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巡回展览画派之艺术作品探析
作者:毕小松
来源:《美与时代·中》2021年第05期
摘 要:艺术作品是艺术家审美意象物态化的结果,是艺术家对社会生活进行反映和解读
的结果。19世纪60年代的俄国可谓内外交困,一方面农奴制等社会弊政造成民众生活水平日
益低下,另一方面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又使俄国的世界地位一落千丈。巡回展览画派的艺术作
品可以说是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是批判现实主义思潮在美术中的反映。其艺术作品风格
独特,造型逼真,直至今日仍给艺术创作者诸多启发。文章尝试从多个角度分析巡回展览画派
的艺术作品,以期启发当今画家,促进绘画艺术的发展。
关键词:巡回展览画派;艺术风格;艺术意蕴
一、巡回展览画派概述
19世纪60年代,一批才华横溢的青年美术家们与传统的学院派进行了彻底的决裂,他们
退出美术学院,单独组织起来成立彼得堡“自由画家协会”,后更名为“巡回展览派画家协会”。
这些青年深受批判现实主义思潮的影响,并以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学思想为创作基础。巡回展
览派画家协会从建立伊始到后来的销声匿迹短短的几十年间,产生了克拉姆斯柯依、列宾、列
维坦、苏里科夫等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家。这些画家是夜空中熠熠生辉的群星,对整个世界画坛
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他们所创作之作品兼收并蓄且集百家之所长,既吸收印象主义丰富
的色彩表达,又从古典主义绘画中汲取其严谨庄重的造型技巧,绘画所选的题材也十分丰富。
他们的艺术作品反映底层人民的疾苦,深度挖掘人的内心世界,并从文学作品中汲取营养,采
用文学叙事手法来进行艺术创作,因此所创作的艺术作品大多带有很强的情节性。
若要对艺术作品进行深入分析,不但要注重内容和形式,更应深入浅出。内容与形式皆可
以理解为艺术作品的艺术语言与艺术形象,除此之外还应深究艺术作品的艺术意蕴。正如法国
现象美学代表人物杜夫海纳在分析艺术作品结构时将之分为材料、表现、主题三层。随着科学
技术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艺术作品的表现范畴和表现内涵都在不断变化。因此,要
对艺术作品加以分析,也必然要按照艺术语言、艺术形象、艺术意蕴的多层次复合结构,笔者
在下文会按此结构对巡回展览画派的艺术作品进行分析。
二、巡回展览画派艺术作品之艺术语言
语言伴随了人类文明上千年,人类用语言来表达情感、传达意思。而艺术家在创作艺术作
品时所使用的表情达意的所谓工具便是艺术语言,简而言之,艺术语言是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
时使用的物质材料以及表现手法,那么该如何诠释巡回展览画派艺术作品的艺术语言呢?笔者
认为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其一,巡回展览画派中的绝大部分画家属于现实主义美术创作者,在创作油画时多采用直
接画法。这种艺术创作方式与古典主义绘画的层层渲染存在着显著区别,它往往趁湿作画,对
媒介的依赖性较低,画面上有着厚重的笔触感。例如科罗温的肖像作品《女歌唱家塔·斯·柳芭
托维奇肖像》、列宾的大型历史题材油画《查波罗什人写信给土耳其苏丹王》。这一技法可以
理解为是作画者与题材的直接接触,对于写实技巧以及并置笔法的造诣要求极高。
其二,油画对于俄罗斯而言本是舶来品,俄罗斯油画在引进之初深受拜占庭绘画的影响,
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已经形成了独具其本国风格的绘画特色。巡回展览画派的艺术创作者
们,广泛吸收了古典主义庄重典雅的造型技巧,并从西欧的印象主义美术创作中汲取营养,吸
收其丰富的色彩应用方法。康斯坦丁·科罗温的艺术作品一改当时画坛中常用褐色调的风气,
色彩明朗清新,被誉为“色彩大师”。
其三,因深受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影响,巡回展览画派艺术作品多采用文学叙事的手
法。例如列宾的油画作品《不期而至》就像是一部小说,讲述一个革命者被流放后经受的痛
苦,家人的悲伤,以及流浪者“不期而至”时家人的意外、震惊与欢喜:母亲不敢置信地半弓着
腰身体微微前倾,年长的男孩认出了父亲满脸欣喜,而年幼的女孩似乎因与父亲素未谋面而满
脸疑惑。这是画家创作巅峰时期的作品,他的绘画天赋在此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三、巡回展览画派艺术作品之艺术形象
艺术形象顾名思义,即艺术家在艺术作品中所描绘的对象。艺术形象丰富多彩,可以是生
活中的人物,是名山大川、长江大河或是画家心之所向的某种意境。巡回展览画派所描述的艺
术形象一直以丰富著称。著名的风景画家列维坦以其写实的风景油画而闻名,他主张面向自然
对景写生,作品中充满了对祖国山川湖泊的热爱。列维坦为了捕捉瞬息万变的景色变化,曾跑
遍了莫斯科的郊外。他的代表作品《索科尔尼克的秋日》,描绘了一位身着黑衣的女性在秋日
的道路上徐徐前行,道路两旁堆积着厚厚的落叶,给人以萧瑟之感。列宾将肖像画称为“最具
现实主义题材的创作手法”。
巡回展览画派在创作肖像画时所选用的艺术形象主要分为三类:其一为王宫贵族、社会名
流、政要人員等作画,例如谢洛夫的《彼得大帝在欧洲考查》;其二以市井平民、底层大众为
艺术形象,例如谢洛夫的《持桃子的小姑娘》《阳光照耀下的少女》;其三为歌唱家、音乐
家、演员、文学界泰斗作画,例如科罗温的肖像作品《女歌唱家塔·斯·柳芭托维奇肖像》。
另外以俄罗斯历史和现实生活中故事情节及人物为艺术形象的风俗画,在巡回展览画派的
艺术作品中比例也很高,最经典的莫过列宾于1870年至1873年间创作的一幅油画——《伏尔
加河上的纤夫》。列宾在伏尔加河流域为这幅画的创作做了许多准备工作,他与纤夫成为朋
友,力求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从而对艺术形象进行了充分刻画。抛弃宗教神学,以俄罗斯民
族历史题材与人物为艺术形象的艺术作品在巡回展览画派中也十分常见。这一系列的创作从历
史故事中寻求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艺术形象大多依照历史故事而创作,例如列宾的作品《1698
年的索菲亚公主》。
综上所述,巡回展览画派用艺术形象来反映社会、历史、风土民情,在以人物为形象的艺
术创作中擅长捕捉人物面部表情的细微变化,借风景、人物、情节表达情感。
四、巡回展览画派艺术作品之艺术意蕴
艺术意蕴是指艺术作品中蕴含的深层次的精神内涵,古今中外诸多艺术家在进行艺术作品
的创作时都追求作品对于艺术意蕴的表达。中国画家注重对人物内在精神的表现,在风景画的
创作中追求对意境的表达,这都是追求作品艺术意蕴的一种表现。例如东晋画家顾恺之曾提
出:“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黑格尔曾经说过:“意蕴总是比直
接显现的形象更为深远的一种东西,艺术作品应该有意蕴。”艺术作品中所表达的艺术意蕴旨
在让人们在有限的艺术形象和艺术语言中探寻一种无限奥妙。
人们在观看画作时,能够从一些风景画中感受到萧瑟冷寂,从一些肖像画人物的表情中体
验其内心世界情感的变化,从历史故事画的画面情节中发现某一历史时代的某些特定元素,这
些都要依靠艺术意蕴的深层次表达。
巡回展览画派的艺术家处在一个社会矛盾尖锐的年代,这一时期的绘画被“为社会服务”的
思想渗透,渴望通过画作来回答现实生活所提出的种种问题,强烈的历史责任感使巡回展览画
派艺术家手中的画笔常常带有明显的人文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因此,巡回展览画派艺术作品
中的艺术意蕴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其一,通过描绘劳动人民的疾苦,表达对底层人民的同情,例如列宾的油画作品《伏尔加
河上的纤夫》。
其二,通过为文学家、音乐家、社会知识分子绘制肖像画,体现画中人物内心丰富的文化
内涵,这从侧面体现了当时各类艺术形式关系的密切,例如克拉姆斯柯依于1883年创作的
《无名女郎》,即用画面中女郎高贵冷艳的面孔表现俄罗斯知识分子所特有的骄傲。
其三,寓情于景,借描绘祖国的大好河山表达对祖国的热爱。风景画中往往包含着深刻的
在一起写信嘲讽苏丹王,并表明绝不投降,在画面中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有的叼着烟斗斜着
眼,有的捧腹大笑……列宾借这一个个富有特色的人物形象表现人民群众具有的伟大力量。
五、结语
本文对巡回展览画派艺术作品进行分析,首先为了阐述一种艺术作品的分析模式,按照艺
术语言、艺术形象、艺术意蕴的多层次复合结构展开,这种方式可以让我们由表及里分析艺术
作品,对艺术作品的鉴赏必将大有裨益。其次巡回展览画派的艺术作品质量如此之高,本就有
大量值得我辈学习之处。对巡回展览画派艺术作品的分析应带着虔诚的学习心态,只有在互学
互鉴中取长补短,我们的艺术水平才能不断提升,我们的艺术修为才能不断增长,最终才有可
能创作出震撼人心的艺术作品。
参考文献:
[1]李泽厚.美的历程[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
[2]奚静之.俄罗斯美术史话[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9.
[3]奚静之.俄罗斯和东欧美术[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普馨伟.俄罗斯巡回画派的文学意味及其他[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2(1):
79-83.
作者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本文发布于:2023-11-08 17:47:0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43682920983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俄国巡回展览画派之艺术作品探析.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俄国巡回展览画派之艺术作品探析.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