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名画的诞生》教学反思

更新时间:2023-11-08 17:35:20 阅读: 评论:0

动静之间-面试官英语

《一幅名画的诞生》教学反思
2023年11月8日发(作者:老人与海主要内容)

《一幅名画的诞生》教学反思

朱维萍

《一副名画的诞生》课文结构清晰,叙述了俄国画家列宾创作名画《伏尔加

河上的纤夫》的原因及过程,揭露了沙皇统治下的黑暗社会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剥

削,表现了列宾对底层人民的深切同情。在教学时,我注重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反

复朗读,抓住重点词句阅读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再仿照课文的写法,进行观

察想象,把画面的内容写具体。主要是从下面几方面展开:

1、抓住关键词句,突破关键点

在教学中,抓住句子中的重点词语,通过词句的理解和体会,来理解文本主

旨。如围绕“难以磨灭”一词,先引导学生从衣着和神情两方面感受纤夫生活的

痛苦,再体会省略号的作用,让学生借助画面,通过想像填补空白。让学生体会

到纤夫生活的艰辛。最后通过说话训练层层推进,学生不仅理解了词语的意思,

知道了词语的运用,同时引导学生体会画家的内心深处。

2、注重朗读,读中感悟

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以

及列宾为何要画这幅名画时,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和关键句指导朗读,通过感情朗

读使学生走进名画,走进列宾当时的情感,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学生在充分地

读中,不断培养学生感悟能力和理解能力。

注重朗读是建立在文章内容理解的基础上,再加上朗读的指导,让学生注意

读的层次变化,从自由读到指名读,从男女生读到引读,加强读的评价(这节课

没做好),再指导,再齐读。在反复朗读中,引导感悟,激发情感。

当学生了解了纤夫的痛苦生活,了解了作家的勤奋、执着,了解了这幅画所

蕴涵的意义后,最后再次引出第一节的画面描写就水到渠成了,不用做过多的讲

解,只要朗读几遍,学生自然就理解了文本中所蕴涵的“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苦“这

个内涵了。

3、抓住空白,落实训练

很多课文,为语言文字的训练提供了极好的机会,常常在某些地方留下空白,

如果教者在阅读教学中能善于挖掘教材,挖掘课文语言而未尽之处,依托课文找

准训练点,从而创设情境,如此让学生植根于课文,想象于书外,进行语言文字

的训练,既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解决学生训练时“无米之炊”

问题,更重要的是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思维。例如,在描写纤夫的肮脏和褴褛时,

文中运用了省略号,让学生借助画面,通过想像填补空白。在此训练中让学生体

会到纤夫生活的艰辛。又如,在写到列宾与纤夫们生活在一起时又用到了省略号,

学生在进行说话训练的同时体会到列宾正是这样与纤夫的亲密接触才能深入了

解他们,为作品的创作提供了条件。在研读文本之后,设计了根据一定的顺序介

绍画中的纤夫的语言拓展练习,让学生内化重组课文语言材料。学生通过联系、

整合,自主地拓展了语言,同时,内心的情感也得到了充分的表露。

4、适度拓展,帮助理解

文本中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纤夫的生活、列宾的情感及其创作历程都是远

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是难以让学生理解的,仅靠文本语言,学生只能体会到纤夫

的贫穷辛苦,无法体会到纤夫在水深火热中的痛苦,自然也无法理解列宾对此产

生的强烈情感,所以教学时就加入了一段补充资料,介绍社会黑暗的背景,加深

学生对纤夫的非人生活表现出了不公和深切同情。从他们的深情朗读中,可以看

出学生与文本,尤其是学生与列宾已有了情感上的共鸣。

不足:

由于同学们对当时俄国社会的情况缺乏了解,在进行说话训练时,学生对纤

夫的形象的补充、对列宾如何深入纤夫的生活、以及对图片中纤夫的描绘,停留

在文本和画作上,无法进行更深入的挖掘,说话的内容显得不够丰富。可以在课

前渗透相关时代背景,让学生对19世纪中叶的俄国社会有更多的了解,使体会

更深刻。

故事故事-座右铭大全

《一幅名画的诞生》教学反思

本文发布于:2023-11-08 17:35: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4361208514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一幅名画的诞生》教学反思.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一幅名画的诞生》教学反思.pdf

下一篇:返回列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