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第6期
理 论 观 察
No.6,2011
(总第72期)
Theoretic Observation
Serial No.72
试论列宾《伏尔加河纤夫》
姜周 ,徐鹏杰2
(1-山东聊城大学美术学院,山东聊城252059;2.山东聊城大学商学院,山东聊城252059)
[摘 要]列宾以其对艺术对象内在气质的深刻理解,秉承文艺复兴的现实主义艺术传统,
竭力描绘俄罗斯现实世界人民的苦难生活.用现实主义的深厚情怀创造了独树一帜的艺术世
界,为世界绘画史留下了一份熠熠生辉的永恒遗产。《伏尔加河纤夫》就是一个典型代表。
[关键词]列宾;伏尔加河纤夫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11)06—0o84一o2
19世纪俄罗斯最卓越的画家,谈到巡回展览画派,列
后终于完成的享誉世界的佳作。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宾是绕不过的一块丰碑.同时列宾也是19世纪世界上最伟 27岁的彼得堡美术学院学生列宾.一天在涅瓦河上写生.
大的画家之一,是欧洲绘画开创新境界的一代宗师。列宾不
突然发现河的那头有一队人像牲口似地在河岸边蠕动.走
仅是著名的油画家.在风俗画、历史画、肖像画和风景画等
近才看清是一行拉着满载货物大船的纤夫。他又把目光转
方面都有非凡的造诣。他一生勤奋创作,为后世留下数百件 向涅瓦河大桥上往来人群的红男绿女和热烈豪华的场景。
油画,上千张速写、素描。他的不同凡响表现在他对所描绘
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年轻画家感叹道:“啊!这就是俄
的事物内在气质的深刻理解,画中表现出事物微妙的精神
罗斯。”因此萌发了创作纤夫生活的构思。他利用暑假与风
状态,洋溢着灵魂的美和高尚,十分耐人寻味。他的伟大之
景画家瓦西里耶夫一起去伏尔加河考察民情和写生.画了
处还表现在他秉承了文艺复兴的现实主义艺术传统。把自 很多真实纤夫的形象和素材。
己所见的真实和质朴放在首位,很少表现时代的优雅和舒 列宾创作《伏尔加河纤夫》是由于他与同学在涅瓦河上
适。常常描绘困难和严峻的人生。细细品味他的绘画。会从 写生.见到一群纤夫吃力地拉着船由远及近从岸边走来.与
中发现其深邃伟大之处。列宾在绘画技术的独创性,更使他 衣着华丽的贵族游人形成贫富悬殊的对照,这使列宾感到
成为绘画界的至尊巨擘。他曾在彼得堡美术学院学习绘画,
震惊,感到沙俄的社会制度的不合理。他敏锐地感受到纤夫
从巴黎回国后更是按自己的意愿去描绘对象.竭力描绘俄 这~题材具有揭露俄国不合理的社会制度的典范意义。因
罗斯现实世界人民的苦难生活。列宾以现实主义深厚的情
此,列宾从一开始立意就是比较明确的,一群衣衫破旧的纤
怀创造了独树一帜的艺术世界,为世界绘画史留下了一份
夫艰难地拉着船由远而近走来.怎样构图才能表现出来呢?
熠熠生辉的永恒遗产。
为此,他去伏尔加河深入体验纤夫生活.画了变体画和大量
一
、
列宾绘画的形成因缘及其作品特色 草图,花费了三年时间完成了这一巨作。
(一)形成因缘 (二)列宾作品艺术特色
l9世纪60年代,俄国的农民运动风起云涌,终于使沙 列宾是俄罗斯最伟大的画家之一,巡回展览画派的代
皇亚历山大二世在1861年年2月宣布了废除农奴世纪60 表.出生于外省的移民家庭.后进入彼得堡美术学院学
年代,俄国的农民运动风起云涌。终于使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习。列宾的作品对人物的刻画极有深度。他的每幅画都饱含
在1861制的法令。但是.根深蒂固的封建剥削制度势力丝
着激情.显露出他对国家的责任感。对人民的同情和对沙皇
毫没有让步,俄国农民的悲惨境遇也没有得到改善。
制度的不满。列宾不再画那些平庸的肖像画和一些神秘玄
一
个伟大艺术家的诞生,自有其种种原因,这包括特定 想式的神话题材,贫困的生活改变了他的视线,他开始愈来
的社会历史环境.和个人独特的人生经历.列宾当然也不例
愈多的选择那些富有深刻人性的题材。下层的穷苦众生像
外。l9世纪初,这个时期的俄罗斯文化是积极进步的,有着
进入了他的作品。即使是宗教题材,也越来越充满了浓厚的
鲜明的民主色彩。这对列宾无疑有着很大的影响。列宾抱着
的世俗化气息。人世沧桑、人情冷暖使得列宾对人的理解对
同情的心理真切地描绘了俄罗斯人民的苦难生活。使他对 世界的感触逐渐深入。列宾走向现实,走向生活,用真实的
世界对生命有着更为深刻认识和感触.因而在艺术上开始
他自己同时也属于穿越所有时空的真正的绘画艺术。
列宾在所有作品的创作中,总是认真写生,寻求最具典
型性的环境和人物形象,一丝不苟地描绘、推敲,因而他的
作品显得极为生动感人,为俄国风俗画增添了新的语言,被
有着密切相关。在列宾看来,艺术就是艺术,艺术应当真实
地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疾苦。为此他在刻画人物内心世
界上、在多样化和典型化方面都表现出独到的功夫,不同凡
响。他的肖像画不仅仅是描绘了一个人,而且描绘了一个社
会.一个时代,是时代与社会的一面镜子,曲折地反映了人
誉为俄罗斯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十月革命后,列宾居住的
故乡——俄国边境省份哈尔科夫省的楚古耶夫镇,因签署
“苏芬条约”划为芬兰领土。列宁曾多次写信请他回到祖国,
但终因年老力衰而未能成行,直到1930年9月病逝故乡。
(三)作品构图特点
的命运,人的痛苦与欢乐。列宾就是站在这样的一个对立面
上,他的许多作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俄罗斯的社会生活。他
以纯熟的技法创作了《伏尔加河纤夫》通过这幅画,人们能
够深深地感受到俄罗斯人民当时的苦难生活,列宾的这幅
无论从构图,还是从色彩、绘画技巧来说都高出一筹。坎坷 虽然不同的历史时期,绘画构图的总体风貌有差异,但
的人生的确使列宾的目光聚焦有了极大改变,他把下层普
通的穷苦民众画人了他的作品之中。现实主义不像文艺
复兴、古典主义、浪漫主义那样有着历史的回顾性。它把艺 纤夫犹如一组雕像,被塑造在一座黄色的、高起的底座上。
术反映的基点放在现实生活中,即便有时涉及到过去,也只
是同时代的画家其构图的风格又可能截然不同。在这幅画
的构图上.列宾利用了沙滩的地形和河湾的转折,使十~个
在画面上又对伏尔加河的景色进行了巧妙的布局,使这幅
画具有宏伟深远的张力,画中的背景运用的颜色昏暗迷蒙, 是为了对现实烘托而已。现实主义既不瞻前也不顾后。他们
空间空旷奇特.给人以惆怅、孤独、无助之感。被烈日炙烤的
焦黄的河岸上,一队精疲力竭的纤夫拖着沉重的脚步拉纤。
他们有老有少,个个都衣着破烂、面容憔悴。领头的是一位
胡须斑白的老者,眼睛深陷,坚毅的面孔出饱经风霜的智
慧.但愁苦的表情仍然显示了他对于艰苦生活的无奈。走在
最后的纤夫低着头垂着手,麻木地随着队伍向前挪动,似乎
已经习惯了这样日日苦役般的生活。队伍中还有一个较为 师.越到后期,他运用的色彩越加丰富而浑成。在列宾手里,
突出的形象,是处在队伍中部的一位少年,可以看出他才开 画面上的光线.是随着艺术表现的需要由他任意驭驶的,就
始这样的工作不久,皱着眉头还不太习惯,他直起腰想用手
松一松肩头紧勒的纤绳,毕竟年轻,还不甘心忍受这样的苦 的需要而随时变换。列如在《祭司长》中,明暗技巧,已达到
楚。其余的纤夫都弯着腰低着头,似乎已没有多余的力气再
来表现点什么,在他们身上剩下的,惟有贫苦、艰难与无
奈。在这幅反映纤夫苦难生活的画里,与其说是人与自然
在搏斗,不如说是人在与残酷无情的黑暗命运和社会搏斗。
按边的轮廓线以波浪的曲线起伏延伸至远景,与遥远 阶级典型的形象塑造,使俄国现实主义肖像艺术的水平大
的山坡相连,既符合河水冲积的沙滩的实感。又暗示着纤夫
们涉水之后步人沙滩,路之不平,路之漫漫。作者视高降得
较低.视平线居于画面中间偏上。在弯着腰的纤夫头胸之
间.使这些穷汉不失之体格高大的感觉,更便于显露面部,
刻画纤夫们群像的外貌、经历与性格特征,创造出不同纤夫 出色的作品,如《胆怯的农民》、《达尔维克肖像》、《苏里科夫
形象的典型。宽阔的伏尔加河对岸隐约出现,微风宁静、天
空无云。被净化了的背景与疏密起伏的头部构成的节奏形 笔调,描绘自己的亲人和亲密的朋友,如《娜佳》、《休息》、《秋
成对比,衬托出这一形象丰富的人群主体。其它物形的线条
引向作用也集中于纤夫的群体。除了走在前面的人物显眼 最自然的场合。在自由而亲切的画面上,流露车作者对画中
之外.又以红色衣着的少年不同于他人的面向和欲摆脱不 人物真挚的情感。
堪忍受纤绳束缚的身姿而引人注意.使作品的主题更深化
了一步。 女性,他抓不住女模特的温柔与魅力。这说法看来只有部分
画面色彩布局以暖色为统调,以表现酷热。黄色的沙滩
与重色的纤夫形成对比。纤夫的总体偏于画的左部,因而画
的右部的船体,沙滩坡面的阴影、树枝等物起到平衡的作 更需要帮助的农民.他的肖像画和克拉姆斯柯依的肖像画
用。
二、列宾绘画风格特点及其深远影响
列宾的艺术道路既不属于巴洛克也不属于古典主义,
而是属于具有俄罗斯特色的巡回展览画派,同时也是具有
本文发布于:2023-11-08 17:03: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43422820981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试论列宾《伏尔加河纤夫》.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试论列宾《伏尔加河纤夫》.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