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一幅名画的诞生》
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关键句段,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语段,背诵
课文第1、2节。
2、学习按一定顺序介绍一个画面。
3、体会画家的勤奋刻苦及对纤夫的深切同情。
教学重点:按一定顺序介绍一个画面。
教学难点:体会画家对贫苦百姓的深切同情。
教学过程:
一、欣赏名画,初读画面
1、今天这节课让我们沐浴在艺术的殿堂里,请大家先
欣赏几幅世界名画。
出示4幅名画。
2、今天我们一起来关注其中的一幅画。板书:一幅名
画
出示名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画,然后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3、课文中就有一段对这幅画面的描写。
出示课文第一小节。(老师读、齐读)
4、这幅画是谁画的呢?——出示第二小节。
介绍列宾。
5、那么这幅名画是怎么诞生的呢?板书:诞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课文。齐读课题。
二、了解原因,再读画面
1、《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这幅名画的诞生源于列宾在涅
瓦河上的一次游览。我们跟随列宾一起去看一看。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3—5节。想一想,涅瓦河上的
哪些情景给列宾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找出有关词句。
3、生交流,师归纳板书。
4、出示第四节,引读。
5、说话训练
出示:1868年的夏天,列宾受同学之约游览涅瓦河,
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情景
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5、如果此时你是列宾,目送着纤夫,心里会怎么想?
6、当我们了解了纤夫的痛苦生活,回过头来再看这段
文字(第一小节),肯定能读得更出色。
出示第一节,指名朗读。
三.感受过程,三读画面
1、这情景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列宾心里总忘
不了纤夫那疲惫痛苦的神态,所以两年以后,他来到了伏尔
加河与纤夫们生活在了一起。
列宾是怎样创作这幅画的?指名读6、7节。
2、学生交流,教师梳理要点板书。
3、说话训练
出示:两年后,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终于在1873年完成了作品《伏尔加河上的纤
夫》。
4、在这过程中,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找出句子读一
读,并说说为什么。
学生谈感动的地方,结合朗读,进一步体会画家的
勤奋和刻苦。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之所以成为名画,是由于作品
蕴涵着作者对纤夫的深切同情和对当时社会的强烈不满,它
的诞生,还在于画家列宾的刻苦。
5、当我们了解了纤夫的痛苦生活,了解了画家的勤奋、
执着,了解了这幅名画所蕴含的意义,第三次看这段文字,
肯定能读得更出色。
出示第一节,朗读。
四、读写结合
1、作者是通过怎样的观察顺序来介绍这幅画的呢?从
哪些方面介绍画面上的纤夫?
2、我们在介绍一幅画,或者是一个场景的时候,可以
按照一定的观察顺序写清楚。抓住衣着、神态、动作,颜色
等写具体。
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幅画。
3、提示试背
4、选择画面,仿写。
本文发布于:2023-11-08 17:17: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43507320982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一幅名画的诞生》公开课教案.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一幅名画的诞生》公开课教案.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