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三历史名校试题汇编(第2期)专题14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
技和文艺(教师版)
(备注:本专题考察情况比较少,各省市对这专题考查力度不大,而且难度低,所以各地市
的考题也比较少涉及,笔者建议了解一些史实即可)
【专题考点】
近代科学技术
(1)经典力学
(2)进化论
(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现代科学技术
(1)相对论和量子论
(2)现代信息技术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1)文学的主要成就
(2)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3)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4)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一、选择题
(一)近现代文艺
1.(2013届河北省邯郸一中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贝多芬用人们难以忘怀的音调全力颂扬
“人有权决定自身命运”这一时代信念。据此判断贝多芬音乐的主旋律是
A.古典主义的悲剧情结
B.文艺复兴的人文关怀
C.现代主义的批判意识
D.启蒙时代的理性精神
2. (2013届安徽省黄山市高三七校联考)下列四幅作品,风格各异,反映的历史背景也不
同,其中以世界现代史的某一重大事件为背景的名画是( )
《格尔尼卡》A
1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B
《自由引导人民》C 《日
出·印象》D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近现代绘画发展的理解能力。根据题干符合世界现代绘画的只有西
班牙画家毕加索的《格尔尼卡》;B项《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近代批判现实主义流派的列
宾作品;C项《自由引导人民》是近代法国德拉克罗瓦的浪漫主义绘画流派作品;D项《日
出·印象》是法国近代莫奈的印象派作品。故选A。
3.(2013届山东省潍坊市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作品素以大胆
新奇著称,作品激情澎湃,想象诡异,语言肆虐,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想象成为其最
大特色。其风格最接近于下列哪一作品
A.《唐璜》
B.《人间喜剧》
C.《等待戈多》
D.《牧神午后·前奏曲》
5.( 2013届广东省华南师大附中高三摸底考试)在西方文学发展史上,某个流派的作家“行
使了社会学家、社会史家以及社会批评家的职能,生动记录了这个时代纷至沓来的所有紧要
事件,其中既有公共生活事件,又有个人生活事件,都市社会、工人状况、贫困、婚姻、妇
女角色。”这个流派是指( )
A.古典主义文学
2
B.浪漫主义文学
C.现实主义文学
D.现代主义文学
【答案】C
6.(2013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中学生郭刚最近喜欢上了轻松诙谐
的美国文学,他声称要通过小说来了解美国,要在文学的海洋里感受真实的美国。据此,你
认为他最应该读下列哪篇著作
A.《太阳照样升起》
B.《老人与海》
C.《嘉莉妹妹》
D.《雪国》
【答案】C
【解析】《嘉莉妹妹》是美国文学中“轻松诙谐”写作风格的代表。
7.( 2013届广东省汕尾市高三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为了塑造一个美丽的形象,就取这个
模特儿的手,取另一个模特儿的脚,取这个的胸,取那个的肩。艺术家的使命就是„„把
描绘变成真实。”下列作品与这一观点相符的是( )
A.《巴黎圣母院》
B.《自由引导人民》
C.《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D.《格尔尼卡》
【答案】C
【解析】材料出自巴尔扎克,取模特的手、脚、胸等体现了写实,即现实主义,选择C项。
8.( 2013届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某中学举办一次文艺活动,邀请一些专家学者
来校演讲,演讲的主题包括:司汤达的小说创作、巴尔扎克与人间喜剧、列夫·托尔斯泰与
俄国革命等,还安排了一个音乐会,由钢琴家表演一场“柴可夫斯基之夜”。这次文化活动
的主题,应当定为 ( )
A.印象派的文化风格
B.浪漫主义的文艺
C.批判现实主义的文艺
D.后现代主义的艺术
9. ( 2013届江苏省南京市高三年级学情调研卷)下列作品中,提倡“艺术语言自身的独立
3
价值”、“绘画不作自然的仆从”、“绘画摆脱对文学、历史的依赖”、“为艺术而艺术”等观
念的是
A.《自由引导人民》 B.《拾穗者》 C.《日出·印象》 D.《格尔尼卡》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特点的理解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分析,应是印象主义的观
点,C项是印象派的代表作。ABD项体现了绘画对文学、历史的依赖,都是以历史事件或者
人物为主要创作对象。
(二)近现代科技`
1.(2013届江西省南昌二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考试)哥白尼写到:“我确信,数学家们只要
认真而不肤浅地研究,就会同意我的这些结论。„„如果有人利用圣经某些段落来攻击我、
歪曲我的原意,我会断然予以拒接。数学的真理只能由数学家来判断。”伽利略表示:“哲
学写在宇宙这本大书里面,为懂得这本书,人必须首先懂得它的语言和符号。它是以数学的
语言写成的,人若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就无法懂得宇宙。”根据上文和你的历史知识判
断,这两位天文学者共同的观点最有可能是
A.宇宙是本难以理解的大书
B.宇宙奥秘不能由教会独断
C.圣经成为攻击科学的利器
D.科学与宗教二者势不两立
【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可知:宇宙可以用数学进行解读,故A项不正确;材料中“如果有人利用
圣经某些段落来攻击我、歪曲我的原意,我会断然予以拒接”,故C项不正确;材料中没有
表达科学与宗教二者势不两立,故D项不正确;由材料中可知:宇宙可以用数学进行解读,
并且拒接宗教的攻击,可知答案B项正确。
2.(2013届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高三9月入学考试)德国科学家基尔霍夫(1824——1887)
曾说:“物理学已经无所作为,往后无非在已知规律的小数点后面加上几个数字而已。”能证
明这一说法错误的是
A.经典力学体系
B.电力的广泛应用
C.相对论的提出
D.两弹一星的问世
3.(2013届山东省济南外国语学校高三9月入学考试)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
的动力。下列重大发明(发现)与应用之间建立起的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4
A.牛顿力学定律——蒸汽机的发明
B.电磁学原理——冥王星的发现
C.相对论——核能的利用
D.量子力学理论——半导体的发明
【答案】B
【解析】涉及考点近现代科技。电磁学原理对应的应是电力的发明和应用,冥王星的发现应
和牛顿经典力学对应。
4.(2013届浙江省嘉兴市高三基础测试)20世纪最后一期的《时代周刊》将其评选为“世纪
人物”,称他为“天才、政治难民、人道主义者、„„和宇宙谜的开启者”,“以其伟大的思
想和无与伦比的形象独占鳌头”。“他”是
A.亚里士多德
B.牛顿
C.爱因斯坦
D.李四光
5.(2013届安徽省黄山市高三七校联考)列宁曾说17世纪牛顿把“造物主”从无生命现象
研究领域驱逐出去一样,19世纪达尔文又把“造物主”从有生命领域的研究驱逐出去了。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标志着经典力学体系形成
②牛顿经典力学存在着绝对时空观无法解释物理学研究的新问题,后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推动物理学发展
③牛顿和达尔文都不信仰宗教,故能把造物主驱逐出去
④达尔文的代表性著作是《物种起源》⑤达尔文生物进化法则不仅适用于生物进化领域研究,
更适应于人类社会领域,落后民族、落后国家应优胜劣汰。
A.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⑤
D. ①③⑤
6.( 2013届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三10月第二次月考)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
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惟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
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
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科学发展有力推动了启蒙运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5
C.18世纪近代科学开始兴起
D.科学的力量已经被滥用
【答案】A
【解析】17世纪,自然科学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科学家们揭示了许多自然界的奥秘,教会
的很多说教不攻自破,人们有了更多的自信。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自然科学的发展为启蒙运
动提供了理论启迪和思想方法。故答案选择A项。
7.(2013届福建省南平市高中毕业班适应性考试)图13所表示
的科学含义是( )
A.时空永恒
B.时空变换
C.光电效应
D.自由落体同
【答案】B
【解析】从图示看,time(时间) 和 space(空间)不是独立的、绝对的,而是相互关联
的、可变的,任何一方的变化都包含着对方的变化。故选B。其他选项与材料信息不符。
8.(2013届山西省高三第一次摸底诊断考试)英文的"Communication'有多重译义,一般包括
“传播和传达”、“交通”和“交流”。有人说,从互联网迄今的发展过程看,网络就是传
媒(Commu(nication)。对互联网的这一理解旨在强调互联网( )
A. 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拓展
B.最大的成功在于技术的不断更新
C. 促进了信息产业的发展
D.作为人类交往方式而存在与发展
9.(2013届江苏省连云港市高三摸底考试)菲利普·费尔南德兹·阿迈斯托在评价某科学家
时指出:在他的宇宙里,“每一种现象都是带有欺骗性。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换。双胞胎
以不同的速度衰老。平行线可以交叉。光线弯曲的径迹其实缠绕宇宙。”这位科学家是( )
A.伽利略
B.达尔文
C.牛顿
D.爱因斯坦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实的记忆和理解能力。根据题干中“物质和能量可以相互转
换”“光线弯曲的径迹其实缠绕宇宙”分析,属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的内容。
10.(2013届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高三综合测试(一))西方历史学家指出:“当人们谈及最
近几代人中被传入日本等东方国家的西方文明时,我们不是指希腊罗马哲学和人文主义思
想,也不是指日本的基督教化,而是指在17世纪后半叶开始改变西方面貌的科学、思维模
式和文明的所有工具。”这里的“开始改变西方面貌的科学、思维模式和文明的所有工具”
是指( )
A.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6
B.瓦特的改良蒸汽机
C.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近代西方科技发展历程的理解能力。“17世纪后半叶开始改变西方
面貌的科学、思维模式和文明的所有工具”是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形成了牛
顿经典力学体系,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11.( 2013届江苏省南京市高三年级学情调研卷)法新社斯德哥尔摩1918年12月10日电:
“由于他对能的性质所做的革命性发现,今天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奖。”这里的“革命性发
现”指的是
A.万有引力定律
B.经典力学体系
C.相对论
D.量子理论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记忆能力。根据题干时间“1918年”分析,此时量子
理论提出。A B在1687年提出,C项在20世纪初提出。
12.( 2013届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三第一次月考)中央电视台电视系列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中说:“三百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水为什么会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会
升起落下?这些今天看来简单至极的问题,在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这些“当
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问题,终于被人类破解的标志性科学成就是
A.牛顿的经典力学
B.达尔文的进化论
C.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D.李四光的地质力学
13.(2013届河北省重点中学高三联合考试)1919年11月9日美国《纽约时报》头版文章有
如下标题:“天之光歪斜”“科学家急切等待着日蚀观测的结果”“恒星不是在它们似乎应该
所在的或被计算出来的位置上,但不必担心。”这些文章介绍的科学理论应该是( )
A.经典力学
B.狭义相对论
C.广义相对论
D.量子理论
7
14.(2013届辽宁省本溪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1931年,法国物理学家保罗·朗之万曾
说:“大家都知道,在我们这一时代的物理学史中,(他)的地位将在最前列。他现在是并且
将来也还是人类宇宙中有头等光辉的一颗巨星。„„因为他对于科学的贡献更深入到人类思
想基本概念的结构中。”他评论的这位科学家是( )
A.伽利略
B.牛顿
C.普朗克
D.爱因斯坦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20世纪30年代,AB排除;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对于科学的贡献更深入到
人类思想基本概念的结构中”说明相对论的提出改变了原来的绝对时空观所带来的影响,是
爱因斯坦。
15.(2013届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一中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有同学以“改变时空的发明”为标
题,绘制一张表格,列出交通运输、电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方面的重要发明成果。下表中比
较全面反映主题内容的一组是
A 火车 轮船 汽车 相对论
B 蒸汽机 电报 电灯 电车
C 电动机 电影 电视 电脑
D 飞机 电话 电报 互联网
【答案】D
【解析】选项A缺少电信和计算机技术,B缺少计算机技术,C缺少交通运输。
16.(2013届浙江省温州八校高三上学期9月联考)瑞典皇家学会会长汤姆逊评价说:“爱因
斯坦的相对论„„不是发现一个孤岛,而是发现了新的科学思想。”这里的“新的科学思想”
是指
A.系统合理地说明了自然界的变化规律
B.揭示了热辐射过程中能量分布的规律
C.彻底摧毁了天主教神学的理论基础
D.提出了新的时空观、运动观和物质观
8
本文发布于:2023-11-08 17:48: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43693020984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高三历史名校试题汇编:专题14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技和文艺(教师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高三历史名校试题汇编:专题14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技和文艺(教师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