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名画简介

更新时间:2023-11-08 15:22:28 阅读: 评论:0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挈领

名家名画简介
2023年11月8日发(作者:《青鸟》)

蒙克[挪威] 《呐喊》

创作于1893年,现珍藏于奥斯陆国家画廊。

挪威画家爱德华·蒙克 (Edvard Munch18631944),堪称二十世纪表现主义艺术的先驱。他出生于挪威洛顿。

童年时父母双亡的经历在其心灵深处打下不可磨灭的印记。这使他早年画下了许多以疾病与死亡为主题的作品。

1890年,他开始着手创作他一生中最重要的系列作品“生命组画”。这套组画题材范围广泛,以讴歌“生命、爱

情和死亡”为基本主题,采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揭示了人类“世纪末”的忧虑与恐惧。蒙克1893年所作的油画《呐

喊》,是这套组画中最为强烈和最富刺激性的一幅,也是他重要代表作品之一。在这幅画上,蒙克以极度夸张的笔法,

描绘了一个变了形的尖叫的人物形象,把人类极端的孤独和苦闷,以及那种在无垠宇宙面前的恐惧之情,表现得淋漓

尽致。

米勒[法国] 《拾穗者》

创作于1857年,现珍藏于巴黎的奥塞美术馆。

让·弗朗索瓦·米勒Jean-Francois Millet (1814-1875) 19世纪法国杰出现实主义画家,以描绘农村主题

见长,他创作的作品以描绘农民的劳动和生活为主,具有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

米勒于1857年完成的《拾穗者》Des glaneus,本来是一幅描写农村夏收劳动的一个极其平凡的场面,可是

它在当时所产生的艺术效果,却远不是画家所能意料的。这幅画原来的题目是《八月》表现的是一个欢乐的夏收场面,

但由于画家的现实主义手法,使富饶美丽的农村自然景色与农民的辛酸劳动形成了对比。接近米勒的几位社会活动家

看到了这幅画中可贵的真实,建议画家修改构图。在他们的鼓励下米勒渐渐改变人物,直至最后前景上只剩下三个拾

穗粒的农妇形象。热烈繁忙的夏收场面却被推到背景的最远处。这一修改,竟使作品产生了惊人的社会效果。在被法

国革命风暴席卷过的巴黎,一幅画、一篇文章往往会被从中附会出政治色彩。事实上,艺术的社会效果并不始终和画

家的创作意图相一致。米勒的农村风景画从不寄予任何社会改革的愿望。但他的画常常被热心者用来鼓吹新政治,尤

其在法国七月革命和欧洲1848年革命之后,作为宣传民主的象征,米勒的地位突然显著起来了,甚至被人们奉为社会

的先知。

梵高[荷兰] 《星空》

创作于1889年,现珍藏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星空,也被译为《星夜》1889年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文森特·梵高于在圣雷米的一家精神病院里创作的一幅著名油

画作品。这幅画中呈现两种线条风格,一是歪曲的长线,一是破碎的短线。二者交互运用,使画面呈现中眩目的奇幻

景象。在构图上,骚动的天空与平静的村落形成对比。火焰则与横向的山脉,天空达成视觉上的平衡。

作为表现性的后印象主义画家梵高的作品,这幅画有很强的笔触。油画中的主色调蓝色代表不开心、阴沉的感觉。

很粗的笔触代表忧愁。画中景象是一个望出窗外的景象。画中的树是柏树,但画得像黑色火舌一般,直上云端,令人

有不安之感。天空的纹理像涡状星系,并伴随众多星点,而月亮则是以昏黄的月蚀形式出现。整幅画中,底部的村落

是以平直、粗短的线条绘画,表现出一种宁静;但与上部粗犷弯曲的线条却产生强烈的对比,在这种高度夸张变形和

强烈视觉对比中体现出了画家躁动不安的情感和迷幻的意象世界。梵高生前非常欣赏日本浮世绘《冨岳三十六景》中

的《神奈川冲浪裏》,而《星空》中天空的涡状星云画风被认为参考并融入了《神奈川冲浪裏》的元素。

毕加索[西班牙] 《镜前的少女》

创作于19323月,现珍藏于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镜前的少女》是耐人寻味的立体主义,但重在平面分解。女人的各个局部予以几何化,并规范成各种圆形:圆

形有脸、镜子、乳房、臀部和圆形镜中的反映物,镜中镜外的圆形构成,成了富有装饰趣味的圆形图案。

这幅画是毕加索以立体派描绘女人形象和新古典派风格相结合的产物,是形象极端自由性——线条和色彩自由组

合的杰作,借用美学家卡·古·荣格(C·G·Jung)的一句话,这叫做"无意识的集合体"

1

梵高 [荷兰] 《向日葵》

创作于1888 8,现藏于伦敦国家画廊。

梵高作画时,怀着极狂热的冲动,追逐着猛烈的即兴而作,这幅流芳百世的《向日葵》就是在阳光明媚灿烂的法国南

部所作的。梵·高笔下的向日葵,像闪烁着的熊熊的火焰,是那样艳丽,华美,同时又是和谐,优雅甚至细腻,那富有运动

感的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

和灵气。

堪称梵高的化身的《向日葵》仅由绚丽的黄色色系组合。梵高认为黄色代表太阳的颜色,阳光又象征爱情,因此

具有特殊意义。他以《向日葵》中的各种花姿来表达自我,有时甚至将自己比拟为向日葵。梵高写给弟弟西奥的信中

多次谈到《向日葵》的系列作品,其中说明有十二株和十四株向日葵的两种构图。他以12来表示基督十二门徒,他还

将南方画室(友人之家)的成员定为12人,加上本人和弟弟西奥两人,一共14人。

达·芬奇[意大利] 《最后的晚餐》

创作于1499年,现珍藏于米兰圣玛利亚德尔格契修道院。

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1519年)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名人,和米开朗琪罗,拉斐尔·桑西并称文艺复

兴三杰,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罕见的全才。他不仅是天才的画家、雕塑家、建筑师、诗人、哲学家和音乐家,而且是位

很有成就的解剖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地理学家和工程师 等。

《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毕生创作中最负盛名之作,在众多同类题材的绘画作品里,此画被公认为空前之作,

尤其以构思巧妙,布局卓越,细部写实和严格的体面关系而引人入胜。构图时,他将画面展现于饭厅一端的整块墙面,

厅堂的透视构图与饭厅建筑结构相联结,使观者有身临其境之感。画面中的人物,其惊恐,愤怒,怀疑,剖白等神态,

以及手势,眼神和行为,都刻画得精细入微、惟妙惟肖。这些典型性格的描绘与画题主旨密切配合,与构图的多样统

一效果互为补充,使此画无可争议地成为世界美术宝库中最完美的作品。

塞尚[法国] 《一篮苹果》

创作于1890-1894年,现珍藏于芝加哥艺术学院。

在陈旧的桌子上,铺着一块白色台布,上面放置着一篮苹果及一个酒瓶,白色的磁盘中盛着面包片,色彩响亮凝

重。白色与黑色使画面呈现出冷漠、僵硬之感,红、黄、绿等色分布醒目。画家强调了物体的体积和空间感,将现实

物体视为一堆结构综合体,体现出一种冷峻的内在精神气质。

保罗·塞尚(Paul Cézanne,18391906)法国著名画家,是后期印象派的主将,从19世纪末便被推崇为“新艺

术之父”,作为现代艺术的先驱,西方现代画家称他为“现代艺术之父”或“现代绘画之父”。他对物体体积感的追

求和表现,为“立体派”开启了思路;塞尚重视色彩视觉的真实性,其“客观地”观察自然色彩的独特性大大区别于

以往的“理智地”或“主观地”观察自然色彩的画家。

拉斐尔[意大利] 《雅典学院》

创作年份于1510-1511年,现珍藏于意大利梵蒂冈博物馆拉斐尔展览室的署名之厅。

《雅典学院》是一幅巨大壁画(2.794×6.172米),以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为中心,画了五十多个大学者,不仅出

色地显示了拉斐尔的肖像画才能,而且发挥了他所擅长的空间构成的技巧。他对每一个人物的所长与性格作了精心的

思考,其阵容之可观,只有米开朗基罗的天顶画才可与它媲美,其时拉斐尔只有26岁。

《雅典学院》是以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建的雅典学院为题,以古代七种自由艺术——即语法、修辞、逻辑、数

学、几何、音乐、天文为 基础,以表彰人类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艺术家企图以回忆历史上“黄金时代”的形式,

托他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它的主题思想,就是崇拜希腊精神,追求最高的生活理想, 这正是人文主义艺术家自己的宿

愿。

2

达·芬奇[意大利] 《抱貂女郎》

创作于14851490年,现珍藏于波兰克拉科夫札托里斯基博物馆。

《抱貂女郎》列奥纳多·达·芬奇画出了主人切奇莉亚.加勒兰妮之美和银貂的可爱,银貂的希腊文是“加兰”

Galen),又与主人切奇莉亚.加勒兰妮(Gallerani)的名字相近。此画是达芬奇仅有的四幅女性肖像画之一。其他

三幅分别为:《蒙娜丽莎》、《吉内芙拉·德本奇》和《拉贝勒·费罗尼埃》。

梵高[荷兰] 《罗讷河畔的繁星之夜》

创作于1888年,被私人收藏。

梵高[荷兰] 《夜晚的咖啡馆——外景》

创作于18889月,现珍藏于纽哈芬耶鲁大学艺廊。

这是梵高的晚期作品,用了他最喜欢的蓝色与黄色作为主基调。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星空》。不同的是,画中的

夜晚并没有给人压抑之感,而是多了几分和谐欢畅。那时梵高的心情应该是自由快乐的,暂时忘却了生命的孤独。

蓝色与黄色向来是梵高的最爱,这两种对比色,一个诉说着恬静的心情,一个代表着喧闹的气氛,在这幅画中,

即便静谧的蓝色夜晚将至,但由鹅卵石铺成的广场,在黄色调的灯光下,依旧展现着人们的欢乐与活力。

本幅画的笔触相当准确,这是梵高细心观察的结果。黄橙的灯光和深蓝的夜空相互对比,视线沿着咖啡棚和座位

向后延伸,使画面产生纵深感。梵高曾说这是一张不用黑色的夜景图,他成功的运用色彩表现了夜间户外写生的效果。

列宾[俄国]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创作于19世纪80年代初,现珍藏于圣彼得堡俄罗斯国立美术馆。

伊里亚·叶菲莫维奇·列宾(18441930)是俄国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上半期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画家,他

以其无比丰富的创作和卓越的表现技巧,把俄罗斯现实主义绘画艺术发展到高峰。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列宾的代表作,也是他的成名作。在这幅画的构图上,列宾利用了沙滩的地形和河湾的

转折,使十一个纤夫犹如一组雕像,被塑造在一座黄色的、高起的底座上,使这幅画具有宏伟深远的张力,画中的背

景运用的颜色昏暗迷蒙,空间空旷奇特,给人以惆怅、孤独、无助之感,切实深入到纤夫的心灵深处,亦是画家心境

的真实写照,这对画旨的体现,情感的的烘托起了极大的作用。在画面上画家又对伏尔加河的景色进行了巧妙的布局,

以狭长的横幅展现这群纤夫的行列。伏尔加河畔阳光酷烈,沙滩荒芜、近景只有埋在沙里的几只破筐作点缀。景色十

分凄寂。一队穿着破烂的 纤夫在拉着货船,步履是那样地沉重,似乎可以听到压抑低沉的“伏尔加船夫曲”的回声。

因此本画的构图、线条、笔力等绘画技巧都是相当成功的。

波提切利[意大利] 《诽谤》

创作于1495年,藏佛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

桑德罗·波提切利,原名Alessandro Filipepi(亚里山德罗·菲力佩皮),“波提切利”是他的绰号、艺名,意

为“小桶”。

这幅画寓意十分深刻。它告诉人们,人间的一切罪恶都是用美丽的形象乔装打扮以欺骗人民的,统治者听信坏人

之言,正直好人总是落难,而面对这一切,真理也是无能为力的,这就是社会现实。

画家在形象塑造方面,使用对比的手法以加强戏剧效果。背景的建筑物由直线和拱形曲线构成,廊柱壁面镶嵌着

古罗马圣者和英雄的浮雕,显得神圣而庄严,可是就在这神圣的地方,无辜者和真理受到当权者公然无耻的摧残和伤

害;真理和无辜者以裸体表现而一切坏人皆以华丽的锦袍包裹,显示真理与无辜者的纯洁美好,画面人物组合靠手势

动作发生互相联系,形成一个完美和谐的艺术整体。

3

莫奈[法国] 《花瓶中的鲜花》

克劳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1114日-1926125日),法国画家,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创始人之

一。莫奈是法国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论和实践大部份都有他的推广。莫奈擅长光与影的实验与表现技法。

达·芬奇[意大利] 《戴珍珠头饰的夫人像》

创作于大约绘制于1490 年间

众所周知,达·芬奇画的女性肖像难免存在一种“微笑的公式”,但并非全然如此。他的美学观总的说是科学求

实的精神。他所集中注意的是对自然规律的探索。

达·芬奇把容貌美丽的女性,看成是自然界最完美的产品,他曾说:“试想夺去一个如此美妙的自然造物的生命,

那是多么残忍的行为。”所以在对待肖像画上,他时时把人的精神气质与外貌结构结合起来研究的。

这一幅女性侧面肖像尤其令人感到其描绘的精确性:那一丝不苟的脸部轮廓,美丽而整齐的秀发,古代贵妇的头

饰上的珍珠,被他仔细地观察、研究和刻意描绘着。

那一串从头绕到颈项的长长的珍珠,几乎每一颗的立面、高光及其圆润感都作了细腻的绘写;黑色的披风和红色

的束胸上衣,紧紧地衬托出这位女性的丰满的胸脯,从而增强了贵妇人的华贵与庄重感。

如果说,达·芬奇在《蒙娜·丽莎》上所注重的是她的神秘的笑容,那么,在这里,画家是以精确的素描结构赞

美着这位妇女的绝世容貌。

达·芬奇[意大利]《蒙娜丽莎的微笑》

创作于1504年左右,现珍藏于法国·巴黎卢浮宫博物馆。

蒙娜丽莎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著名画家达·芬奇的肖像画作品。画中的主人公是当时的新贵乔孔多的年轻的妻

子蒙娜·丽莎,这幅画画了4年。 那时,蒙娜丽莎的幼子刚刚夭折,她一直处于哀痛之中,闷闷不乐。为了让女主人

高兴起来,达芬奇在作画时请来音乐家和喜剧演员,想尽办法让蒙娜丽莎高兴起来。 这幅画完成后,端庄美丽的蒙娜

丽莎脸上那神秘的微笑使无数人为之倾倒。画中的蒙娜丽莎成为美学的,哲学的象征性形象,早已成为达达主义和超

现实主义画家模仿的对象。

500年来,人们一直对《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莫衷一是。不同的观者或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不同。

时觉得她笑得舒畅温柔,有时又显得严肃,有时像是略含哀伤,有时甚至显出讥嘲和揶揄。在一幅画中,光线的变化

不能像在雕塑中产生那样大的差别。但在蒙娜丽莎的脸上,微暗的阴影时隐时现,为她的双眼与唇部披上了一层面纱。

而人的笑容主要表现在眼角和嘴角上,达 ·芬奇却偏把这些部位画得若隐若现,没有明确的界线,因此才会有这令人

捉摸不定的“神秘的微笑”,此微笑的含义是“世界十大未解之谜”之一。

马奈[法国] 《女神游乐厅的吧台》

创作于1882年,现珍藏于英国伦敦大学的科陶德美术学院(Courtauld Institute of

Art

爱德华·马奈(18321883年)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印象派画家,他从没有参加过印象派的画展,但他和印象派画

家关系密切,深受印象派画家崇敬,有人说他是印象派的奠基人。

《女神游乐厅的吧台》充满了许多当时的女神游乐厅的具体细节。酒吧女招待独自站在一个拥挤的房间。她的面

容显示的是从自己的工作中的超脱,忧郁,精力分散,沉思在另一个世界里。酒吧里其他人拥挤地反映在墙上的镜子

里。一名戴手套的女子正在与她的情人或客户交谈。在绘画的左上角的绿色脚是杂技团的一个空中飞人为餐厅顾客表

演。马奈签了自己的名字在左下方的酒瓶标签上。亦有人认为她是现代维纳斯,因为桌上的玫瑰代表了脆弱的爱情。

米勒[法国] 《牧羊女》

创作于1864年,现珍藏于巴黎奥赛博物馆。

4

让·弗朗索瓦·米勒 (Jean-Francois Millet, 1814-1875),是法国近代绘画史上最受人民爱戴的画家。他那

纯朴亲切的艺术语言,尤其被广大法国农民所喜爱。他出身于农民世家,幼年时便显露出绘画的天才,受到老师的鼓

励而立志学习绘画。

在这幅画中,画家捕捉了一个十分抒情的牧羊生活场面(天空、草原、羊群、祈祷着的少女):高高的地平线,平

坦与辽阔无垠,牧羊女披着旧毛毡披肩,围着红头巾,孤独地与羊群为伴„„这个头上包着暗红色绣花毧帽,身上披

着厚重毛毡的牧羊女,背对着羊群与彩霞,兀自编织着手上的毛线衣,她微躬的身影与专注的神情,宛如祷告般的虔

诚。

有人说那个虔诚的牧羊女就是米勒,或者说是他的精神化身,贯穿终身的是作者自己对大地、对自然的虔诚。忧

郁悲切的牧羊女,在夕阳的余辉中,站立在旷野上,似乎在默默的祷告着。米勒由于自身的体验,感受到贫苦劳动者

的辛酸与痛苦,所以他以悲悯和同情的心态创作了这幅画。

勃鲁盖尔[荷兰] 《农民的婚宴》

创作于1568年,现珍藏于奥地利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

彼得·勃鲁盖尔(BruegelPieter 15251569:16世纪尼德兰地区最伟大的画家。一生以农村生活作为艺

术创作题材,人们称他为“农民的勃鲁盖尔”。他善于思想,天生幽默,喜爱夸张的艺术造型,因此人们又赠给他一

个外号叫“滑稽的勃鲁盖尔”。他继承了博斯的艺术风格,又被誉为“新博斯”。他是欧洲美术史上第一位“农民画

家”。彼得·勃鲁盖尔是自扬·凡·爱克开始的刊期荷兰画派的最后一位巨匠。

《农民的婚礼》是一幅反映了农民平凡而温暖的生活的风俗画,充满了真挚的情感。为了使图画和农村的简朴气

氛相适应,艺术家有意让所有人物的衣着单调一色,明暗大为淡化,甚至将阴影省略。另外画家构图设色的高超技艺

的同样惊人,他以从餐桌一端斜向展现纵深的形式把众人围聚就餐的情景表现得条理清晰,空间效果非常好,是应用

了当时最先进的对角线构图法。墙上仅用一席绿色帘布使得新娘及家主所在位置突出,也使得主题集中,令观赏感到,

虽是普通农家的宴席,却洋溢着隆重甚至圣洁的气氛。

梵高[荷兰] 《打开的圣经》

创作于1885年,现珍藏于阿姆斯特丹梵高博物馆。

《打开的圣经》(Still Life with Bible),是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文森特·威廉·梵高的作品,于1885年创作,

这幅画像是17世纪的静物作品,当时的静物多有道德、世俗财富、世界物品和科学知识等意味,与基督教的信仰形成

对比。然而在梵高的这幅静画里,却结合了这两种传统:信仰上的主题,与高度的个人情感与诠释。

画中,圣经旁边画了一本法国文豪左拉的小说《生活的喜悦》(La joie de vivre),当时,梵高与喜欢左拉的

作品,将之视为《现代生活的圣经》。

梵高的父亲西奥多(Revered Theodorus Van Gogh)是一位神职人员,于1885年突然过世,这幅画多少反应出了

梵高与父亲的关系。画中的这两本书,似乎透露出了梵高对父亲的一些想法。

作品中梵高用熄灭的蜡烛,来控诉当时西方社会最重要的价值体系—信仰中应当存有的悲悯、公义,在教会界已

荡然无存,社会陷入黑暗,贫困的人民已经被弃绝的事实。

莱顿[英国] 《缠毛线》

创作于1878年,现珍藏于悉尼新南威尔士美术馆。

弗雷德里克·莱顿又译洛德·莱顿(Frederic Leighton1830--1896)是英国19世纪唯美主义画派最著名的画

家,在英国绘画史上享誉极高。他以极其辉煌的艺术风格冲淡了雷诺兹,成了英国皇家学院派的代名词。

画家沿用古典绘画法则,以学院派绘画的严谨,描绘了缠毛线的母女。年轻的母亲坐在凳子上,姿态优美地绕着

毛线, 衣裙的表现呈现古典风格;小女孩全神专注地配合着母亲,扭动着身体,一幅稚气。莱顿以古典手法去表现生

活,因而使作品有呆板僵化之感,并且流露出缺少真实情感表现的缺陷。

5

月亮作文-我的表弟作文

名家名画简介

本文发布于:2023-11-08 15:22: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zhishi/a/169942814820974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本文word下载地址:名家名画简介.doc

本文 PDF 下载地址:名家名画简介.pdf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实用文体写作网旗下知识大全大全栏目是一个全百科类宝库! 优秀范文|法律文书|专利查询|