)

此书名字听起来硬梆梆的不可爱,但读起却⼀点都不刻板僵化,实际上也不仅限于中外关系史的范畴,国外汉学界更喜欢

把它看成⼀部中国近代历史的⼩百科全书。马⼠是晚清在中国海关担任30多年官员的当事⼈,曾担任著名的赫德之助理,写

1834-1911年的中外关系史⾃然得⼼应⼿。更可贵的是,作者得亲见⼤量的英国原始官书、档案、信札、报道,完全消化

后散落全书,对中国读者尤显稀缺。美中不⾜的是,作者未能见到中⽅原始档案、⽂件,绝⼤多数中⽅史料转引⾃《澳门⽉

报》上刊载的中⽅官书。此外,尽管马⼠在华数⼗年,也许算中国通,但毕竟不是中国⼈,在部分史论上,依然有隔岸观⽕、

隔靴搔痒之嫌。

6、萧⼀⼭: 《清代通史》(全五册)

(华东师范⼤学出版社 2006)

本想推荐萧⽒⼀卷本的《清史⼤纲》,但实在没忍住还是推荐了这个⼤部头。此书虽然今年才由⼤陆出版(民国时期萧⽒

只在商务出了上,中卷,后来在台湾出齐),却不是⼀部新书,⽽是⼀部经典。萧⼀⼭是梁启超的学⽣,他还在读⼤学时,激

愤于当时居然没有象样的中国⼈写的清朝史,⽽只有⼀部稻叶君⼭的《清朝全史》,且其书多⼤和民族眼光,遂⾃⼰动⼿,要

写⼀部打败⽇本⿁⼦的学术巨著。没想到这⼀写,就写了他⼤半⽣。(其实⽇本⿁⼦那本书也颇有精微处,不能因为是⽇本⼈

我们就歧视他⽽完全不看,好象最近国内也策划出版了)如其⾃述本书参考书籍,不下六七百种,此书浩繁卷页背后,是萧⽒

⼀⽣的功⼒与⼼⾎。更难得的是,他没有把此书写成⼀部单纯的政治史,⽽是兼顾经济,⽂化,社会等层⾯,还是⽤其⾃述,

所述为清国史,亦即清代之中国史,⽽⾮清朝史或清室史也

7、孟森: 《明史讲义》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2)

卅年披尽前朝史,天假成书意尚殷。这是北⼤师⽣为孟⼼史做的挽联,我觉得很中肯。孟⽒⼀⽣专治明清史,在他的年

代,明清史不象如今是显学(那时的中国⽜⼈似乎都喜欢发思古之幽情,有点脑⼦的都去钻上古,秦汉,魏晋隋唐去了,连宋

史研究都没有什么真正的⼤师),但孟森⼀路做下来,也做成了⽓候。其《明清史论著集刊正续编》及《⼼史丛刊》,都是不

刊不灭的经典学术著作。我个⼈把他,⽽不是吴晗⼀类的学者,看成真正的明清史专家。这部《明史讲义》是1930年代初孟

森在北⼤授课时的讲义,初版时是《明清史讲义》,现在分开刊⾏,于体例上更为得当。由于是讲义,难免简略,也许看得不

过瘾,但对初上⼿的⼈来说,简略⼲净,脉络分明的著作,难道不是⾸选么? 在此书开篇明史在史学上之位置中,孟⽒

说:因今⽇讨论清史⽽发见《明史》之多所缺遗,⾮将明⼀代之本纪、列传及各志统加整理补充,不能遂为信史。可见其抱

负之⼤,可惜最后没有落成系统的明代通史,难怪北⼤挽联要说天假成书意尚殷

8、费正清()、崔瑞德()总主编: 《剑桥中国五代两宋史》

(待出)

说实话,我并不想推荐上⾯这本待出的书,但没办法,中国⾄今没有⼀部近现代学者所著⽔准超拔之断代《宋史》。近现

代研究宋史最⽜逼的两个⼈,⼀个是早夭的张荫麟,⼀个是稼轩⾸席研究家邓⼴铭,两⼈都没写出系统的断代《宋史》。

1949年后国内出过⼀些教材式的《宋史》,不好评价,反正我不推荐。费正清的本⾏是中国现当代政治史研究,不⼀定是总

主编剑桥中国史丛书的最佳⼈选。这侧⾯也反映近⼏⼗年海外研究中国史的学者中缺乏真正的压轴⼈物,⽽费⽒凭借⾸席中国

问题专家的声望,登⾼振臂,遂成斯业。此套丛书的特点是中西合璧,既有中⽅史家,也有西⽅⽜⼈,⽅式是各⼈分专题写

作,合之成书,其史学模式基本是西化的。这样做的优点是各取其长,缺点是难以条贯。我其实更喜欢看⼀个⼈写的系统史

作,我也坚持认为真正的伟⼤史作只能由⼀个⼈⽽⾮集体创作⽽成。在西⽅我们可以举修昔底德之例,在中国当然⾸推太史

公。(事实上,中国史籍中最有声望的前四史,除了《汉书》为⼀家三⼝之集体劳动外,其余三种均为个⼈著述)在⽬前没有杰

出的《宋史》个⼈著作的情况下,我只好敷衍塞责,推荐待出的这本《剑桥中国五代两宋史》。(再细想,为何1990年代初就

开始组稿的此书,⾄今未出?我不知道具体内幕。刻薄点猜,是不是那些宋史专家的著述⽔准,始终未能达到剑桥史学派的

要求?)

9、岑仲勉: 《隋唐史》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0)

从⼀个财政科⼩科长,到⼀位史学名家,岑仲勉给各位史学爱好者做出了榜样。只要坚持,只要确有天赋,我们也可以从

⼀个党报记者,或者⽹站主编,成长为⼀个史学名家嘛。岑仲勉的史学来源主要有三,⼀是嘉道之后的西北史地学,这对他写

《隋唐史》有得天独厚的便利,因为隋唐时期的中⼟与西域之⽂化、⾎缘融合是极重要之⼤事件;⼆是近代西⽅(包括⽇本)

学,他⼴泛吸收沙畹、⽟尔、⽩鸟库吉的研究成果⼊书,视野更加清朗;三是⾃然科学⽅法论,受晚清新学之影响,岑⽒也接

受了西⽅实证研究、形式逻辑等⾃然科学⽅法论的训练。他1923年还在赵元任主编之《科学》发表过植物学论⽂。有这种基

础,其著述的内在逻辑更加严密,⽅法也较中国传统考据家递进⼀步。此书成于1950年,还没有中马列教条主义史学的毒

⼿,此后也未迎合时流修订 ,现在读起来仍然风⾻秀耸。全书考据得⼒,史论出新,是所见同类史作中的第⼀流。不过由于

作者⾏⽂习惯,此书为略带⽩话⽂味道的⽂⾔写就,稍微有些拗⼝。

10、吕思勉: 《两晋南北朝史》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3)

史学家严耕望曾说:论⽅⾯⼴阔,述作宏富,且能深⼊为⽂者,我常推重吕思勉诚之先⽣、陈垣援庵先⽣、陈寅恪先⽣

与钱穆宾四先⽣为前辈史学四⼤家,这论断实在中肯。遗憾的是,四⼈中间,吕⽒最受冷落。不过,近年华东师范⼤学出版

社与上海古籍陆续推出吕著再版,吕⽒史学似乎也要热起来了。除了《⽩话本国史》,他的代表作主要是四部断代史,《先秦

史》、《秦汉史》、《两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表⾯上看,吕思勉是⽤传统⽅法与语⾔进⾏史学著述,但其精神,

却已经近代化。⽐如此书的专题部分,就是中国最早的社会史综合性研究。从吕思勉的⼀段⾃述或许能窥出其史学精神:

⼈的记载,只是⼀⼤堆材料。我们必先知观察之法,然后对于其事,乃觉有意义,所以各种社会科学,实在是史学的根基……

所以不可不有⼀个综合的观察综合的观察,也许正是中国传统史学在颓唐中⾛向复兴的五字真经

11、翦伯赞:《秦汉史》

(北京⼤学出版社 1983)

在今天,翦伯赞的名声并不太好,主要因为他的《中国史纲要》,与范⽂澜《中国通史简编》、郭沫若《中国史稿》,并

马列中国通史的三⼤件。⽆庸讳⾔,马列史学家对历史有偏见;但同时,我们对马列史学家也有偏见。近10数年来,史

学著作⼀沾马列主义的边,似乎就要不得。实际上,不少马列史学家,仍有过硬功底,卸下罩在其著作上的刻板⾯具,内中

依然有⾦银⽟⽯。翦伯赞正是如此,我曾见过《戊戌变法》史料汇编中他写的《书⽬解题》,令⼈发指的扎实。说回来,推荐

他的这本《秦汉史》,是中国现代最早的秦汉断代史之⼀(此外还有吕思勉、钱穆⼆⼈分别撰写的同名著作)。此书⼀⽬了然的

缺陷是过度渲染农民起义,僵硬分析社会经济,优点则是资料丰富,⽂笔⽣动。仅从保存运⽤原始史料展露马列史著⾯

两个⾓度,仍有⼀定阅读价值。(当然,马列史学著作不宜多读,在20种史籍中我只推荐这⼀种,聊当保护史学上的⽣物

多样性)从翦伯赞此书中甚⾄可以看出⼤国的崛起之⽂风滥觞,⽐如第五章西汉王朝的建⽴及历史形势的收尾,他这么写

到:北匈奴是中国历史运动压抑中第⼆次抛出去的⼀块历史碎⽚,也就是中国这个太阳系统中第⼆颗流星。这颗流星后来降

落在欧罗巴的原野,成为四世纪西欧历史的动⼒。⾄于武、昭、宣时代,中国军队在中亚之出现,那已经不是流星,⽽是太阳

光芒的照射。当此之时,汉朝的⽂明光辉,已经把西藏、青海除外之今⽇的整个中国,照得通明,并且通过南⼭北麓之颈形的

狭管,在天⼭南北,射出它的光辉。这种光辉,渐渐向中央扩⼤它的照射,⼤约在⾥海、⿊海之南,便与罗马共和国的光辉交

光连采,呈现出⼀种奇异的美景……匈奴的狂飙吹过了,西汉帝国的光辉也暗淡了。汉代的历史,已经到了黄昏时代。四周的

诸种族,⼜象云雾⼀样,渐渐升起……⼀切都过去了,但是汉族与蛮族的势⼒之消长,却在西汉史上,画出了⼀条永远不能磨

灭的曲线。

12、童书业: 《春秋史》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3)

此书是上海古籍的蓬莱阁丛书中的⼀种。这套丛书⽔准不俗,主要收录民国时期的优秀学术著作,并请相关学者撰写导

读,我基本上全套买齐。丛书在中国出版史上地位显赫,从最早的《儒学警悟》,到汲古阁丛书,到⼠礼居丛书,到海王邨丛

书,⼀脉相传,惠泽⼠林。王重民先⽣曾主编《中国丛书综录》,是极有⽤的⼀部⼯具书。⽽蓬莱阁丛书,则将传统与现代

较好结合,选题精审,制作⽤⼼,为近年学术丛书之翘楚。童书业是顾颉刚的弟⼦,以历史地理名家,曾与吕思勉共同主编

《古史辩》第七册 ,对春秋战国史研究颇深。顾颉刚曾在给童书业的信中说:有您这般的功夫和识⼒,经与⼦打通,春秋史

与战国史打通,发见前⼈所想象不到的问题,真是出⼈意外,⼊⼈意中。将来您的《春秋左传考证》成书,将发出永久的光

辉。师傅对弟⼦的赞誉也许有些夸⼤,那么我们再看另两位史家对童书业《春秋史》的评价。⼀个是吕思勉,他说:⾔春秋

者,考索之精,去取之慎,未有逾于此书者。另⼀个是李学勤:就春秋史专著⽽⾔,迄今⽆可取代此书者。⼤师的评价在

前,我就不多唠叨了。只说⼀个感想,春秋史本来极复杂纷纭,但童书业这部写于1940年代的著作,却能将之叙述得抑扬顿

挫⽽⼜如在眼前,确见功⼒。顺便说说,童书业虽是顾的弟⼦,但⼀⽣未曾受过正规系统教育,最⾼学历只有⼩学。说他是体

制外的⾼⼿,并不过分。

13、邓之诚: 《中华⼆千年史》全九册

(中华书局 1983)

⼀般⼈只知道邓之诚是个⼤玩家,其《⾻董琐记全编》⼝碑上佳,个⼈意见,⽐起现在很⽕的王世襄先⽣之《锦灰堆》

(⼆堆、三堆),邓著没那么花哨,但信息量则过之。邓之诚还曾主编⼤部头的《清诗记事》,钱钟书在背地⾥很是看不起这套

书,但他⾃⼰⼜不肯动⼿去做,也就是个风凉话专家

真正⾜以让邓之诚赢得我们尊敬的,不⼀定是上⾯两种著述,⽽是我要推荐的这套《中华⼆千年史》。此书最⼤的特点是

取材基本来⾃正史,但并不迂阔。我⼀直以为,现在不少⼈对正史存在偏见,⼀说正史就是官家贩卖,就是帝王将相的家

。其实正史中《晋书》以前的史书均为私家撰述,⽽其蕴藏的史料矿脉也极丰富,虽然政治史记载较多,但⽤帝王将相之

家谱来形容,并不厚道。发明这个词的梁任公,晚年也有反省,曾专门撰⽂论述正史的史料价值。

邓之诚是个极⾼明的剪⼑⼿(并⾮贬义),在通读并熟读正史、政书、杂史以后,他⼤⼑阔斧地砍斫出传统史学视野中的中

国通史,晓畅明⽩,风樯阵马。在杂著中,他引⽤最多的是赵翼的《⼆⼗⼆史札记》,其时赵著并未成为学界热门,邓的取材

眼光确有过⼈之处。那么,此书有没有缺点呢?当然有。如其⾃述近⼈著述,⽿⽬所接,未遑甄录,⼤量优秀的近现代学者

的研究成果,邓之诚没有吸收运⽤,此书中的⼀些史实、史论难免有不妥之处,就象⼀台没有及时更新杀毒软件的电脑。但总

之,这是⼀部堂堂正正的中国通史,建国后有位名家编⾼校历史教材,基本材料就是从此书中直接扒拉。也许该名家

为,通读正史太费马达,邓著可以充当精华版来帮助省⼒。正史的精华版,多半不是邓之诚著此书的初衷,但我们不妨这

么来使⽤它。

14、钱穆: 《国史⼤纲》(上、下)

(商务印书馆 2002)

推荐钱穆需要勇⽓,他现在已经被历史愤青妖魔化,成为保守迂腐落后的代⾔⼈。在我看来,钱穆也许保守

但并不落后。相反,尤其在我们⾝处的信念失落、邪⽓出没之时代,他的温情与敬意史观,即使不能救世,⾄少也是⼀贴

慰世千⾦⽅。

先读《国史⼤纲》中《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中的⼏段:

当信任何⼀国之国民,尤其是⾃称知识在⽔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

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种温情与敬意者,⾄少不会对其本

国历史抱⼀种偏激的虚⽆主义,亦⾄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之顶点,⽽将我们当⾝种种罪恶与弱点,⼀切诿

卸于古⼈。钱穆此书,基本就是在上述原则下展开,虽偶有为中国历史之罪恶开脱的地⽅,但总体仍算公允、温和、宽容。

此书的《引论》⾮常重要,⼏乎是钱穆毕⽣史学浸淫的精华,⽽其间埋伏的⼤历史观,更早于黄仁宇(黄仁宇先⽣的书籍

在荐书堂的16本历史类书籍中有过推荐)数⼗年。

全书取材也多来⾃正史,遗憾的是不注出处。重视史论是此书⼀⼤特⾊,并且建⽴在考据之上⽽⾮泛谈或空想。⽐如论东

汉末年的察举制度造成⼠族重美德之风尚,实际多沦为伪善,就相当精辟。(这也是提前给⽼江曾⿎吹的以德治国⼀记响亮

⽿光)

钱穆本⾝是个优秀的考据家,成名著作《先秦诸⼦系年》,《两汉经学平议》等,都是⽔准不俗的考据⽂章。他⼜号称中

国现代最后⼀个通儒,涉猎之⼴,取材之阔,令⼈两眼冒⽕。但其本⼈,也是⾃学成才,最早在中学当教师,顾颉刚发掘并

推荐他到燕⼤后,才成长为⼀代名家。

此书如果⼀定要挑⽑病,还是钱穆对中国历史⽂化的过于执著,有时难免蒙住⾃⼰双眼,发些牵强的议论,⽐如为中国封

建皇朝辩护,声称其并⾮专制。但总的说来,他的保守执著不会让⼈中毒,因为保守虽然是⼀种病,但传染⼒低下,也容易鉴

别,⽐起极端来,它的危害未必更⼤。

15、内藤湖南() 《中国通史》(上、下)

(社会科学⽂献出版社 2004)

我恨⽇本⼈,我更恨⽇本⼈为何能把中国的历史、⽂学研究搞得那么出⾊?!内藤湖南,跟太炎先⽣同时代的⽇本⼈,号称

⽇本近代史学重镇——京都派的主要奠基⼈。他做过新闻记者,结束职业⽣涯后专攻中国历史,曾六⾄中国考察,结交罗振

⽟、张元济等⼀时名流。按照周⼀良先⽣的说法,其⼈于史学最致⼒中国上古史及清初史地,趣味博⼤似钱⼤昕,注意修史

⽅法及史学史如章学诚。

所推荐的这本中国通史,在上古及清代史上,颇有可圈点之处,其余部分则时有瑕疵,如论五代之冯道,仍沿袭中国旧时

史论之⽼⽣常谈。他这部通史最⼤的特点,在于注重中国⽂化在历史中的贯穿沿⾰。斯⼈曾⾔:所谓东洋史,即是中国⽂化

发展的历史。通观中国⽂化发展的总体,宛如⼀棵树,由根⽣⼲,⽽及于叶⼀样,确实形成为⼀种⽂化的⾃然发展的系统,有

如构成⼀部世界史……在中国⽂化的发展中,⽂化确是真正顺理成章,最⾃然地发展起来的。这与那种受到其他⽂化的刺激,

在其他⽂化的推动下发展起来的⽂化,是不同的。⼀个⾮我族类的⽇本学者,对中国⽂化能够有此认识,实属不易。

16、⾕⼝规矩雄等():《中国通史》 (台北稻⾹出版社 1990)

这部《中国通史》,实际上是⽇本新东洋⽂库搞的⼀部《东洋史》中关于中国部分的节译。第⼀次遇到它时,我⽤了两天

的时间⼀⼝⽓读完,因为它实在新鲜可⼝。全书分专题撰写,共有5部分,分别是伊滕道治《中国社会的成⽴》,⾕川道雄

《世 界帝国的形成》,竺沙雅章《征服王朝的时代》,岩见宏、⾕⼝规矩雄《传统中的完成》,⼩野信尔《迈向中共政权之

道》。仅从专题名称,我们就可看出这是⼀部在体裁、内容上试图创新的史作。

事实上全书四处可见新颖史论,这得⼒于作者对当时世界范围内最新史学研究成果的吸收与化⽤。⽐如在第三章中讲到南

北朝时代的,就采纳了当时⼀位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不再沿袭旧时魏晋史名家,如唐长孺、周⼀良、王仲荦等⼈的由

于是⽇本⼈,在对⼀些中国相对敏感的史论或事实叙述上,基本没有束缚。此外,参与本书撰写的⼏位作者均⽆明显政治⽴

场,因此很少带有党见或民族情绪。总之,此书值得⼀读,但是⽐较难找,我在国内⾄今没有看到过。

17、萧公权: 《中国政治思想史》汪荣祖译(上、下)

(台北联经,1982)

⼀直在犹豫,究竟该推萧公权的这部书,还是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从名头来说,两部书不相上下,但后者有陈寅恪

写的两篇《审查报告》,似乎稍占上风;从质量来说,两部书也很难分出⾼低,但前者运⽤了⽐较哲学的办法,好象更有现实

意义。 最后,我⽤⼀个很粗鲁的⽅式结束了选择,我选⼈格魅⼒更好的萧公权。 ⼤家都知道,冯友兰曾担任过声名狼籍的

写作班⼦成员,我也亲见过他⽂⾰中写的`思想检讨和建国初期写的痛骂近代思想家们的⼩册⼦。相⽐之下,萧公权却那么

潇洒,1968年,在华盛顿⼤学讲毕中国政治思想最后⼀课,他即兴发表 告别演说:五⼗六年前⼀个春天,名哲学家兼诗⼈

珊达雅纳正在哈佛⼤学授课,⼀只知更鸟飞来站在教室的窗槛上。他看了看这鸟,回过头来对学⽣说:我与阳春有约,接着

宣布下课,然后向学校辞职,退隐著书。他那时年纪还不满五⼗,竟已从⼼所欲。我没有资格学珊达雅纳,但我知道⼀件他不

曾听见的秘密。照⼗⼀世纪中国哲学家邵雍计算,世界上的事物,在⼗⼆万九千六百年后,完全重现重演。现在我与你们约

定,⼗⼆万九千六百年后,我们在这间屋⼦⾥再会⾯。其实,萧冯⼆⼈后半⽣的不同风度,与其说是个⼈因素,不如说是环

境因素决定的,因此上⾯的⽐较意义不⼤。那么,还是回到作品本⾝上来吧,我推荐萧的著作,因为它更具现世意义。萧公权

少年时代在国内接受传统学术训练,后于美国康奈尔⼤学获哲学博⼠学位,得以在学术研究上打通中西。此书即⽤⽐较哲学

的⽅法,勾勒出东周以来2500 年间中国政治思想发展流变之轮廓。叙述专重精髓,态度⼒求客观,评论旨在澄清,可谓公允

得体。创见也多,如辩法家思想与近代法治精神之离合,孟⼦的民有思想⾮民治思想等。不过也时有让⼈疑惑的新论,如论墨

儒同流,墨翟与孔⼦精神相通。读完此书,可对中国政治思想历史得⼀⼤体认识,若要进⼀步了解政治思想以外的哲学思想,

还应参看冯友兰《中国哲学史》,韦政通《中国思想史》,以及侯外庐主编的《中国思想通史》等(最后这套书有点⼉左,⼤

家要⼩⼼)

18、胡适: 《中国哲学史⼤纲》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7)

陈寅恪在《陈垣敦煌劫余叙录》曾说:⼀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 取⽤此新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

代学术之新潮。治学之⼠,得预于此潮流者,谓之预流(借⽤佛教初果之名)。其未得预者,谓之未⼊流 所推荐的胡适这本

书,正是预流之作。按耿云志的说法,此书是中国近代以`来,第⼀本⽤现代学术⽅法系统研究中国哲学史的书……此书的

出版,是中国哲学史学科成⽴的标志。确实,此书的预流,不在于发现新材料,⽽在于运⽤新⽅法,研究新问题,遂

成空⾕⾜⾳。这本书实际只写了中国古代(先秦)的⼗数位⼤哲学家,起⾃⽼⼦,终于荀⼦,深⼊浅出,明⽩如话,⾮常好读。

据齐思和说,在上世纪20年代,青年学⽣的书架上⼏乎⼈⼿⼀册此书。⽽梁启超在此书风靡之时,专门搞了个讲演辩论会,

当⾯公开 批评胡适,多少也带点嫉妒之⼼吧?将此书好处说得最透的,是为其作序的蔡元培先⽣,他发掘了四个好处:第⼀是

证明的⽅法。第⼆是扼要的⼿段。第三是平等的眼光。第四是系统的研究。蔡元培还在序尾说:盼望适之先⽣努⼒进⾏,由

上古⽽中古,⽽近世,编成⼀部 完全的《中国哲学史⼤纲》,把我们三千年来⼀半断烂,⼀半庞杂的哲学界,理出⼀个头绪

来。可惜出于种种原因,胡适⾄死都未能写完整部《中国哲学史⼤纲》,正如他另外半部名著《⽩话⽂学史》。

19、梁启超: 《清代学术概论》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8)

在梁启超之前,章太炎写过《清儒》专⽂,本⾝也是⼀篇⼩型的断代学术史,但是聱佶屈⽛,⽽且持论过酷,⽐如说朱彝

尊为乡曲之学,说魏源夸诞不识字,不仅不厚道,简直就涉嫌诽谤了。梁启超借鉴了章太炎的⼀些意见,但在根本上是

⾃⽴门户,⽽且⾏⽂⽣动活泼,把本来枯燥乏味的学术史也写得锦绣灿烂,我第⼀次读就⼀⼝⽓看完(本来也只有100多页)

后来⼜重读过两次,每次都津津有味,如⼊名⼭。 此书借佛说⼀切流转相均有⽣、住、异、灭四期,将清代学术分为启蒙期

()、全盛期()、蜕分期()、衰落期(),别出⼼裁⽽能⾃圆其说。其叙述与议论浑然⼀体,有微观的学案记录,也有宏观

的思潮分析,将明末⾄清末近30 0年学术史清晰条陈,洞若观⽕。 此书五、六万字,梁启超只⽤半⽉写成,可谓神速。时隔

80多年,此书依旧不可废,可见梁启超的天才,虽半⽉之思⽽能⾏⼀世纪以上。 对想要研究清学史的⼈来说,这本薄薄的

《清代学术概论》,仍是最有分量的⼊门必读书之⼀。此外,梁启超的另⼀本《近三百年中国学术史》与钱穆的同名著作,也

值得⼀读。

20、柳诒徵: 《中国⽂化史》(上、下)

(上海古籍 2001)

不是每个图书馆长都是学问家,但是很多学问家都当过图书馆长,⽐如蔡元培、梁启超、胡适、陈垣诸先⽣,当然,还有

我要推荐的这位,南京国学图书馆馆长柳诒徵。此书原是⼤学讲义,按蔡尚思的说法,是民国流传最⼴的中国⽂化史。此书创

稿于1919年,此后多次增订再版,引⽤资料从经史、杂纂,到国外汉学家论著、近代报刊等,搜罗⾄⼴,参考书⽬600多种。

缪凤林曾评价此书说:举凡典章、政治、教育、⽂艺、社会、风俗,以⾄经济⽣活、物产建筑、图画雕刻之类,皆就民族全

体之精神所表现者,⼴搜列举,以求⼈类演进之通则,以明吾民独造之真际……涵蕴富⽽义类宏,近百年来所未有之⼤著作

。不⽌当时的近百年,此书出后,到现在也过了快90年,中国仍然没有⼀部新的象样的⽂化史。我翻过⼀些教材性质的中

国⽂化史以及⼀些快枪⼿炮制的所谓中国⽂化通史,只有四个字可以形容:惨不忍睹。在这种情况下,柳诒徵的这部书就仍然

有相当的参考价值。尽管他使⽤的是⽂⾔,但并不晦涩。开篇的⼏章建议跳过不读(周代以前的部分),喜欢看⽼套神话和过期

节⽬的还是可以读。但从周朝开始,尤其是中古近古部分,柳著值得精读。据说,柳曾为找回南京图书馆藏⽽不惜向权贵下

跪,他实际是将传统⽂化当成⼀种信仰,⼀种犹胜⽣命的信仰。如果我们读完此书,也可以直接看到他那颗仍然跳动在纸张油

墨之间的⽂⼼。

21、《鱼⽺野史》

简介:40万字的超级读本,讲述每⼀天在历史上发⽣的⼤事件或有趣的事,以⾼晓松的⾓度来重新解读历史事件,风格

轻松幽默,与严肃的讲历史不同,有很多⾼晓松个⼈见解和趣闻,重温故国、故城、故⼈芳华刹那。

推荐理由:⼩编知道了书名字的由来就是字和字放在⼀起组成字,所谓鱼⽺野史就可以被叫成鲜野史,即

新鲜的野史,并且⾼⽼师在此书中做出了很⼤的努⼒,让我们尽可能地读到不化妆、不整容的素颜历史。这个系列的图书按照

⽉份的时间顺序编排,⽽随着鱼⽺野史第六卷的问世,此系列的图书完美收官,读完六册,仿佛置⾝各个时代度过了整整⼀

年。相信我,总有⼀些事情让你记忆深刻、难以忘怀。跟我⼀起来看看。

22、《明朝那些事⼉》

简介:以⽹络语⾔向读者娓娓道出明朝三百多年的历史故事、⼈物。其中原本在历史中陌⽣、模糊的历史⼈物在书中⼀个

个变得鲜活起来。《明朝那些事⼉》为读者解读历史中的另⼀⾯,让历史变成真实的⽣活场景。

推荐理由:这本书教会了⼩编很多很多,历史永远不是单纯的⾮⿊即⽩,很多历史⼈物也不是我们原本想象的那个样⼦。

张居正⼀代名⾂,功在社稷,却持⾝不正;海瑞清正耿介,⼤公⽆私,却没有治国之才,为⼈偏执;戚继光抗击外辱,却也做

xing贿结交权⾂的事……这些才是最真实的历史,这些才是有⾎有⾁的⼈物。

23、《哈佛中国史》

简介:《哈佛中国史》丛书专为普通读者⽽作,语⾔⽣动活泼,⽂风简明精悍,结构精致合理,极富故事性和启发性,是

⼀套权威、简洁、清晰、独特的全新中国通史。

推荐理由:《哈佛中国史》是⼀套写给⼤众读者的中国通史,历史学习者可从中了解世界中国史研究前沿,⽽⼤众读者阅

读这套⼤不⼀样的中国史,则可在享受会⼼愉悦的阅读体验之余,获得对中国历史的崭新认识。

24、《万历⼗五年》

简介:1587年的历史事件也是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换⼀个视⾓来解读历史,世界变得更⽴体。1587年,在西欧历史上

为西班⽛舰队全部出动征英的前⼀年。当年,在明朝发⽣了若⼲为历史学家所易于忽视的事件。这些事件,表⾯看来虽似末端

⼩节,但实质上却是以前发⽣⼤事的症结,也是将在以后掀起波澜的机缘。其间关系因果,恰为历史的重点。

推荐理由:《万历⼗五年》是⼀⾯镜⼦,照见了我们的前辈——古时候的读书⼈,或者叫作儒⽣们——是怎样作⼈做事

的。《万历⼗五年》是今⽇之鉴,尤其是⼈⽂知识分⼦之鉴,希望他们读过此书之后,收拾起胸中的狂妄之⽓,在书斋⾥发现

粗浅原则的热情会有所降低,把这些原则套在国家头上的热情也会降低。

25、《中国通史》

简介:以历史发展为序,按朝代编排,通过⼤量的⽂物遗址拍摄、历史情景再现、浩如瀚海的图⽂资料以及利⽤近现代历

史影视资料等⼿段,全⽅位、新视觉、多层次的再现了中华民族悠远的历史⽂化精髓,让观众直观清晰地感受到历史的演进过

程,全⾯了解中华⽂明的发展脉络。

推荐理由:吕思勉先⽣的书简洁精悍,⼀个多余的字也没有,所以就不免有囫囵之嫌,⼩编配合各种搜索查阅⽤了两个⽉

的时间读完此书,收获颇丰。吕先⽣绝对是个民族主义的⼈,拥有很强的民族⾃豪感。

【中国历史⼊门书籍推荐25本】相关⽂章:

09-07

09-24

10-11

09-03

一叶知秋的近义词-劳动手册

中国历史入门书籍25本

本文发布于:2023-11-08 23:24: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45706621006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中国历史入门书籍25本.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中国历史入门书籍25本.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